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莱比锡:姜还是老的辣! [复制链接]

查看: 7925|回复: 49
1#

二个不凡之夜,一个圆梦之夜,一个终结之夜!十几、二十年的宿愿,一朝兑现,是兴奋的满足,也是自信的满足:见识了纯正地道的莱比锡学派,古典音乐源头主力军的实力和厉害。换个角度来看,可能是让人意外之夜,又是让人清醒之夜!

其他的慢慢再谈。

先请各位莅临现场的朋友谈谈感受吧!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10/29 23:46:59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2#

错过上海现场的朋友,千万不要再错过北京的机会!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69044-3.aspx

再呼吁一下,上面链接写下了这些文字:

你对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了解多少?特别向各位好友隆重推荐他们到访中国的音乐会!

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真正超一流的全能型乐团,欧洲编制最庞大的乐团,世界最古老的三大乐团之一,最纯正地道的德国之声,德国古典音乐的真正传承人。莱比锡,古典音乐的弦乐艺术、管乐艺术和钢琴艺术的源流人。

这次带团的是著名指挥夏依(Chailly)。十几、二十年前,跟阿巴多享有同等声誉。目前带领乐团迈入了有一个巅峰时期。

上海大剧院音乐会时间是21、22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会时间是24、25日。两套曲目:

第一天:莫扎特第三小协,马勒第一
第二天:门德尔松第五宗教改革,布鲁克纳第四浪漫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3#

官方消息,他们到日本演出8场,中国只有4场:北京国家大剧院和上海大剧院各2场!香港这次没有邀请。

为了保证水平,乐坛非常认真,临行之前,特意在主场试演了一场。

演出结束之后,意外遇到格万特豪斯乐坛的二个大提琴手,一个是中国人,他来自昆明,原来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后来到德国留学。七八个朋友一起和他们做了交流,了解了一下乐坛的音高等问题。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4#

原帖由 deRud 于 2009-10-23 9:26:00 发表
上海的乐评,反应并不热烈啊~


昨天还问你怎么没见!不要错过北京的机会!

你说的乐评给个链接吧!你对卢塞恩的乐评也给个链接!

乐团的声音风格是否喜欢是另外一回事。说不好的,更大程度上是不大接受他们纯朴扎实的音色。他们的厉害在于,带给你的都是音乐,源源不绝的音乐,根本就不会在意音色和大剧院的音效。难得一见这样鲜明的结构和层次处理,分句和呼吸自如传神,妙不可言!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5#

北京的现场情况哪位谈谈?!
这是我听到最有感染力的音乐会,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到现场的朋友感到惋惜!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6#

原帖由 deRud 于 2009-10-25 10:47:00 发表
昨天去听了。那种块状的一坨一坨的音响实在是惨不忍睹,细节全无,圆号和长笛的错音让我有点意外。看来夏伊在阿姆斯特丹晚期搞了太多的现代音乐,试图把玩现代的方法强加于格万德豪斯身上,于是弄出了这样古怪的音响。当然,像我这样想的并不是我一个。我身边坐的是曾经在莱比锡听过布隆姆施泰特的格万德豪斯的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她也惊叹格万德豪斯的混沌音响与布隆姆施泰特时期迥然不同。期望全在今晚的门德尔松和布四了。



你们都是这个感觉?

我们一起在大剧院听现场的朋友很多,其中肖老师也在莱比锡听过,还在伦敦芭比肯听过。芭比肯那个厅的声音惨不忍睹,但现场英国人的反应还是非常热烈的。她当时打电话说太奇怪了。我在香港听海汀克和芝加哥时候,也遇到一位搞专业的,他在莱比锡和香港都听过格万特豪斯,他说觉得香港这个场所不是太好,在莱比锡的现场太好了。他个人喜欢莱比锡胜过德累斯顿。有的朋友觉得莱比锡的声音粗,当时他解释喜欢莱比锡胜过德累斯顿的原因就是,莱比锡的声音更细腻一些。

质疑一些北京乐友的听感,有二个方面。一个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问题。大家都看到,把浮云都压成了水平,就该知道这个厅的建声问题很大。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的绝大部分区域和座位,声音都很糟糕,或传不过来,或发蒙发浑,或发干发涩。阿巴多指挥马勒第四,池座中间靠后(不是后面),女高音都听的像次高音。这次不知道你们都坐在哪里,那位来自台湾的媒体朋友坐在哪里?

第二个方面,就是个人的口味。风格问题,确实不好说是否每个人都能接受。至于差错问题,奇怪的是,阿巴多带的卢塞恩这个临时季节性乐团,现场毛病那么多,怎么很少听到有人提及差错问题,反而一片叫好!你说的音效问题,我更纳闷。以马勒第一来说,阿巴多和卢塞恩用的第一小提琴20人,中提琴15人,大提琴16人,竖琴2把;都比夏依和莱比锡多,阿巴多不想要效果?!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7#

历史渊源关系搞清楚啊!

原帖由 foralmighty 于 2009-10-25 21:59:00 发表
感觉昨天小提琴差点
马一还是很不错
大剧院声效确实不行。。。



这次曲目是精选的。莱比锡演马勒第一意义不同。夏伊在记者会上已经公开说了,由他们来演奏马勒第一绝对“正宗”!因为马勒第一是马勒在他们这里两年半时期开始创作的。


马勒在莱比锡歌剧院头衔是助理指挥。莱比锡歌剧院跟格万特豪斯就是同一个乐队,关系比维也纳歌剧院跟维也纳爱乐还密切。

当时乐团的音乐总监是尼基什,同时兼任后起之秀柏林爱乐的指挥。尼基什跟布鲁克纳是好友。布鲁克纳有新作,总喜欢交给尼。门德尔松的关系大家都清楚,不用多说了......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8#

原帖由 deRud 于 2009-10-25 22:59:00 发表
你就是被夏伊的正宗忽悠了。看看乐团里,年轻人占大多数,所谓阿巴多现代,夏伊传统,格万德豪斯正宗,其实都是营销手段而已。其实这个和德累斯顿忽悠理查是一个道理。我还是更偏爱今天的布鲁克纳,虽然一开头还是圆号跑了音。


我不看指挥,只在乎乐团,历来如此。

你们都坐在哪里听,说说看看!

我从来在乎乐团,不是指挥,从来不迷信指挥,更不神话某个指挥,更何况当今是个没有指挥大师的时代。夏伊没什么正宗不正宗,正宗的是乐团。

乐团这种正统的声音和风格,看来真是大家都陌生,更多人不大容易接受。本来是很想接着到国家大剧院听听的,但是,那个音乐厅的建声实在令人失望,很难保证在上海这么好的视听位置,只能割爱了。


这样的现场是我一直期待的,这种风格和声音,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我们接受英美俄的太多,太需要这种正统的演绎,这种纯正的音乐。他们是古典音乐的源头,是一种标准。通俗说,就是战后一直被美国老和苏联人抨击的学院派。

乐团真实的情况,看来国人真的了解太少。

顺便一提,乐团有个大提琴手叫张太阳,原来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大一到德国留学,家是昆明的。你们还是多了解一点情况。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9#

原帖由 deRud 于 2009-10-25 22:59:00 发表
你就是被夏伊的正宗忽悠了。看看乐团里,年轻人占大多数,所谓阿巴多现代,夏伊传统,格万德豪斯正宗,其实都是营销手段而已。其实这个和德累斯顿忽悠理查是一个道理。我还是更偏爱今天的布鲁克纳,虽然一开头还是圆号跑了音。

那把1741年的瓜内里吉苏是我听过音最正的小提琴现场。



嘿嘿,难得你还觉得那把小提琴好听。说难听的满大街啊!

乐手是老是年轻,看清楚没有啊?卢塞恩乐团年纪比他们老?还有,乐团女性乐手人数和分布情况?

乐团有4个亚裔的,3个韩国女,1个中国男。
经常光顾《立体声》
http://lts.bbs.ne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