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音响组合与听音室:唯美6号+钟神大旗舰世纪版+金诗韵DAX2+E3 [复制链接]

1#
[upload=jpg]Upload/20069153355885915.jpg[/upload]
听音室前方
8、9、10页陆续有一些新的DD
今天发现帖子已经点击过万次了,谢谢各位!看来我不写完都不好意思了,今天又写了3段,还有4段预留的位置,再写4个主题陆续填满就算金盆洗手。
有点长,2.5万字了,争取3万字打住。各位看的时候需要点耐心。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分享 转发
TOP
2#

首先是听音室的问题。无论是谁,都知道影响音响效果第一重要的是环境,而不是器材本身。所以,一个专用的听音室,可能比一套好的器材更家重要。我的建议是:如果只有20万的预算,花15万买器材、5万买空间(听音室)的方案,绝对不如花5万买器材、15万买空间的方案效果来得好。

以前10多年因为条件限制,无法有专门的听音室,都是把客厅兼做听音室的,害得LP受累十多年。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电视和音响同时打开,我坐沙发上听音乐,LP在旁边看电视(声音关掉,只看字幕)。
现在有时想起来很感动,这样的LP实在是难得,居然忍受了这么多年!

所以,02年底买房是,有一个硬指标:能开辟一间专用的听音室,面积16平米以上;最好中间开门的(房间角落开门的弊端太多了)。经过反复比较,终于选定了现在这套住房,把两间次卧隔墙打掉(轻框结构的,很好改),得到了现在的6.2米长、3.7米宽的专用听音室。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3#

国货情结
因为个人的个性和价值取向原因,对于洋货有一种偏见(不是说不好,而是认为洋货的价格与其性能相比性价比不高,再一看其用料,简直TMD把中国人当弱智);而对国货有一种偏爱,当然是就国货精品而言,粗制滥造者不能代表国货的形象。
思想根源可能是因为以前教过8年中国古代史,对中华传统文化及其未来发展潜力非常看好,所以对于崇洋媚外的人和事都深恶痛绝!年轻时受未曾谋面的辜鸿铭老师(差了好几十年,没法见,呵呵)的影响很大,也有两个凡是:凡是洋人所说的,未必就对;凡是洋人所做的,未必就好!

哈哈,有点偏激,不过总体而言,偶还算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比如听音乐,就是西方古典音乐为主,民乐呢,只喜欢古琴。

但是总体上有一个原则:一类产品中,如果有国货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尽量选择国货;实在没有符合要求的,才考虑洋货。
所以,看一看自己家中的DD,基本都是国货:海尔冰箱、康佳彩电、小天鹅洗衣机、海信空调。洋货很少:SONY笔记本,NIKON D50。

这种想法对选择音响有根本影响:整套器材中,除了金诗韵DAX2外,基本都是国货。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4#

功放的选择
首先是胆机石机之分。胆机的迷人之处还是让人很动心的,但是选定了唯美6号之后,再选择胆机就变得很难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胆的使用寿命问题:通常大功率的胆寿命就是800~1500小时(指参数稳定在标称范围的技术寿命,并非报废的自然寿命),过了这一时间为保证音质就得换胆。这对我来说是不太愿意的。
按个人的听音习惯,平均每天听音乐3~4小时,一年大概1000小时。用胆机一年就得换胆,又费事又费钱,所以胆机就免了——不过今后可能上一个美星2A3的胆前级,我听过好几次,很喜欢!小功率胆管的寿命据说是上万小时的,可以放心了。

功放预算的问题。通常人们会说,一套音响应按2:3:5的比例投资于音源、功放和音箱,线材再按5~10%的比例投入就行了。这个说法由来已久,有道理,但是有其适用范围——如果1~2万的系统按这一比例投入也许是不错,但是并非所有系统都是如此。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产品,其性价比是有很大差别的,实际的市场价格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未必能真正反映产品的内在价值和素质、潜力。所以,功放的价格超过音箱,甚至是其数倍的配置也不少见(玩DN的就是如此)。
对于唯美6号,偶将其价格乘2,再来考虑搭配功放,选择范围就大多了。

刚开始时觉得钟神JA1+JA50世纪版推唯美6号声音已经不错了,JS演示也是这样的组合,听过多次感觉都很好;后来在决定购买前让JS换上JA2、JA100试一下,结果当时发现有20%左右的提升(声音的密度加强,音场变宽,定位更加准确,低频控制改善)。但听了个把小时后,换回小旗舰,却发现只有大旗舰表现力的60%(很奇怪的感受),已经无法接受了。于是后来决定,直接上大旗舰,免得将来后悔!

需要说明的是,给唯美6号配一个好功放实在太重要!唯美6号到家之后,偶试着用老版的钟神JA1、JA99C推了几天,出来的声音太差劲,甚至连夫人都说还不如这功放推监听2号!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5#

2000年左右开始,构想自己理想的音响方案,跑过若干音响店蹭听N次,耗费大量精力看有关器材评论,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梦。

但是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音响本身不是目的,音乐才是目的;而且,音乐和音响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梦想中的方案,只有当自己有实力去实现的时候,才会变成现实,才会让人体验到音响的美丽、音乐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

92年时曾因狂热,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当时偶月薪只有180元),花600元买了个国产的LHG的功放(现在恐怕坛子里只有5%的人对这玩意儿还听说过吧),再花600元买了个珠江三分频落地音箱(12寸低音+球顶中音+三个钛膜高音),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没有,害得LP大冬天用手洗衣服,冻得红红的,还长了冻疮——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心酸、很内疚。因为个人爱好让家人受到拖累,表面上看是对音响发烧的执着和狂热,值得赞赏——但本质上是缺少责任的体现,应该严重BS!

发烧友中具有狂热精神的不少,工薪阶层的发烧友常对着名机名器口水流了一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拥有——我以过来人的身份给这类朋友一个忠告:发烧要理性,要记住器材永远只是手段,音乐才是目的;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所以,如果你是单身,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把所有的金钱都用于购买音响器材都可以;但是一旦结婚成家,作为男人,应该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控制,“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6#

下面说说听感与调试过程。
2004年8下旬,钟神大旗舰入驻,才开始正式启用听音室和唯美6号——因为99C推不动唯美6号,所以让音箱闲置了4个月。
当时的配置是这样的:东方之声E3+新德克DAC3+JA2/JA100+唯美六号。喇叭线与现在一样,信号线当时是用钟神随机配的平衡银线接前后级,怪兽的非平衡接解码器和前级;电源线暂时就用了新德克的PC02接前级和解码器,钟神原配的电源线接两台后级和CD。交流滤波当时用的是新德克的XF1000(?,卖5、6百的那款)。
开声之后有一种满足感:整个声音表现很大气、从容;解析力不错,能听到许多细节;声音的密度感很好,属于厚声的风格;低频的力度很好但速度有些慢;音场宏大,定位尚可……各类音乐都有较好的表现,属于典型的中性、监听风格。

最初的欣喜过去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高频比较暗淡;二是低频速度较慢;三是声音有些直白,不够甜、美,少一种所谓的“音乐味”。
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逐步解决。
首先是解决高频有些暗淡的感觉。唯美6号和钟神的高频表现似乎不尽如人意,已有不少人提出了批评。比如,有人指责唯美6号分频器居然用BENNIC电解电容,偶专门电话咨询过厂家,据说是校声的需要,并非为节约成本。钟神的高频延伸不够,也通常被人诟病,但是似乎也只是在原配电源线和信号线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个人观点是,如果把国货与洋货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那么为3万的功放搭配合适的线材,是应该的,也是有效果的。

线材的重要性,初哥不相信,以为那是骗人的玩意儿。我以前也不相信但是自从换了几条线材之后,发现线材的作用确实不可忽视。器材越高端,线材的作用越明显。

所以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搭配合适的线材来调校声音。
本着理性发烧、节约发烧的原则(偶一非贪官,二非JS,靠在高校里误人子弟混口饭吃,钱也来得不容易),决定广泛征求意见,再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线材。

经过多方比较,开始买了一些线材,全新的洋货我买不起,至少是舍不得大出血,所以在二手、DIY中选择。04年9月份的时候,从武汉刘晓骏那里陆续买了一些二手的线材,包括卡达丝金5电源线2条、VDH大主流电源线2条,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平衡线2条(1米、1.5米各一条)、1.5米非平衡线1条(还有一条1米的非平衡线是替朋友买的),几乎把刘晓骏兄自己用在钟神大旗舰上的信号线全部夺爱,在此再次感谢刘晓骏兄!

经过这番折腾,高频暗淡的问题(不够通透、延伸不足)基本解决,甚至出现了高频过量的问题,经分析,是因为硬地面反射造成的,所以把客房备用的闲置的席梦思床垫(2米长、1.2米宽,厚度约7厘米,中间是棕垫,外面是海绵,最外才是布料)拿过来做吸音材料,效果很好(这方法大家可以试一下,绝对比地毯的效果好!)——可惜LP反对,所以,只好把听音室里的沙发靠垫搬来放在音箱前、中调整吸音用。经过一番调整,高频算是比较能够接受了。

低频速度慢的问题,通过换电源线、信号线已经得到初步解决(我过去以为那样的低频已经很好了,最近换了金诗韵DAX2,才知道原来唯美6号的低频可以那样出色)。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7#

发现自己发的帖子置顶了,谢谢各位的支持和斑竹的错爱。
看来只得继续写下去了。

音源部分的预算,原本是1~1.5万,可考虑二手(个人以为,克服心理上的某种障碍之后,二手的东西也有不错的,所以,二手房,二手车,二手音响,二手镜头.......都可以接受,只有老婆一定要原装、不能二手,呵呵!)。因为没太多的精力和心情去逐一比较,所以花了3年左右的时间在网上默默收集相关的评论,然后再找机会试听。

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能够选择的国货(从价格上看应该是最高档次了)非常有限,看了几款、听了几耳朵,都不太满意。

于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音响中哪个环节的技术含量最高?设计制作难度最大?
音箱?
功放?
音源?
线材?

这个问题一提出之后,其实就有了答案,技术含量最高的部分应该是音源!具体原因就不多讲了,大家想想也就能明白。
所以全套国货精品的计划只得放弃——个人观点是:国内的功放(尤其是胆机)和音箱的制作水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不算太大,但是CD部分的差距也许不小。

因为某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继续坚持转盘+解码器的组合。这个价格带的解码器,经过分析比较(多数是从网上看网友的评论,另外还发帖子向用家请教),锁定两款:一是CHORD DAC64(二代),二是金诗韵的DAX2。本来是很倾向于CHORD的,毕竟是128bit的解码芯片,要相信技术进步的作用;但是有两点:一是声音的风格(很hifi的,但是据说音乐味稍欠)可能与现有系统无法形成互补,二是内部用料很普通甚至很垃圾,有大量的贴片元件(与电脑内部的用料差不多),心里中有些疙瘩——我当初有4、5年时间的摩机经历,亲身体会过元件对音质的影响。再加之CHORD的外形尽管很别致,但是过于小巧轻薄,与我喜欢的厚重、大器的风格不合(我的系统中,基本上每件都算重量级的,呵呵!),所以最后决定买金诗韵DAX2。

本人上音响网站主要是本站和音响发烧站,以前上网多数时候是潜水,极少灌水。因为决定了买金诗韵DAX2,所以向一些大虾请教了一番,主要是该产品的声音取向、在各种系统中的表现、周边线材的搭配、成交价格,等等。

月初在音响发烧站看到有人出金诗韵DAX2SE金螺丝版,价格稍微超出预算,但还可接受。于是下单购买,因机主坚持,所以先款后货。

下单之后,到收到货之前,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一则担心会不会被放鸽子(那时音响发烧站里正好有个麦景图6900的公案),遭遇人间蒸发;二则担心1.6万的投入到底能对系统带来多大的改善,花这么多钱究竟值不值?

还好,这两个担心都是多余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8#

历时3年,3天前迎娶金诗韵dax2se金螺丝版,经过调试,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声音。
现役器材:
转盘:东方之声E3,电源线为新德克PC02;04年5月购入;
解码器:金诗韵dax2金螺丝版,数码同轴线为鲨鱼散线DIY,光纤线为钟神的,电源线暂时用卡达丝金5;
前级:钟神JA2世纪版,电源线为卡达丝金5,DAC与前级为平衡信号线,有2条(钟神原配,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04年8月购入
后级:钟神JA100世纪版,电源线为VDH大主流,前后级信号线为卡达丝自然平衡参考线;
钟神大旗舰为04年8月购入。
音箱:杰作唯美6号,喇叭线2条:新德克FS-2和钟神智能喇叭线(双线分音),用了一种很独特的接法,以后详细说明。音箱于04年4月购入。
其他:上海产5000VA高精度(1%)交流稳压器,DIY带交流滤波排插(武汉刘晓骏兄处购买)

忘了说:器材架是贵族的坚实系列,双排三层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9#

听音室正前[upload=jpg]Upload/20069153462568004.jpg[/upload]
TOP
10#

再说说交流稳压和滤波的问题。
为这套音响专门买了个国产的交流稳压器(5000VA)。
关于交流稳压是否需要的问题,一直有两种意见。支持的意见是认为首先必须保证电压稳定才能有好声音;反对意见认为多个香炉多个鬼,交流稳压使器材在播放大动态信号时反应延迟(大电感的作用)、影响瞬态表现,应坚决不用。
我的观点很明确:如果电压不稳,器材的声音表现值得怀疑,甚至连安全性都存在严重隐患,所以原则上应尽量采用。

94年时的器材非常低档:国产的one 497CD、天逸586(?)卡拉OK前级、湖山BK2*100JMKII后级、低频霸主,自己动手进行了摩机(功放和低频霸主,还在音响报刊上发了几篇摩机的文章,呵呵!),当时住的地方电压严重不稳定,可以明显感受到电压波动对声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我当时没有用稳压电源的时候,常常能听到电压偏低偏高带来的音质变化,经过1、2月的“专门训练”,我已经可以从声音来猜测电压的实际数值——先猜,再用万用表测量,误差在3伏特以内。

以上经历,绝非虚构!所以,从95年开始,我就坚持要给音响配交流稳压器——现在也不例外。只是功率裕量要留大点,按实际消耗功率的5倍以上考虑,还有就是挑选好一些的品牌。95年我买的是上海振华3000VA的,现在的系统用的是同厂(改名了)5000VA的,其实整套系统消耗功率大概就是500瓦,10倍裕量应该足够吧?

其实用交流稳压器的弊端,可能充其量就是影响大动态时的瞬态响应;但是好处是很多的,除了稳定电压保证设计的工作点之外,自耦变压器就是一个大电感,可以把电网中的高频污染有效去除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有些地方电压严重偏高,甚至有240~250伏的,难道大家就不担心哪天器材被报销了?

至于交流滤波,因为同样的道理,我认为加上之后至少可以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实话实说,我还从没比较过加或不加交流滤波的差别,惭愧!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1#

听音室是专用的,只作HIFI,没有AV功能。看碟和K歌在客厅,有另一套专用的音响。
听音室是03年装修的,当时把两间房子的隔墙打通,得到一个专用的听音室(是偶买这套房子的三大理由之一,呵呵),尺寸是:
长:6.2米,宽3.7米(呵呵,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高2.8米

装修时专门考虑了听音室的声学处理问题,原则是首先必须追求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统一,所以各类看上去乱七八糟的音响道具一概不用(如扩散板、天花的泡沫漫反射等等);其次因不喜欢木地板,所以一律用了地砖(800*800);第三正面用石英砂岩的文化墙作漫反射;第四是硬环境采用带有装修效果的软性材料处理(左右侧墙和后墙一律用较厚的窗帘铺满),地面等器材定型后再根据需要购买地毯。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2#

器材的选择
器材的选择主要根据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声音风格确定。我听交响乐比较多(占70%)吧,从83年上大学开始到88年,只听交响乐,不听流行音乐;88年后受同宿舍一哥们(英语系研究生)的影响,开始听点英文流行音乐,也偶尔听点齐秦,勉强接受了流行歌曲;93年以后才正式接受流行音乐(因为卡拉OK的缘故,呵呵);加之个性因素,喜欢比较平衡、大气、中性、全面的系统,也即是比较喜欢监听风格,因此,过于个性化的东西我总认为是一种“病态美”,心里不愿意接受。听过一些典型的英国声的组合,某些音乐的表现确实很好,可以打9分;但是就表现力的全面性而言,发现不少组合放交响乐简直无法入耳。

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这点非常重要——不少人在辛辛苦苦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后,却突然发现并非自己想像的那样美好。所以,萧伯纳说,人生有两种痛苦:一是得不到自己心爱的东西(相信很多发烧友都有这种体会),二是得到了自己心爱的东西(!!!)。

所以,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点非常关键。有些人成天到晚忙于器材升级,不断地换机,可能领略了不少器材的风格,“阅尽人间春色”,但是究竟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值得怀疑了。

古希腊的箴言值得深思:“认识你自己”!
费尔巴哈曾说过,“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哲学”。这话可推而广之: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音响;你是什么人,你就选择什么音乐。。。。。。。。。。。。。。。。。。。。。。。。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3#

钟神的世纪版旗舰,说是国货精品应该没有争议。但是好像对于高价的国货,一般有这么一种倾向:看得起的人买不起,买得起的人看不起——发烧界(!有这么一个“界”么?)似乎有种倾向:跪在地上看洋货;居高临下看国货。
回顾从90年代以来国内音响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崇洋之风从来就没断过。95年前,指责国货用料不好,普通元器件怎么可能出好声;等到95年后国货用料很扎实、补品云集时,又说电路才是关键,电路不好怎么可能好声!大约96~98年以后,国货对电路、电源都很下功夫,又说外观设计和工艺质量有问题,怎么看都象土炮!2000年后国货的工艺也上了台阶,这时却说国货没有音乐味,原因在于音响是技术也是艺术,我们的设计师都不懂音乐(特别是西方古典音乐,没有听过现场音乐会)——工匠是造不出艺术品的。偶想,如果下一代国内的设计师也有很好的音乐素养了,有些人还是会找出一些理由,比如,人家有几百年的文化底蕴,我们充其量算个半路出家,怎么能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靠,好像整个中国,就他懂得音乐、就他懂得音响。

大致来说,洋货的缺陷被美其名曰风格,国货的风格被叫做缺陷。
等哪天人们心态平和了,无论国货洋货,都能平视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

不过有些人注定要一辈子跪在地上的,没办法。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4#

音箱的选择
音箱是整个系统中指标最低的环节,也可能是最重要的环节。选择音箱时有两个限制条件,一是预算控制在2W以内,二是最好选择落地箱。从99年开始去各音响店比较试听,感触颇多。比如,曾在某家听KRELL前后级(型号忘了)推B&W805(2000年报价1.6万),感觉非常困惑——加CD一共6万多的组合,怎么听起来那么惨?!如果是国货,肯定被叫做垃圾;但既然人家是洋货,谁也不敢叫垃圾,就只能说音箱还未煲开,环境处理不当,系统搭配不到位,咸菜。。。。。。。。既然是铭器,谁敢说半个不字!

后来听了唯美六号(当时用钟神的小旗舰推,CD就是欧博的2.2吧),感觉是自己想要的声音;后来又在一两年的时间中,去反复听了十几次,终于确定:唯美六号!

对于唯美六号,有这么几点感受:
1、如果不听交响乐,不必买;
2、如果没有大空间,不必买;
3、如果没有好功放,不必买;
4、如果没有平和的心态,不要买(毕竟是国货——按某些人的说法,这个价格可以买到很好的进口二手书架箱了——我倒!)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5#

篡改一下毕加索的格言,发表点感慨:
如果你懂电子技术,你可以成为一个音响工程师;
如果你懂音响艺术,你可以成为一个音乐家;
如果你既不懂电子技术,又不懂音乐艺术,那你将成为一个——




发烧友!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6#

线材调整的时候,还有个很有趣的发现,关于喇叭线的接法,值得费点笔墨,也许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手头的喇叭线有两条:钟神的智能喇叭线(M型,双线分音的)是01年入手的,效果一般般;还有新德克的FS-2(银箔、铜箔带式)是03年公司国庆优惠的时候7折买的,高音表现不错。
根据多年以前的经验,双线分音效果绝对好过单线,所以这两条喇叭线都同时接上。刚开始的时候,是用钟神喇叭线的低音端子接低音,高音则用钟神的高音端子+新德克FS2,结果发现低频分量似乎不够;于是改为FS2接高音,钟神的两组端子全部接高音,这样低频量感倒是够了,但是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低频和中高频的衔接似乎有问题,感觉怪怪的——如何解决呢?想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找到办法,不过那种细微的差别,不注意还分辨不出来,所以也就没有下功夫再去折腾了。

后来某天晚上听音乐的时候,突发奇想:用不对称的接法——FS2接高音,并把钟神的高音端子的正极接在音箱的高音输入正极;而喇叭线高音端子的负极接到低音的负极——结果呢,意想不到的惊喜——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可能这是最好的接法吧。

又过了半年多,在网上看到资料介绍,说是NBS的喇叭线就是这种不对称的设计,有兴趣的不妨试一下,很好玩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7#

预留位置已全部占满,只好把这里改做写听感了,继续。

金诗韵接入系统之后,感受最大的有六点:
一是解析力显著提升,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这种改变与原来新德克DAC相比,主观感受是有30%左右的提升。尤其高音部分很明显,可以听到许多泛音,播放HDCD的时候特别明显。其实,新德克的DAC3HIFI性也是不错的,解析力也是其强项,没想到这方面金诗韵居然可以做得更出色——不过我心里一直在想,会不会是在解码器中增加了谐波发生器(卡拉OK里常用来美化声音的激励功能,93年我买过一个湖山用NE571做的激励器,玩的就是这个DD)?留待高手指点。
二是带来了一些音乐味——过去系统的表现,最弱的就是缺少音乐味。本来,音乐味是很主观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又好像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听过几套典型的英国声,特别是与胆机搭配的英国声,对其在某些乐曲的表现方面还是很喜欢的。金诗韵据说是最有黑胶韵味的解码器(DAX一代最突出),看来此言不假!所以,感觉现在的系统应该算是7分HIFI再带3分音乐味,比以前更耐听。不错不错,很让人喜欢!
三是声音的密度感更好,本来过去的系统就不错,但是现在大约又有20%左右的改善。
四是结像力显著提升,可能超过150%!过去听音乐,也没有发现乐器声音虚、浮的现象,但是现在发现每件乐器形体感都那么结实,线条如此清晰,用栩栩如生形容庶几近之!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过去用一个消费级的DC,现在突然换上单反一样,成像质量显著提升——这是让我喜出望外的。
五是低频的力度、瞬态进一步提升,至少100%!过去这套系统的低频表现已经算是很优秀了,但是现在才发现,唯美六号的低频潜力以前可能只发挥出5成,而现在可能有9成以上!这在钢琴、低音大提琴的表现尤其明显。今天晚上试着来一段《闲云孤鹤》,把音量开到35的位置,呵呵!楼板都在跟着震动,肚子也能感受到强劲的低频冲击,CD柜中的CD也随之哗哗作响。最难得的是,在低频强劲有力、速度迅猛、气势凌厉的同时,还能有很好的低频分析力。
六是音场表现有较大改进,大约20%吧。本来这套系统以前的音场就很出色了,但是现在因为分析力增加的缘故,给人的感觉是音场比以前更完整,更清晰。比如,以前听很多作品时,会发现音场呈一个向前突出的圆弧形,中间部分比较靠后,但是左右两侧就有些前冲;现在呢,基本上都能在同一直线上,两侧的音场都比较靠后;还有,就是人声口型的高度比过去提高了20厘米左右(这个其实不算什么改善,玩玩脚钉就可以调整的)。

今天先说优点,过两天再谈不足之处和以后改进的打算。

一直担心洋货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所以对金诗韵寄予的希望不是太大。但是,几天下来,让人对洋货也不得不说个“服”!
老是在想,这玩意儿卖3万多(据说当年香港的价格)的时候我会买么?如果国货采取克隆方法100%仿制(假设不考虑知识产权的问题),是不是1万以内就能搞定?!

需要说明的是,金诗韵给整套系统注入了一种全新的东西,让我喜出望外,但并非说一切功劳都是金诗韵的——一个简单的道理,吃一个馒头没饱,再吃第二、第三、第四个,等到吃了第八个馒头,终于吃饱了,这时谁也不会说前面几个馒头没用,是第八个馒头让人吃饱的。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8#

基本上偶是个爱乐人,不是发烧友——至少以前不是,希望不久的将来器材定型、调整到位之后也就不再发烧,专心听音乐了。
喜欢音乐的历史很久了,快30年了。发烧的历程不长,从92年开始算吧,水平也有限,米更有限。
前一套系统是2001年初定型的:科力斯CL8600+新德克DAC3+钟神JA1/JA99C(老版)+美之声监听2号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19#

铺设地砖时,为了便于将来调整摆位,宁可多花费点成本,从听音室的正中央开始向两边侧墙铺设,可能多费了几张地砖(每张80元),不过现在看来那点钱确实花得很值得!
对称的方式,不仅视觉上看起来很协调,而且音箱摆位也很方便,有了中轴线作为参照系,左右对称很容易做到,不需要用尺子和量角器去比划,省事不少!
最后编辑马背上的水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