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商业化抑或商业化文化?邹议祖海新专辑 [复制链接]

查看: 3802|回复: 20
1#
前不久看到了祖海的一张“发烧版”歌碟,以前对她很有好感,正好又没有她的专辑,便买了回来。可是草草听了一遍后,内心里便有了很多的感想。我不敢妄言这专辑究竟好还是不好,只是联想到目前国内文化发展的一个现象,那就是文化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我在想:文化要发展,借助商业化的包装和策划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假如演变成“商业化的文化”那就是落后甚至是一种悲哀了!当然,也许这个话题太大,应该留给专家们分析研究。作为一名发烧友,还是讲讲祖海的这张名为《梦、蝶变》的专辑吧。这张碟走的完全是“国产发烧碟"的路子,从曲目到配器都和其它“口水碟”无异。或许策划者想从俗中突破出雅来,但至少我认为他却没有做到,反倒是有几处硬伤显得格外显眼。比如说《牧羊曲》明明是电影《少林寺》的插曲,却被冠以描写江南景色云云!如图:
2.JPG (, 下载次数:160)

jpg(2009/3/6 21:53:57 上传)

2.JPG

最后编辑陆仁 最后编辑于 2009-03-06 22:52:58
分享 转发
TOP
2#

明明歌词上写着“嵩山坳”,还在说明文字上一会儿说是“江南美景”;一会儿又说“风吹草低现牛羊”。我不知道编辑究竟知不知道“风吹草低现牛羊”描写的是哪里的风景?倒是我被这种“跳跃式”的思维“雷倒了”!
TOP
3#

其实对于这张专辑,我没有丝毫诋毁之意。从中我也能够感受到祖海是在认真的唱,只不过很可惜,这些曲目中大部分不适合她,准确的说是专业不对口。很明显只有到最后三首民族唱法成分多一些的曲目上时,歌者才显露出一些实力来。遗憾的是这三首歌却被安排到了最后,难道民族唱法不受欢迎?那么为什么还让一位专业演员来翻唱通俗的口水歌?对于这个问题我至今不解,在我看来发这张专辑可能不会给祖海同志带来什么太大的经济效益,难道是“下雨天打孩子”?
1.JPG (, 下载次数:136)

jpg(2009/3/6 22:13:11 上传)

1.JPG

TOP
4#

我也不敢妄言道:“祖海姑娘没落了”!但是我以为:作为一名屡上春晚的歌唱演员,大可不必推出这种毫无新意的跟风碟,要么就是制作人毁了这名演员。纵观国外的著名爵士歌手,其实很多曲目都是在翻唱——祖祖辈辈的翻唱,但是人家总能翻出新意来,何谓新意?其实就是“鱼香肉丝”——明明跟鱼没什么关系却又能做出鱼味来,这就叫创新,绝不是“新瓶装老酒”。
TOP
5#

如果说这专辑只是祖海姑娘参与的一个不成熟的项目,那么以下两位内地大师级人物便也跟着受到了“牵连”,或许这恰恰是制作方专门扛出来镇山的大旗,不料终却落得个“拉下水”的嫌疑。
3.JPG (, 下载次数:129)

jpg(2009/3/6 22:35:08 上传)

3.JPG

TOP
6#

我不禁又联想起改革开放中期流行的一个词汇——走穴。莫非是艺术家们又要走“商业化路线”?这就回到了开头的话题。我真希望那些颇具实力的艺术家们能把文化普及到所有热爱艺术、热爱文化的人群中来,当然具体的做法需要探索,需要尝试也允许失败。不过落于俗媚的“艺术”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希望艺术家们不要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恳请那些制作人们能负责任的扛起振兴民族文化的大旗,善待我们的演唱家;更不要低估我们这些“发烧友”!
TOP
7#

但凡事总有例外,瑞鸣为雷佳发行的《蒲公英的天空》在我看来是比较成功的一例。虽然《蒲公英的天空》在发行量上的业绩我并不清楚,但该专辑的整体素质确深为我之喜爱,以致于每每调整音响时必用它来试音、参考。虽然都是唱民族的,但是《蒲公英的天空》这张专辑让我认识了雷佳,之后又专门买了《芦花》,再后来在去年的轻歌赛上发现雷佳居然还是民族唱法的场外评委。小小一张专辑,其实对于一名歌手而言意义是远大于挣点版费的。
4.jpg (, 下载次数:60)

jpg(2009/3/9 9:11:54 上传)

4.jpg

TOP
8#

呵呵,以前在北京时也算半个“圈内人”,这些人见得多,听到的事情自然也就多了。现在不行啦!知道“内幕”消息少很多啦。哈哈 [/quote]
真羡慕“残剑”兄,能接触到这么专业的歌手,在下多么希望能有人能来指点入门艺术的殿堂呵!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