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jpg]Upload/2006561485911632.jpg[/upload]
Dovoark
Piano Concerto&Orchestra Works
Rudol Firkusny ,piano
Vienna State Opera Orchestra
Laszlo Somogyi
Westminster 471 266-2
这是五一时写的,现在发在这里,不知道大家喜欢这首不
今天是五一长假的第一天,虽然我还有英文考试要准备,放假根不放一样,但是还是今天放自己一天假,什么都不想,只是想任凭自己的直觉度过一天,我一直想写写自己听费尔库斯尼的德沃夏克的钢协的感受,今天有时间了,但是又不想写感受了,我只想把小册子里面的文章翻译出来,因为我看了以后便觉的自己没有必要再写了,文章已经写的非常好了,对于费尔库斯尼,对于西敏寺公司,我还是第一次亲身接触,虽然是中价唱片,不过这个系列跟菲立普的水星差不多,是从LP直接转录成为CD,音质与演绎均属于上乘之作.德沃夏克因为生活在后期浪漫主义时代,他不可避免地要写许许多多的标题音乐,象这张唱片中的在自然的王国之中和狂欢节序曲都是他非常成功的管弦乐作品,但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他那里是不矛盾的,因此他仍旧使用传统的题材去写作乐曲,这首钢琴协奏曲是他早期的作品(OP .33),作于1876年,因为钢琴声部过度得交响乐化以至于相对于德的另外两首协奏曲,它一点都不知名,它的确很难演奏,钢琴声部几乎成为了整个总譜的一部分,在1919年一位钢琴家库茨对钢琴声部进行了修改,对其进行了扩展并且使合声更加严谨,这个版本一直被认为是此首钢协最合适的版本,并且曾经被编入了德沃夏克全集,但是它仍旧需要钢琴家演奏时自己对于作品的细部和情感上的深入理解,这也是这首钢琴比较难以演奏的原因,与其说它具有贝多芬的气息,倒不如我们在这里处处看到了布拉姆斯的影子,无论是钢琴那种沉重又断断续续的音符还是它的极端的交响化,抑或整体上的那种沉思的品格,我们无论如何都会第一个想到老布而不是贝多芬,它和布拉姆斯的第一钢协是何等的相似,只不过德沃夏克少了一些哲学的沉思,更具有一些旋律的美感,而钢琴声部强劲得力力度和折磨人的表现力可能是和布拉姆斯的第一钢协一样让许许多多的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说这首钢协不好听,但是费尔库斯尼的演绎却是那么的清新,尤其是钢琴的力度是无与伦比的,二十世纪真的找不出第二个人更合适做这首钢协的代言人,他光录音就不少于六次,第一次是1946年和库布里克的一个现场,第二和第三次分别和塞尔和奎多康太力(托老算是最有才华但是最不幸的学生)合作,其中第三次也是现场.第四次是1963年在维也纳和Somogyi合作的版本,也是本张唱片中收的录音.在这四此录音之中, 费尔库斯尼均使用了改动后的版本,他跟库茨曾经是大学同学,但是他的最后两次录音(分别在1975年和1990年)则重新回到了最初的版本.从这一段历史可以看出这部钢协的演奏和录音几乎伴随着费尔库斯尼的一生,而这张1965年的录音是在他演绎生涯的顶峰制作的,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我个人感觉他的演奏十分理性,注意发掘作品中的旋律以外的很多东西,有时略显沉重但是在技巧上又无懈可击,第一乐章钢琴力度十足,让我想起了肯普夫的贝多芬,在高潮部分流畅宏伟,如果那些说德沃夏可土的人来听听这几段,不知他们会不会继续坚持这种观点.我们这时候需要的是体会,因为一般当你听到这首钢协时候已经算的上进来人了,不应该把眼光仅仅放在好听于否上,这部作品似乎暗示着德沃夏可想从布拉姆斯那里学习一些东西,虽然我没有什么证据,但我可以肯定这时的徳沃夏克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徳沃夏克,他似乎在探索什么,这正是它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费尔库斯尼(Ruodolf Firkusny)1912年生于摩拉维亚的一个小镇.他三岁父亲去世,便同母亲搬家到了布尔诺(Brno),在这里他显示了他的音乐才华,他从小和亚纳切克学习作曲和钢琴,他和亚纳切克形成了如同父子一般的关系,后者是德沃夏克的好友,因此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大得影响了后来费尔库斯尼对于德沃夏可的理解.他后来又在布尔日和布拉格音乐学院学习,并且求学于苏克和施纳贝尔,他曾经想和科尔托学习,但是后者不愿意教他,理由是这位年轻人应该去面对观众去演奏,而不是继续学习.
[upload=jpg]Upload/2006561493955700.jpg[/upload]
他1933年去了巴黎,1940年经葡萄牙逃亡美国,他以德沃夏可的这首钢协作为在新大陆的首演曲目,从此他开始了在自己在美国的事业,从1965年开始他执教于朱丽亚德音乐学院,从此他一直生活在纽约,知道1990年去世.
费尔库斯尼曾经说过他首先把自己看做一个音乐家,然后才是一个演奏家,这是典型的欧洲理念,然而在商业包装明星的美国这种观念显然并不合时宜,同时他并不是那种炫耀技巧型的钢琴家,这决定了他对那种表面上的眼花缭乱的处理没有丝毫兴趣,而是注重发觉钢琴里面的内涵,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的费尔库斯尼始终是德沃夏可的这首G小调钢协最权威的诠释者.他的诠释和演绎已经成为了传奇,还是很庆幸DG能够把那个时代的LP翻录为CD,让我们现代人能够倾听那位谦虚的,属于古典和老欧洲的时代的钢琴家的演奏,真是太幸福了.呵呵…
原文德文,作者Tobias Moller,英文译者 Richard Evidon
huobs 译自英文,有很大很大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