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4个PCM1704DAC芯片+甲类晶体管全平衡输出解码器 [复制链接]

查看: 10306|回复: 39
1#
由四块PCM1704DAC芯片和大规模甲类晶体管电路组成模拟输出,实现了由数字到模拟输出都是真正平衡的24BIT解码器。
此机设置有USBOPTCOABNC四组数字输入接口,非常方便地与电脑USB、光纤OPTCOA同轴、75ΩBNC接头连接。USB接收芯片为PCM2902E,由解码器内精密稳压电源供电,只要连接到电脑中即刻自动识别并安装,工作相当稳定。
此机采用了人性化比较强的操作模式,电源开关和数字接口转换都是由触摸式开关组成,手指一点即可完成操作。为了避免发烧友不小心搞错电源相位而影响播放音质,本机设计为只有接入电源线相位正确时才能启动电源开关的模式,保证了机器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分享 转发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2#

图片:
IMGP81a.jpg (, 下载次数:1222)

jpg(2009/1/31 19:25:12 上传)

IMGP81a.jpg

IMGP82a.jpg (, 下载次数:1226)

jpg(2009/1/31 19:25:12 上传)

IMGP82a.jpg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3#

大多数人认为CD不如LP,我想原因正是一般CD和解码器在密度感上面与LP相比确实已经输了一大截之缘故!而本机设计时有意针对解决的,正是要发挥CD纯净细致,同时极大地发掘CD固有信息,让声音不再“轻飘飘”,密度感直逼LP,重现出份量感十足的CD声音!
十分感谢关心此机的朋友!其中面板样式客户是可根据喜好而选择的,不喜欢天然大理石面板风格,另有拉丝银铝面板样式可供选择。 这台的图片样式是一客户原来所订的前后级都是采用草绿色天然大理石样式,因此他要求制作解码器时面板也同样采用这种样式,力求全套器材的面板风格一致。也许是各有所好,各花入各眼吧,不好说的。
关心价格的朋友请移玉步338论坛,已公布在相关内容的置顶帖子里。
最后编辑wenzi 最后编辑于 2009-02-08 17:55:38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4#

无问题!TEL:13676229704,我们的机器都享有终身维护的权利,把机发还我检查并维修即可。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5#

或者你试下打扫一下有故障一边电路板上面的灰尘,排除灰尘吸潮导致电路失调的可能性。如果电路故障依然,也许就不能期盼用简单的方法排除故障了。其实这都是由于喇叭保护电路启动而造成喇叭与功放断开无声,其原因有:1,功放板由于使用了数年,某个元件变值(或其周边环境有导致其变值因素存在)导致电路参数失调,在输出端产生大于0.5V的直流漂移,触发喇叭保护电路误启动而无声;2,功放输出端无超过0.5V直流漂移现象,但喇叭保护电路仍然误动作(不吸合),这可能是由于市电电压过低,喇叭保护电路缺流而不能正常启动;3,还有电路板上靠近继电器那个5W电阻是喇叭保护电路中比较关键的继电器限流电阻,历经数年后,有可能受天气的影响而时而变值,影响继电器吸合的可靠性。早期机内金色外壳的水泥电阻比较容易有此故障,后期版本的3000功放我已经更换为双电阻并联的零件,此故障即能避免。请检查一下你的机器内部是否金色电阻,若是,请联系我发两个零件给你,把左右声道两板子上的都换下来。

fkdkgb,前事早忘,我对事不对人,对所有的旧客户,我都一视同仁。你若不能最终解决问题,请放心寄回,我十分乐意为你尽快解决问题!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6#

提醒一下,此电阻工作时发热证明元件无开路现象,除非电阻性能已产生飘忽不稳定,否则,换了元件后,除了电阻发热温度下降之外,故障有可能依然存在。若是这样,假如你有能力,最好还是检查一下我所描述的其他原因。
电阻明天安排快递发出。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7#

对了,届时发至予你的并联电阻引脚会比较长和粗,千万不要将脚剪短,只须将电阻直接焊接在原电阻两焊点上即可,让其高悬于周边元件之上,便于散热。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8#

原帖由 vecent 于 2009-2-8 18:54:00 发表
CD声音不好,主要还是胎里毛病,编码上就损失了很多啊

说到信息丢失甚至信号产生畸变,由录音到播放都为模拟的方式会更加严重!早期的录音,基本为磁头加磁带式录音,录制过程中,由磁头的特性可知,必须要加以适当的偏磁电流以及由频响补偿电路对录音信号进行必要的频响补偿。不同厂家出品的磁带,其磁饱和特性又有所偏差,在同一参数设置的录音机内采用不同品牌的磁带进行录音,必然有不同的录音效果。为了克服磁带录音过程中难免产生的本底噪音,录音时还要加上对强弱信号进行比例处理的“杜比降噪电路”!由此可见,磁性方式录音所产的信号畸变必然不少!再者,磁头在播放过程中,同样要有频响补偿电路的辅助,才能够还原出相对“真实”的录音信号,此等全模拟的方式所产生的信号畸变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同样,LP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令信号产生畸变的因素亦不少。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执着于全模拟的“好声”呢?不知道大家认同与否,其实最大的得益正是来源于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被使用的频响补偿电路!而信号的还原度已经显得不再重要!
无可否认,数字技术产生后,以数码方式记录的声音,比起模拟录音时代记录的声音要“原汁原味”得多,亦可理解为记录信号的失真度已被减少到最低点,但由众多频响补偿手段以及多为电子管组成的录音放音电路所产生之“美丽的失真”基本荡然无存,数码录音、播音给人最深的印象反而是多了些枯燥乏味的“数码味”。
“数码味”能被彻底克服吗?当然可以!只要了解“模拟味”是如何打动人耳的根本原因,让信号“原汁原味”得多的数码信息配合营造“模拟味”能力强大的模拟输出电路,让美丽而有害失真更少的声音来讨好人的耳朵,我想,这正是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的!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9#

原帖由 fkdkgb 于 2009-2-11 19:28:00 发表
WENZI:电阻已换,但故障依旧,机内灰尘甚少,电压亦正常,请再诊!

“故障依旧”可从以下方面去判断:1,更换电阻后,开机不久后能听到两声继电器吸合声音(证明两声道的喇叭保护电路都启动了),故障边的新换电阻开机不久用手指碰亦会有发热现象,但故障边喇叭仍然无声。此时不要关机,可用数字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继电器上方的1W5.1欧电阻的随便一边与喇叭输出红色端子(喇叭输出端)之间的电阻,正常应该是0或5.1欧姆。若电阻值正常,证明继电器吸合触点接触正常,无声故障仍须深查。若电阻值为几百K以上甚至为无穷大,则证明继电器的吸合触点接触不良(好像别人曾跟你更换过继电器?),此时更换继电器即可。2,更换电阻后开机不久只听到无故障一边有继电器吸合声,而故障边则无,且新更换电阻无发热现象。此时将数字万用表拨到直流5V(或相近)档位,一表笔点接着继电器上方的1W5.1欧电阻随便一边,另一表笔点接在喇叭输出黑色端子上(地端),观察电压读取值,若电压在2点几伏甚至更大,则证明故障出在功率放大部分。若电压读取值为数毫伏以内,则故障出在喇叭保护电路部分。3,故障边继电器吸合和触点接触都正常,功率放大部分无明显电压漂移现象,但却仍然无声,则故障有可能出在IC前级部位。
由于你曾经将机器发至别人维修,且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过惨烈的碰撞,现时机器也许已经面目全非!因此在检查时要特别留意一些有断裂迹象的部位,如电路板、电阻、接线焊点有否脱落等。无论如何,请先判断出故障产生的具体部位,然后才可对症下药,根除故障。
发烧天地:
http://www.wenziaudio.com/
http://www.hifi338.com/bbs/index.asp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