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天你感动了没有? [复制链接]

1#
早上看到当地器材经销商,或者叫js——苏格兰风笛的招聘贴,突然在想:如果我是刚毕业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肯定去应聘了……有一份喜欢的工作真是幸福。如果收入高些,自由时间多些,在他店里干活实在很不错。

能够每天面对高档器材,在浓浓的音乐味中体验人生,没有业绩压力,没有案牍劳累,不怕熬夜红眼,不怕烟酒脂肪肝,只要有一张碟片就可以静静地享受半个钟头,即使来几个客户也是同好,相见恨晚之感油然而生……爽啊!

回想到前几天,我和一个很要好的同事聊天,我说到花了几百块买了几张原版cd,他问我,你的音响利用率高吗?……虽是争分夺秒、一有机会就听,可是结婚以后事情太多,实际每天平均只能听半小时左右。

记得当时我买音箱的时候,风笛和他的兄弟曾经对我说,xx器材会让你到感动。我的第一感觉是很煽情、很夸张——不但他们俩常说,就连他们的店员小林也被毒害了,整天感动感动得不离口。如果到店里和风笛聊天,谈到某某曲目听得很带劲时,风笛几乎百分之一百的会用带点急迫带点威胁带点狡黠带点神秘的语气插一句:听感动了没有?

听他们说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煽情和夸张了,只是觉得还有点好笑。有时候老婆在家里放cd的时候我还会半可玩性地问她:有没有听感动啊?然后两个人哈哈一阵嬉笑。不过久而久之,我发现被音乐感染的情形太经常发生了,听到陶醉处我还会紧逼双眼伸出双手模仿指挥瞎挥舞一气,感悟斯托科夫斯基那种狂傲,抑或马连纳的柔美情怀。音乐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回头想想,这就是感动吧。

上周和风笛兄听了2个钟头的丹拿72se,在这个过程中间,风笛以兄长的口吻跟我谈了很多,关于音乐,关于发烧。中间有很多他的往事和教训,这些在各大论坛里随时都能看到类似的例子,但是能引以为戒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其实真理很简单:音乐,永远是第一味的,它能让你感动;而发烧,只是折腾罢了。

朋友,今天你开机了没有?今天你感动了没有?
分享 转发
TOP
2#

是啊,如果有很多钱、有很闲,我也去折腾……
TOP
3#

过程很重要,这点我赞同。但是对于听音乐来说,把过程拖得太长,甚至把过程当做目的,就不是玩音乐的了……就变成玩音响了。
TOP
4#

这样的器材要说满意显然是差得太远,如果说不去升级那绝对是骗人和违心。

但我的系统听起来却不觉得差,平衡度还可以。想想以前玩三洋录音机和电子管收音机的前辈,和他们相比这已经是hiend和天籁了。
TOP
5#

看了几篇回帖,发现这个写法也有失全面。

对于一部分喜欢玩器材,尤其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朋友,这个帖子并不适合他们。对于经济水平和业余时间有限,主要为了欣赏音乐的玩家来说,缩短升级过程,尽快过渡到不再折腾器材,单纯享受音乐的阶段,是更加幸福的。

但问题在于:一个人很难弄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在听了别人的器材以后就更加迷茫了。我的听音历程虽不长,但对于器材的级别也有了一点感悟。

器材的档次,关键在于实际成交价格。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永远不会错,超值的器材,顶多可以挑战120~130%价格的对手,绝对的超班恐怕只有在diy中出现。

然后是器材的搭配。器材搭配不好绝对是恶梦,而对于不同的预算也应该进行更加灵活的搭配。比方说喜欢丹拿的声音,又不愿意付出高昂的价格购买功放,就可以考虑夜莺这样高解析力又相对好推的箱子,配一些高频较柔和的功放。失去一些没有关系,因为你得到了其它的东西,你买单的不是器材的单一指标,而且各种指标、各种因素的综合。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过于执著某种声音。

一旦器材到位,就不要整天想升级了。君不见,bt论坛里有成百上千张cd碟片,要全部听完都要多少时间!在新唱片中寻找乐趣,不是比在新器材中寻找乐趣更容易,也更廉价吗?

我曾经为夜莺,为月影2,为pmc和图贝利着迷过,但是多听几次,着魔的劲头就开始消退。为什么?因为有限的价格是买不到完美的器材的,这些东西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你不满意的地方。

我曾经想配2/3对不同的箱子倾听不同的音乐,现在看来,完全没有必要。一对相对全面的箱子足以让你领悟音乐百态,某张唱片播得不是特别完美又有什么关系,还有千千万万张唱片可以聆听啊,同样重播100张碟片,如果你的器材和别人的相比胜负结果是52:48呢,那么你就是赢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斗机不可取,玩音响,其实玩的就是心态。我的系统很廉价,ae的evo1,凤之声的甲乙类功放,原创a8s碟机,几十块一米的廉价线,很多音乐一样听得我如痴如醉,有时候我甚至在想:这样的效果已经很好了,我为什么还要花钱升级器材?
最后编辑hav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