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说广州交响乐团的现状 [复制链接]

1#
广交这1,2年的确退步了,04,05年的时候我听过的音乐会有1半以上能够让我满意的,但06年9月到现在半年听了5、6场,满意的只有Wildner马勒第四这一场。而04-05时候几乎每场音乐会结束后,都有不少乐谜发表意见,现在呢?很多人都懒得说了。

我觉得完全怪余隆比中国队输球就骂朱广户更加偏激一些。余隆对中国音乐贡献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北京音乐节越来越红火,还有请来很多国际知名指挥家来训练爱乐和广交。我同意一种说法,余隆是一个只会指挥好乐队的指挥家,他不太懂得如何训练好一个乐队,或者说是没有时间吧。

04,05年是广交是一个巅峰期,对那时候很多音乐会偶还记忆犹新,布拉多的马勒第五,卡斯普茨克的马勒第一,余隆的柴四,俞峰的门德尔松,张弦的贝八,李心草的贝一,张国勇的卡门、圣桑第三、勃拉姆斯第一,邵恩的贝四,杨洋的谜语变奏曲、贝七、柴六、拉赫交响舞曲,Barry Wordsworth的贝三,Michael Stern的勃四,Wildner的勃三,阿什肯那奇的肖七,本德的比才阿莱城姑娘组曲,朱辉的天方夜谭。那时候真的是广交的黄金时期,精彩的音乐会太多了,而那时候总监也是余隆。

而叶咏诗,偶个人对她指挥风格不太认同,或许她是一个训练乐队的高手,但音乐当中似乎永远是中规中举,没太多能够深深感动人的地方。很多乐迷认为余隆指挥不如叶所以广交毁在余隆手里这种说法不太合理。仔细想想,广交最近走下波路偶觉得有这以下原因:

1,涂松的离开:香港南华早报已经大篇幅报道了国内领导如何重视这件事情,可见领导十分重视人才,但离开就离开了,广交的管理方面可能因此产生不少影响,但我们作为局外人不太方便发表什么啦。

2,杨洋的离开:个人觉得这或许是最大的原因,广交没有了一个可以经常指导排练的指挥,要知道以前其实很多余隆略微令人满意的音乐会都是杨洋首先排练的,而以前杨洋也执棒广交相当部分音乐会;大的方面不说了,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就说说bass声部吧,杨洋指挥勃拉姆斯四重奏管弦乐版和贝多芬第七的时候,广交的bass何等的整齐划一!而最近一年随随便便拉个音都不整齐。杨洋从去年年初开始跟深交频繁合作,9月份以来已经越来越默契成熟,杨大师认为很多归功于郑明勋对他的指点。我也看过杨洋怎么训练深交bass,经常要他们把某个乐段反反复复拉n遍,直至完全整齐为止。

3,乐团是否缺乏一个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深交和上交都有很好的内部竞争机制,深交一团混不下去的要去二团,而上交则是每场指挥对乐手有评价机制,不知道广交有没有类似这样的机制?最近也有乐谜提起了广交某部分乐手的敬业精神问题,是否有必要作一些改革了。

4,一些优秀铜管乐手的离开:比如当年吹马勒第五的第三乐章的那个圆号外援(好像叫做nick),还有以前的小号首席刘胜南,现在还记得他在陈燮阳指挥曼佛雷德交响曲以后的那个加演作品中的精彩独奏表现(好像做什么流浪者什么曲)。当然广交也来了不少好的乐手,比如长笛白木采子,乐团助理首席杜艺、大提琴副首席于萍等等,但铜管声部确实怎么也好不起来,能否像深交那样花点代价请些好外援呢?

5,名气太大的独奏家是否请得太多了?看过《谁杀了古典音乐》的朋友都应该清楚,这些大腕要价奇高,往往榨取了乐团很大财富。穆特、帕尔曼、杜梅的演出水平都受到不少乐谜的质疑。其实独奏家的实力跟名气不完全成正比,很多人名气不大只不过没有机会出名而已。Naxos旗下得很多优秀独奏家就是一个例子,而看看隔壁深交和港乐很多独奏家名气不算大,但都有很高水平。与其花太多钱在这里,倒不如首先考虑一下提高乐手工资吸引更多铜管高手加盟。广交的宣传资料也有点那个,说什么跟谁谁谁大腕合作就表明乐团水平到达什么档次,这正如一个女人找到一朵漂亮的花插在自己发髻上,便吹嘘:“看我多漂亮,这么漂亮的花也愿意被我戴在头上。”


如果不是财力和时间都特别充足,广交可以说是广州人平常听交响乐近乎唯一的选择了,广州要有第二支职业乐团估计要等歌剧院完工以后才能实现。作为广州乐谜都衷心希望广交能够好起来。广交最近音乐会都有点火爆,但去年这个时候也一样,托了3月份普及音乐会的功劳,但今年2月那场精彩的马勒第四确实人烟稀少,广交留不住自己普及音乐会拉来的听众啊!要把自己的客户留住,广交真的要有点实际行动了,否则现在这种票房的繁荣只是即将破灭的大泡沫,全国一流乐团也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50周年团庆,祝愿广交真的能够重新振作起来,为乐谜奉献更多的精彩演出,就从春之祭开始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