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我认为:
1. 音响器材绝对不是艺术,而是科学;
2. 录音的确是一门艺术。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把“音响器材”这个概念明确一下:麦克风、信号处理、录音机、混音设备、批量生产、民用重播器材等,这些属于“器材”范畴,很明显,最优的情况是每一步都做到100%保真,我想这一点每一个人都是赞同的。但问题是现实中有没有可能做到这样?——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有一些技术指标是互相制约的,这个指标弄好了,那个指标或许就会下降,反之亦然。也就是说你需要在这些中间取一个折衷点。不同的设计者对此会有不同的“折衷”方法。尽管如此,那这个算不算“艺术”呢?我觉得不算。
为什么呢?其实在工程领域里面,“折衷”是经常的事情,假如这种行为也算是艺术的话,那艺术真是无处不在了,这也太廉价了。“艺术”是一个好东西,是高雅、有品位的表现,这点大家都知道。假如处处都冠以“艺术”的称谓,那艺术也就变成是类似吃饭睡觉的本能行为,这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
其次我为什么说录音是一门艺术呢?——因为录音的其中关键一点在于:如何通过摆放、选择合适的麦克风,把演出现场的全部声音信息都转化为电信号。很明显,不可能存在一种麦克风摆放方式能够把现场所有信息都准确收录的。甚至,没有一个指标能够综合地、量化地表达出录下来的信号跟现场真实声音有多少差别(因为要比较差别,就必须先知道现场真实声音是什么,那你就必须去录下来才能比较,这又回到录音这点上去了,是一个“逻辑循环”)。这个差别,有一些方面只能用人耳去听,去调整,这些地方就是艺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