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低频的质感可遇不可求 [复制链接]

查看: 28543|回复: 163
1#
本论坛很多DX都提过这个问题,但,到底难在什么地方?
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怎样判断低频是否有质感或者说定义是什么?
用什么碟的某段来判断?
请大家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2#

是啊!我也表示怀疑,可能我系统的任何一环投资都超过它的全套,评价远远达不到它所说的。

我目前还谈不上有什么调音水平,但别人的我也听过些,10多万的,乃至50万以上的也听过一套,都达不到评论中所描写的那样。
TOP
3#

请有心和有兴致的DX帮忙听一下《炎黄第一鼓-鼓诗》,刚才硬着头皮,将音量开至12点听了一下,肤浅问题:
1、中间大鼓重击时,有明显玻璃震动声,这个声音是录音中本来有还是我房间的玻璃震?如果是我的房间玻璃震动(音箱后墙上方为窗户),解决办法?
2、空气尚有少许污浊,在音箱与音箱后墙间的地下放一些吸音物质能否使空气更干净?
3、还可以将音量开大点,但不想再尝试了。因为最后那一声吼,使我三魂少了二魂。一点也不好听,很紧张,整个聆听过程中一直将遥控器对准cdp。
4、(一鼓下去就往地下钻,然后在你脚下弹起)的感觉不明显,有时有点感觉,但是是从音箱中间与听音位置之间弹起。(每一个鼓的声音位置都不相同)能听出来,但(每一个鼓的声音质感都不一样)无认识。鼓皮震动,敲击位置倒能“看”得比较清楚。动态还需要提升?自己认为音箱还需要拉开一点,但没有空间了。
5、顺便听了一下《鸭子拌嘴》,能听出汕头怀冰兄所说的钹的颤抖,似乎也能“看”出拿钹的手的运动轨迹。
6、巴赫的《管风琴曲集》还是听不下去,吵,压迫得厉害。但听《黄教堂》则觉得可以,音色极佳,当然没有如评价这张碟片的评语那样--数人头,数不清。
听音电压236v,今天电源干扰明显小于头两天,估计是天气比较凉快,使用空调的人少。

总体感觉比别人差很远,谴责老外把我的音箱卖那么贵。
最后编辑kick
TOP
4#

VV 在 2005-8-14 23:26:13 发表的内容
差质的低频多不如少!

我也这样认为,想的是这种差质的低频怎样转化为优质的低频。

存在怎样判断什么是优质的低频,什么是优质的低频。

又比如:《炎黄第一鼓》中优质的低频应怎样表现。
TOP
5#

相反,我的是书架箱为主的系统,低频很多,正努力削减一部分。
假设用staker的水星巴赫无伴奏大提琴,请描述低频质感的判断。
TOP
6#

换句话说,胆机就不能强求?即使换分析力高,动态好的胆也不行?
TOP
7#

照连接中的评论,该系统全面超过我的系统,真有马上换为那套系统的冲动。
TOP
8#

听小反兄一说,受益菲浅,看来国产音箱的制作水平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因为我听过的,如SP100、超5、LINN12、AYRE屏风、GOLDMUND Logos等等音箱为主搭配的系统通通不如小神话为主搭配的系统,至于来不及签名的签名板KEF(中国现有11对)似乎更不用提了,而它们的系统价格都在10w以上,可见老外在疯狂地聚敛中国的钱财,在很大程度上,他们的调音和制作水平,还需要疯狂学习。
TOP
9#

小反 在 2005-8-15 22:52:05 发表的内容
1,什么音箱?
2,《鼓诗》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极富飘逸韵律美感的曲子,如果放出来让人紧张或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美感,那系统还没能和音乐家站在一个层面
3,要体会到这首曲子的魅力不需要在大音量下,那样只会暴露很多系统的弱点,大声下听音不过是外压的听音类型,没能从内心体会到音乐的律动,这样听音是不能听很久的(容易听觉疲劳,并且容易损伤听力),真正能长时间听音是在适当的音量下,有句名言:音乐要静心聆听!需要入静,方能体会,大声反而无法入静

1、stella melody
http://www.hifi168.com/av/junli/stella.htm
2、为考验控制力,音量开得大,所以更多地注意能否控制好,同时担心音箱的安全,当然很紧张啦!
3、小音量听《鼓诗》总觉得很不过瘾。
最后编辑kick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