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买唱片究竟为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17912|回复: 86
1#
去年一年在海印及各垃圾场转战翻淘CD,倒也收了不少,但到底真正听了多少?近日来太座发威,嫌我的东西到处乱放,有碍观瞻.只好收捡,才发现好多是收回来草草听一遍后就束之高阁.所以决定重听,我手写我心,望有同好者互相交流.
分享 转发
TOP
2#

恐怕是面对着满强的音乐,却不知道自己该听什么!
TOP
3#

这张也买了一年有多了,真正认认真真地聆听,也就最近,此话题也由它而起:
http://www.hifi168.com/Bbs/article.asp?titleid=46466&ntypeid=11
TOP
4#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43212165965374.jpg[/upload]
拉而优则指:
说实话,这张帕尔曼指挥柏林爱乐演绎莫扎特的CD是去年在垃圾堆中找到的,收录了帕尔曼演绎并指挥的莫扎特的第三小协、慢板与赋格、“朱比特”交响曲。
说实话,演而优则指者不在少数,我真正佩服的是巴伦邦姆,帕尔曼如何,听了才知道。
第三小协(K216):全曲充满着一种欢快的跳跃感,主奏小提琴的表现尤甚。这种跳跃感并非从技术的角度评价演绎者对乐句的处理,而是指蕴藏在乐思中的韵律的跃动。第一乐章内涵的表现并不深沉,但胜在充满一种阳光般的烂漫单纯,正是自己想象的最喜欢的莫扎特的赤子风格,别人是否喜欢,我不敢妄论。第二乐章则有点淡淡的忧郁,如孩子心带小小烦恼的轻叹。第三乐章中,群奏的弦乐群和管乐烘托出主奏小提琴的欢快跳跃,但心中的烦恼却挥之不去,乐句就在这两者的交织穿插中行进,协奏部分则推波助澜……
慢版与赋格(K546):“慢板”部分,弦乐的群奏气势夺人,但低音大提琴的拉奏中中让人感到某种不安,总有一种内心摆脱不了的挣脱,而且随着月句的强度的增强而不断加强……“赋格”部分,弦乐与管乐的齐奏显示了某种力量和信心…
“朱比特”交响曲(第41,K551):“朱比特”即罗马神话体系中的最高统治者,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标题的好处在于有利于对作品的理解,但有时侯也限制了聆听者的思绪。本曲确有一种帝王般的大气磅礴,弦乐与管乐的齐奏热情洋溢,倒也中规中矩,但非个人喜欢的莫扎特风格。
最后编辑czj
TOP
5#

古典音乐888 在 2004-3-2 15:03:49 发表的内容
只要是有这个心就不错了,听音乐不要强求,对作品理解也可以深,也可以浅,总是喜欢就好,放在那看这也舒服,毕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体现吗.

兄弟的话,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社会上流行的“家具书”现象——制作精美,甚至烫金,却只是一个空壳。
TOP
6#

KEN 在 2004-3-2 23:32:31 发表的内容
mydisc 在 2004-3-2 8:33:48 发表的内容

      说得对,买碟只是手段,聆乐并且感受音乐才是根本。唱片再便宜,买回家后不听不理,就是极大的浪费。


基于以上原因,最近比较多买引进版和系列的“HDCD”版,让我听多了许多。


也正是基于此,音乐的载体很重要,而音乐本身也许更重要。君不见,多少人在说搞音乐专业的最不在乎载体?
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听乐之路上,自己是否已经误入歧途?以前单一只买正版的时候,一个月下来也就张把、两张,但每张都尽可能地听透,而且听的过程中会想办法找到相关的资料。但自从开始兼收原盘后,有些碟片来得容易(你想想,一张正价可以买4、5张原盘了),时间、精力有有限,那能一下听那么多?看来,该反思一下,尤其是收原盘,也许不该那么轻易出手了……
TOP
7#

其实主要引诱亦于此,YLJ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这就助长了“心中过了这村没那店”的心理。像楼上兄弟那样发誓,我做不来,唱片不管什么来路,该买的还照买,想听的还照听。至于其他的乐趣,我想更多的是在收集的过程中,问题在于这些塑料片子千辛万苦弄回来后,不管什么目的,不听就丧失了根本意义。
TOP
8#

看来SHAO兄人生修炼的境界已至高,我的票子现在一大半要喂银老虎的血盆大口,捏捏口袋,看着四轮子,唉,以后再说吧。
TOP
9#

bank!
最后编辑czj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