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最喜欢的香港流行乐队Raidas !! [复制链接]

查看: 6909|回复: 29
1#
[upload=jpg]Upload/20071101049718172.jpg[/upload]
分享 转发
TOP
2#

Modern Talking我也很喜欢。
TOP
3#

不仅是香港,在台北那么多的民歌餐厅,周华健、王中平等等都在那里奋斗过;在北京的三里屯,多少寻找梦想的人白天挤在狭窄的阁间里,晚上吼着别人的歌,希望以此引人注目,能偶尔插一些自己的作品,等待着自己理想的实现。从大的方面来看,即使是许多成名的歌手,也只不过跟着制作人走,唱着别人写好、编好、甚至哪儿该停顿哪儿该滑音都由别人定好的歌,也享受着别人的掌声,这种风光到底又是谁的呢?

  《传说》这首是比较典型的Raidas风格的歌曲,而不像《别人的歌》那样深情款款。歌曲具有明显的节奏感,非常强烈的舞曲化风格。

  然而就是这样快节奏的歌曲却配以古典意韵强烈的歌词,这就是黄耀光和林夕的绝妙配合。如果不听这首歌,而光看歌词,尤其是后面两段,肯定会以为这首歌会是幽怨的丝竹小调,而绝不会料想竟然是充满了鼓点、电子乐器的配乐。

  现代的都市人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然而茶余饭后也总幻想着原来那么古老的传说中的生活。从书柜里翻出一本尘封的线装书,或是偶尔调着遥控器不小心看到儿时曾经看过的戏剧,都能勾起一些记忆,也很容易将自己置身于那样的世界当中。

  “小玉典珠钗,铅华求长埋,祝君把新欢,乘龙投豪门”,都是传世的凄美故事里常有的情节;“小玉休相迫,檀郎无忘情,三载失钗风,瑶台求重逢”,也是动人的古老传说里多见的段落。虽然经常雷同,却每每看到此处,迫压于现代都市生活瞬息万变的现代人也往往会浮想联翩,只是在这样的环境无法也不可能去亲身体验,只有凭借着尚未被生存压力消磨殆尽的多愁善感来想想了。

  而现代快餐式的爱情也常常让他们厌倦,以游戏人生的态度来对待爱情早已是俗世的主流。

  在这样的景况下,“我要是变心有谁为我尽情骂?”没有。

  在这样的时代里,“我叫天抢地谁过问?”没有。

  以至于当看到这些传说时,竟然也有“也要化蝶躲入传说内”的念头,而他们所要逃避的,正是被现代文明侵蚀的社会价值观。

  林夕在当时还是年轻气盛,歌词中借古讽今,拷问着现代人的爱情态度。而黄耀光则积极配合,不仅曲调上充满了匆忙的步伐,编曲上更是用现代的西洋电子乐器去模拟出传统的中国民间乐器,比如唢呐,从而在乐器的使用上也呼应了歌曲所要表达的用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待那些传说这一主题。
TOP
4#

《传说》现在容易买的到吗?贵吗?
TOP
5#

下面着重说一下他们的三首代表作:

  《别人的歌》《别人的歌》在曲调却属于他们作品当中的例外,也是他们经典曲目之一。这首歌没有跳跃的节奏,取而代之的是无奈和蹉跎。

  歌厅中的歌手,每天唱着别人已经唱红了的歌曲,为了博取台下观众的掌声,为了赚取明天生活的继续,也为了赢取自己对自己水平的肯定和理想的追逐。他们没有太多时间细想,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唱,难道仅仅为了生存下去?希望他们更渴望的是有知音的赞赏,所以他们曾经用心的去唱。的确他们得到了喝彩,喝彩声甚至盖过了自己的歌声。可是渐渐的,他们发现,他们只是生活在这些歌的影子中而已,那些掌声不是给他们的,而是给这些歌的,没有人太过在意他们演绎时投入的感情,也不太在意歌技的高低。他们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别人记住的只是歌,而他们的名字无人过问,无人知晓。

  岁月就这样蹉跎,就如音符仍在每天重复的跳动,享受着公式般的掌声,这种无奈却又不甘的痛楚蕴藏在歌中,也每天这样唱着,却没人能体会。他们曾经的理想:听众能细听他们的歌,听他们自己的歌,听出他们的心声。可是能从歌厅中走出来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能为人认可的更是少数。大多数仍然是在每天华灯灿烂之后,走进黑暗的角落,就着镭射的灯光,唱着别人的歌,享受着别人的风光,接受着本来是给别人的掌声,活在别人的阴影中。

  黄耀光和陈德彰是幸运的,他们能唱着自己的歌和自己的心声给别人听,可他们的过去呢?也许也曾经在某个不知名的夜总会里被别人指来点去唱着一些当时的口水歌。不得不佩服林夕,十五年前的林夕就能有这样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也许只是偶尔一次他和大学同学过完生日Party之后勾肩搭背去一家酒吧,可是只有他看到了台上唱着别人的歌的歌手那无奈的目光和强颜的欢笑,可是只有他能写下来,写出这样的感受。
TOP
6#

这张几乎是我最喜欢的流行黑胶。《传说》听过磁带。两个专辑都喜欢。
TOP
7#

这篇文章是转载,但香港乐坛,我最喜欢这个乐队和Leslie.Raidas的黑胶很容易买到,价钱很便宜。
TOP
8#

《别人的歌》:

TOP
9#

说起香港80年代那一次影响至远的乐队风潮,
现在让人回忆最多的当属达明一派和Beyond了,对于Raidas或许已经早被淡忘了。然而正是Raidas在1986年的那首《吸烟的女人》掀开了那次风潮的序幕,最先成名,引领着新一代的Band进军歌坛。

  Raidas成立于1986年6月,当时参加了“亚太地区流行歌曲创作邀请赛”,以一首自己创作的《吸烟的女人》获得香港赛区亚军,名噪一时,从而步入歌坛。

  Raidas由两位成员组成,专门负责作曲编曲的黄耀光(和达明一派的黄耀明没有任何关系),主唱陈德彰,这种结构类似于达明一派的达与明的关系。正如达明一派拥有陈少琪这样的御用词人一样,Raidas的词作也大多为当时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林夕包揽。但他们的歌没有达明那样深邃的忧患意识,更没有前卫的另类思想,不过在当时的歌坛,也是有许多开先河之处,尤其是他们深受80年代英伦舞曲影响,带有明显的电子舞曲风格,旋律节拍明显,电子乐器的运用也是纯熟恰当。歌词中也多带有年轻人的迷茫和叛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