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激情浪漫 挥洒自如-《琴魂》试听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831|回复: 12
1#
[upload=jpg]Upload/200591312285189318.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200591312292288955.jpg[/upload]
        虽然看过龙神兄的报告,知道这张唱片包装不错。拿到手里还是喜出望外,因为凭装潢这张唱片可以轻松击败我手里仅有的几张PHILIPS的SACD.内页印刷精美自不必说,碟片的封面设计也相当出众,甚至碟盒的设计都相当人性化,侧面要按一下才能打开,这样可以防止里面的碟片脱落出来。唱片也具有cd-text的功能,可以在播放时显示出曲目的名称。从这点上看ABC的唱片制作水准已经完全和国外持平并超出了。我以往不喜欢国产唱片,很大因素是装潢太差,这次终于让我有了相当的满足感。
分享 转发
TOP
2#


              关于这张唱片的背景,龙神兄已经介绍的相当详细,我只谈谈自己的感想。我好久都没有写唱片评价的冲动了。原因是我一直困惑:作为外行的我,是否有资格评价小提琴这种自己根本不懂的乐器(虽然我对它无比的热爱)。要说评价内涵,谈谈感受都不算很难的事情,可是真要对技巧作出深刻的评价,我总觉得是我力所不能及的,原因很简单,我不会拉琴,即使我轻而易举的听出海费兹和奥伊斯特拉赫的技巧上的差别,我也不明白那些差别的根源和程度。但我总觉得音乐毕竟是由技巧表达出来的,对技巧一知半解有时候是会妨碍音乐的理解的。举个例子,或许你觉得演奏家这样表达是出于情感的需要,而事实就是他这样做完全是技巧上的局限或要求。这就对音乐的理解产生偏差了。当然,这些其实是题外话,为了交作业,我还是要把我的感受写出来。

      先说录音,可以不夸张的说,这张唱片,即使面对我自己收藏的古典唱片中占一大半的小提琴唱片的任何一张,都不算逊色。小提琴琴声相当的厚实和饱满。没有任何毛糙感,也不是一味的柔顺,而是细节相当充分。这还只是CD层的效果。SACD层肯定更上一层。这里李传韵借用了4把名琴,都是相当珍贵的名琴,三把德尔吉苏,一把斯特拉迪瓦第;其中一把吉苏还是弗雷德曼用过的,弗雷德曼的琴声从唱片中听来相当近似海费兹,这把琴肯定是价值连城的。能有这样的机会李传韵确实很幸运。

      李传韵的演奏,最大的优点是激情四射,即兴色彩浓郁,这似乎已经是公认的了。在当前,小提琴技巧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似乎演奏家的差别也越来越小了。很难有让人一听难忘的小提琴家,而李传韵恰好就是这类,他的演奏常常异于常人,加上了很多个人的理解,经常有不少修饰,也有不少改动,还常常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激情,这种方式似乎更接近于19世纪以前的表演方式(众所周知,20世纪在海费兹之后,演奏变的规矩多了)。在李传韵的访谈中,他也用英文谈到自己最喜欢的这四把中的一把力量最雄浑的琴,因为他总是渴望体现出自己旺盛的精力。这种非凡的投入在演奏中随处可见,难得是虽然你可以不喜欢这种方式,但你不得不承认李传韵并不做作,它的演绎是发自肺腑的,基本是他性格的写照。这些曲目,基本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除了帕格尼尼的God save the Queen我不太熟悉,但能听出来这首曲子对技巧要求相当高,一面运弓还要快速拨弦,李传韵的演绎都显得相当的轻松。其实就技巧而言,李传韵也许并不能算十分的完整干净,但在他强烈的气势和感情表达下,掩盖了一些不足,这也是他得意之处。或者说他的演绎会让你忘却对技巧的关注,更多的投入在音乐中,是相当难得的。李传韵的节奏感也非常出色,这是古典音乐家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演奏“晚风之舞”这类曲目的时候挥洒十分自如,由此我推测如果李传韵演奏爵士乐的话,应该也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我想这四把名琴李传韵练习的时间都不会长(从内页的介绍可以了解录制的全过程是3天),可能就是拿来就拉,能发挥出这样的效果,也说明李传韵对琴的控制能力很不错。
    
      总之,我推荐那些对国产唱片有偏见的人都来听听这张唱片,你会发现它无疑是一张具有欧美水准的精彩唱片。
最后编辑闲云野鹤
TOP
3#

附赠的dvd是一些采访片断,和李传韵的中国作品音乐会,至于把中国作品改编成小提琴,我认为大部分是成功的。此前薛伟也这样做过。
[upload=jpg]Upload/200591312335281865.jpg[/upload]
TOP
4#

龙神转世 在 2005-9-13 13:38:57 发表的内容
闲云野鹤兄的想法和我一样,以李传韵的风格,演奏爵士乐,肯定精彩,以后再有录音,唱片公司不防考虑选择Gershwin的Porgy and Bess。

我恰好看过李传韵演奏的Gershwin的Porgy and Bess,效果很不错。如果印象不错的话,普罗出版的那张dvd上有这个曲目。
TOP
5#

接下来说点题外话,我第一次聆听李传韵是有一天偶然在中央音乐台,看到李传韵的现场音乐会。之前已经知道李传韵的大名。当时一曲下来(曲目好像是木屐舞曲,海费兹录过3次,所以我很熟悉),立刻被李传韵的琴声所感动,感觉这个胖胖的男孩,拉起琴来十分投入,表情甚至有点奥伊斯特拉赫的影子。琴声也非常厚实,气势很足,当时就对老婆说觉得这个人很有希望。于是老婆也同我一起观看。几曲下来,表现都不错,但是有个问题,老婆说:为什么这个人听起来好像拉不准那?老婆完全是凭直觉说出来的。当时的现场也确实有这个问题,就是李传韵的激情似乎有些过火,仔细听会发现有些音确实不准,这是我这个外行也能听出来的。在听到最后一曲“霍拉舞曲”的时候,这个问题突然被放大出来,霍拉舞曲是海费兹根据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改编的,对连顿弓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李传韵明显并不具备演绎这首曲子的实力,显得手忙脚乱,身体倾斜不说,最后的小节还降了八度演奏出来,显得溃不成军,莫名其妙;老婆在听了这一曲之后,更是强烈要求换台。之前良好的印象几乎一扫而空。以至于若干天后,老婆还牢牢记着这个霍拉舞曲演奏失败的镜头(平时让老婆分辨4大小协,老婆总搞混)。

    这虽然只是现场短短的几分钟,但暴露出来李传韵的一个问题,就是炫技欲望过于强烈。像霍拉舞曲这样的曲目,不演奏的话,并不会妨碍成为一代大师。一旦要演奏的话,一定要有过硬的技巧才能让人满意,稍有瑕疵,这首曲子的旋律感和趣味性就会尽失。最近火爆的拉宾全集,里面也有这首霍拉舞曲,对着海费兹听,你会立刻发现两人在这首曲目上的技巧展示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拉宾还是勉强及格的。录过这首曲目的大师其实非常少,因为大师都有自知之明,自己作不到的不会硬去做,老奥不拉巴赫小无和帕格尼尼,一样是人见人爱的一代宗师。费拉斯有霍拉舞曲的录音,效果还不如拉宾;我听过除海费兹外唯一满意的是薛伟的演奏,相信薛伟是唯一有胆量站在海费兹面前演奏这首曲子的。但又不会有人说薛伟霍拉舞曲拉的不错,就比费拉斯,拉宾等人高明。由此可见内涵的展示对一个演奏家来说相当重要。还好李传韵并没有在唱片中录制这首曲子,(在普罗出版的dvd中也没录)而且在唱片中反映出的小问题也没有现场多。我对李传韵的衷心希望是,在目前技巧已经取得相当水平的前提下,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和内涵的表达,演绎中激情四射的同时,能稍微回归正统一点,则可能会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关注。目前强手如林的小提琴届,单就年龄相仿的文格罗夫来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李传韵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漫长的努力。这些都是题外话,跟这张精彩的唱片无关。
TOP
6#

在演奏之前传韵特地向观众说明,大概的意思是:我的连顿弓拉得不好,这次特地找薛伟大哥学了一下,等一下拉不好请大家原谅。

如果他这样说的话,那就没什么好批评的了。有前途的小提琴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