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齐来收听五、六十年代西德古董真空管收音机 [复制链接]

1#
阿明(原载香港《发烧音响》2001年8月号)

     近月笔者有个新玩意,就是闲来听古董收音机,本人并非为求复古,而是发现古董收音机确有“发烧级”靓声之作,且价格又算合理,还有收藏和保值的作用。事实上,本港不少古董收音机爱好者也是音响发烧友,当中又以胆机拥趸为主,而笔者也不例外,不过往日一向只看不买,但近月在机缘巧合下遇上心头所好,就不再作旁观者,并先后买了几部,当中亦累积了一点经验,就借本文和各位分享。

吸引力何在?

      玩古董收音机在欧美早已是一科专门的嗜好,且更清楚分门别类,例如有专玩最早期的收音机,亦有专玩微型和外表别致的收音机,更有专玩稀有品种的收音机者。笔者是音响发烧友,玩的自然是要“靓声”的收音机,但各位可能会奇怪,数十年前产制的古董收音机会“靓声”吗?答案是不但会“靓声”,更有些是极之“靓声”。

     在数十年前,玩收音机(Radio)跟玩音响大概是同义词,当年本港知名的音响代理《爱群》英文名就叫“Radio People”,可知两者是相通的。当电声界能够在那个年代研制出像Marantz 2,8b,10B,McIntosh C22,225,240,MR71等经典电子器材,以及Altec和JBL等一系列靓声巨无霸喇叭之时,作为音响世界重要一员的收音机,其水准亦肯定差不到几远。碰巧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在经济尚未全面复兴之前,玩大型分体式音响器材仍未成为大气候,收音机便成为欧洲音响器材的主流,多间大厂均主攻这个市场,而当时西欧的科技和工艺绝不亚于美国,故精品亦特别多。笔者先后听过多部这个时期(即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的欧洲收音机,其中绝大多数是(前)西德产制,发觉有许多都真的很靓声,其音色自然、效果柔和、音乐感强,确是不可多得的音响器材。就以笔者的一部中型机Telefunken的Gavotte为例,有一天听香港电台第四台播放两节EMI的五十年代经典录音,分别是大提琴家托泰利亚和小提琴家曼奴轩演奏巴赫的无伴奏组曲,那琴音之婉转和质感之强直逼任何高级音响组合的效果。至于这些收音机播放人声的真实程度,就更加不在话下,尤其是一众中外DJ或主持人的声音,真的栩栩如生,许多高级音响组合都造不到那种效果。那么为何它们会有如此高声音素质呢?首先是精简而稳健的电路,西欧制造的古董收音机品牌和款式虽多,但线路都是经千锤百炼而成的稳健设计,贯彻精简架构的概念,一般而言都用四至六支胆称为“superheterodyne”的电路,讯号放大的途径相对来说就短得多,而靓声的机会就更大。其次是用料上乘,六十年代前收音机所用的喇叭单元大都采用“钢磁”(Alnico),故音效特别纯净自然,加上那些鹅蛋形单元的特性优异,播放由中低以至中高频段的效果都极讨好,且这些单元极少损坏,经历数十年的煲炼自然更加靓声;这些收音机所用的输出“牛”也是上乘杰作,和同时期知名胆后级的输出“牛”一样,矽钢片质地和绕工特别上乘;加上这些收音机出厂时也正属真空管制作(特别是九脚细胆)的黄金时期,故此其所用者皆为靓胆,而由于这些收音机在设计上不会对把那些胆用得很尽,所以有不少出品到今天还可以用第一代跟机胆开声。这些收音机是优质胆调谐器、单端胆放大器、靓声“钢磁”喇叭,加合衬声箱的结合体,当中的匹配糅合了欧洲设计师的工艺和音乐品位,就以前述的优美小提琴声为例,即使给你用最昂贵的音响器材来搭配,也不易弄得出那种效果;想想今天许多古董喇叭单元爱好者要在匹配放大器和声箱方面搅尽脑汁,才能得享靓声,就知道这些收音机整体“元配”的价值了。

      另一方面,这些收音机除了可供聆听之外,还有观赏价值,因为它们许多都是靓声与美貌并重,尤其那些加工特别精美而线条别致者,就更有像艺术品般的价值,例如Telefunken在五十年代就开始生产的上阔下窄微拱型顶四边圆角木壳收音机,配以当年已经很上乘的(火)局漆木面加工,的确很有格调,在今天就算找木工来复制也很困难,的确值得珍藏。

为何选Telefunken?

     在芸芸众多的古董收音机品牌之中,自有不少名牌,包括美国的Fada,Zenith,Philco等,但它们在五十年代之后已日渐式微,反而(前)西德在当时就正值当起之锐,名牌辈出,其中的《乐意》(Loewe),《视霸》(Saba),及《德律风根》都是其中表表者,其余如《根德》(Grundig),《乐满第》(Nordmende),《蓝宝》(Blaupunkt),和《西门子》(Siemens)也是上品,它们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在美国也有很多捧场客,事实上今天许多进口(前)西德古董收音机正是由美加搜购而来,就可知当时西德的收音机已执同业之牛耳。

     在上述一众欧洲名牌中,笔者特别喜爱《德律风根》,手上几部古董收音机都是它的出品,原因不外乎声誉、音效和供应量等几个因素。先说声誉,《德律风根》的胆收音机可说誉满欧美,无论当年以至今天二手市场上都是上价货,在上述一众(前)西德品牌之中,入于最昂贵的一类;与同样热爱古董收音机的朱记音响老板“老三”谈起,他说四十年前《德律风根》收音机就是收音机中的皇牌,拥有者可说非富则贵,这份声誉至今仍影响着它们在二手市场的身价,而笔者认为要买古董收音机切忌贪平,要买就要买最有信誉者,故此《德律风根》自然入选。再说音效,笔者最喜欢醇和柔顺的效果,而《德律风根》的收音机就正是这种效果的表表者,虽然它的出品在电路设计上和其它(前)西德出品大同小异,但由于输出“牛”、喇叭单元、以至声箱都是自家出品,故此整体音效就有很大分别。它们的出品无论由小型机以至大机,除了频宽和从容度不同外,都具有醇和柔顺的特色,只要和同期的其它(前)西德同级出品一比,分野就很明显,其情形就有如《德律风根》的真空管在音色和音乐感方面胜过大多数其它德国生产的真空管一样,若爱上那份美感的话,就很难接受其它出品了。

     至于供应量较多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当年《德律风根》收音机的产量有多少至今已无从稽考,但以今天进口的二手产品而言,的确以它们的出品居多,这在古董收音机爱好者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可以有更多选购不同产期和型号的机会,遇有条件略不合意者大可以待有下一批货才选过,自然更有可能买到最合意的东西了。

     Telefunken的收音机,早期出品者爱用一些音乐名词命名,如Opus,Concerto,Gavotte,Caprice等,而在这期名字之后则往往会跟有一些单位或双位数字,如Concerto 9或Concertino 53等,以示不同年期和型号,例如前者那个9字就代表59年款,至六十年代中以后就开始改用四位数字代号,例如5232等一类。当然,单看名字很可能引起产期上的混淆,因为许多成功的早期型号都有十多二十年的投产期,例如同样叫Gavotte的,既可能是六十年代初的产品,也有可能是七十年代初的出品,因为后期那些四位代号已不能明确显示产期,真的要看看机背的资料、机肉、和重要组件上的Date Code才能辨别产期,有说法谓可以凭机壳用“圆角”或“方角”来分辨,但其实这方法不一定准确,因为像Telefunken般当年要照顾欧美不同市场和顾客的需求,往往要同时生产“圆角”和“方角”的机种,好象手上一部运销美国的Concerto 9μ,生产期为1959年,是“方角”款式,产期却较笔者手上的一部采用“圆角”设计的Gavotte以及Jubilate等的都要更早。

      在五十年代Telefunken的收音机群之中以使用六只喇叭单元的Opus为旗舰(包括两只七寸圆形低音,而非鹅蛋形单元),只可惜仅有一面之缘而未有机会试听,而手上两部分别在德国和美国行销的同级机种Concertino和Concerto,都是所谓“两尺机”(指阔度,事缘Telefunken的大型机大多阔约两尺、其中型机就阔约一尺半、而其小型机则阔一尺多一点)中的上品,手上那两部都是在五十年代后半期生产的,都采用手工精美到极的全打棚设计,由于当时立体声广播仍未流行,故即使全机有齐左右对称的大型高低音单元,却是单声道制作,不过其音效之醇和优美却明显胜过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生产的同厂同级立体声品种,而事实上这些早期出品的叫价也较高。这两款“两尺机”都装备有一对九寸阔鹅蛋形中低音和一对三寸高音,音域阔而气度从容,在收音机而言其效果已入于最顶尖的行列,虽然它和许多中、小机种一样只用一支EL84强放管,只得两、三瓦功率,但由于喇叭单元效率高,声箱容积又够大,故音效特佳;加上它俩的接收部分特别精密灵敏,再辅以内置的大型天线,使它们成为笔者所听过众多古董收音机中接收效能最强的出品;据“老三”兄记忆,这机种于六十年代初在香港也有发售,当年市价要一千余元,较经典名器Marantz 8b后级只是略平一点而已,都非当时一般打工仔所能拥有的奢侈品,事实证明它们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电声杰作。

     笔者另一部Gavotte是同厂“尺半机”中的代表作,产期很长,手上一部虽是最后期的产品,但音效同样吸引,它装有一只七寸阔鹅蛋形中低音单元,和一对原理类似静电喇叭的陶瓷高音单元,其音色之美可谓冠绝群机,而最难得者是它具有近乎“两尺机”的从容度,在面积较大的聆听空间(如一百五十至二百方尺)也很有听头,不过它的接收效能就明显不及前述那款“两尺机”了,在笔者那接收条件不大理想的家居环境中,就需要使用外接天线才有一流效果。这款Gavotte的另一吸引力来自它那古典味十足的外观,是众多在五十至七十年代采用类似机壳设计的产品中,卖相最大方得体的一款,大家不妨比较一下。

     在古董收音机群中,当然并非只有《德律风根》值得拥有,因为各(前)西德厂家的出品都有相当水准和个别特色。粗略来说,《乐意》的出品表现清雅脱俗,别有韵味,《蓝宝》的出品表现从容不迫,很有生气,而《乐满第》的出品则爽朗刚劲,骨干分明,各家都有和《德律风根》出品不一样的味道,即使不同期的产品都大概不脱厂方的风格,各位不妨按自己的品位去寻找你的理想珍品,甚至同时拥有不同格调的出品;例如笔者近期就例外地买了一部《乐满第》在五十年代中为美国市场而生产的Elektra 57,并深为其在小型机中罕见的特强接收效能所动,不但音乐画面格外宁静,就连接收中波广播也有极佳效果,确有另一番体会,个中趣味实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
分享 转发
CLK发烧信号线!
淘宝: http://shop35466467.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