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另贴讨论,关于刻录与原版的详细对比
原帖由 woow 于 2008-4-7 12:22: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appleblue2000 于 2008-4-7 9:39:00 发表 差别:总体来说,刻录对比原版比较容易在高频泛音,低频能量上有所缺失。 今天在朋友的ATC100系统上再次对比了两个刻录碟与原版,音质上的区别要比...... |
WOOW看反了,,我是说刻录碟比原版在高频泛音上的差距不容易做好,也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原版的高频泛音总是好于刻录盘。
实际上番刻原版CD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复制。不理解的话可以仔细看看有关方面资料。
http://forum.xitek.com/showarchives.php?threadid=352832 这个贴子从头看到尾就明白了。
我简单描述一下,贴子里有台湾烧友的实例,就是,把转盘的SPDIF数字输出接到有数码录音功能的声卡上,用电脑录音,分别播放原版和刻录盘,得到两个文件,另外有一个从原版抓取和一个从刻录盘抓取的文件,。在通过精确设置光驱偏移量等参数后,这四个文件的数字对比是100%相同。也就是说原版有哪些信息量,刻的盘。就算是比较差的刻盘,是100%和原版相同,,.
直接转一段过来:
或许读者仍对于所谓资料正确但是音质受到影响感到疑惑,为了让读者对 jitter 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提出一个实验结果。先准备一张音乐 CD ,然后复制成另外一张,并用抓音轨软体保证这两张 CD 的资料内容是相同的,可是放到 CD Player 中聆听,却发现两张 CD 的音质有很大差异。我们怀疑 CD Player 的读取机制不如电脑光碟机精准,因此准备了专业用音效卡 CardDeluxe 来做数位录音,将 CD Player 的数位输出 (SPDIF Out) 接至音效卡上。经过多次的比对,我们发现数位录音的结果与直接抓音轨的资料内容相同,也就是说 CD Player 读取并没有问题,影响音质的主要原因是 jitter 。单位时间资料流量不稳定的变动造成 jitter ,但这些资料内容本身并没有出错,因此不能单从数位录音的资料发现错误。一般来讲,除非设计上有瑕疵, jitter 要大到使资料内容出错是不可能的。
以上资料内容从台湾的LukeLo网友撰写的大作《关于数位音乐》中摘录,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找原文观看,内容专业详细,很有借鉴作用。
现在明白了,造成CD音质差异的原因,完全不是凭空臆想的所谓转换损失,刻录盘的本身介质差异,刻录机的精确度限制,注定了它和原版盘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这两张盘记录信息的凹坑(pit)和平面(land)绝对不可能会是一致的,它们的jitter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同理,盗版盘和正版盘,几种不同的刻录盘,甚至不同刻录机烧录的同一种刻录盘,都不可能一样)而压制正版盘片的工艺是玻璃母板制作,类似于印刷术,所以,同一母板在其寿命范围以内,制造出的盘片就有完全类似的凹坑和平面,它们的jitter也会有相当的一致性,这点和刻录的方式完全不可比。
一个悖论:在模拟的世界里,信息经过多重成衍生复制,会一代代劣化,而数字的世界则可以精确克隆。那么这个精确复制下来的刻录盘,如果重新作为载体,进入光盘加工厂,重新制作玻璃母盘,重新压制CD,有没有可能音质超过这个源盘?我的结论是:如果经过认真制作,压制盘的工艺品质本来就超过刻录盘,在完全保留信息的基础上,生产出的盘片完全可以有更好的物理特性,具备更小的的jitter,在音质上超过原来的刻录盘和毫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