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舞台上的丑女真多。刚看完了苏瑟兰1982年演出的《拉美摩尔的露西亚》,那个扮相,用“恐怖”来形容都不过分。苏瑟兰年轻的时候都没漂亮过,到了56岁这个年纪,为我们献上的是一个粗鲁到了极点的露西亚,表情怪异中带着刁蛮,眼神恶毒,唱咏叹调的时候总像在念咒语。自从看过鬼片《午夜凶铃》之后,我好久没受过这种刺激了。
歌剧舞台很少有让人既赏心又悦目的时候。就拿《卡门》来说,伯恩斯坦指挥棒前的霍恩基本上就是一个胖厨娘,臃肿得让人不知所措。这样一个卡门如何能把观众带到情境之中?卡拉扬可能是实在没多少选择了,弄了个黑皮肤的卡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后现代的演绎,虽然卡拉扬本人决没有要解构此剧的意思。与索尔弟合作的弗蕾妮长得也比较寒掺,演《波西米亚人》中的咪咪给人感觉一点也不咪,倒有点像偷大米的耗子,鼠头鼠目的。她的卡门尽管没看过,能演成什么样也猜出个大概。巴尔查也许曾经好过?反正我看到的是90年代她与列文合作的那次演出,由于年纪太大力不从心,从而显得矫揉造作,要演绎一个风华正茂的性感女郎根本找不到内心依据,表演自然非常失败,再加上有点干巴了,一副巫婆相。我看的时候心里一直替卡雷拉斯感到不值:为这么个老太太……至于吗?
此外,航空母舰一样的卡巴耶,竟然在《图兰朵》里面扮演娇小玲珑的柳儿。也就是仗着普契尼死了才敢这么没谱。她也演过露西亚,我想与苏瑟兰有得一拼。
已被欧洲市场接受的“中国夜莺”迪里拜尔也有她的麻烦,一米五的个头,演什么都困难,在西方全是大块头的歌剧舞台,光有肺活量肯定是不够的,至少……你得让人看见你在哪吧?总不能人站在台中间开唱了,观众还以为是后台出来的声音。
幸亏舞台上还有过像舒瓦茨科普夫这样的美女,还有一个毛利人卡娜娃。那个歌剧女神卡拉斯也许算半个,她胖的时候实在是有点不着边际,不过一但减肥成功,立刻光彩照人。
为什么能唱歌的可人儿这么少?少到别说我这样挑剔的人有意见,连索尔蒂都坚决不看苏瑟兰的演出。歌剧本来应该是一个整体的呈现,我们走进剧场,总是怀抱着欣赏美人儿的梦想。否则,要那么好的天鹅绒做什么?要那么华丽的布景和灯光做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伸长脖子期待着,然后优美的序曲响起,天鹅绒幕布拉开,再把我们吓一大跳吗?
还是中国人聪明,发明了脸谱化的戏剧妆,无论什么样的丑妇人,被那样重的油彩一涂抹也能自信地站到台上,俊的丑的全拉齐。这样我们便不再惦记着女主角的模样,可以一心一意地听她们唱歌了。西洋歌剧确实应该向中国的戏剧学习一下。要不,也把苏瑟兰双眉角吊起来,描成一个中式旦角试试,我肯定到了八十岁她一样能唱露西亚。至于她的老搭档帕瓦洛蒂,我想应该画成花脸。
其实我们知道,帕瓦洛蒂的成功,这位苏瑟兰功不可没。当年我们的大块头露西亚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手,直到她发现了比自己身高的帕瓦洛蒂。帕瓦洛蒂的音色虽然好,发声却并不完美。于是苏瑟兰亲切地拉着小帕同志的手按住自己,让他感受腹腔振动,明白什么是横隔膜发声。以至于让小她四岁的老公波宁吉闭上眼睛,脑子里也会出现帕瓦洛蒂那只按着太太肚皮的手(他在回忆录中对此段有详细的描述)。不可否认,一个最伟大的《拉美摩尔的露西亚》版本出现了。1972年的那次录音足以让所有后来者驻足不前,即使是卡拉斯也同意苏瑟兰的露西亚达到了至高的境界。
那我们还是去听唱片好了。唱片中的苏瑟兰有一万个理由让你感动。但是别去看她的DVD。这是我——一个普通爱乐者对你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