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关闭
安全选项
找回密码
记住我
我的中心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HIFI168首页
快速搜索
帖子标题
作者
版块
发烧论坛
»
发烧专区
»
音乐唱片
»
隐身衣:60年代生烧友之集体无意识及“形”“实”分裂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返回列表
查看:
2586
|
回复:
6
隐身衣:60年代生烧友之集体无意识及“形”“实”分裂
[复制链接]
发送短消息
UID
75232
精华
1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czj
czj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491
积分
287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12-27
1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06-02 23:06
|
显示全部
近日,在深圳的同学“
300B
”推荐我看格非的小说《隐身衣》。
这个用灯胆作为网名的家伙,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肯定是动手派的烧友。这小子从初中开始就对电子、电器之类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能力,当我们还在纠结于左旋还是右旋的时候,他已经把收音机装响了。即使到今天,依然会在自己手痒的时候焊机——我现在用来推
SONYSS
—
R55
的
6P1
小单端就是他的随手之作。
那天,“
300B
”在
QQ
上很严肃地鼓吹着这本书,说是什么“音乐与文学的绝妙联结”,然后转了一大堆网上的评论文字给证明给我看,比如说
,“古典音乐的资深乐迷都知道,听感的声学背景被调得越黑,越深邃宁静,听者能听到的细碎之处越多:哦,那些钨丝一闪的弱信号,那些泛音和残响。在我看来,文学文本的深度阅读也大致如此。”诸如此类的文字,确实很吸引我的眼珠子。
格非这人,我自己还是知道一点的——清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作家、博士。一个所谓的纯文人以其文字介入到如此小众的发烧友的领域,写与听的交汇,确实很值得自己期待。于是上网搜索了一下,小说的目录立刻立刻吸引了我,兹全录如下:
KT88
——《培尔金特》——奶妈碟——短波收音机——《天路》——
AUTOGRAPH
——莲
12
——萨蒂,《玄秘曲》———红色黎明——莱恩哈特——
300B
。看着目录,心起涟漪:自从
20
多年前看过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以后,似乎再也没有见过国内有写与听交汇的文学作品了,刘索拉自己后来也不写了出国了,继续玩她的音乐去了。
突然间又想起了这几年经常在一起玩的另外一位发烧友“
MENGYAN
”(大家都在
HIFI168
上混迹多年了,只是今年多潜水少冒泡而已),立刻打电话给他,一说“格非”,他说知道;刚把目录一报,他立刻兴奋了,直接就在网上下单,
2
本——我原来计划周末陪孩子去书店的时候顺便买的,现在看来,免了,哈哈!
书到手后,还没来得及翻开,就被帮“
MENGYAN
”送书过来的教音乐的同事又拿回去了,说:“我先看!”两天后,书又回来了,但自己却又没时间了——接着的几天赶着出试题,也没心思看!
周六晚上,静静的,一口气啃完,有些莞尔——周六刚好是六一儿童节,在这个已经不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却被小说重新勾起的沉淀在记忆深处的很多关于童年的记忆的碎片
……
关于小说的文学评论,已经甚多,什么“哥特式”、“隐喻”、“虚无主义”,甚至于“犬儒主义”倾向,等等,评论界的精英们已经说的够多了,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只想从自己的角度谈谈自己阅读所得。
从《隐身衣》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的是
60
年代生烧友之集体无意识。
之所以用“
60
年代生”这个短语,缘于作者,缘于自己,缘于与自己同年代生的烧友,缘于刘欢那张同名专辑——作者、刘欢、自己及现在所谓发烧友的特定群体,主体人群基本就是上世纪
60
年代出生,最多延续到
70
年代初期,
70
年代后期到
80
年代开始,已经是听
MP3
的一代了。
“
60
年代生”,男孩子踢猪尿脬、滚小铁环、玩弹弓、磨酸枣核、打陀螺,女孩子踢毽子、跳橡皮筋、抓羊拐、缝沙包,看到小说中描写的这些童年的游戏,
60
年代生者不禁会心一笑——哪个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玩过这些小玩意儿?再后来的孩子们的玩具更多的不是自己制作而是从商店里买了
……
再来看看小说中涉及的音响术语:
KT88
、
EL34
、
GEC
、
RCA
、
5u4
、整流管、摆位、导向孔、反射、驻波(“
KT88
”章),拆机、油浸电容、
WBT
银焊锡、音乐丝带、光盘清洗剂(“奶妈碟”章),漆包线、焊枪、电容、电阻、短波收音机、邓丽君、美国之音(“短波收音机”章),天朗
AUTOGRAPH
、同轴单元、天然钴磁、复刻版、推挽式、单端、
845
(“
AUTOGRAPH
”章)
……
看到这些,烧友们——尤其是蛋鸡动手派们同样会相视而笑
……
如果仅仅是这些回忆性、专业性词语的堆砌,那同样没有什么意义,小说吸引我的地方,就在于以一个中年发烧友的生活挣扎及其于周围人的关系表现出现时社会中各色人等“形”与“实”分裂的本质。
“形”与“实”的分裂的最典型体现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作为一个“专门制作胆机的人”,我们是否可以把他理解为为生产高贵知识的人?他有着高贵的精神追求,但活在当下这个什么都以经济指标为标杆的时代,他却处境尴尬,他的劳动付出所得的回报,不足以支撑他过上与他的高贵的精神追求相适应的生活。在那些追求高品位的却本质上是十足的“音盲”,古典音乐只是虚有其表的身份象征的商人、教授、暴发户那里,他得不到基本的尊重。
小说由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主人公被姐姐、姐夫费尽心思逼迫搬家以及他为所谓的有钱的伪烧友服务所遭受的尊严的践踏而弥漫的一种绝望的、冷漠的,甚至可以说略带黑暗的气氛,但是古典音乐所代表的精神追求却隐隐约约地、顽强不屈地带给主人公一种希望,犹如寒风中似乎就要熄灭却始终燃着的一小点火焰:
“有好几次当那熟悉的乐音在夜幕中被析离出来,浮荡在那个北墙有裂缝的客厅里,我禁不住哽咽,热泪盈眶。就好像玉芬从未离开过我:就好像那声音中被析离出来的,正是她那满月般如花的脸庞。就好像,在这个肮脏而纷乱的世界上,我原本没有福分消受如此的奢靡。
无论我身处何地,无论我曾遭遇到怎样的辛酸、孤独和屈辱,只要一想起
AUTOGRAPH
,想到她静静地依立在客厅的墙角,在等待着我的归来,我的心里总会有一个确凿无疑的声音在安慰我:
朋友,你的日子还不算坏。你那可以望得见的未来,也许还有点希望。”
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不仅仅给予主人公的,也是读者们希望和安慰
……
从
教授夫妇、玉芬、蒋颂平等人物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分裂:
教授——“花上将近十五万元,购置一对小小的阿卡佩拉书架箱,用来听盗版的梅艳芳,多少有点不可思议”,伪烧友,阿卡佩拉只是其彰显身份和品味的标签。
玉芬——每天清晨从《培尔金特》的《晨曲》中醒来的女孩,在古典音乐的薰陶中,最终没有从本质成为一个优雅的女性,反而在物欲横流中堕落,不得不说是对古典音乐的反讽。
蒋頌平——建立了一套“还算注重细节和解析力”的系统,大学时喜欢海飞兹和柯岗,现在却只是在深夜如同神秘的祭祀般地强迫朋友们欣赏奶妈碟;自认为欠了自己兄弟“天大”的人情,当兄弟遇到“迈不过去的坎儿”的时候会“豁出性命”“以死相报”,而事实上除了送过两件衬衣却从未对朋友有过实质性的帮助
……
丁采臣——混黑社会的,因为一个烟灰缸就可以突然掏出枪来威胁人,却莫名其妙地跳楼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人物诡异,人物的命运也诡异,感觉比较可惜的是,作者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对这样一个影响主人公命运及故事情节走向的人物着笔这么简单,让人总觉得不过瘾
……
2013
年
6
月
2
日
夜
22766445-1_e.jpg
(88.49 K)
2013/6/2 23:05:39
czj 最后编辑于 2013-06-02 23:07:20
分享
转发
TOP
发送短消息
UID
75232
精华
14
查看公共资料
搜索主题
搜索帖子
czj
czj
组别
论坛博士后
生日
19720110
帖子
2491
积分
2875
性别
注册时间
2002-12-27
2
#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3-06-05 21:27
|
显示全部
回复 5# reinhart 的帖子
正是从文学的角度,不需要较真,写出自己的感觉,有共鸣就好;至于留白和关于叙事的连贯性,看来reinhart 兄应该是忽略了格非是怎么起家的了,呵呵......
TOP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返回列表
高级编辑器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默认表情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登录
|
注册
发表回复
查看背景广告
隐藏
发新主题
发烧专区
HiFi乐趣
音乐唱片
器材用家专区
在线试听
交易论坛
硬件交易
软件交易
TOP
设置头像
个人资料
更改密码
用户组
收藏夹
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