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复制链接]

1#
[电压放大和电流倾注]

   □ 普通我们的功放是输入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以放大倍数为100来算,加入输入一个0.08V的信号,那么输出为8V。
   □ 电流倾注式功放输入同样是电压,但输出却是电流,而且电流倾注式放大有个学名叫“跨导放大”,电流倾注式功放也不是按放大倍数算的,而是按跨导来计算放大能力。以跨导为125的电流倾注式功放来说,输入0.08V的电压信号,输出的是1A的电流信号。



[理想的的音箱]

那么好了,同样是输入0.08V信号,电压放大功放输出是8V的信号,电流倾注式功放输出的是1A的信号。如果以音箱的内阻为8欧姆记,那么不论是电压放大功放还是电流倾注式功放,看起来应该是等效的,都是8V电压在8欧姆电阻上造成1A的电流。功率为8W。



[动态阻抗]

但事实往往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的多的多的多,这个地方问题的关键是音箱的阻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一定在动态变化的。以西湖的音箱来说,人家就标的很老实,除了正常的阻值外,还标注了一个最小阻值,我记得好像有一款标称4欧姆的西湖音箱同时标注了最低内阻为2欧。这就关系到很多人说的,为什么功率相同,甚至失真都相同的两个功放,驱动力那么大相径庭呢。这里关键就在于音箱内阻变化的时候,功放稳定输出电流的能力。



[动态阻抗和音箱低频下限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下音箱的低频下限和音箱在低频部分的内阻变化情况。音箱一般都有一个低频下限,低于这个下限,频率响应就很弱。不论是中频,高频还是低频极低频,功放输出是相同的。假设音箱阻抗不变,那么功放的输出功率也是一样的,但是低频的时候频率响应变弱了,声压能量小了,如果功放输出功率不变,那么除了变成声压能量以外的剩余输出功率到哪里去了呢?实际上是功放的输出功率变小了,因为音箱的内阻在低频的时候是变大了,可能变成了10欧姆、16欧姆或者更高。做过音箱,按照公式去计算过音箱体积的人都知道,音箱都有一个概念叫做阻尼系数,这个就是讲在喇叭推动声波的时候,音箱或者别的什么对声波的阻力。高频的时候声音是辐射出去的,但是很低频的时候音箱就好象是活塞,或者打针管,因此空气的阻力足以把低频能量消耗殆尽。这个阻力就会变成音箱的内阻。因此在频率越低的时候音箱的内阻越高,造成电流越小,做功也越小,所以低频的响应就弱。如果看过扬声器曲线的人,应该也都记得扬声器的内阻曲线,是一个两边高,中间低的图。这就说明,扬声器在高频和低频的时候内阻都大于正常内阻。



[基于动态阻抗,讨论电压放大和电流倾注的特点]

讲明白了上述原理,对于电流倾注式和电压放大式功放的特点就好说明白了。既然说过音箱的内阻是动态变化的,那么音箱的实际输出功率在高低频就会随着内阻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造成扬声器频率响应不是一条完美直线的原因之一。音箱的实际输出和谁关系最密切呢?回答是电流,高中物理课讲得很清楚,电磁力仅和电流大小、磁场强度成正比。磁场强度姑且认为是不变的吧,那么实际的输出声压能量就和电流就是完全线性关系的,完美的关系。

普通功放控制输出电压,就算失真再小,千万分之一,但是从电压变成驱动音圈和纸盆的电流之后失真就很大很大了,因此传统电压放大的功放就存在指标好看,声音不好听,失真极小,驱动力也极小的问题。

而如果控制的是输出的电流,不管输出电压达到多少,始终保持输出的电流和和输入成一个线性的比例关系(跨导系数),那么最终音箱放出来的声压能量也就可以和输入信号达成完美的线性比例,因此失真也就更低,而最关键的是,不管高频还是低频都可以保持近乎完美的频率响应,甚至在20Hz,因此电流倾注式功放绝对突破音箱本身的低频限制,达到你想象不到的一个至高境界。



[电流输出的实现方式以及特点]

精确控制输出电流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电流反馈,一个是跨导放大。电流反馈的方法,很早以前就炒的很火了,不过我只想说,这个方法不要轻易尝试,因为扬声器的信号延迟是很大的,电流反馈无一例外的会引起高频相位问题,还会引发自激,必须引入消震电路,消震电路本身还有失真,而且会影响电流反馈的效果,因此一定要小心从事。跨导放大是一个较新的学科,其实除了跨导放大和电压放大之外,还有电流放大和跨阻放大,一共四种放大模式。天津大学在这个方面研究的比较深入,天津大学出版社还曾经出过一本电流放大原理的书,我有幸研读过,但不幸这本书现在找不到了。
长久以来我们的HiFi领域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仅仅用到了电压放大一种放大模式。




声明:
我的以上观点都是基于我的实际试验结果,描述中的任何实际现象都是和我的具体试验结果相符的,没有任何猜测的预测的成份。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0-09 14:40:24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不得不说的:

由于两个原因,之后我还是放弃了电流倾注式的放大原理,做出这么一个重大决定也让我非常为难。
TOP
3#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哈哈,多谢两位博士后师兄为我的博士后论文做评论
TOP
4#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哈哈,灌水有理。
TOP
5#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開关式电流放大的原理是什么?是不是也可以规划到跨导放大的范畴?
TOP
6#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jbchen 于 2007-10-9 17:04:00 发表
博士论文是我们这些学士们难理解的。


好漂亮的超高头
TOP
7#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多谢支持。

在纠正之前的一个名词不准确的用法。电流倾注式,电流型功放 ,电流反馈式还有我的恒流输出式。这几个名词其实含义都是不同的

[电流倾注式]根据网友的提醒,电流倾注功放应该特指国度公司的电桥前馈技术。

[电流反馈式]电流反馈型放大其实已经存在分歧,最早提出电流反馈的是AD或者EL的电流反馈型运放所使用的电流反馈原理,最典型特点是反馈输入端的输入电子很小,在几十欧姆甚至几欧姆。但电流反馈型功放反馈的仍然是输出的电压,不过是把输出电压转换成电流输入反馈采样点。电流反馈一个测试方法是全反馈必须要有一个反馈电阻,直连的话否则会烧掉。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来检测运放的真假的。

[电流型功放]指的是对信号的放大采用放大电路各级间直接耦合电流而不是电压,首先一个优点是来避免晶体管be结压降称指数而非线性引出的失真。

[恒流输出式]特制输出量为衡流电流而非电压的功放,例如对于固定的1V输入信号,始终输出1A电流,不论是8欧姆的喇叭,还是4欧姆的喇叭,因此此类功放如果在8欧姆喇叭上是80W,那么在4欧姆喇叭上则只有40W。衡流输出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上面提到的电流型功放,直接输出末级放大电流。另外一种方法是早些年无线电等杂志抄的很火的所谓“电流反馈”,即在输出信号串接一个电阻,反馈电阻上的压降。但是反馈的是输出的电流量,但返回形式是电压,这一点和AD和EL的电流反馈方式相悖,鉴于AD和EL最早提出电流反馈的概念,因此,不能在称为电流反馈。


前三种都是电压输出,最后一种是衡流输出。

开心果将到关键,喇叭是按照电压输入设计的频响,因此衡流输出型并不适用。
TOP
8#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松香味 于 2007-10-14 13:48:00 发表
是的!低频段的“两峰一谷”楼主怎么说?难道电流倾注功放可以把所有的箱子都推出20Hz声压衰减很小的低频?电声学的理论要改写了么?


电声学不用改写,因为这些都包括在现有的电声学中。

“两峰一谷”是指电压输入的情况下。

以8欧音箱为例,假设20Hz时动态阻抗为16欧姆。以正常状态功放输出为8V信号形成1A电流。

电压功放:在20Hz时,因为电阻变大为16欧姆,因此电流只有0.5A,结果在20Hz时功放只用了4W的功率来驱动音箱。
电流功放:在20Hz时仍然保持1A电流,因此压降变为16V,因此最后功放输出了16W的功率来驱动音箱,结果如何可想而知,电流功放在20Hz的驱动力比电压功放强得多的多。当然用16W来驱动音箱也不正确,低频肯定能出来,但是低频的质量就不行了,而且容易把扬声器推飞。
TOP
9#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对这就是恒流输出功放的特点,当负载阻抗变化的时候会自动改变输出电压值来使得输出电流保持恒定。

说个吓人的,如果输出没有接负载,那么你测量到的输出电压为最大电源电压。
TOP
10#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关于音箱阻抗变化的问题,可以了解一下音箱的阻尼系数。
TOP
11#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10-14 18:06:00 发表
是交流吗?静态而已!加隔直都一样,对于交流放大器而言,没有恒流和恒压的,不要把直流的概念移植过来,如果恒压和恒流的话,对复阻抗如何?功率因数如何算?


回答:是交流。所谓恒流指的也是交流,我所说的不论是输入功放的电压信号,还是功放输出的电流信号都是交流的。只恒流不恒压,功率因数是变化的。


不必有什么奇怪的,并不是我第一个提出的,业内也早就对恒流输出功放有了评价。在“单拿52SE对比ATC SCM7”帖子的第30页31页已经讨论过了,大家也认可了。

转贴:

原帖由 musicmad 于 2007-10-12 20:31:00 发表
转贴

关于恒流功放的一点看法


恒流功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扬声器的动态阻尼的控制能力,尤其是在谐振频段,(注意,是动态阻尼)还有1个作用,这里大家好象都疏忽了,就是可以提高功放的容性负载驱动能力,这点其实比前一点更重要。这2点是比恒压功放优秀的地方。但是,单纯的恒流功放在驱动扬声器的时候,缺点比恒压功放更多更致命。
    
    1。可惜,扬声器/音箱的测试,是以电压/响度来描绘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的,这就会使用恒流功放驱动的扬声器/音箱的幅度/频率曲线和其阻抗曲线相似,所谓小音量低音丰满,高音通透,就是这个缘故,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2。扬声器的低频谐振,主要靠声学阻尼系统来抑制(如果是号筒,密闭结构的箱体,其阻尼特性就要好于倒相结构的),电阻尼的作用不是很明显,过的去就可以,主要是拿来微调音色的。而大多数的时候。用了恒流功放,反而破坏了声学系统的阻尼效果(改变了Q,顺性等参数)。

    3。在高阻抗的位置,象谐振位置附近,因为是恒流的缘故,扬声器极容易过载,放出来的声音失真非常大,小音量还马马虎虎。

    4。说到底,这里看见的所谓恒流功放电路,不外乎是电流取样,电压负反馈的结构,对第二点提高容性负载能力的改善并不明显,因为放大器的反馈方式还是电压型的。

    综合上述几点,我个人认为,在扬声器/音箱的幅度/频率特性测试条件没有改为电流/响度或者功率/响度的情况下,恒压功放的整体性能远胜于恒流/恒功率功放,这也就是到目前为止,成品功放几乎全是恒压型功放的原因。
如果你仅仅对恒压功放的电阻尼特性耿耿于怀的话,不妨做带输出变压器的功放,倒并不是说加了输出变压器的功放就是恒流了(只是用了大电感做负载,电流不能够突变,电压变化大,电流变化小,所以说有恒流特征,这个和纯甲类功放是一样的道理,虽然是恒压输出的功放,不管输出电压怎样变化,工作电流基本不变),而是用了输出变压器可以带来2个好处,1是可以隔离扬声器产生的自感应电动势,2是有极佳的静态阻尼。这也就是1台阻尼系数高达1000的晶体管功放,对低频的控制能力,往往还不如一台阻尼系数为10的电子管功放(带输出变压器)来得更好的原因。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0-14 23:31:32
TOP
12#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松香味,我并没有说就是到16欧姆,我只是假如。假设以下音箱阻抗的动态变化,借以说明恒流输出功放的特点。
TOP
13#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一般书上讲到达林顿的时候,都说为了提高晶体管速度,会在BE间并一个电阻提高导通速度。但是从来没有书上讲过为什么可以提高导通速度。个人很是想不明白!不知道有没有高手可以指点一二。
TOP
14#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深圳北佬 于 2007-10-16 7:04:00 发表
弱化BE结电容的影响,不是根本的办法,共基组态会提高一些速度...


我猜测是减弱结电容对电路造成的冲击,降低不稳定因素,但是三极管导通速度未变,对么?
TOP
15#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yulihua 于 2007-10-16 12:19:00 发表
那个电阻是必须的,释放PN结的存储电荷。
关于半导体原理与工艺的书。


就知道yulihua 兄知识渊博,一定能解释这个问题,先谢谢了。

那是不是纯甲类,三极管一直处于导通状态的话,这个电阻就不必须了?

关于半导体原理与工艺的书,能不能推荐一本权威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0-16 13:52:38
TOP
16#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多谢,虽然我也是电子系的,可是4年下来就学了一本模电和一本电路分析。都是很皮毛的东西,根本不知道所以然。更何况一直就是钻的软件编程,毕业后也是从事软件行业,就更没有机会了解这些深入的半导体问题了。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17#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原帖由 yulihua 于 2007-10-30 13:07:00 发表
大概是下述问题,应该是乙类状态BE结的开关过程。




明白,个人也是觉得如果甲类,不存在开关过程,应该不需要这个电阻。正如你说的这个电阻主要作用是释放BE结电容储存的电荷,平稳进入截至区,那应该没有提高BE结的导通速度。我实际测试的感觉也是加入这个电容并没有给声音带来正面的效果,或者效果微乎其微。而且整个系统的自激振荡频率没有可观的变化。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教科书上写的加入这个电阻可以提高三极管导通速度这个说法是不确切的。
最后编辑sprs 最后编辑于 2007-10-30 13:16:29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18#

回复: 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敢问yulihua 兄是哪里人,是否大学教授也?
人生应该是多彩的,我愿以我有限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五彩斑斓。
人生又是有限的,我将用永不满足的精神来充实自己的生命。
一个奇妙的世界:http://sprsong.taobao.com/
TOP
19#

回复:音箱的低频下限、动态阻抗和电流倾注的概念 [博士后论文.1]

yulihua兄给的是标准倒向箱的图。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