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拜访南海第三烧 [复制链接]

1#
从学生年代算起,踏足无线电及音响DIY已有好些年了,年少时的狂热渐渐回复了平静,虽然喜欢音乐的爱好一直未变、也一直在小打小闹,但参加音响活动的热情也渐渐退却了。
这次冲着南海第三烧、32吋超大低音、传说中精工制作的文杰后级及数码播放前级、号称快狠准的F&F岩板音箱。。。。。。等等亮点(当然少不了老蒲的好茶,这个才是重中之重),与众多烧友约好时间一起拜访了老蒲。
听音室设置在南海的老蒲茶庄之内,面积大约五十多平方,装潢简洁、朴实,却明显感觉得到建声的功力,为音乐播放打下良好的基础。



QQ图片20170721172525.jpg (, 下载次数:0)

(2017/7/21 19:08:43 上传)

QQ图片20170721172525.jpg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7/7/21 23:19:26 执行 设置高亮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1楼阿杰的帖子

坐上皇帝位第一时间就感受到了宽阔、深邃的音场,仿如置身于乐队之中。
错了!是置身于音乐海洋之中。
有劳峰哥亲自打碟播放了一众软件,奉献了包括港台流行、英美流行、爵士、古典以及气势磅礴的电影原声音乐等等。
在近乎于暴徒式的超大音量之下,整个音响系统依然从容不迫、沉稳大气。
这不单止是聆听,简直是在陶醉。



TOP
3#

回复 2楼阿杰的帖子

三、五同好抚茶聊音乐,人生一乐也,谢谢老蒲的好茶,更谢谢老蒲的热情款待。


TOP
4#

谢谢E版以及各位的关注。
要论整个音响系统的特点,除了上面提及的空间感超强之外,就是大声压之下全音域的平衡度,这是宽松、大气所必要的条件,只要有任何问题,都无法静下心来聆听音乐的。
这里面包含了强大的功率支持,低失真、高瞬变以及房间、摆位对最大声压设计所采用的吸收和扩散,看来文杰功放所号称的最后一瓦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也验证了F&F770音箱的快准狠。
其次就是真正高格式音频文件所带来的高密度信息量,他就像是一幅放得很大的图片,如果像数不足够的话,其画面是不堪入目的。
这里充分展示了文杰数播的质素和实力。
至于很多人所质疑的超大声压,并不是追求单纯的感官刺激。
峰哥平时精心录制了许多名版的黑胶唱片,我们就以仅听到模拟底噪为基准音量,再叠加上完整的、毫无动态压缩的一首交响曲(如肖11),所需要的最大声压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唱片音乐里所含有的信息呈现出来,大家所关注的发烧元素(如分析力、层次、定位、细节。。。。。。)就完全不是个事。
TOP
5#

老蒲处没有黑胶系统,文杰的前级也没有模拟输入,而此行众人都是黑胶爱好者,的确会有些失落。
特别是在邓丽君《淡淡幽情》不同版本CD比较时,更觉得黑胶会凌驾于他们之上。
但播放峰哥采用顶班黑胶系统转录的高格式文件实在是太好了,并当即要求峰哥录下《淡淡幽情》再与头版CD比较。
老蒲这里已经有许多高格式的文件了,若非配置顶班的黑胶系统再掌握精确调整的方法与工具,所得出的音乐信息量是无法超越了。
黑胶唱片的播放也只会沦落为行为艺术。
TOP
6#

回复 24楼法兰明哥的帖子

这样的玩法的确很有创意,但却是无法超越黑胶唱片本身的了。
由峰哥来转录还能够有保证,如果黑胶系统本身不够档次,又或者调整手段不足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那就更大打折扣了。
玩黑胶也有些年头了,直至最近的几次偷师之后,才有了开挂的感觉,以往用眼、用耳的古法调盘,基本上与心目中的好声音是无缘的了。
试想一下,当我们对音场、层次、定位不满意的时候,可有曾想到左、右声道的分离度是否已经调至最大?用眼、用耳的话又该怎么调?
当播放交响乐最高潮的片段时,有没有动态压缩兼音场散乱的感觉?我们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黑胶系统,其最大输出灵敏度(动态范围)和最大讯噪比达到了唱头本身的指标了吗?
这在以往的教科书里是没有提及的。
就如徒手画直线,就算能看到不够直,不用直尺辅助的话,根本无法满足要求。
TOP
7#

回复 28楼petershao的帖子

江湖头衔,我也不知道,呵呵。
TOP
8#

回复 25楼杠杠的帖子

谢谢杠杠。
相对来说,CD的静态指标都很高。动态范围、左右分离度和信噪比都有90几分贝以上,抖愰率就更低了,即使打竖、打斜放,对声音都没有太大影响。
而黑胶唱盘就非常苛刻了,避震、水平、VTA、方位角、针压、抗侧滑,还有唱头的顺性与唱臂转动质量的搭配,随便那一样,都有极高的要求。
就拿左右分离度来说,由于立体声黑胶唱片是一支唱针同时读取两个声道的信号,理论上说针尖与唱片只存在一个最佳的角度(实际上还会受唱盘的抖愰率、唱片的平整度和不同唱片的厚度影响)。
也由于唱头、针尖是手工的制品,存在着误差,并不一定是唱头顶部平衡于唱片就会得到最佳分离度,也就是说不借助仪器仅凭肉眼能够调到较佳分离度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了。
基于种种原因,以老蒲对唱片的认识、对音乐和声音的要求来看,暂时不上黑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无法超越高格式数播系统的黑胶,只是等于行为艺术。
随便放张唱片在转动的唱盘上,然后专心听文件就可以了,呵呵。
最后编辑阿杰 最后编辑于 2017-07-25 19:25:31
TOP
9#

的确是照妖镜。
刚开始小音量聆听时,各种音源载体感觉上都OK。
当大音量监听式播放音乐时,某些CD顿显局促、放不开,只有真正的高格式文件依然宽松、大气,只有高密度的信息量才能支撑被高度放大的音乐画面。
那些从网上下载的来路不明的所谓高格式文件,也露出了马脚。
其实现场是有不同的声音的,有一个流派认为音响是为音乐服务的,无论放什么都要动听才是好音响,否则是无法定下来欣赏音乐、享受人生的。
反正我觉得自己是个发烧友,那怕只是初级,都要求音响能够反映出唱片的制作质素,才能在芸芸的音乐海洋之中找出演、录俱佳的音乐来欣赏。
至于大家各自属于什么流派,就敬请对号入座吧,呵呵。
TOP
10#

回复 36楼Peterlo2011的帖子

宜家家私,几百元。
TOP
11#

回复 46楼gzcops的帖子

真实、自然,拒绝摆拍,呵呵。
好茶、好声音才是重点,我们只是过客。
图片是盗回来的,不过我也会将你这番话转给拍摄者。
因为偷拍了我们,也就此敲打敲打他。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