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箱设计新解 [复制链接]

查看: 10122|回复: 39
1#
音箱设计新解
编写:民歌

要做一个好的音箱首先要了解声音的原理。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会激起与它相接触的空气分子振动,而振动的空气分子又激励相邻的分子振动,不断向四周扩散至失去能量后消失。它的传播是要有弹性物质,如: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传播声波。
声音有次声、可听声和超声波,在讨论音响时只讨论可听声。可听声也分高、中、低音。它的划分无明确的指定,只是一种区域性划分。
声波和所有的波动一样有频率和振幅衡量。
音箱的声源来源于扬声器。
现只讲一下常用的“电动式”扬声器的原理。
我们要先知道电动式扬声器的构造。
扬声器的每个元件的作用和应注意事项:
永磁是保证扬声器有一个永久磁场,这个磁石不应过厚,因磁石的内阻很高,过厚做成磁路过长。
前、后钢板与芯柱做成一个开口磁回路,钢板与磁石要接触良好,不能有气隙,芯柱与后钢板也要接触良好。
芯柱与前钢板的间隔越小越好,因空气的磁阻很大(比音圈厚0.5—0.6mm),如这间隔过大扬声器的灵敏度就降低。
弹簧盆是支撑音圈的,它的强度能撑起音圈为准,不要过硬,如过硬扬声器灵敏度也会降低。还有弹簧盆应不发声,所以用疏松的布做成的,使其很少发声。
因弹簧盆是随着音圈一起振动的,如它也产生声音,这声音向纸盆传去干扰纸盆的振动,做成声干扰现象,所以弹簧盆的材料应越小发声越好。
音圈是扬声器的心脏,它是把电信号能转为动能的关键零件,它的高度与前钢板的关系非常重要,它应是钢板的厚度的130%。
线圈通过电流时产生磁场,这个磁是在顶与底最强(尖端放磁)。
现在很多厂家(国内、外都有)为了加大音盆的行程,只把音圈的高不断加大,这样,音圈的磁作用点与前钢板越远,扬声器的灵敏度就越差,这与前钢板与芯柱间隔越大是一样的。
这样长行程的扬声器对微弱的信号是不能有反应的,用大提琴的伴音声来检验最明显。

如用比例失调的长行程扬声器播放大提琴伴音会产生断尾现象,因这扬声器对后面微弱的信号没有反应做成的。它不但对低频对高频小微信号也是同样有反应差的现象。
如要加大行程必定要前钢板成比例加厚。
做得好的扬声器,它的音圈是不论次声波或超声波的信号,都有反应——振动的,所以每个扬声器都应是全音的。
音圈的阻抗是在交流400周时的感抗,为什么要选400周呢?是因为人声没有这样低的频率,而乐器声只有很小乐器有这样的低频,作曲家也很少用这样的音符,所以定400周交流感抗为扬声器的基准。
如设在50周交流为基准,则音圈的感抗要加大,圈数也要增加,这样扬声器的灵敏度就减少了。
若把设点在800周时,信号有400周的信号来时,扬声器就会烧坏。
音圈磁点越最接近钢板其作用力越大,功转换越好,灵敏度越高。但音圈高度不能与前钢板厚度相等或小于前钢板厚度,因这时会产生径向力做成噪声。
纸盆也是扬声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是把机械能转为声能的一个零件,它为什么要做成锥体呢?是为了使它有弹性而做成的。
讲到这里先讲扬声器的阻抗特性。(应叫频率分贝坐标图)
一个扬声器在同伏安下不同频率测得的分贝曲线图,各扬声器不一样,各人测量器精度不一样也有些不同,这也不重要。但是很多很多人或厂家将这分贝坐标图解释为扬声器阻抗特性,甚至把分贝与阻抗Ω同解。这太不认真了。
如能解释那感抗公式不是要改?



图a是扬声器只装音圈和弹簧盆的测试。
图b是再加装音盆测试。
图c是再加防尘罩测试
从这个测试得扬声器的频率分贝关系。坐标图不是所为的阻抗特性,而是扬声器每一个振动元件自振频率的共振反应特线。
因任何有弹性物体都有它的自振频率,当外加一个与它相同的频率后,这物体会产生剧烈振荡,这叫共振。
再用另一个办法测试扬声器的频率分贝坐标,如一个扬声器测得坐标图后更换音圈(加多、减少圈数或加高减低圈高)后,再测坐标图是不变的,这说明音圈的感抗与坐标无关系。
如更换纸盆、防尘罩等坐标图就有变化。
再讲纸盆在工作时的现象。纸盆在工作时是从内到外一个个波纹象涟漪扩散地传动,这可用高速摄像后慢放便可看见的。
现在有些厂家将纸盆乱涂油漆说是调音,这是破坏了涟漪运动,只是炒作。胶音盆乱加根也是一样,用防弹布做音盆也是破坏了涟漪运动,产生次波。
既然,音盆运动时是有涟漪状运动,那么,音盆的强度不能太大,应软又富有弹性。
如厚度过大,就声音浑浊,而高音明显减弱,如音盆厚度适中,它的声音是清醇的。用手指轻按音盆能有一个凹痕的为适中,放手后马上弹回。
现在很流行浑浊而高音弱的扬声器,说这样不嘈吵(少了高音)。也有的讲流行就是好的,试问“流行性感冒”是否好呢。
在高速影像下,清晰的音盆它的涟漪很清晰,浑浊的音盆它的涟漪也浑浊、难辩。
音质清就是灵敏度高。
再讲音盆的自振频率。
如有一个扬声器的频率分贝坐标图如上(D)
这图说明这扬声器主要自振频率是1000周,如用一个100周的信号输入这扬声器后,检验声频得一个100周与一个1000周同时存在,如图上(E)示,也就是这个扬声器的自振频率在任何信号时它都存在,人能分出自然声与扬声器声,就是因有一个常在的自振频率。
如不明再讲一个现象。有一个鼓的自振频率是500周,击打时它发出的声是500周。用机械手每秒击鼓50下,这时,同时产生一个50周与500周的声频,每秒击500下时声音会剧烈增加这就是共振现象。
得这解释后就能把音箱的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都能解释了。
如同一个扬声器只把音盆改小后它的低音反应就差了,这就是音盆越大它的自振频率就低,反之,音盆越小自振频率越高。这和鼓面一样原理,琴的共鸣箱也是这样的。
橡胶边是现代发展扬声器一种创新。它能有效地吸收了音盆传出的振动,使其不能回弹产生回声,也更好地阻止音盆折边式振动产生的倍音和次声。
防尘罩顾名思义主要就是防尘,但它要求是不发声的。和弹簧盆一样,所以材料应选松软而要过气的。过气是使磁石里减少空气压力(阻力),使其音圈运动畅顺。如防尘罩也发声那就多了一个较强的自振频率。还有这声对内向音盆干扰产生了音染,更不能做太大,它越大产生的音染更严重。这要提下现在很多厂家生产的扬声器的防尘罩都没有注意这问题,甚至把它做成与音盆同等直径的。
其实选购扬声器时用手指弹一下音盆,听它发出的声音是否你喜欢的。因这声频就是它的主要自振频率。80年代初很多歌曲都喜欢用大提琴作伴音,但要注意有很多是弹后约半秒后乐手就用手按停琴弦,这样的音也不能比出扬声器的灵敏度。很多时在每段或曲尾时就有用大提琴弹一下,任其余音至一点也没有。
这时如扬声器灵敏度高的,就能听到声音是由大至小,约两秒多长,中间明显有起伏现象(这是物体的谐振频率所为),声音尾段是很清,像老鼠尾拉长的。
这就是高灵敏度的扬声器。
听其反应是否灵敏。这就知其音圈与前钢板比是否合理。最后用干电池正反各接一次看其音圈是否有装在中点上。如音盆出入一样尺寸就是正中,如有差异那就不在中点上。如果音圈不正中等于放大器的饱和失真或截止失真同效。

讲到这就讲一讲“煲扬声器”,这是民间对扬声器作“磨合期”,这对音圈不在中点上的扬声器是有一定的效果(对微小偏差的有用,严重的作用不大)。
“磨合期”可用50周交流电4—6伏直接输入扬声器,一至二天后可以微小的修正音圈。
“磨合”不是将音盆、弹簧与橡胶边磨软。
音箱的箱体作用是固定扬声器,装饰最主要的是作共鸣箱。
共鸣箱就是将一个机械振动频率增加其对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把声音放大。不浪费能量,可以调整到你所需要的音域。
这里先讲儿童玩具电话。它是将两个火柴合用线把它连接而成,它要通话先把连线拉紧,线有了弹性后才能传递振荡声频。火柴合是把声振接收后传至连线,再由连线传给另一个火柴合作声的放大(增加与空气接触面积),火柴合越大声音越大——接触面积越大。其实连线也有发出声音,只是它与空气接触过小,音量就很小。
扬声器通过电信号后发声同时支架也作同步同频率反方向的振动,这振动传给音箱体后,箱振动产生声音。
这把机械振动能转为声能的箱叫共鸣箱,与琴的原理一样。用木棒装上弦后弹它的声是很小的,但加了共鸣箱后,声音就得放大了(加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

共鸣箱也有它的自振频率,如喜欢低频的可把箱做大,与鼓同样理由,大的频率低,反之就高,这和扬声器与箱体体积是无关系的。只是扬声器的振动力与箱体的强度有关系。一般选自振频率在扬声器的自振频率的左右,使其更好的连接性。
箱体壁振动时产生声音是内外都有。里面的声音不断的折射加强会达至空气的自振点就产生隆隆声。
空气是有它的自振频率的。如远处雷声、炮声、火车声、地震声等都是隆隆声。不是它原来的声音。这是它本来的声已消失,只留下因声源有很大的能量激起空气的自振声。所以箱体不要选得太低的频点,因空气自振声比较难消失,难处理。
讲到壁声,很多厂家认为箱体是不发声,但他又测得音箱的扩散度“水平40度,垂直10度”,这又可解明呢?这只有箱体两侧同时发声就能解释得通了。
箱内的声很多厂家都想把它用倒相孔折射出来。
如你们先听一下箱内的声就不赞成把它传出来,可把咪头放入箱内放大后用耳机听(注意:先由小至大调整,不要把咪头接触到箱体)。这箱内声是多次折射的回声,很难听的,更不用讲声音是散射的,不可能随人们的意志传动的,不可能听从而折射出来的。
这里不得不提曾名噪一时的缨母螺音箱,它也是不能这样消除箱内的声(可用咪头入内测试),它只不过箱体的形状做成强度较大,箱壁很难振动产生声音,有也只是较小高频声(高频干扰反射比低频小)。但这箱体对低频响应很差,使人感觉缺少了低频声。
箱内声既然这样不好,那就不要考虑折射、反射、吸音,把思维转去消声。
内燃机的声音够大,用上消声器后可以把声音消减很多很多,近无声。在箱内壁加上橡胶板,再在空腔内用报纸捏成纸团填满(注意不要接触到音盆),这样消声很不错。
报纸对阻隔声音很好,它表面粗糙,弹性又小,也不易反射声音。
箱体最好用微粒板做,因同一批板它的弹性很接近,设计时好掌握。
夹板和原木版它每块的弹性都有差异,做成箱体每个自振频点不同甚至两边也不同,使听觉明显有差异。
做小提琴时也因每块原木料的弹性不同做成的琴各有差异。
一般箱的形状做成深窄为好,这样以侧面为发声板,使它的水平扩散广阔点,听时不是一个听点而是一个听面。
每个箱体不要装一个以上的扬声器,因每个扬声器都会将后面的声反射至另一个音盆而干扰,特别消声搞不好的。这与无源扬声器的现象一样,如搞隔仓箱体可以隔开声音在空气的传播干扰,但声波可在箱体传至另一个扬声器产生干扰。两个扬声器在同一个箱时,同时对箱体施加相同的频率,它同时在箱板振动,这和同时放两石头到水面,两个涟漪相互干扰一样。
因每个扬声器都是全频的。只要有信号来,不论高低频它都振动发声,只是各人所爱,加个高音或中音只要各人欢喜。
封闭式音箱对消箱内音更好,有人问封闭式音箱对音盆振动会有阻力,因箱内空气无法出入,音盆振动时产生增、减压力,其空气就产生反作用力来阻止音盆运动。
如计算下箱体里增减的压力不过是小于百分之一个大气压,这个数完全可忽略不计。它比扬声器密透防尘罩做成的,空气阻力也小得多。
有的厂家把扬声器中音那个向前一点安装,解释为更好达到声的同步,说高、中、音传播速度不同有快慢,这是为保偿而做。但查资料无此介绍,只有讲声音传播速度受风、温度、湿度、气压影响。
如声音是因频率不同而速度不同,那在100米外叫人是不能听到的,因前音和后音会重叠或倒转先后。
理解这原理后动手做个好音箱就很容易了,只是各有喜欢,有爱回声,有爱低音,有爱高音,有爱新奇等美丽的失真。各人所需,无必争论。
有人说你未讲分音器。现在很多厂用分音器,把频率分贝关系坐标调整近平行为检验标准,也就是说将扬声器的自振频率相同的信号,溢制减小来达到关系线平直。前文已提自振频率是在任何一个频率时都出现,那分频器就是无用的。只是高音扬声器要串一个电容,这电容是把信号减弱,因交流是可以通过电容的,如能把高低频彻底分开,那噪声信号消除就容易解决了。
有人问加了电容那相位差怎样解决。请问录音制碟有否要解决相位,两重唱或两重奏,整曲能有几点同相位呢?这是不能听出,测试不同,那是两个扬声器的干扰存在移相前后这两种变化都是干扰的后果,不是相位同与不同的变化,是两个扬声器必然的干扰,扬声器与箱体是差180度相位。为何无人听到。
现在很多音箱厂家都用频率特性图来作产品出厂检验,但他们又承认分贝线用分频器调置平直后,音箱未必会好听。这只能证明用频率特性来检验有漏洞。等于生产罗丝用秤来检验,这样可能合格也可能不合格。如先检验它的尺寸合格后,再秤可以检出材料有否有空洞或渗杂。
如果能找到没有自振频率的音盆,就能做到纯自然声的扬声器,这才是“高保真”。
未能有高保真扬声器现只能找灵敏度高的扬声器,但市面上供应的很难找到。那尝试下动手改一下音圈。
有了一个灵敏度高的扬声器后,就可做音箱,箱体正面应窄些、厚些,侧面宽些、薄些。尺寸可因材料而做,既然不能消除自振问题,就利用自振把声音做成宏亮些。
箱内一定要搞好消声,如内壁要加橡胶板一定不能有松动,如松动会有敲击箱体的噪声。不用做“倒相孔”,加报纸团入内腔,不用填得太实。
音箱不是厂家、商家讲得那样神秘,明白原理后,各种问题就能调整。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音箱。
有一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的高中职业技术教材“音响技术”的书里写了一段文:
“扬声器振动时纸盆前后空气是绕过扬声器前后填补。
音箱是隔离了空气的填补使其不能抵消而得到浑厚有力,优美动听的声音。”
这段话错在将声音振动传播解释流动传播,可用烟测试,不流动的,扬声器在大幅度振动时是有点空气移动,这只是扬声器的副产物,那不是声频。
还有箱体共鸣发声和共振都不知,只解释了扬声器装上音箱后扬声器的声音会变化的神奇现象。
原来音箱市场是一个没有标准的行业。
只有扬声器的阻抗是70年代时有行规。没有国际标准,也没有国家标准。
①标称功率有的是不失真范围内最大平均功率,有的是最大瞬时功率。(没有标准)(应能长时承受功率为标称功率)
②灵敏度。有的是输入1W时,在距离扬声器1米测声压大小,取有效频率范围。(这只能测功能转换值)
有的取1米2.83V的dB。(这没电流、功率不定。)
谐波失真在音箱我不知是怎样测得的,希望哪位能指点一下。
电子邮箱地址:li8185@sina.com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4262215549886.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madog
  你只空洞写了一大篇,就像音响“写手”。既然你说文章里有很多的不是,那你就指出那一点你最易说明的来讨论。不要一而再的无内容文章。
   “共振”是百多年前的发现。你学校有否教过你呢?
TOP
3#

毛毛雨,富盛,你两要勇敢点,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要搞笑到昨晚那里.
TOP
4#

Architect
   你将一对大防尘罩扬声器的一个拆去防尘罩对比就明白了
TOP
5#

madag.为想与你进一步交流,请尽量用中文,以免翻译有误.
你上次提出的一个可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弱智.你认为"音盘做成锥形不是为了弹性,而是为了扩散度",这只是证明你看广告宣传来增加信息.广告不能作为根据的.请尝试分析"音盘如果做成平面会发生怎样呢?如果做成90度锥又怎样呢?是怎样解释?".
TOP
6#

请教论坛初哥,在哪个网站读过,这是我精心编写的体会。请教
TOP
7#

madog,我想同你交流经验,请用中文.
TOP
8#

     jy:  对!    轻敲下805的高音,就会有铝皮的声音,但不应叫谐振,应是它的主自振频声.谐振声应是付自振频声,这声比较弱,很少会听到.
    大提琴余音的明显起伏就是该弦的谐振.
    如果你喜欢铁皮声这是可以的.但这铁皮是很难做到有弹性的.很多时会做成正曲面或负曲面,这样它的自振频率很难控制.
    又得有对大防尘罩的弊病有同感的人,希望多点交流经验和看法.
TOP
9#

madog:你只是不断提出疑问,却没有自己的观点,请提出你的论点,说出你的论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