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作曲家来说意味着生命,对于我则是欣慰和沉思的源泉。在我收藏的唱片中,钢琴作品占了很大的一部分,除了我最爱的肖邦,大概听得最多的就是舒曼了,一代巨匠霍洛维茨曾说舒曼是他最钟情的作曲家:“我觉得他十分浪漫。舒曼对音乐的感受十分直接,而且他对钢琴也有十分独到的见解。他每个时期都很有创造力,一直如此,他永远有新的东西,永远使我心动”。说起舒曼,争宠的钢琴家就很多了,鲁宾斯坦、阿劳、阿格里奇、阿斯肯纳奇、波利尼都是令人目眩,技艺完美无暇的大师。他们指下的舒曼或深沉严谨,或自然流畅、或敏锐灿烂,都颇负盛名。但他们都不是我心目中的最佳舒曼代言人,只有霍洛维茨和肯普夫的演奏才是真正让我满意的,尽管他们二人是如此的不同,但他们指下的舒曼都同样令我信服。霍洛维茨处理舒曼阴郁的一面真是所向无敌,他指下的舒曼能让人看到一种来自地狱深处的幽光,这一点除了霍洛维茨,恐怕只有患过和舒曼一样精神官能症的演奏家,才有办法剔骨见髓。他在SONY留下的舒曼技巧高超、挥意潇洒、浑然天成,甚至带点放浪形骸。而70年代在RCA的录音除了保持原有的技巧雄
风外,他演奏的更清晰、更成熟,慢板部分更柔美,有了深刻的内省。其晚年在DG公司的录音就更是别人无法模仿的神品,舒曼的那种近乎神经质的忧郁与浪漫的音乐气氛,已经深深根植在霍洛维茨的内心深处。而肯普夫则完全与之不同,他演奏的舒曼含蓄细腻,织体清晰,音色如歌,亲切高贵。在我看来肯普夫是德国钢琴家中唯一能称为诗人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留下了2张肖邦的唱片,极有价值,而德国钢琴家几乎是是从来不碰肖邦的。录制舒曼的时候,正是肯普夫的巅峰时期,他那无与伦比的高贵琴音充满着
清澈和灵性,使我们欣赏到了舒曼清丽、超逸的一面,和那种美丽幻想下的深深地感伤。比较一下二人弹奏的《梦幻曲》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在霍洛维茨晚年的现场演奏中我听到的是拒绝一切,宁愿孤独。而肯普夫则把这首曲子推向单纯、喜悦和安宁的极致。他演奏的交响练习曲就更是精彩,简单的就像国画里笔法最单纯的兰花,神来之笔中蕴含着大师的定力和控制力。《狂欢节》也是热情妥贴,无人可比。《幻想曲》则在动情的音符下有一种极其醇厚的意境。《蝴蝶》、《大卫同盟舞曲》、《第二钢琴奏鸣曲》也都
极有说服力,总之他在DG公司的这4张舒曼真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upload=jpg]Upload/200551014211713163.jpg[/upload][upload=jpg]Upload/200551014213728500.jpg[/up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