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谭盾深圳音乐会:《地图》和《纸乐》 [复制链接]

查看: 1842|回复: 1
1#
和之前的深圳行不同,谭盾这回不仅带来他的音乐,还带来一个概念,叫“有机音乐”。谭盾为他的先锋性的尝试起一个“有机”的名字。
将非乐器的声音引进音乐,我个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思路,写好了可以充分拓展声音艺术。当然,不难想象的是,这也是一种很个人的不适合推广的东西。引进来的声音的声音质量、与乐队的关系、如何和其他乐器一样完全融入作品中,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从谭盾在深圳演奏加表演过的两部“有机音乐”《水》和《纸乐》来看,谭盾还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想出一个点子,却没有处理好,象胡适想到写白话诗,却写不好,黄蝴蝶一旦飞出来就被拍死一样。不管是《水》还是《纸乐》,都还只是黄蝴蝶,一对黄蝴蝶。
不过,写出《地图》的谭盾还是可以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他的地位。
《地图》可以说是一部严谨而完整作品。《地图》有明确的美学倾向,有一种中国传统音乐里固有的喜剧品格,虽然形式上是一部纯粹西方的体材的作品。在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主义的形式结合上,谭盾这个作品应该是非常成功的。喜剧品格是作为作品的整体精神气象的一种流露,也有一些音乐性的具体表现,比方,谭盾的音乐富有舞蹈性,而且他的节拍里流露出来的是乐天精神。再者,《地图》有很多对自然描摹得东西,这和中国传统音乐某些特点接近。很多主题有浓郁的中国音乐色彩,尤其是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民歌素材,是一部很中国化的作品。和弦的写作和配器处理也比较成功。《地图》被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德意志唱片公司作为“2021系列”出版。这个系列所收的作品,都是2021世纪有一定代表性的先锋作品。因为是“多媒体”,因此《地图》也是这个系列中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张DVD格式发行的作品。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地图》中谭盾对乐队之外声音元素的使用比较讲究,他所采用的这些“多媒体”元素,和乐队部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也就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说这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和之一。《水》和《纸乐》的失败,恰恰是因为对声音的不加选择的使用、泛滥的使用。
从几年前的《水》,到现在的《纸乐》,分别使用水和纸所产生的声音,加上乐队,构成他的“音乐作品”。《水》的声音之一,就是在洗脚盆里盛满水,一个乐手叮叮咚咚在水里拍,像鸭子洗澡。《纸乐》的“纸”的部分,就是在音乐厅里挂上三条长长的纸帘,摞着几个纸箱子,这些就是“打击乐”的纸。还有撕纸的声音、油毡纸做的纸袋子的拍爆声、甩NBA 拉拉队所用的纸屑手花、油毡纸蒙着嘴的呀呀声、乐手翻阅谱的声音,凡是谭盾知道的纸所能发声的方式,都用上了。
或者,《纸乐》更像是音乐作品,因为纸的声音比水的声音更有质感,更具一定的表现力,因此,听起来《纸乐》更接近一部真正的音乐作品,而《水》则只是彻头彻尾的行为艺术罢了。当然这并不等于《纸乐》就算得上一部严肃的音乐作品。纸的各种声音缺乏严谨的选择性的使用,包括音色与乐队的和谐、对音乐整体结构的处理上,并不能令人满意。纸的声音不节制滥用,使得这部作品也许只能算一个行为艺术。抛开纸所造成的噪音,乐队部分的写作其实也不能说很好。关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想象:一个在门窗没关牢的的房间里,天空中好大风吹着好大棉花糖飞来飞去,吹得纸做的窗帘哗哗作响,还有老鼠在纸做的天花板上跳来跳去,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敲着从垃圾婆那里偷来的纸箱,骚扰着一个正在排练的乐队,老男人吃完爆米花随手往纸袋子吹口气拍出个爆炸声吓唬漂亮的小提琴手。跟谭盾所说的什么蔡伦造纸风马牛不相及。顺便一提,谭盾喜欢解释他的作品。其实,谭盾的音乐,声音密度比较大,大可不必用他那些很蹩足的理论来填充。谭盾谈他的音乐的时候,逻辑思维能力,其实和韩乔生看球足球时候的能力相当,不必用自己的嘴去解释自己的音乐。
关于谭盾的“有机音乐”,目前还有很多争议。包括本人的看法,这也只是目前众多观点中的一种。音乐艺术是否在将来会发展到那些没有表现力的声音都可以做为音乐的一部分,比如甚至有人突发奇想,收集不同的屁,分门别类,排列出个哆唻咪发嗦,写出一部多多多媒体《屁乐》来?也是说不准的事情。积淀了几千年的审美心理,在未来,在艺术彻底波普中可以彻底颠覆,还是只是法则的张弛问题? “有机音乐”是不是一个可以继续的概念?这是一个目前无法彻底回答的问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