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赫与大海 [复制链接]

查看: 6616|回复: 38
1#
巴赫的心中有一种所有音乐家没有的宁静。宁静使巴赫的音乐世界不像山峰、而像海洋。宁静并不是那个时代音乐的主流风格,这种特质来自巴赫的个人气质与音乐天性。这种特质也是巴赫音乐魅力的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宁静使他对纯粹音乐的分析性演绎不仅从容而且博大,也使他的宗教音乐的伟岸从抒情中孕生。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20(?)个孩子的父亲和1120个以上编号的作品的作者。不论作为父亲还是作为音乐家,他都是高产的。巴赫没有后世艺术家的那种派头,他喜欢家庭,因而他能津津有味地生了那么多孩子。作为音乐家,他不是浪漫的殉道者,而是诚实的探索者。他可以把自己的想像力抛洒得很高很远,但在这个距离中肯定有一个严密的递进。就像一个音符不管被延长几拍,都有工整而瑰丽的和谐支持,绝无唐突或空疏。
巴赫的一部分作品为纯粹的音乐探索而作。《平均律曲集》、《赋格的艺术》,甚至《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无伴奏大或小提琴组曲及奏鸣曲等等等等。奢华而冷艳的门德尔松在这些平静如流水的旋律中听出真音乐,这是一个优雅的灵魂对一个广漠的灵魂最成功的解读。安德莱斯·希夫愉快而简单地用现代钢琴弹奏《平均律曲集》,虽然好评很多,但也引来一些人的反感,觉得席夫只是在读谱。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卡萨尔斯整理、首演之前,只是一堆不堪整理的手稿,但此后却成为一部不可或缺的器乐经典曲目。卡萨尔斯版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版在此目曲的诠释上获得过极高的声誉。仅就罗版而言,他的处理方法大异于希夫之处理《平均律》,他赋予这些略带晦涩的旋律极大的激情,在音色的处理上也尽其所能地丰富,显而易见,他的演奏深沉,动情。不管他的取向是否就是最佳选择,他的演奏却是充分的,非常合理,毫不勉强,自然、得体得让人相信这就是巴赫的真言。希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在不同的内部巴赫作品的演奏中选择了绝然不同的倾向,却同样获得极高的效果,这是因为巴赫音乐中有一种朴素的原生性。
巴赫的另一部分作品为宗教而作。康培塔、管风琴曲、受难曲、清唱剧等。数量极庞大的宗教音乐使巴赫经常为神所包围,有时干脆被称为宗教音乐家。作为没有基督教以至宗教传统的中国人在几百年前的宗教音乐中会获得多少细腻的共鸣?有些共鸣是音乐的,还是宗教的?值得澄清。我常听宗教音乐,喜欢巴赫的一些康塔塔。
想赞美他,但是又觉得巴赫已经不需要再接受什么赞誉。
分享 转发
TOP
2#

布兰登堡是巴赫最重要的乐队作品之一,我最先也是听这曲目进入巴赫世界的。听的是ARCHIV画廊版里希特。

我最喜欢第6首。
TOP
3#

简编版:

巴赫的心中有一种所有音乐家没有的宁静。宁静使巴赫的音乐世界不像山峰、而像海洋。

宁静并不是那个时代音乐的主流风格,这种特质来自巴赫的个人气质与音乐天性。这种特质也是巴赫音乐魅力的最重要的支撑点之一。

宁静使他对纯粹音乐的分析性演绎不仅从容而且博大,也使他的宗教音乐的伟岸从抒情中孕生。

作为音乐家,他不是浪漫的殉道者,而是诚实的探索者。

奢华而冷艳的门德尔松在这些平静如流水的旋律中听出真音乐,这是一个优雅的灵魂对一个广漠的灵魂最成功的解读。

希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在不同的内部巴赫作品的演奏中选择了绝然不同的倾向,却同样获得极高的效果,这是因为巴赫音乐中有一种朴素的原生性。

巴赫的另一部分作品为宗教而作。数量极庞大的宗教音乐使巴赫经常为神所包围。

想赞美他,但是又觉得巴赫已经不需要再接受什么赞誉。
TOP
4#

JVC这张我也很喜欢,BMG的试听过,没买下来。
007兄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图蕾克的50年代的录音?完全不同的一种风格。
TOP
5#

谢谢香烟的上传文章。
TOP
6#

是原创,不过是几年前的稿子,应约而写以对付朋友。
现在工作较忙,又感觉前几天给168添了太多噪音,想发表一点平静的东西,作为弥补,又没有时间去写,只好翻出旧稿充数,不好意思。
TOP
7#

烟视媚行 在 2004-11-11 17:35:25 发表的内容
shinelb 在 2004-11-11 9:45:22 发表的内容
不愧为编辑
文笔好啊!

是,有才华的人太厉害了。。简直。。。让人。。。生气。。。


惭愧,不过谢谢二位的鼓励。
TOP
8#

eric 在 2004-11-10 19:19:31 发表的内容
哦,是用心之作。
另外你抽中了《雨林制造》,请把资料给我。


呵,谢谢。虽然不太喜欢,但就想要个好运气。
TOP
9#

记起来了,这是2000年写的,当年叫巴赫年,我也就凑热闹来了。
德彪西啊,有时间再谈谈吧。不敢言指教。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