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东小榄拜访中山张兄 [复制链接]

1#
中山的名人辈出,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江嘉良,容国团,漫画设计师方成、方唐,在这样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我们的音响音乐界也是名人辈出:中国盘王麦哥,及趁此次品尝柏韵唱放机会里,再拜访了一位古典音乐与音响名人,他就是古典音乐后起之秀——中山张兄。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6/15 10:36:53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山张兄离麦哥不远,大街上专门有个门面做车房,由于是晚上没有很好地拍下。


古典音乐后起之秀——中山张兄
最后编辑名琴LP 最后编辑于 2012-06-17 10:25:09
TOP
3#

小榄大酒店早茶
最后编辑名琴LP 最后编辑于 2012-06-17 10:22:54
TOP
4#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6-13 11:48:00 发表
期待看看 张先生 的系统。。。

别急,慢慢来.



经精心调教的黑胶系统:
转盘:清澈
唱臂:清澈正切
唱头:GLIDER L2  0.4mV   裸头                  
唱放:Audionet分体式
功放:声雅 专门为中山张听音调试
音箱::B*W
TOP
5#

原帖由 ccno1 于 2012-6-13 12:17:00 发表
这个摆法有点~~~~

只有亲自到现场听过,我自已都不知道如此之般的环境会那种音乐有穿透力。


TOP
6#

原帖由 shotchen 于 2012-6-13 12:37:00 发表
管他怎么摆,播出来的声音感动你,不缺乏细节,耐听就OK。




Audionet分体式唱放
TOP
7#

TOP
8#



全套系统能反映出鲜爽、细润、透明、美玉无瑕的弦乐,真正美得让人全身心翩然舒展,甚而忘乎所以的弦乐录音。
那弦乐听起来简直是带着仙气的(Audionet的确不赖),这就是需要调声功底的,一个研究古典音乐这么深入的人,对器材的调配也是这么的讲究.
如果不是听遍所有的古典曲,能够有这么深厚的素养是不可能的。
TOP
9#

TOP
10#



珍品,弹拨乐的动态,速度,定位,堂音立马呈现
TOP
11#

原帖由 KEN 于 2012-6-13 18:55:00 发表
名琴胸,张胸大房的听感怎样啊?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细致透明,有穿透力的音质,虽然并没特意装修,但音响效果非常好.
TOP
12#



TOP
13#



TOP
14#

中山张兄随后给我欣赏了一套神秘"专业设备"CDL-882,把张兄的DCS搞翻,民用产品与它听起来显得太小器了,场面又宽又大,口型反而变小,定位精准,又温暧.
TOP
15#

TOP
16#



中山张兄讲选用这个头就是喜欢他没音染,没有受到唱出头壳的影响,瑞士Benz Micro唱头其实还有更高级的头他什么不用呢,主要还是高级唱头只是多了个唱头壳而以,其实内部结构是一样的,如加了黑檀唱头壳的LP唱头就会有了一定的音染,这对于他试听极品录音会有些影响,如那张弹拨乐的速度、动态、瞬态反映肯定会受影响,他需要的是重播的准确性,当晚实听器材重播出来的音质好象饮高山上的雪水,一尘不染,冰清玉洁。
瑞士Benz Micro唱头「GLIDER SL」,该款MC唱头作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GLIDER”系列的新型号,采用了新开发材料以及精致工艺制造,全手工在瑞士完成制造,以黄铜作为唱头的整体框架,包有一层铜锡合金,外壳再外镀24K金,这种三维立体式设计的框架能相对以前的唱头提高50%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更好的电子特性,以提高唱针的拾音更准确。采用红宝石针头及配合特大号的钕磁铁,获得更佳的性能。MC唱头输出:0.30 m V at 1 kHz、频率特性:20-20,000 Hz±1 dB、针压:1.7-2,2 g、针重:6.8g。
TOP
17#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5 15:16:00 发表
因上个月新换过的正切臂,臂线还没有完全褒透,估计要褒半年左右,现装上的 BENZ 主要是用来褒线用,待唱臂线完全入装态时就会换过一个唱头,现心水是 MicroMagic 的 Magic Diamond;到时又有一翻新色了。呵呵

到时再去学习,欣赏.
TOP
18#

细节很丰富,是很自然呈现分布在所有频段的细节
最后编辑名琴LP 最后编辑于 2012-06-17 10:19:29
TOP
19#



当晚实听音像结实不虚胖也不清瘦,密度很高而重量感适中,一下就能够分辨出钢琴的琴槌敲着弦的效果与小提琴弓弦交错的摩擦表情,毕竟还是合并功放,大场面的气势与规模感有所限制。  
海飞兹运弓的位置非常靠近琴码(这是他独有的),琴弦在那个位置的张力非常高,要想拉出同样的响度,运弓的力量需要大很多,但琴声却是明亮而极具穿透力。就运弓的技术来说,力量大了相对就不灵活了,所以只有海飞兹才具备这样的技术。
海飞兹的录音有许多是模拟录音的精品,明亮感和穿透力都能轻易地记录下来,头版LP也具备了相应的属性。

模拟母带经过数十年后,高频的信息量丢失了很多,琴声只剩下明亮感而欠缺了穿透力,
用体无完肤的母带来制作CD,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中山张兄经常说:“海飞兹和鲁宾斯坦的大部份演、录是被CD害死的”。十分有道理
如果海飞兹还在世的话,他会以一巴掌来感谢CD的(CD的发明是个错误)。似是而非的解释。
您将马上面临另一个巨大的尴尬——
事实上,国际上对海飞茨的所谓“冷”的评价恰恰是来自LP时代,而非CD时代。只不过国内对这些文化信息开始普遍了解的时期刚好赶上了CD时代而已。

Audionet分体式唱放试听那清澈绵密细致的高音听起来就是不一样,到现在笔者还认为Audionet的高频延伸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