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naim收集贴 [复制链接]

1#
........................
分享 转发
TOP
2#

评Naim CD2与CD3 CD唱盘(2006-09-19 15:17:50)转载 分类: 音乐心情  
评Naim CD2与CD3 CD唱盘 赖英智



声音特色:频率不是特别宽,细节、空气感与解析力只属中等,不过Naim有一种特别的感染力,全无数字声,表现像极了上好的LP系统。试听搭配器材:Proceed PDT II转盘/Theta G Va数类转换器,Restek Concert CD唱盘。扩大机Audio Research LS-5 MKII前级/VT-150SE后级,Sonic Frontiers Line 2前级/Pass Lab Alpha 5。参考喇叭Genesis II.5。数字线ART。讯号线Audio Research、ART。喇叭线Power Station。电源线:Power Station、Power Source。
CD3规格:16 Bit/4倍超取样系统,频率响应10Hz-18KHz+0.1dB,输出电平2V,输出阻抗10欧姆,失真率与噪音<0.1%,尺寸3x17x11.8吋。售价:168,000元
CD3规格:16 Bit/4倍超取样系统,频率响应10Hz-18KHz+0.1dB,输出电平2V,输出阻抗10欧姆,失真率与噪音<0.1%,尺寸2.2x16.9x11.8吋。售价:80,000元,


女人心海底针,音响迷的心却像风,同样让人捉摸不定。如果一个品牌三天两头就改款推出新产品,玩家们会觉得上当受骗,认为设计者是拼命在捞钱。如果一个牌子十年如一日,发烧友们很快会失去新鲜感,同时讥为古板、落伍。该多久让产品的生命周期更新一次?说不定这比设计音响器材还难呢!古板、固执与传统、耐用,就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英国Linn与Naim同属于古板、落伍的一群。过去他们相惺相惜一起打拼,后来意见不合而分道扬镳,但保守固执却始终一致。我们很难想象,Linn的旗舰数字系统Karik/Numerik要卖二十几万台币,居然连平衡式输出都没有,更别提HDCD这些新玩意了。可是Linn就有办法把CD的声音做得跟LP一样,让人轻轻松松的融入音乐之中。



你一定不相信,Naim比Linn更过分,一部十几万台币的CD唱盘,没有平衡式输出,没有数字输出,没有HDCD译码,甚至还是十六位/四倍超取样的古董线路,他们老板是不是头壳坏掉了?当然不是,如果做出来的产品没人买,公司早就关门了。Naim的最大市场是在美国,其次是德国,只有在英国与亚洲比较吃不开。英国人并不富有,多数只买得起Arcam、Misson、Marantz、Cambridge等便宜音响;亚洲人都是大金主,像Naim这种价位居中,不豪华不光鲜的东西又很难吊胃口。其实,我认为Naim与Linn是卖给聪明人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几乎用不坏,声音也不会因潮流演变而淘汰,他们的固执真的有道理。


图片附件: x200622016040.jpg (2006-5-23 20:59, 4.13 K)



Naim自己不生产LP设备(他们都搭配Linn一起销售),不过他们却一直是模拟音源的拥护者,直到现在,所有Naim的扩大机仍然看不到CD的标示。形势比人强,当新推出的CD/LP软件比例达到数千比一的时候,Naim也不得不投入数字器材制造,他们第一部推出的产品是超高价的CDS,采电源分离式设计,也从这个时候开始,Naim缔造了好几项「固执记录」:

一、坚决反对将转盘与数类转换器分开,即使最高价的CDS也是一台完整的CD唱盘。Naim的数字工程师Roy George认为S/PDIF规格根本就有问题,传输的界面也有问题,与其大家吵来吵去争论ST光纤、AES/EBU与BNC同轴何者为优,干脆就通通不要用。把转盘与DAC装在同一个机箱中,使用同一个震荡器提供的时钟讯号,也没有Jitter的困扰。看到Krell、Mark Levinson、Sonic Frontiers、Theta等几家主要的数字厂商纷纷推出一体式CD唱盘,Naim说不定抱紧棉被哈哈大笑:早告诉你们了嘛!为了避免消费者受不了广告诱惑而移情别恋,Naim连数字输出都不装了,想找一部数类转换器回来争风吃醋?门都没有!

二、绝不采用花俏而不实际的设计。最贵的CDS面板上有六个操控按键,CD2与CD3则只有停止、播放、前一首、后一首四个按键,简单到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操作。这样朴实的风格在任何一部Naim机器上都能找到,也没有人抱怨使用不便啊。至于需要聪明的地方,就交给录音卡座/前级/CD通用的遥控器吧,顺带一提,Naim的遥控接收相当灵敏,因此放在墙角书堆中也没关系。机箱也是一样,Naim设计了口字型的机箱给他们的机器使用,零组件就直接套在里面,简单却非常坚固,在上面压个一百公斤都不虞变形。CD3考虑到成本因素,机箱比较简化一些。

三、不盲目赶流行,我们可以从DIN接头与老式的数字线路暸解Naim的独特见解。包括已经被CD2取代而停产的CD1在内,所有Naim的CD唱盘全部都采用十六位/四倍超取样设计,他们认为CD的规格不过才十六位,扣除上下两端的非线性区域,经常使用到的资料不过才十四位-甚至更低。记得十八位芯片刚推出时,就有人说:真正线性的十六位,要比非线性的二十位更实用。的确,Naim使用了Philips特别精选的TDA1541 S1皇冠级芯片,规格显示它在-90dB的低电平处仍有低失真的特性,数字滤波也是Philips SAA7220四倍超取样芯片,它们全被固定在一片悬浮避震的线路板上。老归老,只要提供稳定且干净的电源,十六位芯片也有不错的表现,CD2从400Hz-20KHz频宽内Jitter的RMS值只有55 Picosecond,就是个很好的说明。至于DIN接头,Naim曾对香港、新加坡等地新代理商的抗议提出说明:台湾已经跟我吵了十五年,我还是认为DIN比RCA接头好。不追逐潮流,才是Naim可贵的地方!为了让全世界各地经销商信服,Naim在工厂中摆了两部一模一样的扩大机,一部装DIN头,一部装RCA头,欢迎大家比较声音。结果试过以后,大家都乖乖闭了嘴,DIN无论是稳定性与声音表现都远超过RCA头。5 Pin的DIN头其实只用到三只脚,左右声道各一,另一只脚接地,类似XLR平衡接头。由于接触紧密且面积大,阻抗特性不变,地线又独立(使用中可以直接拔起来而不会有碰的巨响),光从这些方面来看好处就已经不少。CD2或CD3都提供一组英国Chord制造的DIN转RCA头的讯号线,方便其它非Naim扩大机玩家使用。本地代理商也提供DIN头让音响迷换用发烧线,我想说不定把前级也换成DIN头会更好一点。说到不赶流行我还想到一点,早期Naim 1综合扩大机所用的电容,都是超过十年的旧货,不要怕它们,将这些电容换上名牌补品以后声音还真是难听。十六位芯片与DIN接头,是Naim对声音有所坚持的具体表现。

四、不大量生产,设计音响是一种哲学,制造音响则当成一种艺术。尊贵的劳斯莱斯汽车,当工人亲手完成水箱栅栏之后会留下签名以示负责;经典的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喇叭,老师傅同样会在豪华的说明书内签名来分享创作的喜悦。Naim虽然没有这么啰嗦,但他们不像传统生产线,一部机器经过许多人共同组装完成,Naim工厂内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把机器从头到尾装配完成的本领。这么笨的方式费时又费钱,Naim却认为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品质一致,久用不坏。

从上述的说明大概可以暸解,什么样的人会购买Naim?不会是打电动玩具长大的新新人类(除非哪天复古风潮吹向音响界),不会是理论至上的科技派人士,也不会是追求名牌时尚爱美族。Naim都卖给了一些不喜欢换机、不喜欢复杂、不喜欢故障、不喜欢刺激的真正音乐爱好者。不会有人拿劳斯莱斯来飚车,同样的不会有人拿Naim去斗机,但要论到宁静舒适与气派,劳斯莱斯当仁不让;要论顺耳耐听与音乐性,Naim也毫不客气。因此以下的文字我不打算替Naim在Hi-End领域找出一个排名,而着重在CD2与CD3两部CD唱盘的差异表现。

结构大同小异,CD3的价值价格比最高从外观看,CD2与CD3几乎一个样,CD3比较薄一点,轻一点,电源线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像极了双包胎。事实上两部机器的内容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也都相同,拆开比较时,直觉印象就是弟弟CD3蛮划算的。两者所用的传动机构都是飞利浦CDM-9,但经过大幅的改装。原本我以为那独特的旋转式抽屉是自动的,弄了老半天才明白需要用手拉开,播放时还得用手推回定位才会动作。最早Naim的CDS使用上掀式设计,厂方很满意,但顾客反应使用不便,所以他们重新开发了此独一无二的抽屉。整个抽屉由金属制成,CDM-9悬吊在里面,加上超轻质量的唱片镇以后,同时拥有了抽屉式与上掀式的优点。由于有抽屉与机箱的双重避震,Naim说麦克风效应干扰比传统方式少了40%。

Naim支持轻质量唱片镇(事实上飞利浦的白皮书也清楚标示唱片镇重量的限制),大而重的唱片镇看来壮观且安全,使用时却会让马达负荷吃紧,使用更多的电源,同时会将震动传到CD片。不过CD2与CD3的唱片镇实在又小又轻,粗心的我有两次就不小心让它们「飞」到机箱里面。两部唱片里面都只有一块线路板,数字部分完全相同,模拟部分才有一些差异。CD2使用PMI OP42来做电流/电压转换,直接交连的模拟输出级每声道也用了两颗OP42串叠工作,左右声道的零件全部配对挑选过。CD3将所有PMI的Op-Amp改为Burr-Brown OPA604,其余大致相同。差异比较大的是电源部分,CD2使用了英国Holden & Fisher的上等环型变压器,各两个10,000与4,700μF的英国BHC滤波电容,TO-220封装的晶体稳压总共有六组。CD3变压器较小,滤波只用了两个10,000μF的电容,稳压也剩下四组。

兄弟阅墙龙争虎斗,还是CD2的表现略胜一筹 试听时大部分使用Sonic Frontiers Line 2前级,因为它才有RCA输入可与Naim配合,后级以Pass Lab Alpha 5为主,喇叭则有Genesis II.5与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由于讯号线无法更换,所以无法报告CD2与CD3在这方面的潜力。倒是电源线部分有一些发现,最近台湾引进天价级的美国NBS蛇王线,最顶级的Statement一条电源线要卖八万多台币,次一级的Professional也要六万多台币,当然只有超级Pro才能染指它们。我试着用一条NBS Professional电源线插在CD2身上,才一转身,发出第一段旋律的剎那间,怎么整个都不一样了?CD2整个长大起来,隐然有Theta的味道,圆润又像Sonic Frontiers,的确太神奇了。我不会推荐大家都这么疯狂,NBS有比较便宜的「Dragon Fly-飞龙」系列线材,国外评论说依然有NBS顶级线材的味道,有兴趣不妨尝试看看。CD3连电源线都不能换,用家就专心听音乐吧。

在不做A/B比较的情况下,CD2与CD3的个性不太容易分辨出来,它们的频率响应都不是拉得很开,低频比较轻,高频比较暗,中频不突出,细节与解析力普通,动态比较温和,节奏感很好。这样的印象来自与Theta GVa等高价数类转换器的比较,如果与其它十万元级的产品放在一起,差距就不会那么大,应该有的音响特性,Naim并没有减损什么。只不过把CD2与CD3拿来竞赛一番,CD2还是明显的要胜出一筹,我猜想OP的影响还是其次,电源才是主要的关键所在。拿着放大镜挑毛病,真正差异并不是那么大 CD2的低音凝聚,线条干净,回放鼓声与低音提琴有更好的冲击力与微动态表现。音场则明显要宽了许多,舞台轻易可以拉到喇叭外侧,连带的CD2听起来比较开阔广大,视线自然通透,堂音的流动明显,更具有Hi-End音响的架式。除了宽度外,CD2的深度也更远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独奏者与最后排定音鼓的位置多了一米,因此压迫感消失了,层次与定位不知不觉的浮现出来,简单的说就是画面变立体了。高频段CD3的延伸好一点,虽然规格标示都一样,但CD2的人声气音较少,小提琴高把位较圆滑,钹声与三角铁却是更具实体感。有一点一定要说明,CD2比CD3高明的地方,全在于一份难以形容的自然感,那是由巧妙的高中低音域平衡与轻松流畅所构成的,它会让聆听者觉得:音乐本来就是如此。以个性来讲,CD2趋向斯文端庄,表情细致。 CD3个性比较接近男孩子,大而化之,孔武有力是它给人的第一印象。仔细分析却发现CD3不是真的有力,它的低频段较柔软,量感比较丰富,线条蓬松一点,控制力没那么紧密,但表现弦乐器时反而带来规模更大与演奏者更多的感觉。换上一段注重节奏的Fusion录音,就能知道CD2终究还是哥哥,低频往下的延伸多了一份权威性。低频如此,高频也是一样,CD3的延伸比较受限,中音的上段少了一丝澄清无染的视觉感受,所以透明度也不如CD2,连细节似乎也受了影响。CD2的高频坚实还带着一份重量感,CD3重量感减少,小提琴的板子声不明显,强音时毛边会多一点。再说音场表现,CD3比较趋前,宽度与深度皆不如CD2,管弦乐团的气势相当,对音乐厅空间描绘就比较弱了一点。整体而言,CD3就是缺少CD2那样的自然流畅感。我花了很多时间比较CD2与CD3的差异,好不容易归纳出上述的结果。这里要提醒读者,其实两兄弟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文字里的「比较」常常是吹毛求疵用放大镜来看的。单独只听其中的一部,连我也不容易指出谁是CD2,谁是CD3。这么说来,CD3还是划算一些啰?是的,我一直认为CD3更适合推荐给多数朋友使用,如果你的预算不成问题,CD2甚至CDS则是高段的选择。

坚持模拟的Naim,连CD唱盘都有LP的味道规格上标示CD2与CD3的高频只到18KHz,你瞧,这又是Naim保守的具体呈现。不过放心,这里的18KHz是±0.1dB的理想线性状态,再往上还是有,只不过开始缓缓下降了。这样够用吗?要知道六○年代录音所用的麦克风与录音座高频响应都很少超过15KHz,有人会指责Mercury或RCA的录音不延伸吗?有人会嫌LP的泛音受限吗?没有错,从规格标示就能知道一家厂商负责的态度,Naim认为这样已经足够把CD里的音乐讯息传递出来,其它的枝微末节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利用Genesis大喇叭听音乐,经常都能发现录音里隐藏了许多连录音师都不知道的极低频噪声,有些是器材的辘声,有些是麦克风的回授振动,有些则是空间的共鸣。客人来访时,我偶尔会拿这些唱片吓吓他们,但对欣赏音乐而言,这些极低频噪声并没有任何意义。同样的,Naim不将规格定为0Hz-20KHz±3dB,因为他们知道音乐并等于数字。对Naim来说,音乐就是听起来很平静、舒畅,没有压力的。太多高价数字器材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我自己使用的Theta GVa在内!它们也许细节多得房间装不下,音场大得像棒球场,巨幅动态出现时无人可挡,或者高频飘逸回转直上云霄,但要论到轻轻松松,温和柔美,这样的目标反而是越来越远了。MBL 1611、Linn Karik/Numerik都有类似的美感,在它们的世界中,数字与模拟的鸿沟快要看不见了,Naim两部CD唱盘也一样,它们像好鼻师,以灵敏的嗅觉专挑好吃让你享用!
TOP
3#

以简御繁,跨进数字新时代 :Naim SuperNait合并功放
发布: 2008-3-10 11:05 来源:影音中国
文/王比利





来自英国的Naim,多年来旗下不管是哪一种产品,外观一律走低调的极简主义路线,甚至连产品的功能,一向也是极度简化,因为在Naim的品牌观念中,能够传递出他们自己也愿意在其中生活的好声音,才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至于其它过于外显的装饰或是功能,都只是其次。除了外观上调性的统一,Naim最著名的坚持,恐怕就属他们对DIN端子的偏爱,多年来他们的产品不管是入门级的Nait还是Reference等级的前后级组合,都只使用愈来愈少见的DIN端子,一直到创办人Julian Vereker在2000年过世之后,这项坚持才被打破。对音乐性的彻底坚持型塑了Naim的品牌形象,也为她自己建立了一群死忠的拥护者,除了独特而浓郁的Naim之声紧紧抓住这一群嗜好音乐的Naim迷之外,Naim在产品线的规划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大多数的扩大机都可以和自家的扩大机或是独立的电源供应器结合升级,因此之前的投资完全不会浪费。


外表简洁 内在万能


虽然Naim依靠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打下江山,到了二十一世纪却和所有的传统音响厂家一样遇到数字音乐网络化的冲击与挑战,于是我们在Naim新一代的Reference系列综合扩大机SuperNait看到Naim成立以来另一个新的转折。SuperNait基本的设计意念依然维持Naim一贯以简驭繁的概念,但是比起2000年开始顺应时势加装RCA端子,这回可以说是全然张开双臂拥抱网络与数字时代。在简洁的外表下,SuperNait从Naim的顶级扩大机和CD唱盘撷取菁华,一一塞进和一台机基本款标准尺寸CD唱盘般大小的机身内。扩大机里面内含DA转换功能,当然不是新想法,在所有的AV扩大机上面,早就是标准配备,但是在两声道的领域,却比较不常见,毕竟如果品质比不上单一DA转换器,或是唱盘里的DA,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除了内建最高规格可达96k/24bits的DA译码功能,SuperNait对网络与数字时代最大的靠拢,其实是前面板的3.5mm的讯号输入和耳机输出端子,这种随身机规格向来跟所谓的Hi-end音响圈无缘,然而MP3对于音乐产业兴替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让八九成的唱片销售移转到网络,音乐的载体也从光盘转往记忆卡或是硬盘,而这些随身小机器,用的就是3.5mm的端子。尽管大型的RCA、DIN甚至XRL在音质上有其优势,但是3.5mm端子却已经是数字音乐聆听上的大势所趋(纯粹从比例上看),于是一向保守再保守的Naim却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英国佬的极端手法,大胆切入新世代的数字回放领域。


老实说,在本刊放满了各式Hi-End器材的视听室看到这两个端子,不禁愕然,但是仔细一想,辛辛苦苦在iTune或是其它MP3软件上面分类编排好的曲序,如今只要透过一条3.5mm的讯号线,就可以将随身听接上家中的主系统聆听,再也不用忍受那些号称造型美音质佳,但是实际上只能发出扭曲声音的MP3组合音响,的确也是美事一件。当然SuperNait的企图不仅于此,从后面板上挤的满满的各式输入输出端子,可以看出Naim想以这部综合扩大机作为立体声聆听系统核心的庞大野心。六组模拟加上五组数字输入,数量相当惊人,Naim甚至还想象有人依然使用录音座,于是也有Rec Out这种现在看来仿佛史前遗迹的输出端子。换句话说,不管你的讯源以及录音工具是传统的录音座,还是MP3,Naim期望SuperNait是音乐回放系统的Hub,一切由此连结、切换。在功能上,SuperNait在Naim家族产品中虽然独树一格,但是依然可以透过后面板的扩充端子,加上外加电源、输出讯号到后级、单独输出低音讯号等等,而这些自然是透过Naim最爱的DIN端子来连结,虽然SuperNait看似一部进可攻,退可首的弹性机器,但是须切记,一切依然还在Naim的圈圈里面打转。


十足用料 力求好声


SuperNait的功能复杂,但是前面板依然维持Naim简洁低调的传统。最左边是音量旋钮,再来是没有刻度的平衡旋钮(这也是传统之一),中间是打开电源之后会发光的logo,右边是上下两排的输出入按钮。SuperNait可以另加遥控组件,因此在控制音量和平衡的Alps可变电阻上都加上精密马达以备驱动。除了由代理商提供的SuperNait,蒲总编辑还特地从家中带来Nait 2作为比较之用,笔者个人在学生时代也曾经长期使用Nait作为聆听的主力,因此对于Naim的传统声底算是十分熟悉。但是隔了十几年之后新推出的SuperNait,早已非昔日节省成本压低售价的小功率综合扩大机,这点在搬动SuperNait的时候,就有深刻的体验。因为这部相对于售价显的十分小巧的综合扩大机可是十分沉重,拆开外壳一看,硕大的特制环形变压器说明了重手的原因,这颗客制的变压器几乎占了机器内部一半的空间,因此在电流驱动力上对于额定的每声道80瓦输出自然游刃有余。除了硕大的变压器引人注目,围绕在旁边的九颗大电容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四颗大颗的容量高达40000μF,五颗小颗的也高达23500μF,足见Naim为了让SuperNait拥有充裕的推动力下足了本钱。为了让数字转换和放大电路之间的干扰降低,SuperNait的DA独立在主要的线路板之上,在使用模拟讯号时,也会切断数字线路的供电,俾使干扰降至最低。


在试听的过程中,总共搭配过4对喇叭,最后以表现最优异的AE1Classic作为定稿。和AE1搭配虽然不若搭配Naim自家喇叭般有卓然成一家言的完成度,但是不管是简洁低调的外观或是声音的契合度,却都有一种佳偶天成的感受。所用的讯源则最近颇获好评的Esoteric X-01D2,虽然价格超越SuperNait两倍有余,但是纯净的音质正可以作为高标准的参考讯源。


这回试听,笔者从寻常聆听的各式音乐中挑出三张唱片,分别是萧提版的马勒第六号交响曲、美艺三重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第一张,以及EMI Debut系列里一张男低音艺术歌曲选集,由新生代俄罗斯男低音Rodion Pogossov担纲演唱。这三张唱片其实已经包含一般古典乐迷聆听音乐最常遇到大中小三种演出规模,大者如马勒的天崩地裂,温婉如美艺所演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必须和谐、亲密,甚至洋溢着高贵的愉悦感,或着低切悲怅如Rodion Pogossov和着Malcolm Martineau所弹奏的琴音,唱着拉赫曼尼诺夫的歌曲「喔,求你别离开!」。如果Super Nait在杂志社不算太大的聆听室内可以将这三种规模的演出适切诠释,那应该就已经轻骑过关。


优异的低频控制力


从马勒第六号交响曲一开头弦乐低音部威猛的齐奏,不过几个小节,即可知道SuperNait对喇叭的控制力十分优异,AE 1的低音单体并不大,因此要挤出大量的中低频,需要颇大的驱动力驱策铝合金单体在失真边缘努力作工。这个组合所诠释出来的马勒,比许多更大型的组合更近似音乐厅中哪种不易捉摸的低频感受,过量的低频虽然令人心底骚动,其实却不是音乐家的本意。而SuperNait在此表现的有节有守,再暴力的乐段,细节都能交代的十分清楚,乐器的质感也能和其形貌同进共退,其实相当不容易。当我们播放起味道截然不同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向来以录音室鉴听喇叭闻名的AE 1突然开始唱起歌来,美艺三重奏数十年合作的默契,将海顿最甜美的讴歌拉奏的无比融洽而动听,飞利浦唱片的室内乐讲究的不是拳拳到肉的细节纤毫毕露,而是乐音中的和谐,或者说是起码坐十五排之后的位置,舞台上的演出已经和前后左右的反射音混合为一体的那种况味。是的,笔者在这里听到了那种况味。至于,如果你想要努力去分辨出大提琴更确切的位置,甚至拉奏大琴提的Greenhouse把位的变化,对不起,飞利浦没打打算透露这些给你,那SuperNait能帮你多窥看一点舞台上的动静,像是钢琴踏板没踏好的杂音?当然也没有,虽然SuperNait能够让AE 1唱歌却不代表她会虚拟,或是刻意去强调音乐中不该突出的细节,而这说明了她的工作线性控制的很棒。


最后阶段的试听,除了俄罗斯声乐家Rodion Pogossov低切歌声,另外搭配蒲总编辑所推荐两张音响性较为浓厚唱片试试SuperNait的HiFi素质。其一是老牌的发烧片Mercury的HI-FI A LA ESPANOLA,其二是日本女高音Norie Suzuki的歌剧选萃「Soave」,前者爆棚场面很多,自然再度考较SuperNait对于复杂场面以及大动态的控制力;后者是收音之后在后制过程中大调味精的流行派歌剧名曲,但是录音是那种纤毫毕露型,要用力挤出SuperNait的吃奶力以及考究其是否具有放大镜般的细节描述能力,这两者应该就是浦总编辑推荐的用意吧!HI-FI A LA ESPANOLA的音乐就像西班牙般热情,录音只是打工性质的罗彻斯特乐团,在指挥Fennell的驱策下也奋力挤出艳阳般热力,三角铁凌空划过,音场的纵深瞬间跟着拉开,很过瘾。而Suzuki小姐在后制拖累下,仿如误入KTV的女高音,声音美则美矣,却不是意大利歌剧真正的味道,那浓重的Echo反而像是在歌舞伎町的一町目窄小的街道当街唱歌,带着俗艳。从SuperNait出来的Suzuki小姐,没有因此变的清丽,依然俗艳不耐久听,这是音乐本身的调性,扩大机只是如实放大送出。


结论


在笔者的心目中,一部好的扩大机应该像是隐形的侠客,只有你刻意需要他的时候,才现身,其它的时刻应该安静工作,伺候喇叭尽情高声歌唱,再严苛点,甚至也不该太过发烫引人注目。SuperNait,虽然冠上了Super之名,应该只是Naim期望能够与目前Nait 5i区隔,其实她还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传统Naim机器,低调,提供好声,好音乐。即便是想要跨进二十一世纪网络肆虐的数字音乐世界,步伐依然保守稳健,只是轻轻往前踩了一小步。而如果,你就是和Naim一样,一日不可无音乐,却又贪恋iPod的美感与方便,甚至期望iPod也出好声,那SuperNait肯定是你的菜。又或者家中立体声系统历史悠久,无比复杂,既需要整合又想升级声音,那么就是SuperNait了!(ICE)
TOP
4#

欢迎补充
clk大侠
TOP
5#

naim 已经大大改变了,适应新的数码时代!
从2007年的supernait 开始,naim进入了崭新的数码时代!
hdx
ndx
ndac
naimuniti
unitiqute
unitiserve
陆续出来的设备都是数码化的!
TOP
6#

naim 新出来的数码产品.价格高,性价比低,客户少,鲜有评论发表!
TOP
7#

二十六年走來風格如一

評Naim NAC 72+Hi Cap/NAP 250前後級
這套Naim前後級系統能夠產生甜美有光澤的聲音,就好像看三槍投影機時,由於亮度夠,而使得影像物體表面都泛著光澤般,連人看起來都好像臉上泛著智慧的光芒。

對於一家堅持不使用RCA插頭的英國廠家,您想說些什麼?「真討厭!既然它要使用那種看起來一點都不『高級』的DIN五孔插與BNC插,造成我的困擾,那麼我乾脆就不買了。」嗯!這是一種想法。

「奇怪?為什麼它要堅持使用DIN與BNC呢?他們的工程師又不是傻瓜;他們也知道全世界通用的就是RCA插,為何還要這麼堅持呢?這其中一定有其道理存在。」這是另一種想法。

對。目前,在Naim的網站上您也可以看到他們為許多用家提出答案。

為什麼堅持用DIN插?

為什麼Naim堅持要使用DIN五孔插座呢?第一是它的機械性結構比RCA更好,第二接觸更確實,第三接觸點隱藏在裡面可以抗外界污染,第四它可以讓訊號一點接地,而一點接地是Naim堅持的好聲作法之一。這四個理由都十分有力,的確也無法辯駁。不過我想,如果當初那個「RCA」插如果叫做「Quad」插、「勞斯萊斯」插之類的名字可能情況就會不同了。

為什麼Naim要堅持在Phono上使用BNC插?Naim解釋因為BNC插本身的阻抗特性會更適合LP唱盤的唱頭與唱臂線阻抗。這個理由也是從技術觀點來切入,無可辯駁。不過,由於前級上的Phono線路是選購的,假若您沒買這塊線路板,Phono輸入端就會連到高電平輸入上。換句話說,假若您不想用DIN插,也可以用這組BNC輸入來唱CD。

至於用家會不會因為這樣而覺得再接駁別廠牌的器材上有所不便?原則上,Naim就不建議您使用別家器材,他家有完整的產品線,從CD、Tuner、LP唱盤到前級、後級、電源供應器、喇叭通通有。理論上您不會遇上DIN插要轉RCA插的問題。假若您一定要買他家的前級配別家的後級,那也沒問題,它會附、DIN轉RCA或BNC轉RCA接端,讓您可以安心使用。總之,他們家堅持訊號一定要經過DIN或BNC用在自家器材上,這樣才會好聲。

堅持不用雙喇叭線

Naim還有沒有別的堅持?還多著呢,例如喇叭上不使用雙喇叭線接法。他們所持的理由是:如果單一分音器與單一的喇叭線就能夠讓喇叭好聲,為何還要弄得那麼複雜?何況,把分音器分為二塊、三塊獨立部份,並不一定保證好聲,反而會因為喇叭線與端子更多,而造成錯誤或發生接觸不良的危險。

唉!遇上這種「擇善固執」的英國公司,真的是沒輒。他家擺明的態度就是「要用我家的產品,就要按照我的想法,我保證提供好聲。至於別家怎麼做,那是他家的事。」事實證明,Naim用這種態度面對消費者,已經存在了26年,而且生氣蓬勃,這點證明他們的看法事實上得到了用家的支持。

所以,當您看完以上文字之後,發現以下我要寫的Naim前後級竟然一定要用他們家的電源供應器,否則無法使用時,也不必大驚小怪,Naim自然有它的道理存在。不過,我們暫時拋開這套前後級,先來看看Naim的歷史,順便瞭解Naim的老闆。從這裡,說不定我們可以知道Naim產品獨特品味的來源。

十幾歲就會設計製造汽車

Naim的創始人叫Julian Vereker,這個人雖然不是三歲就會作曲,五歲就能上台演奏,但也是天縱英才。他十幾歲時就自己設計製造了一部汽車,還利用這種經驗去改Mini 850S(抱歉我對車不內行,是奧斯丁迷你車嗎?),並開著這部改裝車參加好幾季的賽車,1967年還贏得二項賽車大獎。

大獎贏到手之後,他就從賽車界退休,將興趣轉向拍電影上頭。二年後(1969年),Julian Vereker創立Naim Audio Visual公司。咦?他真有遠見,早在30年前就知道「AV」一定會盛行?讀者可不要誤會,當時他做的Audio Visual生意並不是現在的Audio Video,而是做一種聲控燈光的機器,可以讓30KW的燈光隨著音樂的起伏而開關閃爍。

對錄音感興趣而進入音響殿堂

除此之外,他也對音樂很有興趣,尤其是在朋友家裡演奏時進行現場錄音。不過,他馬上發現這種業餘方式錄出來的聲音實在不登大雅之堂,於是自己動手研究製造錄音混音機。雖然他所做出來的混音機曾經賣給BBC與一些錄音室,實際效果也很好,但是他並沒有在這方面闖出什麼名堂。後來他又自己做了喇叭,可是當他用市面上的擴大機搭配時,卻發現聲音變糟了。於是,他下決心自己動手設計製造擴大機。

1971年12月,Naim的第一部後級推出,不過當時並不是大規模的生意,而是賣給一些朋友、錄音室,或隨著自己的混音機賣出。一直到1973年,事情有了轉變。當時倫敦成立了一家獨立電台,叫作Capital Radio,Vereker先生標到供應全電台的喇叭。由於買家反應很好,因此他又標到了IBA的合約,要他提供喇叭與擴大機放在一起的主動式喇叭,總共24套。

1973年正式創立Naim

事實上,Capital Radio的生意是他音響事業的起點。在那年(1973年),他與另外一個合夥人Shirely Clarke一起創辦了Naim Audio,開始了Naim的公司營運迄今。隔年,Julian Vereker遇見一位發燒迷,還自己製造LP唱盤,那個人就是Linn的老闆Ivor Tiefenbrun。二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於是結伴到全世界推銷自己的產品,後來台灣同一家公司代理也是這樣來的。從那時開始,Naim與Linn的事業蒸蒸日上,1985年還獲得英國出口貢獻的皇后獎,並在次年於芝加哥成立北美Naim公司。到現在,該公司廠房已經擴建到34,000平方尺。

獨特的工廠製造流程

今天的Naim,在生產方式上有二處與眾不同,其一是從設計開始一直到最後成品測試,都在工廠內自己一手完成。當然,這種作法需要很多的儀器與人才投資,不過它的好處是可以全程掌控,發現問題立刻改進。其二就是生產線上的工人並不是每個人只負責某部份的組裝,而是從零件的領取開始,就由同一個人從頭到尾把這件產品組裝起來,一直到成品測試完成。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呢。Naim說這樣工人在工作時會比較有樂趣與成就感。此外,冤有頭債有主,哪部產品出了毛病都可以找到負責的人。

我想,當您看到這裡時,應該也就可以瞭解,為什麼Naim會堅持許多事情,甚至包括它的機箱設計也是如此。Naim的原則是:欣賞我們的堅持,你才來買,否則請便。好了,現在我們轉到NAC 72前級、NAP 250後級以及Hi Cap電源供應器上面吧!

獨特的電源供應器

讓我先說Hi Cap電源供應器。這個電源供應器負有二個任務,一是提供電源給NAC 72前級使用;另一則是別家所無,擔任前級訊號傳到後級的轉接站。奇怪,前級的訊號為什麼不直接就送到後級呢?原來是要藉著Hi Cap的轉接,而讓前級與後級得到一致的對地參考點。綜合Naim的所有設計,我發現他們對於接地非常的注重。他們堅持一點接地,讓所有的對地電壓參考點都一樣。前面也說過,他們使用DIN插的原因之一也是接地。

也因為這樣,所以當我們在連接這三部器材時,它們的接法是:前級有一條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器,以取得電源﹔此外還有另一條四腳DIN線連接到電源供應的相對應接端,負責將前級的輸出訊號傳到電源供應器上。而後級則利用一端三腳Canon插(後級這端)、一端DIN插的訊號線與電源供應器連接,取得從前級送來的訊號。

建議使用全套自家產品

這樣的接法能夠讓Naim的前、後級分開接駁不同廠牌的擴大機嗎?NAC 72前級當然不可能接駁別的廠牌後級,至於NAP 250後級,只要將左右RCA聲道修改為共地線的Canon三腳端子,可能還能夠使用別廠牌的前級。不過,Naim特別強調,只要接了別廠牌的器材後,他們所特別堅持的一點接地與相同的對地參考點就會被破壞,此時您所聽到者就不是原先Naim產品所能夠發出的聲音了。

既然前、後級不能分開使用,那麼訊源總可以吧?我能否購買別廠牌的CD唱盤接在Naim的前級上呢?當然可以。只要使用RCA轉DIN接頭就行了。不過,Naim的外觀設計自成一格,假若換上別的廠牌,是否會破壞外觀與聲音的一致性呢?想來想去,您還是用整套吧!何況,下個世紀可能會流行從訊源到喇叭整體設計的產品,例如B&O或是Naim這樣的整體設計。這種產品目前不多,也剛好是低價迷你組合與高價單機組合之間的空窗帶。在年輕人愈來愈注重居住環境品味之下,音響器材的整體美觀也將會顯得更加重要。

機內配線給人充分信賴感

Naim產品的外觀幾乎都是一個樣,那就是重鋁鑄造的扁長方機殼。不喜歡的人嫌體積太小重量太輕外型單調,喜歡的則認為外觀有獨特風格,體積小不佔地方,重量輕擺置容易。在這方面,各有各的所好。不過,如果拆開機殼觀察內部時,我想每個人都會讚嘆內部設計的簡潔美觀。尤其是配線,那種工整的配線是50年前英國電子工業就使用的方式,目前幾乎已經沒有人這樣做,而Naim卻仍堅持這項優良傳統。您看,在後級上您可以清楚地以配線的顏色分出它是地線、訊號輸送線、電源線等,一點都不會錯。老實說,我覺得Naim這種配線與簡潔的線路板設計最適合拿來DIY,因為那些配線都是整捆札好束好,每條線的長短也剛好與對應的接點連接,多一點長度都沒有。DIY的人只要拿線與線路板一比對,根本就不會銲錯接點。

簡單明瞭的用料與架構

一個環形變壓器、二個濾波電容、二個橋式整流子、八個Naim特別訂做鐵殼功率晶體、一百多個電阻與幾十個電容,這就是從1975年生產迄今,歷經多次內部升級的NAP 250全部。而打開Hi Cap電源供應器,也是一個環形變壓器、橋式整流、二個濾波電容以及穩壓線路等,同樣也是簡單明瞭。至於NAC 72前級,由於沒有電源部份,僅有線路板與配線,看起來比較單薄些,但同樣還是簡單明瞭。

像這麼簡單的用料結構,怎麼能夠賣三件總價二十幾萬呢?可能有讀者又要抗議了。我想這是價值觀認定的問題。假若您能夠接受線路愈簡單聲音可能愈好的觀念,就不會在乎是否要複雜的線路,或是認定要擠得滿滿的零件才物有所值。假若您認定一定要又大又重的擴大機才是好器材,那麼您就不是Naim的客戶,Naim所傳達的訊息就這麼簡單而已。

前級加電源供應器售價合理

NAC 72前級配上那麼大的Hi Cap電源供應器,會不會顯得過分些?前級需要那麼大的電源供應嗎?其實Hi Cap並不算大,而且供應的電壓也是NAC 72所需,事實上還可以把NAC 72機箱擴大來容納Hi Cap。問題是Naim認為高級的前級就要注重電源干擾的問題,所以寧可把電源供應放在外部也不要攪和在一起。假若以NAC 72加上Hi Cap,這麼一套前級在本地定價十萬元出頭其實還算合理。

暫態反應好,質感清晰

如果拿暫態反應來看,Naim系統展現出來的活生感與速度感都非常好,這種感覺與我以前聽英國DNM擴大機時的感受蠻接近的。DNM這個品牌恐怕很少人知道(論壇早期介紹過),他們家特別注重接地,器材內部採用星形接地法,這與Naim的看法是一致的。不知是否這樣,使得二家的聲音走向很接近。

Naim系統還有一項優點,那就是把所有的樂器打擊、摩擦、吹氣、彈撥質感都變得更有力、更清晰,而不是柔弱模糊的。包括人聲歌唱也一樣,您可以聽出人聲變得更清爽,喉音更明顯。

最後,就是Naim系統能夠產生甜美有光澤的聲音,這種感覺就好像看三槍投影機時,由於亮度夠,而使得影像物體表面都泛著光澤般,連人看起來都好像臉上泛著智慧的光芒。

要有純淨安寧不失甜美光澤才對

說了那麼多Naim系統的好處,它的短處在那裡?我認為︰第一、雖然聲音堅實、驅動力與控制力都很好,不過中功率仍然會有其天限。所以,如果喇叭不是靠牆擺,效率太低的還是不行,一般正常86dB以上的效率都應該沒問題。第二、由於聲音特質為健康清爽清亮型,所以不適合搭配過於亮麗的喇叭,或者低頻量感明顯已經不足的喇叭。第三,假若想要充分發揮Naim系統清爽清亮甜美的特質,聆聽環境應該做適量的吸音處理。這樣,無論您是以大音量或小音量聽它,都會覺得Naim系統所發出來的聲音很純淨很安寧又不失甜美與光澤。
TOP
8#

naim 功放吹得最多的,网上评论最多的就是supernait了,何故?

naim 功放吹得最多的,网上评论最多的就是supernait了,何故?


以简御繁,跨进数字新时代 :Naim SuperNait合并功放
发布: 2008-3-10 11:05 来源:影音中国

文/王比利

来自英国的Naim,多年来旗下不管是哪一种产品,外观一律走低调的极简主义路线,甚至连产品的功能,一向也是极度简化,因为在Naim的品牌观念中,能够传递出他们自己也愿意在其中生活的好声音,才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至于其它过于外显的装饰或是功能,都只是其次。除了外观上调性的统一,Naim最著名的坚持,恐怕就属他们对DIN端子的偏爱,多年来他们的产品不管是入门级的Nait还是Reference等级的前后级组合,都只使用愈来愈少见的DIN端子,一直到创办人Julian Vereker在2000年过世之后,这项坚持才被打破。对音乐性的彻底坚持型塑了Naim的品牌形象,也为她自己建立了一群死忠的拥护者,除了独特而浓郁的Naim之声紧紧抓住这一群嗜好音乐的Naim迷之外,Naim在产品线的规划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大多数的扩大机都可以和自家的扩大机或是独立的电源供应器结合升级,因此之前的投资完全不会浪费。

外表简洁 内在万能

虽然Naim依靠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打下江山,到了二十一世纪却和所有的传统音响厂家一样遇到数字音乐网络化的冲击与挑战,于是我们在Naim新一代的Reference系列综合扩大机SuperNait看到Naim成立以来另一个新的转折。SuperNait基本的设计意念依然维持Naim一贯以简驭繁的概念,但是比起2000年开始顺应时势加装RCA端子,这回可以说是全然张开双臂拥抱网络与数字时代。在简洁的外表下,SuperNait从Naim的顶级扩大机和CD唱盘撷取菁华,一一塞进和一台机基本款标准尺寸CD唱盘般大小的机身内。扩大机里面内含DA转换功能,当然不是新想法,在所有的AV扩大机上面,早就是标准配备,但是在两声道的领域,却比较不常见,毕竟如果品质比不上单一DA转换器,或是唱盘里的DA,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

除了内建最高规格可达96k/24bits的DA译码功能,SuperNait对网络与数字时代最大的靠拢,其实是前面板的3.5mm的讯号输入和耳机输出端子,这种随身机规格向来跟所谓的Hi-end音响圈无缘,然而MP3对于音乐产业兴替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让八九成的唱片销售移转到网络,音乐的载体也从光盘转往记忆卡或是硬盘,而这些随身小机器,用的就是3.5mm的端子。尽管大型的RCA、DIN甚至XRL在音质上有其优势,但是3.5mm端子却已经是数字音乐聆听上的大势所趋(纯粹从比例上看),于是一向保守再保守的Naim却在这里充分发挥了英国佬的极端手法,大胆切入新世代的数字回放领域。

老实说,在本刊放满了各式Hi-End器材的视听室看到这两个端子,不禁愕然,但是仔细一想,辛辛苦苦在iTune或是其它MP3软件上面分类编排好的曲序,如今只要透过一条3.5mm的讯号线,就可以将随身听接上家中的主系统聆听,再也不用忍受那些号称造型美音质佳,但是实际上只能发出扭曲声音的MP3组合音响,的确也是美事一件。当然SuperNait的企图不仅于此,从后面板上挤的满满的各式输入输出端子,可以看出Naim想以这部综合扩大机作为立体声聆听系统核心的庞大野心。六组模拟加上五组数字输入,数量相当惊人,Naim甚至还想象有人依然使用录音座,于是也有Rec Out这种现在看来仿佛史前遗迹的输出端子。换句话说,不管你的讯源以及录音工具是传统的录音座,还是MP3,Naim期望SuperNait是音乐回放系统的Hub,一切由此连结、切换。在功能上,SuperNait在Naim家族产品中虽然独树一格,但是依然可以透过后面板的扩充端子,加上外加电源、输出讯号到后级、单独输出低音讯号等等,而这些自然是透过Naim最爱的DIN端子来连结,虽然SuperNait看似一部进可攻,退可首的弹性机器,但是须切记,一切依然还在Naim的圈圈里面打转。

十足用料 力求好声

SuperNait的功能复杂,但是前面板依然维持Naim简洁低调的传统。最左边是音量旋钮,再来是没有刻度的平衡旋钮(这也是传统之一),中间是打开电源之后会发光的logo,右边是上下两排的输出入按钮。SuperNait可以另加遥控组件,因此在控制音量和平衡的Alps可变电阻上都加上精密马达以备驱动。除了由代理商提供的SuperNait,蒲总编辑还特地从家中带来Nait 2作为比较之用,笔者个人在学生时代也曾经长期使用Nait作为聆听的主力,因此对于Naim的传统声底算是十分熟悉。但是隔了十几年之后新推出的SuperNait,早已非昔日节省成本压低售价的小功率综合扩大机,这点在搬动SuperNait的时候,就有深刻的体验。因为这部相对于售价显的十分小巧的综合扩大机可是十分沉重,拆开外壳一看,硕大的特制环形变压器说明了重手的原因,这颗客制的变压器几乎占了机器内部一半的空间,因此在电流驱动力上对于额定的每声道80瓦输出自然游刃有余。除了硕大的变压器引人注目,围绕在旁边的九颗大电容也让人印象十分深刻,四颗大颗的容量高达40000μF,五颗小颗的也高达23500μF,足见Naim为了让SuperNait拥有充裕的推动力下足了本钱。为了让数字转换和放大电路之间的干扰降低,SuperNait的DA独立在主要的线路板之上,在使用模拟讯号时,也会切断数字线路的供电,俾使干扰降至最低。

在试听的过程中,总共搭配过4对喇叭,最后以表现最优异的AE1Classic作为定稿。和AE1搭配虽然不若搭配Naim自家喇叭般有卓然成一家言的完成度,但是不管是简洁低调的外观或是声音的契合度,却都有一种佳偶天成的感受。所用的讯源则最近颇获好评的Esoteric X-01D2,虽然价格超越SuperNait两倍有余,但是纯净的音质正可以作为高标准的参考讯源。

这回试听,笔者从寻常聆听的各式音乐中挑出三张唱片,分别是萧提版的马勒第六号交响曲、美艺三重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全集第一张,以及EMI Debut系列里一张男低音艺术歌曲选集,由新生代俄罗斯男低音Rodion Pogossov担纲演唱。这三张唱片其实已经包含一般古典乐迷聆听音乐最常遇到大中小三种演出规模,大者如马勒的天崩地裂,温婉如美艺所演奏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必须和谐、亲密,甚至洋溢着高贵的愉悦感,或着低切悲怅如Rodion Pogossov和着Malcolm Martineau所弹奏的琴音,唱着拉赫曼尼诺夫的歌曲「喔,求你别离开!」。如果Super Nait在杂志社不算太大的聆听室内可以将这三种规模的演出适切诠释,那应该就已经轻骑过关。

优异的低频控制力

从马勒第六号交响曲一开头弦乐低音部威猛的齐奏,不过几个小节,即可知道SuperNait对喇叭的控制力十分优异,AE 1的低音单体并不大,因此要挤出大量的中低频,需要颇大的驱动力驱策铝合金单体在失真边缘努力作工。这个组合所诠释出来的马勒,比许多更大型的组合更近似音乐厅中哪种不易捉摸的低频感受,过量的低频虽然令人心底骚动,其实却不是音乐家的本意。而SuperNait在此表现的有节有守,再暴力的乐段,细节都能交代的十分清楚,乐器的质感也能和其形貌同进共退,其实相当不容易。当我们播放起味道截然不同的海顿钢琴三重奏,向来以录音室鉴听喇叭闻名的AE 1突然开始唱起歌来,美艺三重奏数十年合作的默契,将海顿最甜美的讴歌拉奏的无比融洽而动听,飞利浦唱片的室内乐讲究的不是拳拳到肉的细节纤毫毕露,而是乐音中的和谐,或者说是起码坐十五排之后的位置,舞台上的演出已经和前后左右的反射音混合为一体的那种况味。是的,笔者在这里听到了那种况味。至于,如果你想要努力去分辨出大提琴更确切的位置,甚至拉奏大琴提的Greenhouse把位的变化,对不起,飞利浦没打打算透露这些给你,那SuperNait能帮你多窥看一点舞台上的动静,像是钢琴踏板没踏好的杂音?当然也没有,虽然SuperNait能够让AE 1唱歌却不代表她会虚拟,或是刻意去强调音乐中不该突出的细节,而这说明了她的工作线性控制的很棒。

最后阶段的试听,除了俄罗斯声乐家Rodion Pogossov低切歌声,另外搭配蒲总编辑所推荐两张音响性较为浓厚唱片试试SuperNait的HiFi素质。其一是老牌的发烧片Mercury的HI-FI A LA ESPANOLA,其二是日本女高音Norie Suzuki的歌剧选萃「Soave」,前者爆棚场面很多,自然再度考较SuperNait对于复杂场面以及大动态的控制力;后者是收音之后在后制过程中大调味精的流行派歌剧名曲,但是录音是那种纤毫毕露型,要用力挤出SuperNait的吃奶力以及考究其是否具有放大镜般的细节描述能力,这两者应该就是浦总编辑推荐的用意吧!HI-FI A LA ESPANOLA的音乐就像西班牙般热情,录音只是打工性质的罗彻斯特乐团,在指挥Fennell的驱策下也奋力挤出艳阳般热力,三角铁凌空划过,音场的纵深瞬间跟着拉开,很过瘾。而Suzuki小姐在后制拖累下,仿如误入KTV的女高音,声音美则美矣,却不是意大利歌剧真正的味道,那浓重的Echo反而像是在歌舞伎町的一町目窄小的街道当街唱歌,带着俗艳。从SuperNait出来的Suzuki小姐,没有因此变的清丽,依然俗艳不耐久听,这是音乐本身的调性,扩大机只是如实放大送出。

结论

在笔者的心目中,一部好的扩大机应该像是隐形的侠客,只有你刻意需要他的时候,才现身,其它的时刻应该安静工作,伺候喇叭尽情高声歌唱,再严苛点,甚至也不该太过发烫引人注目。SuperNait,虽然冠上了Super之名,应该只是Naim期望能够与目前Nait 5i区隔,其实她还是一部实实在在的传统Naim机器,低调,提供好声,好音乐。即便是想要跨进二十一世纪网络肆虐的数字音乐世界,步伐依然保守稳健,只是轻轻往前踩了一小步。而如果,你就是和Naim一样,一日不可无音乐,却又贪恋iPod的美感与方便,甚至期望iPod也出好声,那SuperNait肯定是你的菜。又或者家中立体声系统历史悠久,无比复杂,既需要整合又想升级声音,那么就是SuperNait了!(ICE)
TOP
9#

为听音乐而生-Naim Supernait综合扩大机

    当前分类: 器材评析
    2009-01-21 发表
    已被阅读:11895 次
    热点:音响产品库
    音响论坛

全世界音响公司这麽多,音响设计无奇不有,但我一直认为Naim是其中最有趣的公司之一,怎麽说呢?「以不变应万变」似乎是Naim的座右铭:不变的是,Naim所有的产品永远就是一堆大大小小、厚薄不同的哑黑色机箱,搭配多寡不一的圆形按钮或旋钮,并透出深邃的绿色光辉;不变的是,独特的DIN端子,担负各种讯号与电源的输出、入功能,还真的比较好听;不变的是,以音乐欣赏的角度为出发,提供最悦耳的音乐重播。而万变则是,不论使用者的聆听方式、使用需求、音乐媒材…等如何改变,Naim总是能够提供相对应的最高满足。

例如Naim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有趣的新产品 - HDX硬碟播放机,可透过内附的光碟机将CD读入并储存在硬碟中,同时连线至网路搜寻详细CD资讯,而播放的档桉格式包括WAV、MP3、AAC、FLAC、WMA等,可依用家对音质的要求自行选择,另外,面版的萤幕则方便选取与编辑,当然,HDX所提供的类比输出音质具有Naim的技术保证,绝不含煳,如此一来,建立音乐资料库可说是再方便不过。很难想像一个Hi End音响公司愿意这麽做,但为了满足乐迷新的需求,Naim就是可以与时俱移。

可数位输入的综合扩大机

这部Supernait同样也是这样的需求与观念下的产物,怎麽说呢?Supernait加入了数位输入功能,但并不是要接受Naim其他CD唱盘的数位讯号(因为Naim的CD唱盘从来都没有数位输出功能),而是要满足越来越多的乐迷以CD之外的数位格式做为音乐来源,同时Naim也加强了Supernait的输出功率,让它有更好的搭配弹性。

根据Naim官方网站所提供的产品规格,Supernait一共有5组数位输入端子,我转到背面一看,RCA单端与Toslink光纤输入各有两组,还有一组却找不到,再仔细阅读产品手册,原来还有一组在面板,看起来像是3.5mm耳机插孔,但实际上这个插孔具备了数位与类比输入双重功能,而且Supernait会自动判别输入的讯号,然后决定是要数类转换还是类比放大。

为何需要这麽多组数位输入端子?因为现代人的数位音乐来源越来越多,档桉格式也层出不穷,像是CD唱盘、电脑、DVD播放机、网路播放机、数位随身听…等,Supernait让用家透过简单的数位线,就可以把这麽多种讯源整合在一起,的确是非常贴心的设计。
扩充功能完善

Supernait共有5组数位输入与6组类比输入,不过面板上提供的讯源选择按钮只有6枚,也就是说,你同一时间最多「只能」听6种讯源,超过的部分要透过遥控器另做设定,不过,我想这样应该也足够了。面板的下面一排按钮则是录音选择,可决定你现在要录那个讯源的声音。另外,Supernait还贴心地提供了耳机输出功能,而且是用独立的耳机扩大机做驱动,我实在看不出来还有什麽可以挑剔了。

Supernait名为Super的Nait不是没有原因(Nait是Naim最经典的综合扩大机系列),它除了可以数位输入,还保留了一堆扩充功能,让它比Nait更强大。首先,Supernait可以单独当作前级或后级使用,但仅能透过DIN端子连接,而且说明书并未载明端子的脚位,可见原厂只建议你搭配Naim自家的前级或后级。其次,你可以外接电源供应器,替Supernait的前级部分单独供电,以获得更好的声音表现。再来,Supernait提供一组RCA端子的超低音输出,让你轻鬆建构2.1声道系统。

另外,你还可以透过bi-amp输出端子,连接另一部后级,组成双扩大机系统,不过这个端子也是DIN端子,建议你还是连接Naim自家的后级。最后,Supernait有一组DIN端子是带电源的,让你可以直接连结Naim自家的唱头放大器,而不必另外购买电源(因为Naim的唱头放大器无法直接插电源线,都需要外部电源供应器)。这也就是说,你买了Supernait,日后都可以不断扩充,而不必换机。

充沛电源做后盾

说完了一大堆功能,接着来看Supernait机箱内部的情况。打开机箱盖,你会发现一颗巨大的电源变压器,几乎佔去机箱的三分之一,而这也是Supernait会如此沉重的主要原因。滤波电容採用BHC製品,加上电源变压器就佔掉一半的机箱,可以充裕提供每声道80瓦输出所需的用电。功率输出部分,每声道使用一对Sanken功率晶体,固定在一块实心散热铝板上。从这块散热片没有任何散热翼来看,可以知道Naim对于扩大机的热度控制相当有一套,而实际使用时的情况也确实如此,Supernait不论开机再久,机箱也只有微温而已,让人非常放心。

机箱的另一侧则是数类转换线路与放大线路的电路板,上面均大量採用SMD表面附着元件。数类转换採用Burr-Brown PCM1792晶片,可支援24-bit/96kHz精度,类比放大则是高性能的Burr-Brown OPA604运算放大器,可以提供高频宽、高解析的特性。音量旋钮为Alps製品,以马达驱动可遥控音量,也是一个在简洁且稳定的架构下,又兼顾音质表现的设计。

超越80瓦的侷限

聆听时搭配的喇叭是PMC LB1 Signature,参考系统则是NuForce P-8前级与Ref9 V2后级。在还没开始听之前,我就已对Supernait的驱动力深具信心,主要是因为先前使用Nait 5i综合扩大机时已有良好的印象,才50瓦的Nait 5i就能将LB1 S推得有声有色,更遑论80瓦的Supernait呢?实际聆听的结果也确实如此,就以DG那张Boulez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奏的「马勒五号交响曲」,强弱间的收放显得轻鬆自在,音像结实而凝聚,虽然场面规模并非气势磅礡、稳若泰山的类型,但动态与速度感的优异表现,会让人忘了这是一部80瓦的综合扩大机。
不过冲击力与动态并不是Supernait亟欲表现的特性,活生悦耳的音乐才是。聆听The Anthony Wilson Trio的专辑「Savivity」(Groove Note GRV1030-3),爵士吉他的音粒具有非常好的质量与密度,音色饱满不失轻快,又兼具通透与圆润的光彩,听起来令人极为愉悦。我在这张唱片中亦感受到Supernait拥有丰富的细节刻画能力,例如第4轨《Jackson》,光是一套爵士鼓竟然可以听到这麽多的声音变化,而且鼓手都只是轻轻敲击,钹、铙的细碎声响便不断散落,大小鼓组的各种咚咚声轻鬆浮现,既亲切,又生动。

凸出的音像轮廓

钢琴则是拥有Supernait必听的音乐。以阿格丽希演奏的巴哈(DG 463-604-2)为例,Supernait表现出来的钢琴规模感是足够庞大的,最重要的是,钢琴颗粒的重量与密度很棒,而且一颗颗地,不论轻重缓急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强弱对比清晰而分明。音色方面,与参考机相较稍微暗了一些,甚至有点黏滞而略不轻灵,但音色的纹理丰富,增添的更多气质与优雅。

接着聆听慕特领衔的莫札特钢琴三重奏(DG 477-6114),我发现乐手相对间的位置关係好得令人讶异,定位清晰可见。我想主要原因是Supernait可以很具体地表现出乐器或人声的音像与轮廓,加上声音饱满又有份量(并非庞大肥厚),背景安静又乾淨,优异的定位自然就被凸显出来。相对上参考机的背景同样安静,声音也乾淨,但声音的凝聚性与密度就明显比不上Supernait,或许参考机的丰润感与光泽度更好,但Supernait可以展现出俐落的线条、结实的轮廓,以及流畅明快的明暗对比,让弦乐听起来更有活力,更具性格。

为听音乐而生

人声也是Supernait的必听,我想以Herbie Hancock的「River:The Joni Letters」来做个说明。这张唱片是爵士钢琴大师Herbie Hancock重新演绎民谣女歌手Joni Mitchell的作品,其中有多位着名歌者跨刀助唱,包括民谣的Norah Jones、摇滚的Tina Turner、流行的Corinne Bailey Rae…等,以及本尊Joni Mitchell。在Supernait的播放下,人声显得特别浮凸,宛如油画般具有立体感,形像跃出纸面,生动而亲切。它的形体感并不会刻意变得庞大,但却似乎触手可及,十分真实,也因此她们唱出来的情感听起来特别浓郁,也显得特别投入。Supernait会以明确而精准手法,凸显出歌唱时抑扬顿挫与收放强弱之间的对比,而不是刻意增添中频变得厚声或放大音像,去营造做作的亲暱感。

跟Supernait相处一阵子后我发现,它的确是单纯的为听音乐而生,它让听音乐变得更加方便简单,而且会上瘾的声音表现,会让人一听之下而欲罢不能。至于价格,Supernait的确并不便宜,但若你把它想成用一个价钱买到一部DAC,一部前级,再加一部后级,我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它。更棒的是,你不用再担心未来升级的问题,因为Naim帮你把路都铺好了。

Naim Supernait器材规格

型式:二声道综合扩大机
输出功率:每声道80瓦
增益:29dB
输入端子:类比6组,数位5组
数位输入:S/PDIF up to 24-bit/96kHz
尺寸:432×87×314mm(宽×高×深)
参考售价:220,000元(台币)
TOP
10#

naim 产品线中聆听音乐性价比最好的200,202组合却鲜有评论的,有的只是烧友零星的口碑,真是奇怪了!
TOP
11#

香港2011音响展拍的naim内部图

naim厂方将s400说的很神的,不过当天没有演示,第二天才有安排演示。
DSCN4178.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8.jpg

DSCN417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3.jpg

DSCN417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4.jpg

DSCN417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5.jpg

DSCN417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6.jpg

DSCN417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06:27 上传)

DSCN4179.jpg

TOP
12#

一本宣传的小册子

对naim了解有的帮助
DSC_7153.jpg (, 下载次数:5)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3.jpg

DSC_7154.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4.jpg

DSC_7155.jpg (, 下载次数:4)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5.jpg

DSC_715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6.jpg

DSC_7157.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7.jpg

DSC_7158.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8/11 8:23:51 上传)

DSC_7158.jpg

TOP
13#

继续

还可以一看,naim厂家竟然还可以维修40年以前的产品。
DSC_7159.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59.jpg

DSC_716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62.jpg

DSC_7163.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63.jpg

DSC_716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64.jpg

DSC_716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65.jpg

DSC_716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1/8/11 8:30:23 上传)

DSC_7166.jpg

TOP
14#

我这里打开的速度很快呀
TOP
15#

玩naim,你要有钱。
上了naim的贼车你都不好意思再换车,那就是,上了你就下不来。升级必选naim.太可怕了。你的钱包一定会扁扁的。
TOP
16#

naim收音头有何特别之处呢?

请专业人士点评一下
IMG_3317.JPG (, 下载次数:3)

nat 05(2011/8/17 13:10:12 上传)

IMG_3317.JPG

TOP
17#

Naim NAT 05 Review

£825Sep 2006

    Want
    Got
    Had

Stuff says 5 Hot Buy

This kind of money will buy you a great digital tuner, but the analogue-only Naim still has the power to amaze.

Images
Tweet

Sometimes no-frills technology is best: Naim’s classic NAT 01 couldn’t have been much simpler, with just a tuning control and a display that varied in brightness to indicate when you were homing in on an FM station. Pure class – indeed, it remains a highly sought-after second-hand buy.

But while there are occasional rumours that the Salisbury company has a digital/analogue hybrid tuner up its sleeve – not least because its n-Vi all-in-one system can be supplied with an optional DAB/FM module fitted – for the moment the £825 NAT 05 is the only radio tuner in its range.

Radio has always been a vital part of any Naim line-up, so it was good to see this very fine tuner appearing as part of the initial group of Series 5 products, a catalogue which now extends to various amplification options and excellent CD5 CD players.

Purposeful simplicity
The style here is typically Naim – slim black boxes made from thick metal – with the result that, while the NAT 05 is of fairly conventional hi-fi separates proportions, it has an air of understatement about it, as well as purposeful simplicity. It’s not hard to fathom out how to use it, but a little effort ensures it’s working at its best.

It’s worth giving the Naim a few days’ run-in before serious listening takes place – that’s no hardship, given that it sounds pretty good straight from the box, but becomes truly special once warmed through – and you should also leave it switched on. Perhaps not one for Greenpeace, then. A good aerial is also a prerequisite, the Naim sounding ropey when it gets insufficient signal.

This is an FM-only radio, but it does come complete with a remote handset and have 99 presets to store favourite stations. In common with all Naim kit it uses a locking DIN socket for signal output, rather than the usual twin RCA phonos, but this shouldn’t deter buyers intending to use it with amplifiers of other brands. Naim itself, or cable manufacturers such as The Chord Company, also based in Salisbury, can provide suitable DIN-to-phono interconnects.

This tuner is unlikely to impress those who habitually listen to rock or dance stations, since they’re revealed in all their overprocessed dreadfulness. However, for those of us for whom a play on Radio 4 or a live concert on Radio 3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playing CD, this tuner is a delight.

Let’s take the not-so-simple matter of voices: via the Naim they’re beautifully open and characterful, easy to listen to and yet completely compelling. Finely crafted radio drama can work on the imagination, while the BBC’s engineers can put you in the best seat at any major concert hall you imagine.

If the rest of your system is up to what the NAT 05 can do, you’re in for something of a voyage of discovery.
TOP
18#

nat05

内部图
IMG_330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1/8/17 18:51:39 上传)

IMG_3302.JPG

TOP
19#

naim发布全新一体机--superuniti--具有supernait的功率,ndac的解码能力

Naim's new SuperUniti network music system: it's like a UnitiQute, but louder!                                                                                                                                                                                                                                                                                                                                              17 Aug 2011      
Naim is adding a SuperUniti to its streaming products line-up, slotting into the range above the existing NaimUniti and UnitiQute.
The new model – announced today at the first of Naim's Summer Sounds: On Stream roadshows – combines the facilities of the company's UnitiQute, Naim DAC and SuperNait integrated amplifier.

With an 80Wpc  output, and selling for £3250 when it hits the shops early in October, the company says the SuperUniti 'extends the Uniti range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UnitiSystem into the high end'.
It's also said to b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arge rooms and those who like to play their music just that little bit louder.'
It features a latest-generation streaming board: this digital six-layer design gives the SuperUniti the ability to stream 192kHz/24-bit content, Naim describing this as 'the first of its 24/192 products'.
As well as Wi-Fi and Ethernet inputs, the SuperUniti also has two electrical and three optical digital inputs, three line analogue inputs, preamp output and stereo subwoofer output on its rear panel.
Meanwhile the front panel has 3.5mm sockets for stereo line/optical in and headphone out, plus a USB socket. In common with other UnitiSystem products, the SuperUniti can accept a direct digital input from iPods, iPhones and iPads via the USB socket, and can also be controlled over a network by an iOS device running the company's n-Stream app.
In addition the SuperUniti has both DAB and FM radio tuners, plus of course access to thousands of internet radio streams.
On the audio side, the new model uses Naim's Zero S/PDIF Jitter Design, as used in the Naim DAC. This has a buffering system storing incoming data using master clocks adapting to the incoming signal, and then clocking it out of the memory using a precision clock to provide complete isolating from incoming jitter
Digital filtering is handled by a SHARC DSP chip running proprietary Naim code, and the SuperUniti uses Burr-Brown PCM1791A conversion, as also used in the NDX and HDX.
Completely new for the SuperUniti is a high-performance digitally-controlled analogue volume adjustment, using discrete resistors and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 switching to give what Naim says is the sound quality of an analogue volume control with the flexibility of digital control.

Naim has also announced a free of charge update for the HDX (above), UnitiServe and its NaimNet music servers: it adds internet radio capability to these devices, and will be available from Naim retailers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 either as a dealer upgrade or as a disc for owners to upgrade their own unit.

Follow whathifi.com on Twitter

Join whathifi.com on Facebook
                
  • Twitter
  •                                                     Facebook
  • Digg
          

            Comments                    ID. Thu, Aug 18 2011, 1:29AM  
       Ooh! Now if they could make it for me in silver
  
  
            True Blue Wed, Aug 17 2011, 10:13PM  
       Am I missing the point??
Please listen NAIM I want a highquality streamer and DAC all in one.  I already own your pre power combo and have NO requirement for ANOTHER integrated.
Stripped down Superuniti please without the power AMP
Your truely
one peeved naim owner
  
  
            Dan Turner Wed, Aug 17 2011, 7:25PM  
       I want one
  
  
            Sliced Bread Wed, Aug 17 2011, 6:55PM  
       Wow!  Just wow!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