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黑胶及其他...... [复制链接]

查看: 81034|回复: 95
1#
疫情发作,响应号召少出门,由此宅家20多天了,对于发烧友来说其实也不算有多难过,正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收藏,翻翻一些N年没听过的唱片重温下也是乐事。
近年来很少听港台流行的唱片,刚好翻出一张吕方早期在华星公司的唱片《痴恋》,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买的第一张黑胶唱片,再掰着手指+脚趾一算,噢!这张唱片是1994年买的,至今已经26年,原来玩黑胶已经超过了我人生的一半光阴以上了!
回忆起这些年来买过的唱片、玩过的器材,有很多已经没什么印象或很模糊了。趁着有空码些字当做纪念吧。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20/2/21 17:27:3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2#

非常感谢E版的鼓励!!!

其实我很早就接触黑胶了,80年代中学的时候,班里就已经有几个同学家里是有那种套装音响了,就是一个柜子,最上面是摆台黑胶唱盘,然后是卡座、功放、均衡,最下层是可以放黑胶唱片的,柜子两边各一个落地喇叭,通常是3单元或4单元。那个年代家里有这样一套音响可不得了,基本都是家里开了南风窗的。
不过那时候对HIFI还没有概念,家里是一台三洋收录机听卡带,去到同学家里听大喇叭也就是觉得哦,音量好大啊
到自己出来工作有经济条件了,但没有环境,兄弟俩住一个房间没地方摆大音响,因此我的第一套音响也就是一台先锋CD机,倒置式的型号好像是7700,一台山水双卡座,型号不记得了,再加一对也不记得牌子的有源小喇叭,可以挂在墙上的那种。
至于为什么第一张黑胶是吕方?原因竟然是CD太贵了!
90年代初广州就已经有几家卖进口港台CD的私人铺子,经常去的就是人民南、解放路、北京路的3家,后期还有惠福路进步里等,那时候一般CD大约是100元出头,等于1/3个月工资了。但有些绝版碟就贵好多。那时候每个月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也就够买1-2张。
到了93年自己有条件搬出来住了,年底发了年终奖就去番禺易发买了路遥的980功放,英国MISSION(不记得有没有拼错)的书架喇叭,还是听CD和卡带。
吕方这张CD当时我是找了很久都没有看到,北京路的那家铺子可以订。很清楚的记得某个周日早上忽然BB机收到铺子发来货已到的信息,骑上摩托去到铺子,带着眼镜的中年男档主拿出CD要价600大元,说这张CD印得很少,而且这张是第一批,日本东芝印碟的,因此要600元(我估计现在的价格可能要几大千了)。
说实话当年我还是能赚到些钱的,但这个价格还是超出我心理预算太多了,最重要的是当时没有刷卡、更别说微信支付宝了 ,没带够现金是寸步难行的。
无奈之下只能先回家了。谁料经过解放路陶街的时候刚看到有个汉子正在搬着些黑胶唱片大概5、60张的样子,而我居然就在那堆唱片里面看到了这张吕方,于是尾随而去,看到的是一个卖黑胶唱片的地摊,找出那张吕方一看几乎是全新的,问摊主价钱,2元!
看到前面叙述的朋友相信都能够明白我这时的心情的!于是再问摊主现在用得挺旧的黑胶唱盘,牌子好像是乐声的,摊主说这台要300元,但唱头另计,看到我有些嫌弃的表情马上就介绍我说街口那有很多新净甚至全新的黑胶唱盘,价钱都不贵的。听到这我立即抛下热心的摊主快步走到那家卖唱盘的档口,果然真有好多唱盘啊!可是...我不会怎么弄啊,档主好像也看出来了,跟我说有全新带唱头的,拿出样板来给我一看,噢!这不就是以前套装音响上面的那种吗!这我会弄!价钱?200元不讲价!
结果就是当天我花了280多元,一台全新未开箱的唱盘,加20张黑胶唱片,除了那张吕方之外我还挑了一些陈百强谭咏麟等歌手的,大都是2元、5元,最贵的一张10元。

码了一大堆字,纪念我的第一张黑胶唱片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3#

再次感谢各位的鼓励!!!

广东人说的“老人喜欢讲旧时”,各位不嫌弃我唠叨的,我会继续讲下旧时的。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4#

前文再续,我开始玩黑胶的初衷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大尚,也就是因为便宜而已,甚至还有点“脏”。
为啥这样说呢?这让我想起刚买了唱片和唱盘之后,几乎每个周末早上都会出现在陶街,在一堆堆或一箱箱的唱片中寻宝的情形,还有第一次去香港经典HIFI的仓库里淘碟的情形,那时候黑胶唱片可不像现在这么高大尚,几乎都是脏脏的完全没有整理,卖碟的大叔、阿姨也大多是来自佛山、南海那边的,陶街那边固定卖黑胶的仅的店铺仅有几个,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摆地摊的。价钱也很便宜,一般都是十元八块,超过50元的都极少。当然也有价格高的,像香港宝丽金在91、92年黑胶末期出版的那几张,那个时候也得7、800甚至过千的。
不管怎样,就这么淘碟几个月下来,收获还是满满的,基本将自己喜爱的歌手的唱片都买下来了,陶街那边的摊主档主也都基本熟悉了,然后就认识了第一个“毒 友”,经典33的老秦。在老秦的放毒之下,那台200元的套装机唱盘送给一个同事小弟了,换成一台天龙的直驱唱盘,学会了几个“超距”、“针压”、“侧压”这样的新名词,还专门去香港买了个思雅V15唱头。

黑胶末期的唱片因为贵我当时几乎都没怎么下手,但以下这2张因为太喜欢了,咬咬牙还是买了下来,哥哥好像花了120,学友这套花了600,封面还有学友的签名哦。



这张动物狂欢节,也是我第一张买的古典音乐唱片,那时候对古典音乐还没啥兴趣,在一对来自香港的夫妇摊前看到这张唱片,觉得封面挺有意思的,开价70元还价60元就买下来了。后来没多久又在这个摊上看到还有一张,我又买了下来送给同事小弟了,当时可能觉得有点愧疚吧,无端端的毒人家一个刚出来工作没多久小年轻玩黑胶是不是太过分了?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5#

回复 16楼shotchen的帖子

那位同事兴趣广泛,一直都没怎么烧器材,唱片偶尔还会收一点。
学友91演唱会现在好像得过万了。其实我贴这3张都是故意挑出来的,因为现在的市价都比当年购入时至少涨了30倍以上。
玩音响肯定是败家的,但买唱片却有可能会升值哦,虽然这得有点眼光和运气才行。
当然怎么升值都好,指望这会发达也是不现实,但能够买到自己喜欢的唱片,唱片还升了值,谁说这不是人生乐事呢!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6#

话说回来,当年玩黑胶成本不高,我也是玩得不怎么讲究的。一个思雅V15唱头玩了差不多10年,当然掉针尖、断针杆的事也发生过,但MM头的针杆是有替换的,买个新的就是了。期间唱盘换了好几个,JVC的直驱重盘、夏文卡顿的软盘、美歌77,多能士126,唱臂都是跟机的。安装调整?没怎么讲究,听老秦说一般9寸唱臂的超距都是15毫米左右,那就用钢尺量15毫米就是了,水平角、VTA靠眼睛看,针压计是买了个思雅的跷跷板,大概也是准的吧。
期间也用过一个日本先锋的MC头,应该是入门级别的,也就是觉得声音稍微清晰一点点,没啥特别。当时经常去一个叫“胡须仔”的摊档买唱片,那家伙很能侃,后来搬去了在逢源路那边的固定铺子,他铺子里用一个天龙103的唱头,觉得声音是蛮好听的,不过那家伙却故作神秘的说,MC头是个无底洞啊,没事别玩!现在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
至于唱片,洗碟机是没有的,因此那个时候买唱片我对状态也特别挑!有不少朋友说听黑胶没有底噪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听黑胶?这个我是不认同的,我是特别不能忍受那种脏脏的声音,也许我后来的强迫症就是这样得来的。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7#

我正儿八经的第一个MC唱头是高度风的MC-20SUPER,大约是2004年,那时候慢慢开始喜欢上听古典交响乐了,在这方面MC头无疑是更具优势的。之后又继续玩过光悦玫瑰木、高度风皇家SPU、浪漫,直至2010年底上了一个VDH-Colibri,也就是俗称的“蜂鸟”唱头,我觉得这是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我的强迫症开始全面发作,几乎一发不可收拾。我之前也写过两个关于玩蜂鸟唱头的帖子,有心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这个唱头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析力特别的高,而且鹤立鸡群的那种,相对于其他唱头不是高一点点,就我对比过的其他唱头来说吧,只有清澈的金手指和LYRA的旗舰勉强可以接近但仍然是有着明显差距的,如果以分数来比较蜂鸟的100分的话,金手指和LYRA旗舰可以达到80分,其他的都在80分以下了。
这里说明一下,其实我并没有贬低任何唱头的意思,每个厂家设计生产的唱头其实都有其独到之处,关键是看用家需要什么。而且近年来有好多新款的、新型号唱头我都没有玩过,这里或有以偏概全之嫌。
再说回来,分析力高有什么好处呢?大家可以想想现在的4K、8K影像,看过那些4K展示片的朋友就会明白,实在是太真实了!特别是那些食物的片子简直看得口水直流!但是这样坏处也很明显啊,演员面上的每一条细纹、一个雀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样在音响系统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于软件,这个唱头就是一个监听器,唱片的状态、录音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瑕疵,都会一清二楚:而对硬件而言,这个唱头则是一个放大器,唱头是最前端的信号源,后面所有器材的优缺点也也会展露无遗。
所以对于没有强迫症、只想好好听音乐的朋友来说,完全没有必要玩这个唱头!人生短暂,有太多其他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去追求!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8#

之前我有提到过,蜂鸟唱头就像一个能感觉到那20层软垫下的豆子的真正公主!它能带给你无与伦比的享受,当然前提是得能满足它的需要。
先说说软件吧,大家都知道黑胶唱片很容易脏,如何清洁是一个大问题,我给大家分享下我的洗碟两大 法宝,“L’ART du SON ”洗碟水和擦擦克林。
这个洗碟水的清洁效果一流,而且对去除静电非常有效,蜂鸟唱头的线圈就在针杆后面,碟面有静电的它很容易就会粘上灰尘,用上这个洗碟水+擦擦克林之后,清洁的效果非常理想。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9#

回复 33楼迈戈的帖子

很常见的曲目啊,手机装个Google翻译吧,可以拍照翻译的,非常简单好用!
另一个出黑胶的帖子: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31849.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