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dwig2000 在 2004-12-20 18:14:55 发表的内容 mahler兄翻译的不错! 不知道您更喜欢这几个版本中的哪一个?我手里有8个版本,最喜欢的还是norman 和janowitz的版本.以前在万科爱阅在线上写过一篇6个版本的《最后四首歌曲》的版本比较,地址是: http://www.vankeweekly.com/asp/bbs2/showAnnounce.asp?id=743283 希望与MAHLER兄交流并请指正。 |
LUDWIG兄援引的评论很好。
我个人听过3个版本。最早听的是EMI的舒瓦兹科普夫版,可能先入为主吧,觉得她高贵隐忍的气质跟这些曲目的意境很切合。某些连续的高音处,舒瓦兹科普夫出现少许抖动,可是这些瑕不掩瑜。这个60年代的典范,显示出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
70年代的雅诺薇兹版,显示出雅诺薇兹本人的一些倾向。比如我称之为“咏叹调化”的一些倾向,玲珑剔透,音色清亮,高音稳,完成度很高;却又好似不够投入,让听者有游离感。(同样的例子是她唱的舒伯特歌曲。)另外就是她的吐字确实很道地,很多单词的尾音都能清晰听到,和其它版本一对比更明显。雅诺薇兹版是另一种典范。
80年代的诺曼猜都猜得出是高亢嘹亮的版本。演绎焕然一新,确有启示性,难怪企鹅给它带了花。听《春天》第一个高音,诺曼好似开着一辆跑车,一溜烟冲了过去,如同过小坡;往后的高音大抵如此,连提气的痕迹都没有,无比神奇。真是技术的典范,可惜我还是更愿意听“小家碧玉”型的演绎。
80年代的欣托版没听过,如果真是一个委婉动人的版本,那真是不该错过。这些歌曲就是应该有绕梁三日的感觉。顺便也能听听卡拉扬对自我的肯定与否定。
一些愚见,请LUDWIG兄谈谈你的感受。任何曲目有8个版本的,我都呼之为“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