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复制链接]

查看: 18804|回复: 98
1#
168上大虾多,本帖不打算发表什么高论,只是一点思考和心得,抛砖引玉,同时也欢迎各路砖家参与讨论。
一套音响系统在手,基本定型的环境,如何挖掘器材的潜力?
第一步当然是摆位(房间处理不谈),没有良好的摆位之前采取其它手段都是盲目的(近似于废话)。摆位对于拥有良好声学处理的听音室似乎容易,对于环境复杂的就有点难了,非本帖讨论的内容。第二步应当是避震而不是更换线材,没有适当的避震就无法真正了解你的系统,没有真正了解你的系统之前其它手段(摆位除外)都是盲目的(准备接砖头)。如果你像我一样不幸在一个复杂的环境里摆位,前端器材又必须放在音箱以后,可能更容易理解我的观点。
避震前可能的声音:平衡度和流畅性不好,某些频段可能不舒服甚至凸起和凹陷(误以为是吸音扩散没搞好);低频混或者硬梆梆的;中频虽然有密度但缺乏细节过渡;结像有但轮廓不清晰;高频尖锐或粗糙…………….。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避震后而言。
避震后可能的声音:局部发混或发散的声音更凝聚,凸起和凹陷似乎被抚平了;低频富有弹跳力,细节显露;高频更清晰柔顺,细微之处更明白。中频浓密清晰,旋律起承转合的细节更具表现(中频是表现音乐的主要频段,是音乐欣赏的起点)。当然这一切都是相对避震前而言。
震动无处不在,震动大时用手摸器材即可感受。但高频率的震动用手摸无法感知,而实际仍存在,对声音也会产生劣化。避震的方法,简单归纳为:
1、
器材安置避开震动大的位置,谓之避。在环境中找到震动最小或者避开某个频率的地方安放器材,不容易。
2、
用脚钉、隔板之类的东西将器材与承托物隔离,相当于隔离震源,谓之隔。
3、
用脚钉、隔板之类的东西将器材之震动传递到承托物上,分担震动能量,谓之分。
4、
用书本、胶泥之类的东西贴放在器材表面,吸收震动,谓之吸。其实脚钉、隔板之类本身也吸收震动能量,一物多用。
5、
用重物压在器材上,强行压制震动,谓之抑。如果器材上放的书本太多,就由吸变成了压。受压后共振频率上升,反而容易造成高频声音劣化,声音变死。
钉、垫之类的东西,无非就是具有合适的谐振点,能够用“隔”或者“分”的原理消减器材某些频段的震动能量。至于哪个品牌型号的更好(应该说更适用),无非是谐振点不同以致于消减频段不同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音箱的避震有所不同,改变音箱的谐振频率会导致声音的明显劣化。曾试过在音箱上放几本书,结果高频灰暗,只得又撤了。可见音箱的设计大有学问,不是喇叭+箱体+分频器那么简单的。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不会盲目地折腾。然而虽然知道震动有害,但不知道哪些频率的震动会劣化哪个频段的声音,或者不知道钉垫的谐振频率,还是白搭。所以避震这种手段,只能一一动手试了才知道,该用的还得用。
震动导致声音劣化的原因,请各路大虾补充。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松大侠制作音箱的高手,对箱体谐振一定很有研究,可否为我等菜鸟补补课?
TOP
3#

回复: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器材暴露在空气中,震动不可避免,最理想的是厚厚的阻尼物完全包裹,最大程度地隔离外部震动,以及吸收器材内部震动
TOP
4#

回复: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点子避震怎么弄
TOP
5#

回复: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原帖由 靓声绝对 于 2008-11-2 13:17:00 发表
恭喜艺术用家兄!

玩到避震、导震,不错哦!进入HI-FI的大门了   

自从中了你的毒,唉,苦啊
TOP
6#

回复: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原帖由 shuzixile 于 2008-11-2 10:50:00 发表
电子避振不是消除振动本身,而是消除振动对设备带来的影响,如对CD机采取的异步时钟去抖晃和各种纠错算法。

这是厂家的事了,玩家似乎没有办法改变
TOP
7#

回复: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原帖由 胡敏强 于 2008-11-2 11:44: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艺术用家 于 2008-11-1 22:21:00 发表
168上大虾多,本帖不打算发表什么高论,只是一点思考和心得,抛砖引玉,同时也欢迎各路砖家参与讨论。
一套音响系统在手,基本定型的环境,如何挖掘器材的潜力?

看胡兄的图片,你的听音室还可以放得下器材架嘛,为什么不用。摆位再重新捣鼓一下也许还有提升空间哟
TOP
8#

回复: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原帖由 难得不糊涂 于 2008-11-3 10:08:00 发表
我建议先玩电源。这些什么避震之类我玩得很早,有改善且很大,但绝对不如电源改善大。我这里说的不是指电源专线,比起电源处理器来,专线属于小弟弟了。
我这里也不是否认避震,只是说有先后。换句话说,器材空间一定的情况下,电源处理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避震之类。  

原来是龙教授,失敬!
我说的器材调整先后顺序,不一定等于各种手段的重要性排位顺序。避震在先的原因帖子中也说了:没有适当的避震就无法真正了解你的系统,没有真正了解你的系统之前其它手段(摆位除外)都是盲目的。电源处理是否总是正面的效果?如果答案是的话然排在哪里都无所谓了。这要专门讨论。
TOP
9#

回复: 避震,找回丢失的细节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8-11-3 18:46:00 发表
原帖由 小虾76 于 2008-11-3 18:21:00 发表
知道摆位很重要,可家里空间有限,不能做得最佳摆位。


个人认为;任何一个环境都有一个相对最佳的摆位。摆位没有“范例”,因为环境不同摆位就可能不同;但有一定规律,有一定的《声学》依据。(不好意思,跑题了)

非常认同!不同摆位之间声音的变化超乎想像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