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VERY LONG----
《功夫》并非一味炫耀特技而无灵魂。事实上,功夫的灵魂,与食神、少林足球、甚至赌圣有着同一灵魂。在周星驰处,李小龙还只是小飞侠的化身,在背后发生着最巨大的影响。亦在这点上,上回少林足球亦再次以「如何发扬中国武术的研究生」把周星驰内在的小飞侠蔽住了。
小飞侠精神,不是别的,正是童年纯真是非感的推广——即小孩子的「处世」精神︰玩,就是用全身气力(奶力)去玩一个纯粹虚构的想象情境。
令人欣赏的是,是周星驰一直以来其实并不是要什么「救活电影市道」、「发扬无厘头」、「与荷里活看齐」、甚至严格来说,也不是向李小龙致敬——这些全也不过是「大人世界」的事情。
事实上,一直在推动他的,不是别的,正是孩提时的周星驰。对于这一点,相信男孩子会比女孩子更能体会,每一个男孩心底里也曾有过一段超乎想象力的角色扮演、每个男孩童年时的游戏中、都曾经幻想自己是李小龙、孙悟空、杜拉格斯、比达、六神合体、小志强、藏马、樱木花道、流川、铁人18号或铁甲万能侠的指挥者、剑心、或自己是一个百万雄师的领袖、即使周杰伦,只要听过他的歌曲,男孩必能明显地体会到他童年必有一种战争情意结,全部种种,即童梦,正如在我的初中时代,每个小男生也在走廊必高呼着「波洞拳」比武。
周星驰不自觉用了各种大人的理由(即上面那种种大人事务)来服务着他的童年、像斯路不自觉的计算机推算及每一步意图的发展,他潜意识的真正目的,正是每个男孩的共同目的,即是要奋力将这些童年幻想带到电影中,虽然对大部份人来说,这种童年的「任务」,早已在三十以后相继消失。
因此, 如果用严格的「向李小龙致敬」的意义来看这片子,必定以无数沉重的历史重任来作为评论此电影的依据,这亦成了周星驰不自觉的误导,于是大家必会看到此片好像总失缺一些东西(如一些武术家精神、或中国武术的真正意义),但事实上,若以小飞侠精神来看此片,一切矛盾顿时一目了然。
这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
男孩子的梦,就是小飞侠精神。在周星驰那里,李小龙由于是他童年偶像,便不知不觉盖去了周星驰内在真正的小飞侠精神。
正是这一误解,一些人不满于片中为何会让一名终日在插科打诨的无赖,一下子强过所有高手?用纯粹的武术家精神去看此片,是对《功夫》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小飞侠精神,不是大人那大是大非的正义、而是小朋友的正义感,「总之我必定胜过你」,亦由于在这个语境下,才能明白片中表达出来的另一个原则︰功夫不属于个人,这与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食神作了遥远的呼应。此片不是渲染「不需努力」,而是小飞侠精神︰「那怕是上帝忽然赐我力量,总之正义最后要胜过坏人!(注意,不是「我」要胜过坏人)」男孩们,请记起自己小时的想象决斗中,怎样取胜呢?还有,在取胜前,你作为游戏的主人公,又怎样安排自己胜利前被狂打的惨痛吗?
其实每个男孩小时也就是一个小飞侠,只不过渐渐消失吧了。因此,周星驰的神奇,不在于别的,却正在于一个头发早已化白的人,内心仍然深受小飞侠冲动的影响。
很多导演也比周星驰强很多,这是事实,但很少人留意到,在他想象力「品质」中的「童真性」,却比很多导演强得多。
因此,虽然此片在画面上有很多地方与Matrix类似(当然是袁和平关系),但事实上,支配着后者杀人网络两兄弟的,是一个成人意识,至于支配前者周星驰的、却是一个小童意识、即小飞侠。亦在这一点上,我成功区分开二者深刻的区别。
Matrix是大人世界的天马行空、功夫是小童世界的天马行空。
故事有很多往时粤语片的影子,
例如猪笼城寨便是七十二家房客的翻版,斧头帮大战来自马永贞,
再加上六指琴魔的琴音杀人,金庸小说的各式武功,
偶而卡通的小鸟必必大追逐,
最后竟然连烈火老祖的金钟狮子吼和龙剑飞的如来神掌也出笼,
实在令人在怀旧之余而忍不住拍案叫绝。
个人很喜欢戏中的隐居高手们的性格和心态,
人到了某一境界,追求平淡才是人生的出路,
虽然能力愈大责任愈大,但最后周星驰也是选择当个平凡人,
毕竟英雄只需在有用武之地才出手便够了,
像火云邪神般只是还未勘破。
功夫 一 向隐世高手致敬
从娱乐方面来看,一部很不错的电影。
但若然和少林足球比较,应该失色了小小,
一部故事欠奉但动作对打精彩的一部戏。
最令人难忘的不再是周星驰式笑话了,
而是一众隐居的前辈。很欣赏片中的隐居世外的高手。
相信这也是真实版的隐居高手也。
油炸鬼(董志华)、栽缝(赵志凌)、咕喱强(行宇)
一班很真诚、很热爱戏剧和武功的前辈高人。
那耍出来的功夫是一天一天练出来的,并不是如时下的演员一般,
没刻苦练习而只看眼前的急功近利。
若果香港这一代有我们上一代那颗刻苦的心,
相信香港不会搞成现在这样吧。
希望从功夫这片带出香港人一点启示。
包租公(元华)、包租婆(元秋)
自小我便相信世上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相信只要装备好自已,
总在世找到自已有安身立命之位。像元华元秋,
相信在他们人生路途上的成就,不会比师弟成龙差。
至少以元秋离婚后单身女人来养育两名子女的坚毅,
比起她师弟早年连自已有妻室有儿子都不敢认,强得很多倍。
有时候人生不是有钱有名有利才算为之成功,
这只是今世的一种粗浅和表面的计算标准罢。
《功夫》武林大解构 一邪双飞三绝掌
70年代电视粤语长片、《小流氓》漫画、神鵰侠侣,
到80年代拳脚动作片,再到90年代特技武侠片,
《功夫》似将整个香港武侠文化演变史,都包罗其中。
跟周星驰成长自同一年代的观众,《功夫》故事是否平淡、
情节是否感人已不重要,影片的意义,
在于它代表了同是饮功夫奶水长大,整整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成长于70年代的观众,看《功夫》最大乐趣,
自是忆起当年在家「煲」电视的日子。那时候家境大多清贫,
父母外出工作,家住公屋的小孩,没多少娱乐,
难得有机会跟父母看一场电影,去荔园更是十年唔逢一闰,
到球场打波又怕被「踢」入黑社会,下午放学回家,
惟有靠电视播放的 Low Tech 科幻片集及粤语长片消磨时间。
当年《仙鹤神针》、《六指琴魔》、《白骨阴阳剑》等一类神怪武侠片,
电视上回放又回放,十岁未够的小孩,最向往主角们凭绝世武功,
到处锄强扶弱,毋须在学校接受填鸭式教育,
亦能出人头地成为武林盟主。当中最深印象,
自是《如来神掌》的龙剑飞(曹达华饰),由一个遭人白眼的穷小子,
经历苦难,终凭「如来神掌」成为武林至尊的过程
武林金字塔
《功夫》正是以《如来神掌》的点点滴滴,来唤起这一代的文化记忆。
当中最明显,要算各武林高手的排行架构。
片中首先出现五郎八卦掍、铁拳、十二路谭腿三位隐世高手,
后有天地双残及包租婆包租公两对二人组,
最后出场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火云邪神。
这「三、二、一」的金字塔模式,
完全来自《如来神掌》的「一邪双飞三绝掌」。
话说当年「一邪」火云邪神古汉云,凭8式如来神掌冠绝武林,
只有「双飞」无定飞环孙碧玲、九索飞铃柳飘飘,
与「三绝掌」传人天地人三魔,方能与之对抗。
早在龙剑飞出道前六十年,「一邪」、「双飞」、「三绝掌」等人已结下深怨,先是「双飞」同时爱上「一邪」,
好姊妹反目成仇,再有「三绝掌」为争武林至尊之位,
结果被火云邪神所杀。
《功夫》里阿星以如来神掌,令斧头帮头号杀手火云邪神,
跪地认输,可在粤语片里,龙剑飞不但拜「一邪」为义父,
获传授如来神掌之余,更从义父手上接过火云战衣,
先化解上一代恩怨,继而铲除武林败类「三魔」及「天残脚」,
成为武林新至尊。两相对照,
《功夫》是长江后推前浪,有实力就能取而代之,天才大晒;
《如来神掌》则继承传统,去除糟粕再发扬光大。
比较起来,龙剑飞显然比《功夫》的阿星,更懂得尊重前辈。
此外,《功夫》亦挪用多首《如来神掌》配乐,
像《如来》片头序曲《闯将 令》;龙剑飞为对付「三魔」,
临危苦练第9式「万佛朝宗」时的《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当配乐响起,伴随粤语长片成长的观众,
自然有一份莫名的兴奋。
王小虎与《龙珠》
既然要网罗香港功夫文化,
自然不能遗漏七十代流行一时的漫画《小流氓》。
主角王小虎与石黑龙等一群小英雄,由铲除地区黑势力,
发展至对付日本黑帮罗剎教,
漫画既受当时的拳脚功夫片影响,
亦渗入不少武侠小说元素。
当年漫画受社会指摘过份渲染暴力,
舆论压力下只好易名《龙虎门》重新出版。
而《功夫》里,包租婆两夫妇到赌场找斧头帮算账一场,
从服饰到武打设计,无疑是在向这本面对草根阶层的漫画致敬。
片中两人一上一下夹击火云邪神,
正与当年王小虎以一招「电光毒龙钻」,
迎战罗剎教教主火云邪神的画面一模一样
(对,又是火云邪神,可见《如来神掌》于那一代人的影响)。
《小流氓》以外,星爷至爱的《龙珠》自然也少不了。
《龙珠》以慢动作重演一招一式,在周星驰过往的作品里已出现过,
今次再上层楼,一于打到飞上云端。
虽然这一招早在第三集《22世纪杀人网络》中演绎过,
但今次星爷亲身示范,镜头角度照足原著,
立意要还它一个本来面目。
荷里活电影
要说《功夫》的武侠元素,其实还有很多,
例如天地双残以琴音杀人,便有粤语武侠片《六指琴魔》的影子;
十二路谭腿,又令人想起当年谭道良的拳脚片;
最后一场阿星大战斧头帮,自然是周星驰对偶像李小龙的又一次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一些不为一般观众留意的荷里活片元素。
片首以黑白影像交代斧头帮恶行,
是四、五十年代荷里活黑帮片的常见手法;
而斧头帮起舞一场,也是来自三、四十年代的荷里活歌舞片;
中段周星驰与黄圣依,更重演《乱世佳人》那个经典镜头。
而最不为人留意的,可能是从火云邪神藏身的房间,涌出一片血海的画面。
这镜头,其实是照搬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名作《闪灵》( The Shining),
加上翻版自《七十二家房客》的「猪笼城寨」,
60 年代初出生的星爷,似在告诉我们,
他在功夫片以外的电影口味。
反驳一些批评观点的尝试
一、关于渲染不劳而获观的反驳︰
做人要努力,但人是理性的人,更应分得开努力的界限及条件,即那些层次是「努力」的地盘、及那些不是。幼虫化作成虫(蝴蝶)的过程, 已不是努不努力的层面,亦无人会说这是努不努力的问题。努力之所以可能的根据,在于有理性条件存在、但现代人已遗忘了一切理性与原始浪漫、神话的密切关系了。
事实上,片中周星驰从没有「忽然变成绝世高手」,看惯日本动画传统的朋友很清楚,「身体的自我复原能力」也是隐藏强大实力的一种表示法——周星驰在电影未开始前,已被预设成最强了,只是连他自己也未知觉到。
因此,「忽然变最强」是不成立的。更何况,片中已多次表明,这样的「忽然性」是「万中无一」。它多次表示这种情况是万中无一。
如果剧本说的是「一万人中一万个也能」,这才s宣传「不劳而获」观。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邪神并唔系事必要将周星驰撞上云霄的。这一撞,是一种机缘。如果邪神以另一方式击打周星驰的话,他未必能有所顿悟的。这一悟,终使他大澈大悟。换言之,即使是之前李小龙派头的一幕,周星驰仍未算大悟的。
二、Matrix与功夫根本不同。
Matrix与功夫的分别,在于reload观念的分别,Matrix所代表的西方思想,新价值是要透过将旧价值整个打破倒塌才能重新设定;但对东方思想来说,一支暗器本身根本无所谓暗器,它亦可以是一支使人大澈大悟的莲花。
一切在于心中有无佛。因此,新旧价值本就同在「此」,问题只是你如何看透化解之。
从这个角度上,东方式的reload可以发生在最平静的一剎那,一切顿然了解,望长空,深深呼吸的一刻,转识成智,而不需先对旧的作整体性毁灭。
三、《功夫》有没有离题?
功夫并不因而离题,如果我们愿意拿功夫最原始意义的话。
功夫之源头,依传说达摩处,本就是依释迦义,即造化。即是说,只要《功夫》能表达出(1)自我造化【注一】,及(2)以慈悲之心收服火云邪神两件事的话,那功夫的真正意义便算成功表达。第二发如来神掌,其实就是对火云邪神的一记当头棒喝,第二发让邪神大澈大悟。
至于节奏方面,片中一直着力要表现的,正是这种「一念之间」的感受。
注一︰即在天空之最高处见佛。其实云从无佛,此刻见佛,只因周星驰那时心中有佛,于是处处皆佛。
因此,逻辑上并不是见「云形佛祖」后才澈悟,而是相反,澈悟后处处皆佛,便看到云形佛。当周星驰未见云之前,一记悠然自得的轻踏鹰儿背,反映出他那时已得解脱。
四、简单感想
我认为,此片更是向佛祖致敬的电影——尤其当大家回想起周星驰在阳光底下平和地说「想学丫,我教你丫」的时候,周星驰那在阳光照射下鲜明的泥黄色肌肤,令我想起佛祖点化众生的印象,及之后邪神感动流涕跪下的一幕。
此片因此是一部「成佛记」、及「佛祖(借星身体)点化收服邪神记」。
最后指出,如果以这个角度去看《功夫》涵义的话,那「此片爱情线不足」便不是一个批评。因为在这个意义下,哑女不是一条加强爱情线的「姻缘」,而是使周星驰觉悟造化的「因缘」。后者是一种更深刻的缘份。
五、关于《功夫》不再无厘头
不想多论,只想说,周星驰开始李小龙上身的一幕,用李小龙的神情去……踩脚趾!这是正宗的无厘头!无厘头是对一切权威的所谓「解构」(抱歉,我是不想用这个字眼的),从前「无」权贵的「厘头」,这次「无」到李小龙本人「厘头」(再次抱歉我乱咁玩呢个字)。
六、关于没有经典对白的反驳
坦白说,「经典对白」呢个term应来自国内朋友。但是,如果接受我上面所用的角度的话,即一部成佛造化大澈大悟记,那「经典对白」更是多余的,一切澈悟也是无言之言、无声之声,心领神会,说什么「经典对白」在此便是虚妄了。在澈悟一刻,一切对白、说话,越是「堂皇经典」、便越显得多此一举。
七、仲玩如来神掌?老土吗?
从现实或正式宗教上,如来神掌当然只是卡通虚构儿戏之玩意。作为粤语「残」片的如来神掌当然已落伍。但从意境上说,如来神掌所要对付的,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它要一直以来所要努力化解的,正是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完全竭止过的痛苦根源——恩、仇。在这个意义上说,功夫根本探讨着一个永恒的课题(更贴近的说,它并没有探讨、而是如实描述着这个问题)。
八、《功夫》与《大只佬》
顺着(七)的观点看下去,在港产制作中,《功夫》虽未曾标榜过因、果、业、缘,但却已足够深刻地涉足了。《功夫》实已显露出比《大只佬》更透彻的领会。至少,周星驰从未在片中说穿过任何事,一切也静静地随它们自行发展。
因此,作为「佛学类别」的电影,《大只佬》在因果一事上,实在说得太多了。
其实看《功夫》不用想太多
鲁苏
--------------------------------------------------------------------------------
《功夫》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好处是野心不大,没有太多大道理要说,因而成功。香港电影人应切记此点,因为香港人的素养不足,电影里太多讯息容易负荷过重。(陈嘉上尤甚要紧记!)这一点王家卫比较明白,所以《春光乍泄》里的政治隐喻只是一闪而过,而《2046》的未来世界只是主角感情世界的寄托,没有如塔可夫斯基或史丹利寇比力克般真的拍一出科幻片出来,才不致全轮。
这一点,周星驰在经过《喜剧之王》的失败后得到领悟,在《少林足球》时已把讯息简化,而这次承担住荷理活的大投资,又要兼顾亚洲,甚至世界市场,实在不容有失,于是故事只是故事。甚么微言大义,就交由他人去「自我领会」吧。
在《功夫》里,时代、背景等都是抽离的;情节是漫画化的;动作嘛,真庆幸洪金宝跟周星驰闹翻。老实说,我认为《功夫》的动作比Matrix更上一层楼。至于最后一场决战,系好夸,但就胜在把港式漫画、龙珠卡通、粤语神怪片和新派武侠小说的优点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一点,是李安、张艺谋等那些北方人所无法学习的。
说到特技,港式特技就如现在的砵兰街,在残旧地痞的场境下,突然间又出现崭新的新事物来。这种新旧混合的模式,跟荷理活那些工整得无懈可击的工艺比较,又别有一翻味道。
结果,还是想了很多﹒﹒﹒
On Tue Dec 28 '04, Tong Chen wrote
----------------------------------
>一、小子故事作为一个原型,不知可有人研究过,现在想来,古代生活的
>蓝本可以取自金庸的小说,现代城市则可以取自差利的电影,当年新马仔
>、邓寄尘就演过不少在城市底下层打滚的年青人故事,灵感可能都来自差
>利的作品。当然,小子加杂耍功夫,就是成龙年代的招牌功夫喜剧。可惜
>岁月不饶人,而且后继又无人,这类作品好像突然间消失了。
>二、周较早前的作品也是小子的故事,只是搞笑不靠杂耍,靠对白,靠无
>厘头,靠反斗(或童心)等等。只是,靠对白靠处境,长远而言,不能讨
>好尽大多数(国际市场),靠动作最原始最普及,所以还是得靠功夫(飞
>机大炮飞车等都是留给荷里活吧)。
>三、从前的功夫片,不是以真功夫招徕(李小龙),就是以杂技的灵巧来
>搞笑(成龙),周星驰则挟喜剧泰斗编导演样样皆能的盖世神功,再外加
>特技作为大补剂,服后自然神功无敌。观众要是受落,则可以说港产功夫
>片可以重新起步,至于是否可以重拾旧欢当然是后话,而且也可能是废话
>(成龙的影迷都超龄了,谁还要去讨好他们)。
>四、从《少林足球》到《武夫》,周星驰要掌这帅印的用心明显,功课也
>做足,今趟找来几位港产「武林名宿」出山,可谓集合数代精英,即使是
>双龙影迷,也无话可说了。
>五、个人对这类搞作,可谓超龄了,趁兴入场,无大期望(尤其是看过预
>告片),也无大失望,过程还可以,但不认为怎样搞笑,也不认为故事特
>别精采(当然,完全不是《算死草》的级数,但好过《零零柒》吗?见人
>见智吧,如果你是资深星迷的话。
>六、回应Louis的一点是「童心」跟「佛心」未必不相冲(我看即相冲机
>会大分大)。单从这片子去看,如果「佛心」是这么重要的话,则我情愿
>少一点「佛心」,多一点「童心」,因为「佛心」不容易拿来搞笑,大家
>找周星驰,相信原意也不是为了来修佛或参禅(留给星云等大师好了、人
>家连电视频道也搞出来了)。
>七、另一点是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去看,究竟功夫是练回来还是吃大力丸得
>回来根本无关重要,这类问题对看惯卡通或玩惯电玩的人来说,都是「界
>外」或「异世」的,试问没有一个「快捷方式」的设计,大家还有什么可以玩
>,斗长命?这类蛋头问题,由其它蛋头去处理好了,一般闲杂人等是不宜
>加入的,免得相了感情,又或者动了真气。
纵有一身好功夫,出掌时仍然如履薄冰
鲁苏
--------------------------------------------------------------------------------
《终极标杷》、《大佬》跟《功夫》有什么相同处?答案是:都是导演首次在荷理活资金支持下的制作,都是跟导演过往的作品没有脱胎换骨的革新。周星驰这只马骝精,在荷理活这个金刚箍,还是动不了太多。更何况,套在头上的金刚箍还不止这一个。
同兄拿《零零漆》来比较,但是今时今日,若再这样写实,大中华市场必定会是「冻过冰水」了。
于是,即使周星驰今次成功「飞天」,但一切还是沿着以往的套路。甚至可以说,周自《喜剧之王》、《食神》、《少林足球》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周星驰作品公式」,就如芬奇兄所的,歹角都是那样的性格,爱情都是得道的催化剂。
关于周星驰作品的爱情,历来都是落墨甚少,但却对剧情起关键作用。没有柳飘飘的真爱,尹天仇只是死茄喱菲、没有鸡姐挡子弹,食神不会一夜白发得成正果、没有了阿梅之助,大力金刚腿赢不了球赛。一切的顿悟,都是因为爱情。
至今仍然有人批评周的突变来得如此突兀,其实他的公式从来都是如此突兀。「呢DO野好讲天份O既。」(食神)「大师兄返O黎啦。」(少林足球)要嘛就是接受,要嘛就是不接受,他就是这个模样。
如果《功夫》可以为日后华语电影作启示,那又会是什么呢?
第一,在票房上会有一样「功夫标准」的东西吗?在片商的严密布防下,基本上老翻和非法下载都几近绝迹,这能否从一个侧面说明港产片受盗版的影响有多严重?或许,丛运滋和吴思远先生下次上立法会时,可以《功夫》说明打击盗版和点对点下载的重要。(但这「功夫标准」当然要减去「周星驰因素」)
另外,日后的华语电影可能都要把时代背景朦胧化,其实先前有些电影已有如此趋势。如《大城小事》和《20、30、 40》的背景虽是上海和台北,但故事其实放诸大中华任何一个大城市也可以。
剧情就不要搞什么讽刺时币。你是香港人,不是黄建新、冯小刚等咱家人,怎能看准时势风向,一句禁映就可以把你像《江湖》一样玩谢。
还有,所谓小就是美,香港电影人还是不要把太多大道理放进电影内。我们在九十分钟内,只能处理一些人际间恩怨情仇。先前已说了王家卫,其实彭浩翔是另一个很聪明的例子,要成功就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野心。至于刘伟强,像《风云》那样就不错,到《中华英雄》又要讲国仇家恨就尾大失掉了。
最后,功夫动作片今后何去何从?是应走如五郎八挂棍、十二路谭腿等真功夫,还是要搞特技出如来神掌?前者在《卧虎》中还看到仍有空间进步;后者则承传了粤语片we won won、《风云》等香港电影传统。
陈分奇
--------------------------------------------------------------------------------
伴着铺天盖地的宣传,《功夫》以破竹之势直取普罗市民心窝,莫论是路面的,网上的,平面的,立体的任何地方都会看到星爷的功夫架势,试问又怎能不叫人人引颈以待星爷有钱有力的又一杰作呢?
《功夫》一片毫无疑问是星爷导演电影以来最淋漓尽致之作。不论是选角、场面调度、特技、气氛和节奏都是他导演生涯以来的颠峰。连带结构紧密的分场剧本,使故事推进流畅得一气呵成,普罗观众如我定必要走出了戏院才能回过气来。因此在导演的角度看,本片绝对是空前的成功,实至名归的该拿下本年度最“好看”的电影。
只是作为一部伟大的创作,本片只能走到半路。伟大的电影永垂不朽,百看不厌,“好看”还得加上“耐看”,可是大家应该心里明白,本片的致命伤明显地是故事整体布局以至背后信念都很薄弱,说是乏善可陈也不为过。
故事布局方面,大体上是沿用了《少林足球》的架构,星爷都是由一个失败者到挑战愈来愈强劲的敌人,最后总是邪不能胜正的由星爷打胜,并与女角结伴感动作结。不要说星爷今次先当坏的最后才顿悟归正是有不同,这个布局早在食神已亮了相。再者,但凡出现在星爷电影里的所谓奸角往往都只有一个样子,胆小,卑鄙而没良心,从《食神》里的肥谷到《少林足球》里的谢贤和本片的琛哥都是非常片面戏剧化的纯粹奸人。所以,虽然在编导的角度看,各分场的精炼紧凑几近无懈可击,只是从整个电影布局的视野来说,星爷作为一位电影作者,《功夫》一片实在谈不上有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
信念来说,本片摆明车马的卖功夫,自然令人联想到向功夫致敬云云。只是中国优良传统功夫说的是保家卫国,苦学得道,令人欣赏的是那种坚毅不屈的精神。说到本片的功夫是耍了不少,令人致敬的背后精神反让星爷给颠覆了。片中的星爷未经艰辛锻炼,反属片中说到老掉牙的所谓武学奇才,妙想天开,误打误撞就成了武林高手的还是沿用着星爷「小子式」电影的基调。真正保寨为城的几位一代高手身死之时,渴望追逐个人名利的「小子」星爷反得个最后胜利。说穿了才不是什么向功夫致敬,却是为满足星爷当一个武林高手的毕生愿望。
也有说,本片是要传达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归真反朴的道理。本来加入了一段儿时英雄救美算是提供了充分的理据,只是星爷于片中角色转换,于赌场的关键一幕,转捩得未免儿嬉,为了哗众取宠的弄个出人意表便硬搅个戏剧性的「估你唔到」实质人人估到的变脸情节。这使本来已经薄弱的信念,得进一步散落一地,听不到时看也不能。得不着观众的共鸣跟什么也不说还不是一样?
好像是批评的多,不过得分清楚。有必要重申的是站在观众的立场,本片是令人目不暇给的年度电影,只是论及创作,以电影作者的角度看,星爷未如大副度加大了的投资金额一般对电影创作有重大的突破,给人一点把那三幅被雕花镶钻到极美极妙的,却最多也是史上最好的那三幅被的感觉而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所以能做到令观众抖不过气的目不暇给,实有赖星爷独具慧眼的选角和调度这些群戏的超卓管理才能,致使虽然星爷于本片担当的戏份相对较少,却断然不会在没有他(出镜)的地方没有笑料,各个露面或长或短的角色都充满魅力,当中自然首推异常抢镜的元氐包租公婆,他们都让星爷诱导出了过人的喜感,这的确不得不赞星爷作为导演的成功。
总的来说,如果把《功夫》各场分开,我们都看到精彩绝伦的布置,比如说是「徙步赛车」或是「狮吼大喇叭」几幕都是敢称一绝,只是当他们相加起来成为了电影后,那个贯穿它们的背后精神或是理念都是薄弱的,使到《功夫》一片「妙则妙矣,没有灵魂」。
当观众一般觉得后段那代表荷里活力量的抽象武打,量大质夸节奏急,尤有不及前段代表七十年代香港实况功夫重身心合一、紧贴着实在生命肉体节奏的打斗时,周星驰有意无意地向观众暗示了什么?尾段「特技嫌夸」是一个批评,但这个批评的大前提,必先建基于导演在前段平实扎实、回到日用伦常(如保妻女)生活的功夫对比设计,单这一点,对于一部大片来说,这是一种具原创性的、提出一个对照二者的空间。
到了最后,即代表抽象力量的生死决,「顿悟」看来代表着「心」的介入——心的介入,便一语道破了抽象盲目意志的致命伤。心,本就是实实在在、反身以诚,智慧,一悟即泉涌倾泻。
你看过Matrix世界的力量是「教、学、练、悟、同乐」的吗?Matrix, 或根本就是一切盲目了的理性力量,向来也是逻辑地download互传的。最后,周星驰无私地(如来神掌根本就不属于任何人)主动教火云邪神如来神掌,正正就是一个男孩伸出小手,对一个说︰「我渗埋你一齐玩丫!」。小飞侠的童真侠义精神。
于是,在功夫那里,不知不觉做了一次reload——回到前段一开始的伦常日用习武之乐。当周星驰说要「教」火云邪神、而非download给火云邪神的时候,已表明「功夫是要练的」。抽象力量只看到功夫的「权力」,却看不到练功夫本身「就是一乐」,功夫本来就是贴近生命本身的东西——只因为我们就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