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拾那曾经逝去的旧梦 [复制链接]

查看: 73316|回复: 161
1#
7年间的进化,以图说话,谈对婚姻的感受
2003年,我的第一套系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HI-FI,寄于我深厚的情感,从此与古典音乐结下不解的情缘,ATC密实醇厚的中频从此留在我的脑海中不可泯灭。


2007年,迎来了我的第二套系统,听到了不同于ATC的新的声音表现,平衡三段,娇艳的女声使我留恋。





2009年,我发现全面、宽松、大气、细腻的声音表现才是我的需要,于是我几番周折拥有了她。对于13平方的音乐室,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应该是终极了,因为她有使我出乎意料的丰厚干净的声音和清晰毫无驻波的低频。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11-06 20:12:43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0/6/18 23:47:5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rwei123456 于 2010-6-19 11:32:00 发表
原帖由 海涛123 于 2010-6-19 7:32:00 发表
不错,不过楼主的拍摄角度不像只有十三个平方。

我这15平方好像都没他这间大,估计有18平方以上


呵呵,看来大家对我的房间面积抱有怀疑,其实这是拍照技巧的问题,3.3米x3.8米=13平方米,一点没错,比例也不好,但是没有办法,所以发烧最大烧法是烧房子。我带大家看看我的听音室吧。







在来一张效果图: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19 11:54:11
TOP
3#

回复 19# 莱纳 的帖子用

音源是Classe CDP-10 ,这个机子质量好,就是声音中性直白些,声音的音质、密度、力度都很好,一直用这个音源是因为它是我一手购买,牢靠。多年来我试用过不少CD机,但是我一直还想用它,一方面我觉得中性的音源好过有染色的音源,二来在用乌托邦之前没必要用更高级的CD机,否则会浪费,因为ATC7和ISC充其量都是残缺儿。我对器材的更换原则遵循的是音箱--功放--音源--线材--附件。
TOP
4#

原帖由 WEIZ 于 2010-6-19 12:57:00 发表
音源箱线一直没换,墙差该换.

音箱线使用过几对,在这个价位上还是觉得CV6效果好,目前搭配乌托邦的是金宝8TC线。线材对声音的影响有时有换机的感觉,但是总体影响不大,在三大件没有搭配好的情况下我认为没必要先折腾线材和附件。线材的使用一定要在自己的系统上试用才可定夺,我在2008年曾经搭配过一对卡玛的信号线(一万多元),效果可以用换机来形容,可是当我把它拿给我的一位朋友搭配他的器材试听时,那出来的效果简直就是垃圾,是两种颠倒的声音表现,朋友说:“这是什么破线,又是你自己用散线做的吧”,我晕死。朋友的器材是:B&W805、马兰士14SE、佳丽303.。
TOP
5#

《相亲》

从自己购买惠威喇叭,自己制作箱体,然后用国产的现在都淡忘了是何牌子的功放去推出高音尖刺低频轰动裤脚的声音,不知什么是音场定位,什么是中频的那时起,已经有近20多年了吧,!噢,那时应该是80年代末。
该结婚了,有钱了,开始光顾高级音响店,左听右听,相中了先锋LD兼容机、天龙1080功放、B&W603i音箱,搬回家当天听了一夜的迈克杰克逊《真棒》,原来迈克杰克逊有那么好听,第二天就把惠威送人了。
仍然不知什么是音场定位,什么是中频。只懂得喇叭线尽可能短点好。
还没有电脑网络,没有网友,只有从音响杂志中联想HI-FI之声。那时最爱听的是阿姐鼓、MJ和砸玻璃声,也开始听古典,但没有入神。
由于工作调动,进城了,那时是1999年。家居发生变化,只能租住出租房,天龙、B&W都封尘了。
可是发烧心不死啊,经常出没音响店,那时我这里发烧市场已渐趋疲态,我经常会带几本高保真音响回家,于是了解了丹拿、ATC、马克、音乐传真、还有……。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时候要来得早些,我市最大的一家音响公司清仓,我发现了NAD S300,多雄壮、精美啊,我确信它是HI-FI级别的无疑。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1万元,我扛走了27公斤的99新的NAD S300,没有音箱,没有音源,我到底拿了他干啥?我就拿他看看,第一次我拥有真正意义上的hi-fi器材。
半年后,在出租房里,一个才9平方的简陋的hi-fi房出世,经过初步的吸音处理,NAD摆在了HI-FI房里。

在杂志上我了解到单拿是用NAD来调音的,这倒好,丹拿就是我梦想呀。之前我在广东和上海听过数次丹拿搭配马克和Krall发出的天籁之音,我为丹拿1.1所折服。一个星期后,我因公出差到杭州,我买了个行李车,绑上27公斤重的NAD迫不及待的去杭州相亲了,一路上,辛苦并快乐着。我相信这第一次相亲要慎重,要花大钱啊,来一个亲身适配才是上策。
文晖电器广场里,NAD接上了丹拿1.1,音源是音乐传真的SACD机,店员开始放上唱片。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上错花轿,嫁对郎》)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23 08:30:52
TOP
6#

上错花轿,嫁对郎

当时经营丹拿的店是好像叫新超悦,店主和我还是很谈得来,首先放上的是蔡阿姨的《民歌蔡琴》,这张唱片当时是必听的。歌声响起,很熟悉的人声,可是声音却不是我想象中的声音,一股子的热情从头凉到脚,那声音可是相当的没高没低的,暖暖的一个字“混”,根本不是以前听过的马克383脚下的丹拿1.1。推不开。纳闷啊,店主也纳闷,不是说丹拿是用NAD调音的吗?怎么这50多斤的大个就一下子萎了呢。赶快补救,救命稻草是换上超时空信号线和一条拇指粗的NBS电源线(后来我在音响杂志上看到一篇NAD S300的器评,说NBS电源线能增加它的力气,枪文,不仅推销NAD S300,还捆绑NBS,就冲它,我后来也在杭州买了条NBS的monitIII),可是没有丝毫的转机,终于死定。
新郎跑了,我六神无主了,希望灭了,我只好听娘摆布了。店里有一对ProAc2000S,价位也差不多,店主说:“448”,“44944”,毕竟2000S也是我钟情的人,名箱啊。接上了ProAc2000S,声音比丹拿来的好,声音也有点摸样了,感情也好了许多,可是,还是不行。客官你可别糊我,我可是天天梦中看到我的NAD整倒大批好箱的,怎么会有如此下场。
拉着NAD,我在市场里漫无目的的“溜达”。
Elac:档次太低,Tannoy:太古,JMLab:好像大家都说是AV声的,B&W:我只看上805,可是价格高了,Spendor、Harbeth之流听说只能用胆机才能推得好的主。
前面有昌业音响,老板周群为人不错,何不进去看看。
店里摆着一溜的ATC。ATC可是名器,是老烧的玩物,有名的难推,我是从没往这想的。
周群:44如何,准行。
我:不敢,丹拿都推不好,还ATC呢。
周群:不准,音响器材讲究搭配,NAD是好鸡啊,是旗舰鸡啊,这样好那样好……..。
于是接上了ATC SCM7,这东西的脸真是***难看,怎长的就跟张飞似的。可是,德德玛的声音一响,靠!

噢,我忘了介绍器材了,当时搭配的CD机是音乐之旅,听周群说,这CD机的声音相当的了得,音乐传真哪是东西啊。这周群也真会糟蹋人。


今天太迟了,都12点多了,明天继续,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错误的初婚》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23 00:24:00
TOP
7#

错误的初婚

上会说到德德玛开声,靠!NAD一下子活了,整个雄性的声音,德德玛那是中气十足,气息清楚,神韵必显,立体感十足呀,搞对了。再换上一张小提琴曲,还是不错,琴音粘嗞嗞的,很有气息,我一下子看着小7就舒服起来,越显有男人味。后来换上米格的一款高档CD机,型号我忘了,声音舒缓轻盈了好多,跟音乐之旅还是差了个档次,两种风格。音乐之旅价格太高,我又不喜欢米格的风格(不瞒你说,米格轻飘飘的,好像里面什么也没有,还9000多元,我真的担心受骗,),看来周群只能推销小7了。这里我要说,CD信号用平衡输出比用RCA输出声音要好很多,主要表现于音量增益而带来的声音重量感、密感、人声中气等方面改善,对NAD推ATC来说,用平衡输出的作用是正面的。
在有平衡(相对平衡)端子输出CD机选购上,一万多元的预算永远是一块硬伤,选择的余地不大。经周群指点,一款CD机出现在我的脑海中—Classe CDP.3,在这个范围内这块机还算牌子正,只是文晖市场里没有这款机,想要的话要到上海去。
第二天,上海美罗城商场华东师大宝华试音大厅,店员接待了我。我这次是空手从杭州直接过去的,音箱和功放都还在周群那里。CD机价格10500元,价格公道,顺便带了一对西华徳平衡信号线,临行时候,店里的负责人—华东师大的那位叫什么老师的(店里员工都叫他什么老师的,我忘了)对我说,过段时间店里会到最新的Classe CDP-10 CD机,华东地区共有3台做活动回赠老客户,我可以拿CDP.3过来换。我当时就感激的流鼻涕。
一番辛苦,全家会合了,开声后,声音跟周群那里的肯定是有较大的区别,但是风格依旧。Classe CDP.3的声音确实没有音乐之旅来得好,特别是在美感方面。在这以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和机器一起磨合,之间加入的成员有范登豪的D352喇叭线、NBS monitor III电源线和数十张CD,一个月后接到了上海打来的电话,如愿以偿地拿到了Classe CDP-10,软硬件都已齐全,声音也日趋稳定。一家子亮个相,就这吊样了,各位看官将就一下:






首先说说Classe CDP-10。这机和Classe CDP.3相比不是小小的改款,而是上了个档次,从里到外的,转盘由三洋的改成了最新的飞利浦VAE1250,声音特点是透明、有力、密度好、实体感好,重质束量又不缺少美感,与NAD搭配可以改善中低频段的质感和量感。而NAD S300的中低频是属于丰满、厚暖、蓬松型的,高频还是不够细腻。
关于ATC小7,这个可以不用说。





整套系统当然以听人声和古典为主咯,成立了家庭,接下去就是面包粮食了。杭州、上海等发烧音响店,当地的垃圾CD买家那里就会经常的光顾一下了,没多久,唱片柜就开始富裕起来了。
2004年,我光荣的加入了伟大的三大不了点bbs.hifi168.com,版主授予了我一个论坛发烧友的衔。可是,就在此时,后院起火了。
请继续关注下回《我想离婚》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23 21:52:58
TOP
8#

《离婚》
2005年年初,新居落成,系统入住新居,听音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我的耳朵和对声音的理解的改善也是很明显的。某日,我一边专注地听着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一边在冥想,在享受音乐大餐的同时,又觉得能供我选择和聆听的音乐越来越少,突然顿悟,这一家子在搞同性恋,男性化倾向太重了。
这一套系统对部分音乐的诠释具有入骨三分的能力,但是播放一部分音乐的效果很糟糕。声音表现主要突出在中频的密集和对男性歌唱的展现,能够充分表现人声气息和感情流露以及弹拨乐器的弦音再现,在表现交响时气势到位而层次不清,表现女声演唱(当然蔡阿姨和德德玛除外,我早就把她们归类于男同志了)和拉弦乐时则解析力不够,缺少飘逸感,声音硬朗而柔美不足。
它使我想起了农民。
后来我反省,不是它们象农民,而是我的耳朵高贵了,我的心花了。我的忠心开始动摇,开始留意在168论坛里飘过的美少女。
我想离婚。
往后的日子里,不断有嫖客光顾我的听音室,大致有AVI的前后级、MF A5.5、关氏KT88、斯巴克KT88、傲士300B等,其中还有一款朋友的专门用来搭配他的皇冠签名8音箱的丹麦原产的小功放,只有这一款能把小7 推得像模像样的,可是朋友不愿割爱。要全面推好小7的功放,我总结:1、胆机推好的机率很低。2、晶体管机既要大力、又要具备飘逸的音色,可是都是高档东东。3、没有其他价廉物美的途径。有了音色就没有气势,有力气势就不具备音色。


2007年新春伊始,一款经典小箱入了家门,他就是ProAc 1SC,就这样,老婆二奶同居一室,开始大展身手。
ProAc 1SC作为一款经典名箱确实是名不虚传啊,在S300的推动下,小小的箱体,4英寸的中低音单元,却能发出另ATC SCM7畏惧的泼辣的声音,而且,高中低三段平衡,音色飘逸,音场广阔,表现交响乐,有更好的瞬态,播放RCA的“白头佬”时,直把开头的匈牙利狂想曲给一下子推开了,赋予了邓丽君、青燕子交响诗全新的风格。只是播放男声和弹拨乐时少了神韵,着实可惜。
通过近一个多星期的同室操戈后,我和小7办了离婚手续,依依不舍地送别了小7。对于小7至今我仍念念不忘,这是后事。
请看下回《换了个太阳又是姓太》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24 23:01:11
TOP
9#

换了个太阳又姓太
1SC进门,令许多曾经尘封的唱片得以重见天日,着实使我沉醉了一阵子。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我就发现这东西也不是吃素的主,随着时日的飘零,消化唱片的增加,渐渐地显露出她狰狞的面目来。声音紧是它的最明显的缺点。
1SC对小提琴有着纤细飘逸的上佳表现,特别是对女声的诠释具有独到的一面,播放邓丽君、杨钰莹等女声唱片时,其声音之娇媚,感情之深重,确实有蚀骨销魂之能力,这是我听过的好多更高级音箱所不具备的,就像ATC表现男声一样。声音清晰,结像稳实,播放歌剧、交响曲等大型乐曲,豪放泼辣,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虽然声音气势和规模有所缩水。但是她在播放男性化的音乐时,其声音的厚度和亲和力就会有所缺失,特别是心里有了ATC情节后,更会感觉颇有所失。相比ATC SCM7,1SC还是要全面得多,基本能播放我现有1/3的CD唱片。如果说她对男生和弹拨乐方面表现的欠缺我能够接受的话,她声音的紧张是难以让我妥协的,以致我后来听她播放音乐时,时常会有精神紧张的感觉,生怕单元要破裂了一样。
唉!我原以为换了个太阳后她就姓孙姓顺了,却不知仍是一个姓太的,难侍候。长期这样下去的话,我非发神经不可。漫漫长路,从此开始。

为了留住二奶,拯救危机的婚姻,在1SC入主听音室的两年多时间里,为侍候好她,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前所未有的为他搭配了不下20套功放,当然,档次都是属于般配的范围的。
说不清,道不明,还是上一些图吧





















最后编辑孤芳自赏 最后编辑于 2010-06-25 23:31:5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