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价廉物美的Philips头版CD系列 [复制链接]

查看: 15753|回复: 53
1#
对于几大唱片公司(EMI、Polygram旗下、BMG等)的CD来说,头版的品种在二手市场上,个人感觉目前最抢手、平均价格最高的应该是EMI的天使正价版;尤其是对于Martinon、Stokowski、Barshai等等这些仅有极少(品种和产量都是)EMI正价版CD出版的大师的唱片,价格相信会让习惯于出手阔绰买LP的烧友们都倒吸一口气。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炒作——因为炒作的最大特点便是有价无市;但上述说到的现象却是有价也有市,并且有的还是多次地发生在CD价格普遍合理的ebay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人觉得这类唱片值这么多钱,并且他也愿意掏这么多钱买。

我觉得听唱片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收藏唱片本身。所以用尽可能便宜的价格来买到最经典演绎的唱片,这才是正确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一些有很高艺术、录音水准的,但不被太多人(准确来讲应该是有钱的人)觉得应该值很多钱的唱片。

这次要介绍的Philips的头版的一系列CD便是这样的好例子。因为Philips的很多CD都不停产,就算编号很靠前的那些目前仍有不少还在生产,所以它们的价格不可能被抬高。不过下面我想介绍一些虽然停产很久但是二手市场价格仍然很便宜的品种——这对于想真正体验头版CD的优质效果的音乐爱好者朋友来讲,的确是一种值得推荐的物美价廉的方法。

(未完待续)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大家熟悉的Philips“金线正价版”,其实金线版已经是Philips的第二版以及往后所采用的封面设计了:

[upload=jpg]Upload/200633014293764923.jpg[/upload]

大家可见虽然封面的画还是一样,但是颜色已经变了。

Philips的第一批CD,只要编号以400和410打头的那些,头版的封面都是如上一贴的那样和LP版一样;而411打头的那些,有些仍是一样;但有一些已经开始采用金线设计了。从412 XXX往后,全部使用金线封面。

在编号编到412开始的那个年份,Philips把所有正价唱片的封面统一换成是金线设计,并且400 XXX,410XXX那些也统一换成统一的金线封面。所以假如你买到这些编号的CD,封面是金线设计的话,那肯定不是第一版生产的了。

说回海丁克的这个德彪西录音的音效,很多唱片书提到的版本是93年的DUO小双张系列——其实这个录音DUO版的音效并不太好。只要是听过上述头版,相信每个人心里都不得不服。

首先DUO版的声音有点“纤细”的感觉,乐队的形体感不太好;甚至在高潮的时候声音还显得干和硬,在《夜曲》第二乐章三十多秒的时候有一个高潮,我觉得DUO版的声音似乎有过载的感觉(应该是采用的母带的问题)。

但正价版则完全没有上面的问题,具体来讲是说它的效果具备了成熟模拟录音的优点。在正价版里,《夜曲》第一乐章一开始那段木管,我们能听到乐手演奏木管乐器的按键声音,并且还能听到一个键起来另一个键被按下去那个瞬间木管乐器发出的特殊的声音,因此只要你闭上眼睛,就会感觉到仿佛真有人在你面前演奏一样——这种感觉真是很美妙的。

第一乐章里还可以时不时清晰地听到提琴组乐手们随着乐曲的起伏而呼吸的声音,并且能听得出来这不是录音师故意夸张的效果,而是现场的时候你也应该听得见的那种——所以可见此CD还原效果的自然度是如何之高了。

至于DUO版里有没有上面提到的这些细节,由于我现在手头一时无DUO版所以不能去验证,但我之前是听过的,印象中没听到。所以我只能说“印象中没有”,手头有DUO版的朋友不妨帮我验证一下。

至于弦乐部分,那是Philips的强项,甜、丰润、多汁;在《夜曲》第二乐章有一大段拨弦,那质感可真是迷死人的;还有在42秒那里竖琴的那一下扫奏,让人叫绝!

另外录音真实反映出阿姆斯特丹音乐厅那漂亮的堂音,这些堂音也衬托出乐队的形体感,相得益彰。

Philips的录音以自然著称,这款Haitink的录音兼顾了自然与细节,很少有录音能做到这样,值得表扬!

(未完待续)
TOP
3#

watertnt 在 2006-3-30 15:30:41 发表的内容
这些东西就算买到,估计价格也....


这些Philips的CD二手市场价格绝对便宜,相信国内手中有信用卡,有网购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这一点。
TOP
4#

这是Philips第一批CD的封背的模样,和后来的金线正价的设计很不同:

[upload=jpg]Upload/200633016531695742.jpg[/upload]
TOP
5#

哦,补充一下,上面海丁克指挥的德彪西作品,录音时间为1979年5月。

另外由于在CD面世的前几年里宝丽金并没有在美国开设压片厂,所以所有宝丽金最早期的CD几乎都是在西德制造的——具体来讲是由宝丽金在德国汉诺威的工厂压制的。因此选购Philips早期CD,几乎都能买到是西德制造的。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6#

Philips最早期的正价版CD并不是现在我们常见的“金线”封面的。Philips最早的一批CD,和对应曲目的LP用的是一模一样的封面,只是把LP封面上的“下圆上方”Philips图标换成是Philips白色字样而已。

具体来讲应该是:Philips的第一批出版的CD品种,都是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录音,也就是说那一批CD和LP几乎是同时推出的(或许CD版晚两三年)。Philips这样做的目的第一可能是为了让消费者体验一下最新的录音技术;第二的可能性我估计是因为都是当时最新刚刚录的音,混制好的双声道母带是新鲜滚烫、状态最好的,所以用来出版CD音质当然也最好。

我现在手头有一些这类CD,听上去声音真的是相当自然,尤其是模拟录音的那些,那是模拟录音历史的最后几年,设备技术达到了最巅峰的时期——那些CD既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母带状态最佳时的效果,同时可以永久保存永不磨损;再说现在过了二十几年了,这些录音的再版,母带状态已不比当年了,还有使用的母带播放机也未必是当年录音的机器,并且负责混音的人也不可能是当年的录音师了,因此这些录音的再版CD很难做到和当年录音时一致的效果。所以Philips这些第一版的CD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下面我介绍几款我觉得演录俱佳的品种。首先排第一的是海丁克(Haitink)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队演绎的德彪西《夜曲》和《游戏》这两首管弦乐组曲:

[upload=jpg]Upload/20063301473642234.jpg[/upload]

这就是Philips第一批CD的封面模样,完全和LP的一模一一样(照片不是黑白的,只是因为封面那幅油画的颜色是浅青蓝色,加上我用的灯光是黄白色的,所以照片看上去有点像黑白的感觉,其实它的颜色和下面的LP是一样的)。现在我们常看到日版的CD习惯用LP封面,其实并不是首创的了。下面这是随手在网上找的LP封面,跟CD的一模一样:
[upload=jpg]Upload/200633014161339754.jpg[/upload]

这么出名的演绎就不用多说了。音效如何呢?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7#

audio 在 2006-3-30 14:39:25 发表的内容
老大记得要声情并茂哦:)


呵呵audio大哥不用担心,迟一些会把《夜曲》整曲上传。只不过发现把wav文件压缩成mp3之后,尽管用VBR中等级最高的格式,但压缩出来的音效我发现已经失去了不少原录音的神韵。经分析发现原来mp3是在适当的时候把音乐中高于15kHz的所有信号都滤掉的,怪不得听上去感觉不似CD那样。
TOP
8#

最早期的CD包装上也有一个特征,那就是CD盒子的两个边缘都是磨砂处理的:

[upload=jpg]Upload/200641084894224.jpg[/upload]

因此假如在买CD的时候,能碰上这种CD盒子那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也未必不用磨砂的盒子的CD就不是最早期的——因为前手用家、卖家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旧盒子坏了、花了之类的原因,把盒子换成了。
TOP
9#

xxpv 在 2006-3-31 2:37:25 发表的内容
有一事不解?为什么audio觉得一个第二版的出现都已经是不太容易的了,但是felixcat又说第一版有很多,还很便宜。难道第一版不如第二版好卖?但是如果如你所说,第一版音质又很好,又是头版,为什么又会有很多呢?实在是比较疑惑,请大侠给解释一下。


可能audio大哥说的是在国内的情形。的确由于付款、国际邮递上的一些不方便,限制了不少国内朋友购买唱片的可能性。所以我不建议国内的朋友在国内范围去找这些CD,人家肯定“吊高来卖”,不信的话看看交易版那些定价明显离谱的帖子就知道了

要买的话,从国外买。

以上说到的这些唱片,在美国这边是很常见的,不要说ebay、亚马逊等网站上时不时露面;在当地唱片店、书店内都几乎可以随时看到,头版是如此,二版就更加不用说了。价格几美元一张,比麦当劳一个套餐加一杯中可还便宜。不要以为便宜没好货,其实几美元的价格对于唱片来说已经算不便宜的了,只是有些爱乐态度不正确的人觉得非要把唱片上升到千元、万元人民币这类等级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虚荣心作怪。

还有更搞笑的呢:在ebay上发现有些人多次买下同样的一些所谓的稀罕品种。其实你想想,连ebay上都能出现这么多回,那还算什么稀罕啊——换句话说,假如市场上有得卖,那肯定不是稀罕的了。真正稀罕的东西谁舍得卖?假如你拥有一个圆明园国宝级猴首铜像你舍得卖?!你拥有EMI、水星、CBS等的录音母带你舍得卖?!——除非这个人只认钱其他什么都不认。

飞利浦这些CD当年的产量都是很大的,大得就算有不少在使用中损坏了,余下来的还是很多很多,多得你人工去数都数不过来。估计这些品种CD的产量,全世界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的所有音乐爱好者人手一张之后,还有剩。

还有一点:我不觉得Philips头版和二版(金线版)的音质有什么不同。假如不是非要欣赏头版的封面,头版和二版放进唱机之后都是一模一样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