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参加星海音乐厅2006年新年音乐会有感 [复制链接]

查看: 9477|回复: 26
1#
多年来到星海音乐厅听新年音乐会己成习惯,未有间断,虽然年年都是广州乐团,只是指挥有所变换,但仍不觉乏味。尽管经常因为时间上的重叠而不得不放弃电视台转播水平更高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宁可几个月之后看DVD,也不放弃到目前国内音响条件最佳的星海音乐厅感受现场气氛的机会。
  昨晚如往年一样,在音乐厅酒会(自助餐)后开始音乐会。乐队依然是广州乐团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指挥则是近年名声显赫的余隆,“新招”是加入了具有“中国味”的广东音乐。会后,有如下感想。
  1.我们熟悉的广州乐团更为成熟了,在余隆指挥棒下表现出色。一向不错的弦乐群奏更具天鹅绒般的质感与动听,过去滞后的铜管乐有了较明显的进步,木管乐更具吸引力。昨晚的演出,一个乐团竟配音3支色士风,余隆这一出人意表的安排亦收到应有的效果。乐队强烈感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能令观众投入、气氛热烈。
  2.乐团进步了,音乐会的整体表现是历年最令我遗憾的一次,问题在于今年的“新招”。本来在中国的新年音乐会“加入中国味”甚或“完全的中国味”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怎样加。昨晚的“中国味”、“广东味”包括李源源的二胡《平湖秋月》,荣诩诩的笛子《彩云追月》如果用民乐合奏团演奏都是十分动人的耳熟能详的广东音乐,但突然改用大型交响乐团演奏,而且相信也不是讲普通话的余隆的所长,演奏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了,其《味》也变得十分古怪,如此怪味不能不给整个音乐会大打折扣。不过未必能完全怪罪于指挥,据说有某领导指示“音乐会要有xx味”,不知是否确实如此。不过即使这样,指挥也应负选择不当的责任嘛。
  3.不恰当的选择还表现在用二胡演奏Monti的“Csardas",这首几乎多数小提琴家都演奏过、而在匈牙利人拉吉陶斯(Lakatos)弓下达到出神入化境地的吉卜赛音乐,用小提琴可以同叶充分表现忧伤与热烈但对未来依然满希望激情的吉卜赛风格,音乐会似乎为了xx味选用表现忧伤有余而热烈不足的二胡,个人觉得不能不算败笔之一,而事实尽管乐队大力扶持以至掩盖了主奏的二胡,结果依然令人大为失落。
  4.女高音王莉在格什温的《夏日时光》有不俗的表现,但由女高音、二胡、笛子与乐队共同演出《分别时刻》不能不说是最大的败笔。首先,这是新年音乐会,即使有意不循“常规”选用拉德斯基进行曲也还有无数乐曲可供选择,用Time to say goodby来结束兴高采烈的新年音乐会似乎有点风马牛下相及。况且,虽然加了咪,但女高音王莉的声音小得可怜,以至几乎被乐队伴奏完全掩没,其实王莉的美声唱功还是不俗的,主要是咪音量调节不当所至。那时,我无论如何不得不想到Sarah Brightman和Andreu Bocelli那令人无法忘怀的演出。
分享 转发
TOP
2#

正如sunnysound2005兄所讲,据我所知,星海音乐厅目前还是国内声学设计最好的音乐厅,所以每年我都要去若干次。两个月前我在上海分别去过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看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和上海大剧院看巴伐利亚国家芭蕾舞团的演出,建筑上它们都比星海音乐厅雄伟,但是即使新建的东方艺术中心的音响效果仍不及星海,上海大剧院的音效更差,靠台前两侧两个巨大音箱扩音。所以,我们广东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应该珍惜我们拥有星海这样好的音乐厅,多听现场音乐会。
TOP
3#

康师傅 在 2006-1-3 15:49:45 发表的内容
Dr.PAN兄,有没有和张德江书记握握手啊??呵呵~~~


康兄,我辈平民百姓丝毫没有此等奢望,脑子里想的东西,除了赖以为生的工作以外,就是生活琐事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发烧,别的从不去想。哈哈!
TOP
4#

阿泰 在 2006-1-4 13:17:06 发表的内容
Dr.PAN 在 2006-1-3 18:17:52 发表的内容
康师傅 在 2006-1-3 15:49:45 发表的内容
Dr.PAN兄,有没有和张德江书记握握手啊??呵呵~~~


康兄,我辈平民百姓丝毫没有此等奢望,脑子里想的东西,除了赖以为生的工作以外,就是生活琐事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发烧,别的从不去想。哈哈!



我想知道,输记用什么音响?


不明白泰兄问什么?
TOP
5#

李棠 在 2006-1-4 13:19:32 发表的内容
对于胎儿来说
听现场的声强级还是太大了
不建议到音乐厅进行胎教
不久前在星海也见过有孕妇去听
看得偶心里惊惊的



问题在于听什么音乐内容,而不在于是否现场,对吗?例如公认不少莫札特的交响对“胎教”是有正面作用的。
举例:
[upload=jpg]Upload/20061416152629114.jpg[/uploa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