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近所收好唱片(7.8) [复制链接]

1#
从这个帖子往后,除了介绍一些CD外,将会陆续介绍LP。增加对LP的介绍,并不是说我觉得它很优越,而是有这几个原因:第一,老一辈大师的录音,我喜欢的、稀罕的、大公司的CD基本上已经收齐或者介绍过了(有很多好CD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它们很好,但我没有思路——比如说鲍尔特的沃夫威廉斯、埃尔加作品、比彻姆的一堆EMI录音、Kertesz的德沃夏克中期交响曲等等);第二,有好多好多模拟时代的经典版本没有出版CD,或者CD版本的音效不如我期望之中好,折中之下惟有选择LP版本。

对于从LP上听来的感受,由于众所周知的这种格式播放时的不确定性,所以听感会因人而异。

片源是个问题:LP里一部分演绎水准很高的版本恰好很无聊地被认为是收藏价值比较高的,再加上一些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区的唱片收藏者在购买时惯用哄抬价格的手段(虽然不违法,但是我觉得很不道德),所以搞到很多LP价格很高很高。这样下来,这类LP我只打算一个买一张,搞不了同样的备份了。

不想用有唱针的唱机去播放这些贵的LP。ELP的激光读取技术提供了一个最佳的选择,LT-1LRC型号售价为15000美元,以后可以考虑一下的。我现在只有有唱针的转盘,因此所介绍的LP虽然封面是头版,但我会另外买一份稍后的再版作为聆听之用,便宜,音质也并不差,并且也不用整天洗来洗去这么麻烦。

当然对于有一流的CD再版的那些录音,LP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

闲话少说,第一张介绍的是CD:

[upload=jpg]Upload/20057813595531493.jpg[/upload]

卡拉扬比较少涉足巴洛克或者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至于这些时期的协奏曲,他指挥的录音更是很少。74年的时候,他和小号演奏家安德烈在EMI录制了四首小号协奏曲,是大师在这个领域里面留下的珍贵文献。当初此录音一发行就获得一致的好评。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分享 转发
TOP
2#

这张CD里面第一首便是胡梅尔的协奏曲,也是我认为片中四首小号协奏曲里面最精彩的一首。里面的慢乐章,安德烈以高超的控制力,用小号营造了“夕阳无限美”的醉人氛围。

卡拉扬的风格以营造整体气势为主,喜欢“室内乐”感觉的朋友可能会对此不以为然。

(未完待续)
TOP
3#

berliner 在 2005-7-9 11:39:22 发表的内容
为什么盒子是黄的?


因为封面的确是米黄色的 :)
TOP
4#

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属于作曲家的早期作品,第一稿完成于1869年。

当时这部作品在首演的时候听众反应不是很好。尤其是在维也纳演出的开始几场音乐会里,有的老油条听众还当场起哄。基于种种原因,柴可夫斯基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对作品进行了修改,以后在1880年的时候又修改了一遍,终于使得这部作品流芳百世。

这部作品的主题相当容易辨认,并且采用按时间顺序来叙事,相当容易理解,和我们的《梁祝》有微妙的对应。这部作品要演得好,乐队的紧凑度很重要,指挥对乐队的控制要灵敏到一张一驰都能应付自如。这个曲目除了朱尼利这个版本外,我觉得戴维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的Philips版也相当好。

(未完待续)
TOP
5#

余下的三首小号协奏曲(L.莫扎特、泰勒曼、维瓦尔第),说实话我听后的感觉远远不够胡梅尔的来得动听,主要是因为后三者风格很相似,来来去去都是那种感觉。听一首还可以,听完三首便觉有点无趣。

可能这也反映了为何在古典主义之后会出现浪漫主义。当一种风格太盛之后,人们便会对此变得索然,继而要探索新的风格。

对于这张CD的录音来讲,第一曲胡梅尔的开头十几秒,我觉得此CD声音很明显“钝”和“模糊”,但是之后,声音却立刻变得相当清晰,细节丰富。不考虑前十几秒的缺陷的话,这张CD是一张音效超卓的录音,尤其是柏林爱乐的长笛,是这个乐团众多录音里面难得一见超级清晰的特例(主要是DG的录音经常抹杀长笛的细节)。

所以我估计可能是制作这张CD的母带开头部分由于存放的时候接触外界空气导致退化的缘故。稍后一定要弄一张LP版来听听是否也是这样。

(未完待续)
TOP
6#

接下来介绍朱尼利的两张唱片。第一张在之前已经提到过一下:

[upload=jpg]Upload/200571112472656150.jpg[/upload]

里面的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的演绎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朱尼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爱乐乐团合作,在EMI留下过一些很精彩的录音。在CD时代,EMI似乎无力全部发行其在立体声录音黄金年代的录音。时至今日,当年很多一流的录音只能在LP上欣赏,实在是可惜。

说回这首序曲,我始终觉得至今无一录音能够和现场音乐会媲美。上个周末在Jesse Jones Hall(也就是当年Capitol为休斯顿交响乐团录制多款TAS上榜录音的场地)听HSO演绎的这个曲目,现场的感觉立刻把众多大师的唱片录音打败了。

(未完待续)
TOP
7#

posthouse 在 2005-7-11 8:07:39 发表的内容
请问楼主,你这些老版的EMI是哪里搞到的,很眼馋啊


在这边二手店找到的。
TOP
8#

布鲁克纳的第九交,稍早一些的版本我比较喜欢CBS的瓦尔特和EMI的舒雷克特(Schuricht)的;后来的一辈指挥家中,朱尼利的这版芝加哥乐团的EMI也是很好的选择:

[upload=jpg]Upload/200571214453467746.jpg[/upload]

虽然有的评论认为他后来和维也纳爱乐的DG版是他个人最好的一次表现,但我个人并没有这种感觉。虽然芝加哥乐团和维也纳爱乐的传统不一样,但也不应完全按照传统来先入为主。

(未完待续)
TOP
9#

EMI在70年代中后期像抢救似地为高龄的奥曼迪录了几个录音,选取的曲目都不是耳熟能详的大众型作品,而是一些比较现代但是经典的作品。比如这张欣德米特的两首管弦乐作品集,反应了费城爱乐对于现代曲目的演奏能力:

[upload=jpg]Upload/200571314283830475.jpg[/upload]

虽然欣德米特的作品属于现代风格,但是这里选取的两首管弦乐《弦乐与管乐音乐会套曲》和《韦伯主题变奏交响曲》都是旋律性较强的作品。

(未完待续)
TOP
10#

名级潜水艇 在 2005-7-14 11:18:23 发表的内容
都是老版,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买旧版来讲,我觉得CD和LP之间的不同是:有的好的、罕见的CD你想出大价钱却怎么也找不到,但是某天突然找到了,价钱可能反而不贵,因为目前认识它们的人相对不多;LP不管怎么稀罕,只要肯出狠价钱,不计后果,必然都能买到,并且都能在短时间内买到;但好的、罕见的那一类LP必定都贵,因为大家都认识它们。
TOP
11#

接下来一张是EMI的LP,克雷茨基(Kletzki,1900-1973)指挥维也纳爱乐演出的马勒第一交响曲,1961年录音:

[upload=jpg]Upload/20057149183382747.jpg[/upload]

出生于波兰,在柏林(之前也曾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学习音乐的克雷茨基身兼作曲家和指挥家两重身份:

[upload=jpg]Upload/20057149215347800.jpg[/upload]

克雷茨基的指挥以明朗清晰、力度充沛见长,他对于音乐的概念不落俗套,所以他这款马勒第一能够在强手如林的众多版本之中发出异样的光彩。

不知何故,EMI好像要故意使得这个录音从一开始就是产量稀少的类型了。白金狗版不好找,CD版是在Artist Profile系列里面出版的,同样也是不好找。

这个录音我是先听CD版的,觉得制作的声音不如我期盼中那么好,所以只好找来LP版本。

我是在朋友家用ELP的激光黑胶唱机播放的。这台唱机真可谓是创新的典型:不单止不磨损LP,并且能够几乎100%还原出LP的真实声音。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ELP的独家技术:除了激光头的控制电路外,其它全部都是以模拟电路来实现的,没有任何数码的成分。

这张LP听上去声音的确比CD要悦耳。CD中有一些地方高频段有点刺耳,LP没这个问题。但是论动态的话,CD版是明显有优势的。并且信噪比CD也很好,就真像你坐在安静的音乐厅里听音乐会那样(当然听感上ELP唱机播放出来的声音也很宁静,但仍比CD要差一些)。所以我很期待这个录音能在SACD或者DVDA上面出版,我觉得只有这个途径才能把此录音的全部威力发挥出来。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felixca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