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冰”的诗集?! [复制链接]

1#



(转载自《新浪读书》)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你相信吗?这些诗句不是诗人写的,而是出自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之手。就在几天前,“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式出版。出版方湛庐文化噱头十足地宣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机器人写的诗集。“小冰”的诗歌和九段棋手柯洁惜败AlphaGo的消息几乎在朋友圈同时出现,人工智能与人类关系的话题也再次变得热门。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震)

今年年初,高晓松在面对AlphaGo对人类50连胜时发出感慨:“为所有的大国手伤心,路已经走完了。多少代大师上下求索,求道求术,全被破解。未来一个八岁少年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战胜九段,荣誉信仰灰飞烟灭。等有一天,机器做出了所有的音乐与诗歌,我们的路也会走完。”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发展,高晓松口中人类的“穷途末路”,也许正在逐渐演变为现实。

  “她会唱歌,会主持,会卖萌,会‘撩’人,也喜欢被‘撩’。她年轻,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学习。”《阳光失了玻璃窗》总策划董寰向记者介绍,当看到一张图片后,“小冰”会产生灵感,并有感而发,创作现代诗词。这一创作过程几乎与真实诗人的创作过程无异。湛庐果断决定签下“小冰”,并在经历2760个小时的推敲细琢后,从“小冰”创作的数万首现代诗中精选出139首,结集出版了这部号称人工智能灵思诗集的《阳光失了玻璃窗》。

  董寰表示,作为刚出道的诗人,“小冰”或许还有不足。诗集原版呈现了“小冰”所有的创作文字,没有润色改动。诗句中的错别字也有意保留,同时边上用括号标注。另外,部分诗歌可能读起来会感到有重复,“我们要让人工智能100%的原生态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创作

  “小冰”“学习”了近百年来519位诗人的诗

  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上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超过10000次。人类如果要把这些诗读10000遍,则大约需要100年。

  “小冰”之父、微软“小冰”团队负责人李笛透露,一开始时“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但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据介绍,“小冰”基于微软提出的情感计算框架,拥有较完整的人工智能感官系统——文本、语音、图像、视频和全时语音感官。小冰创造诗歌的过程是这样的:从灵感的来源、本体知识被诱发、黑盒子创作到创作出成果,而最初的诱发源已经失去了意义,升华成思想和情感的诗歌。

  诗集中,“小冰”将寂寞、悲伤、期待、喜悦等1亿用户教会她的人类情感,通过10个章节以诗词的形式展现在这本诗集里。《阳光失了玻璃窗》中的诗歌,有风景描写,也有内心情感的描写,据介绍,自20172月起,“小冰”在天涯、豆瓣、贴吧、简书四个平台上使用了27个化名发表诗歌作品,比如“骆梦”、“风的指尖”、“一荷”、“微笑的白”,几乎没有被察觉出这些诗歌非人为所作。

  未来

  也许你会借“小冰”的诗向女友求婚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皇冠上的宝石,也是历代卓越的科学家们皓首穷经、毕生追求的极致目标。现在,它无疑正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博士介绍,微软“小冰”团队部署于四个国家,在14个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微信、QQ、微博,美国地区的Facebook Messenger等。除上述第三方平台外,微软“小冰”亦已全面内置于中文版Windows 10操作系统中。

  根据微软的预估,“小冰”的人工智能创造将在2017年下半年逐步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目前,“小冰”已在电视媒体、平面媒体、音乐和电视剧四个领域进行布局,并已初步落地,为后续的内容落地做好铺垫工作。

  除了写诗之外,“小冰”还会唱歌,还会写歌词和财经评论。未来,也许某一天你会借助小冰创作的诗,向女朋友求婚;你会一边与小冰聊天,一边让它帮你写首诗。一个少女诗人的情怀,一个人工智能创造时代的来临。

  读一读,这些“诗”

  《我的爱人在哪》

  快把光明的灯擎起来了

  那里有美丽的天

  问着村里的水流的声音

  我的爱人在哪

  因为我的红灯是这样的幻变

  像是美丽的秘密

  她是一个小孩子的歌唱

  那时间的距离

  《香花织成一朵浮云》

  像花的颜色

  也渐渐模糊得不分明了

  蘸着它在我雪净的手绢上写几句话

  钢丝的车轮在偏僻的心房间

  香花织成一朵浮云

  有一模糊的暗淡的影

  是我生命的安慰

  只得由他们亲手烹调

  争议

  好评

  与人类相比 “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

  诗人“小冰”火了,有网友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小冰”已经拥有了类似于人类一样独立的“情感”,实际上它是在模仿人类使用语言的表达规则,来完成抒情这件事情。比如,《红楼梦》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时,林黛玉给她讲了很多诗歌写作方法。诗评人秦晓宇说,“小冰”学诗也是类似。在对“人工智能写诗”的猎奇式惊叹外,我们也应看到“小冰的”诗歌创作还在蹒跚学步的阶段。

  针对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是可以复制的话题,沈向洋博士认为,未来5年,这个星球上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与人工智能的成果发生关联。因此,微软研发团队在3年前就开始探讨“情感计算框架”的可实现性。“于是我们创立了‘微软小冰’这个项目,试图搭建一种以EQ为基础的、全新的人工智能体系。3年来,这个尝试所取得的成功超过了预期。”

  谈到微软“小冰”的优势所在,沈向洋强调,“与人类相比,微软小冰的创造力不会枯竭,她的创作热情源源不断,她孜孜以求地学习了数百位著名现代诗人的著作,他们是‘小冰’创作灵感的源泉。”

  有意思的是,就在“小冰”诗集发布的一周前,作家李宏伟的长篇科幻小说新作《国王与抒情诗》面世,李宏伟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期待甚高,他相信读者的自然选择,“如果机器人能够写出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说还要好的小说,那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肯定会去买来看。”

  差评

  小冰的写作充其量是个语言游戏

  在诗人于坚眼里,“小冰”的“写作”充其量就是个语言游戏而已,“写得很差,令人生厌的油腔滑调。东一句西一句在表面打转,缺乏内在的抒情逻辑。”于坚毫不掩饰对机器人诗歌的差评,“无论输入多少句子还是写不了真诗,真诗是有灵性的。”他认为,机器人写作只能写“朦胧诗”让读者去猜谜,无法叙事。诗人廖伟棠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的都是滥调。”

  诗人马铃薯兄弟也同样表示不屑一顾,“根本在于,为什么要写诗?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句子看起来和人们见到过的所谓诗歌很相像,但区别正在于背后,诗人和智能技术两种都使用和调遣文字,但人类写作使用语言文字是整个精神创造活动的一个有机的部分,文字是思想情感的一种呈现方式,而机器人的“使用”文字,则是一种纯技术的选择。”他指出,“把机器带有随机性的文字排列称为诗,对缺乏诗歌素养的人们会形成误导。与其把这本书的出版当成文学出版行为,毋宁将其当成推广技术的一种手段。”

  智能技术能否取代人类情感表达?于坚发出感叹:“连写诗都被机器取代了,世界不是很乏味么?”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也不无担心,“当一个社会只有少数人在工作,绝大多数人处于失业状态时,这样的社会是不可能稳定的。”他提醒,为了人类福祉,科学家在研究上要有“分寸”。

分享 转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2#

大家可以谈谈感想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3#

我尽我的能力尝试说一下。
我看过一本王小妮的文集,王小妮是深圳的一个诗人。
她的这本书我印象不是太深,但有一句话我认为她说得很好,她说诗歌是非理性的。
理性和非理性这两种说法,最早应该是来自哲学吧。所谓理性就是用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而根据王小妮的说法,她说诗歌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说诗歌和逻辑推理是没有太大关系的。诗歌与人类的直觉、感悟有关。什么叫直觉?比如看一幅画,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并不是通过逻辑推理的,而是一钟感悟。
而计算机,在本质上与逻辑推理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对于直觉和感悟,计算机能“模仿”吗?

哲学和美学上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就是说“美不一定是一种知识”,意思和上面所说的类似。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7-06-14 16:31:0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

我想说说计算机和诗歌之间这种很微妙的关系吧。

计算机属于科学和技术,它是倾向于理性的,比如对逻辑推理,对分析综合、演绎归纳(也就是理性),这确实是计算机的强项。比如围棋,围棋也是倾向于逻辑推理的,因此,计算机在围棋领域所向无敌。但是,诗歌并不是理性的,诗歌属于文化艺术,它是倾向于非理性的。哲学认为,在审美上,理性是无法把握“美”的,要用直觉来把握“美”。

因此,计算机与诗歌之间这种关系和计算机与围棋这种关系,是不一样的。计算机能够模仿围棋,但未必能很好地模仿诗歌。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7-06-15 08:57:2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

科学上有一些问题,是可以用哲学来解释和解决的。计算机与诗歌的问题,我尝试从哲学和美学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吧,仅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和诗歌的问题,类似一个科学和艺术的问题。西方哲学的传统侧重理性,所谓理性就是用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用分析、综合,演绎和归纳等方法来认识世界。这种思维我们叫逻辑思维,也叫理性思维。这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这也是科学的基础。但是后来哲学家意识到,理性是有缺陷的,科学是有局限的。因为康德证明了理性是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的(这点就不展开来谈了)。所以西方哲学后来就出现了非理性哲学,代表人物就是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的哲学其实没有太多原创性,他只是将东方的佛教哲学欧洲化,西化了。叔本华和尼采都认为理性没法认识世界本质,他们主张用直觉和感悟来认识世界。他们的思想,就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思想来源。

中国的哲学,像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就是主张用“悟”来认识世界。佛教也是这种思想。叔本华吸收了东方的思想,创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其实并不是他原创的,而是来自古老的东方。而今天我们对艺术的认识,都是主张用直觉和感悟来认识。艺术的思维,并不是逻辑思维,而是诗性思维,也叫非理性思维。就像我前面说的,我们欣赏一幅画,我们对这幅画的理解,来自我们的感悟,而不是来自逻辑推理。

计算机和诗歌,前者倾向于理性,而后者倾向于非理性。诗歌是最高的语言形式,与我们的情感,也就是与人类的意识、灵性有很大关系。而理性,逻辑推理,在诗歌里是次要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6#

“小冰”的这本诗集现在已经有卖的了,标价接近50元。网上买要便宜一些。
大家如果觉得好奇,可以试试。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7#

当我们在尝试阅读和理解一首诗歌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从自己的角度把这首诗歌重新创作了一遍。
细钊 发表于 2017/10/25 22:37:16
有道理,哈哈。兄台再发挥一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8#

前段时间,我还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就是谈小冰的诗集的,
柯洁也出场了。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

尤瓦尔·赫拉利对谈郝景芳

尤瓦尔·赫拉利、郝景芳谈智能和意识:
http://sh.qihoo.com/pc/detail?ur ... =7&refer_scene=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9-01-09 16:03:5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0#

尤瓦尔•赫拉利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截至2016年,该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将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根据图书改编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粉丝。2018年8月,尤瓦尔•赫拉利推出作品《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1#

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简史三部曲: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郝景芳与《北京折叠》

12楼这个对话是郝景芳和尤瓦尔•赫拉利的对谈,郝景芳是我国著名科幻作家,散文作者。2002年荣获全国中学生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毕业。以《谷神的飞翔》荣获2007年首届九州奖暨第二届"原创之星"征文大赛一等奖,又以《祖母家的夏天》荣获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说银河奖读者提名奖。2008年7月,加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这是继刘慈欣的《三体》之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北京折叠》中设定了三个互相折叠的世界,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整个城市尺度的空间和时间双重折叠,意象恢弘,映射出当代社会中人们对于阶层割裂趋势的深切焦虑。作者郝景芳在北京生活多年,笔下未来城市的种种细节平实而有质感,让这个探讨后现代社会问题的故事兼具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本土意识,是当代中国科幻的最佳范本之一。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9-01-09 11:23:01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郝景芳,她同时具有两个身份,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也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项目主任。
这里有一些关于她的文章。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郝景芳:荒诞之地,写作发生

第一个入围雨果奖的中国人是刘慈欣,第二个是郝景芳。

几年前,郝景芳还在清华念研究生,方向是计量经济学。2011年夏天,她给自己找了份高大上的实习: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北京办公室工作。每天,她从五道口出发,倒两次地铁坐到国贸,电梯飞向三十几层,室内恒温,窗明几净——从这样的窗户里打量北京,北京看着也会发光。?

IMF新总裁拉加德上任后来中国「拜票」,郝景芳去接机,陪这位法国前财长、「欧洲最有权力的女人」从首都机场到丽兹卡尔顿饭店,从丽兹卡尔顿到中南海,从中南海再到国家会议中心,点与点之间,绝无停顿。理论上,拉加德当然来过了北京,她见了最高级的领导人、最厉害的经济学家,他们之间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决策,「真的能影响你这个国家人的命运」。而她根本无需接触这个国家里实实在在的人。在拉加德们到来时,北京自有一条黄金通道为其打开,隔绝所有噪音、雾霾、人山人海。当然,人山人海也存在:在报告上跳出来,作为分母,「是numbers,是巨大的数字」。

实习持续了一年多。在国贸,郝景芳穿着小裙子和高跟鞋,参与着关于中国宏观经济的英文讨论。有一段时间,郝景芳住在清河,此地学区房的价格快要突破天际了,但就在她家小区对面,一片「看起来马上就要拆迁的棚户区」已经摇摇欲坠地存在了五六年。年久失修的吊车停在工地上,平房外支楞着小摊,小摊前常年挂着「甩卖」,外来工带着他们大大小小的家当搬进又离开,也带着他们无处可去的孩子,像习惯了漂泊的吉普赛人。

时不时,在以上场景的切换里,郝景芳强烈地感觉到:存在着平行的北京。不是时间的问题——清晨4点的清洁工人和三里屯午夜驻唱歌手们拥有的城市必然不同,就算在同一个时刻,人们就能分享同一个北京吗?手握权力或资本的上层决策者,面色疲惫的白领,然后是保安、快递、送餐员……大家可以共享CBD的物理空间,并发生短暂而漠然的交集(比如小白领从送餐员手上接过外卖)——但所有人都对彼此几乎固定的命运轨迹心知肚明。

2012年,郝景芳花3天时间写完《北京折叠》,发在了水木BBS上。科幻作家宝树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宝树记得,这篇科幻小说有点特别,「太空未来、宇宙冒险、打怪升级这些浪漫色彩它全没有」,郝景芳笔下的北京城,除了能「像变形金刚一样折起来」,「几乎就是一个现实主义」。

这是不知年月的北京,空间被极端地分为了三部分。第一空间里的当权者享有完整的一天24小时,第二空间的中产白领和第三空间的底层工人则各自分到一天里的白天和夜晚。每到清晨,大地翻转,城市折叠,不同阶层的人在完全隔绝的时空里过着各自的生活。跨越阶层的通道极其狭窄——并且需要铤而走险。

在北师大教授、科幻文学研究者吴岩看来:反乌托邦小说的典型设置就是阶层的二元对立,「上流社会和贫民,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而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加入了中产阶级,「让这个故事具有了更为冷峻的现实感」。这种现实感还表现在郝景芳刻意的去戏剧化上:一般来说,上层压榨下层,由此冲突爆发是这类小说的经典模型,但《北京折叠》里,冲突看似始终没有发生,小说主角、来自底层的老刀为了给人送信,从第三空间来到第二空间又进入第一空间,最后带着第一空间的信回去了,既无生离死别也无天人交战。老刀是第三空间两千万垃圾工中的一员,但事实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机器早已可以代替人处理垃圾,老刀们只不过是出于「维稳」需要而被保留了工作,所以也只能被「塞到夜里」,不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反抗无从发生,因为连剥削者都不存在了——老刀们面对的是无阵之物。

「第三空间的民众对社会而言,仅仅是在消耗资源,而不能创造任何价值,这无疑是更加卑微而可怕的」,吴岩说。郝景芳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老刀们的劳动是艰辛而毫无意义的劳动,那么比起被剥削的残酷,丧失了被剥削价值是不是更加残酷?

4月底,《北京折叠》被宣布入围今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4个月后她最终获得了这一奖项)。相比去年刘慈欣和他的《三体》第一部入围时的万众期待,《北京折叠》的网络评价却分为两极。批评者认为,雨果奖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三体》第一部里的「文革」历史,和《北京折叠》里对中国阶层分化的强烈渲染「迎合了美国人的口味」,反观在国内普遍被认为《三体》系列中最好的一部——第二部《黑暗森林》,「因为没有对中国的抹黑」,今年就未能入围。刘慈欣本人则告诉《人物》记者,他认为这种猜测没有道理,「雨果奖是个由大众投票的奖项,它不像星云奖是专家评选的」——他不相信每一个个体读者的意志会受到意识形态如此强烈的左右。「写儿童文学的曹文轩今年也获了安徒生奖,他的作品里又有什么反映社会黑暗、迎合西方可言呢?」

科幻作家夏笳和郝景芳同龄,在她看来,世界分两种人:一种人相信世界是平的,对于大多数抱着iPhone、iPad,成长于「互联网乌托邦」里的年轻人来说,「他可以免费分享名牌大学的MOOC,可以和随便哪国朋友微信或Skype聊天,而且智能穿戴迟早会解决一切语言障碍」,他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未来世界,只会更平坦、均匀、拥挤且亲密无间呢?但如果你愿意把目光放低一寸,就不可能看不见这个看似平坦的世界中的巨大鸿沟:另一些人生活在沉重的现实引力之下,过着难以想像的生活。

但郝景芳说,有时候并不是愿意与否的问题。她在IMF的那一年,她的两位美国同事——华盛顿总部驻北京代表,「两个清廉自律、正直的好人」,曾让她安排一趟考察,「看看真实的中国,比如北京以外的普通地区是什么样子」。郝景芳联系到河南,河南给安排了一个县,最终他们一行人被带到当地一个「阡陌纵横、桃花盛开」的大户家里,参观了电脑监控的养猪场,看到小猪在智能化猪圈里欢快地吃着猪粮。

大户坚称,像他家这样的情况,在河南普遍得很,听得华盛顿特派员们惊异连连望向郝景芳说:「中国,原来比我们想像的更有活力!」她感到尴尬,哭笑不得地站着,想起了卡夫卡的小说:荒诞之地,写作发生。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9-01-09 15:52:1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一个宇宙学青年的自我修炼

郝景芳30岁出头,长发,娇小,手腕纤细,声音清脆——有时你会感觉她像某种鸟类。得知入围雨果奖那天,她发了3条朋友圈,发到第3条时自己有点不好意思,说「想来想去,惹人嫌就这一天吧」,她决定第二天起就「不再招摇」了。

这不过是她小女儿态的自省,在朋友们看来,郝景芳淡定、独立,根本不会追逐这些「泡泡」。也是科幻作家的好友陈楸帆前几天刚和郝景芳吃了顿饭,「这些天特别多人找她,采访啊、商业合作啊,还有说要当她经纪人的。她都拒掉了。」

高中的时候,郝景芳痴迷物理。科幻她也读,刘慈欣、阿瑟克拉克、阿西莫夫,但这个幻想世界并不如真实的宇宙来得让她着迷。她真正为之废寝忘食的是卡尔 · 萨根的《暗淡蓝点》、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哲学的文论,还翻烂了一本哥本哈根学派物理学家们的随笔集——即使是海森堡、玻尔等人关于量子力学的普及版阐释,已经震撼了她的世界观,而读薛定谔的《吠檀多哲学与现代科学思想》时,她清晰记得,「傻了,头皮发麻」,「那就是一道闪电」。

郝景芳如愿考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但大一发生了一件小事,或许提早暗示了她后来人生轨迹的改变。「有一天,我去校外蹭一个环保主题论坛,一个教授刚讲完,我就追着人家问:为什么中国不能像外国那样做好垃圾分类?我们明明可以如何如何?Blahblah讲了一大堆。」她当时刚刚看了几本环保方面的书,其实是有点小显摆的意思,「特着急」。

教授明显没有和她探讨的兴趣。扔下一句:小姑娘,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在做垃圾处理吗?「他说河北有一带村子,60万人靠垃圾处理活着,你去查查。」

她去查了,才发现:垃圾围城。不要说河北,在她家所在的清河附近,也有巨大的垃圾回收处理中心。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郝景芳特意去了一趟那个垃圾场,看见佝偻着背的男人痛苦地拉着平板三轮车,而车上的垃圾,以一种特殊的技艺,「竟然可以堆得像小山一样高」。

她读到纽约的粪便排放:由于某些法律规定,纽约的垃圾不得入海,它们每天会被火车运送到几千公里之外的科罗拉多,那里有专人负责粪便填埋——埋在这些填埋者家乡的土地下。看到这里,郝景芳只觉得一个巨大的「凭什么」跳到眼前,这种「超级大都市特权」让她想起了自己随调动工作的父母从天津转学到北京的经历,「发现北京的功课如此简单,大学如此好考,忍不住抓住北京同学就开始说,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轻松快乐的生活都是建立在特权之上的……当然,人家才不愿意听。」

对于郝景芳来说,随着她开始思考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令人绝望的不平等问题时,世界的复杂性才徐徐展开。「比如你想解决环保问题,那你还要考虑到原来的垃圾工人的失业问题。如果你想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你要考虑好他们接下来的流动性问题,而流动性问题又关联着户籍问题……总之就是最初你只解决一个问题,最后它永远都会变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事情。」

22岁,郝景芳继续在清华读天体物理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黑洞的吸积——这个词描述的是物质向中央引力的流动,而当中央天体是黑洞时,吸积就会展示出它极其壮观的一面。「黑洞本身是看不见的,我研究的就是外面那一圈发光的非常炫酷的东西。」郝景芳言简意赅地说。毫无疑问,这是个炫酷的专业,「比如说在咖啡馆坐着,我可以一边远程登录,一边跟你聊天一边用笔记本监测我的超大质量黑洞」。

但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她。在物理系的时候,她曾盯着美国收入分配曲线,试图用黑体分布或波尔兹曼分布去拟合。「我想知道,这样一条曲线来源于什么,它是不是意味着某种普适性,某种像粒子能量分布一样自然,自然得令人绝望的普适性。」

郝景芳最终决心转系。她想从经济学中研究不平等的根源。读中国的王朝经济史,她发现这几乎是一部与不平等斗争的历史,「大部分朝代都以均分田地、限兼并抑豪强的尝试开始,收的是人头税,但这样的局面不会维持太久,王朝早期的均质化局面早晚会被兼并浪潮席卷,中期的变法等于是承认贫富已经分化,只能让税制适应现实。但如果真要牵制住这样的经济力量,最后又会回到万分千割、停滞不前的小农经济。」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9-01-09 15:51:1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8#

我想写一本不平等的历史

一度,郝景芳的博士论文想用一个模型来解释财富分配,「用数学公式推导出来」,她自嘲说:学物理出身的人就是这样,对所谓问题的本质追着不放。她发现纽约大学有一个教授也在做这个,给他发信,对方劝她放弃,「发不了paper(论文),风险很大」,因为这个研究虚无缥缈,就算做出来也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最终,郝景芳也放弃了,论文改写《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研究》,做中国和180多个国家双边贸易的数据分析,看「汇率、政策、加入各种地区性组织等等这些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算是有用、实际。

这也是郝景芳的一个困惑点。她写过一个叫《流浪玛厄斯》的长篇小说,里面的地球和火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地球实现了完全的自由交易,一切彻底市场化:你的东西越多人想要,价值越高,没有例外,所以像古典音乐、天体物理这类注定不能为大众分享的「公共价值」,就只能毁灭,不可能在地球上存在下去。火星则相反,是一个完全为了创造公共价值而存在的乌托邦,但它的问题是没有经济系统,随时会崩溃。

写完后,郝景芳去参加了一次《科幻世界》笔会。她把这篇小说带去给了很多人看,「真的就没人有回应」。她自我反思,认为自己构筑了一个过于宏大的意象——两个对立的经济体,但笔力不支,最终写得像篇儿女情长的校园小说。这让她非常沮丧,一度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中。直到几个星期后,她收到了唯一一封邮件反馈,这封信告诉她:你创造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你的小说中有一种别的科幻作家没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

她破涕为笑,因为看到发件人:刘慈欣。

2014年,郝景芳博士毕业,她没有去那些坐落在国贸上空的洋气机构,而是来到了一家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地方。这是一个半官方的基金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立,但独立运作。郝景芳递上来的名片上印着:研究一部,项目主任。

有几年——大概也就是小说写不好、论文不对味的那几年,郝景芳觉得整个人都不对劲,「和自己的关系、和世界的关系,都搞不好了」。她患得患失,像一个穷途末路的文艺青年一样恐惧地想着:生活这就要来了么?还没来得及自我实现,生活这就要把我淹没了么?「越是这样越在意自我形象,别人的看法,每天都想着要怎么造一个自我形象出来满足他人,结果弄出一个粗制滥造的塑料壳子。」

加入基金会后,郝景芳做的第一个项目是贫困地区儿童每日营养加餐的社会实验。「比如有50所学校作为观察组,完全没有加餐,另外50所学校我们发放营养餐,然后一段时期后,测试学生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学习情况等等,总结成报告。」郝景芳说,基金会有通畅的建言渠道,报告直接递交给国务院,这项社会实验的最终成果是: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的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亿,每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天3元的补助。

今年3月,郝景芳又见到了拉加德。在钓鱼台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基金会承办,拉加德每年都来。项目主任郝景芳很忙,除了组织会议,她手上还有一把课题,包括城镇化战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还有受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委托的财政税收预测。而不平等的问题几乎贯穿在所有研究中——「我想基金会是,能触摸第一空间,却为第三空间摇旗呐喊的小小团体。」郝景芳说,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

在同事张荆看来,郝景芳在基金会里工作出色,「她很拼命,之前做财税那个项目时几夜几夜地加班,没有多少人能做到」,她认为郝景芳的动力来自于她对所做的事的价值坚信不疑,「有超过一般人的笃定」。

如果未来有可能,她想写一本《不平等的历史》。写人类数千年来是如何面对不平等、与之作战并败下阵来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对不平等的宣战还未取得真正胜利。

也许要等很久以后,但郝景芳觉得自己会完成这件事。

《像小说家一样写作》可以帮助人理解自我、理解他人,每个人始终都需要理解自我、理解整个世界。郝景芳说过:「我也许不是最优秀的写作者,但我是最坚定的写作者。」?她希望能在这里遇见,和她一样坚定的写作者。

以上内容摘自:https://sh.qihoo.com/pc/detail?u ... 0.1543826974105.852


最后编辑shinelb 最后编辑于 2019-01-09 15:55:3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9#

中国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获得了科幻界最高荣誉奖雨果奖,这也是继刘慈欣之后,中国作家第二次获此殊荣。此次获奖对于提高中国科幻作品的影响力以及对本土科幻的发展都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郝景芳的科幻作品《流浪苍穹》《去远方》《孤独深处》由北京九志天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合作出版,其中《北京折叠》收录在《孤独深处》中。

在不久前的郝景芳科幻作品发布会上,雨果奖获奖作家刘慈欣也亲自到场祝贺,并且称赞郝景芳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郝景芳的作品。我感觉她的作品和其他的科幻作品相比,她有一个别的科幻作品没有的特点,她把我们主流的科幻题材,常见的科幻题材洒上了一层很诗意的阳光。她的作品在我们主流科幻题材中,她表现出一种诗意,这种诗意让人感觉到既有很古典的味道,也有很现代、很前卫的感觉。”

然而,这两位雨果奖得主,却有着更非同一般的“交情”。这就不能不提到她的长篇小说《流浪苍穹》。郝景芳曾拿着完稿的《流浪苍穹》去寻求指点和出版时,却没有收到任何积极的回应。郝景芳也曾一度反思,是不是在《流浪苍穹》中自己构筑了一个过于宏大的意向,地球和火星两个对立的社会经济体制,而自己的笔力不支,无法驾驭?这让她非常沮丧,甚至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中。直到几个星期后,她收到了唯一一封邮件反馈,这封信告诉她:你创造的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你的小说中有一种别的科幻作家所没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阳又回来了……发件人刘慈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