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贝多芬音乐会消息
不朽的贝多芬
深交28日奏响英雄赞歌
(刘晓艳)9月28日周五晚八时,深交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第三场“不朽的贝多芬”专场音乐会。这也是该系列的最后一场演出,特邀德国著名指挥家、柏林“Hanns Eisler”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兼学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克里斯蒂安•爱华德与乐团合作,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莱奥诺拉》第三序曲和《爱格蒙特》序曲。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贝多芬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创作完成,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演出次数之多可为交响曲之冠。乐曲体现了贝多芬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恩格斯盛赞这部作品为最杰出的音乐作品。《莱奥诺拉》是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反映的是西班牙的一件历史事实。主要内容是,西班牙贵族弗罗莱斯坦因触怒典狱长被诬入狱,他的妻子莱奥诺拉女扮男装,化名费德里奥,用勇敢和智慧救出了自己的丈夫。由于贝多芬缺乏歌剧的写作经验,十年中他修改了三次,产生了四部不同的序曲。第三序曲是第二次修改的产物,是最生动有力、在艺术上最完美的一首,体现了贝多芬歌剧的英雄性主题思想,具有明晰的标题性和鲜明的戏剧形象,瓦格纳认为它本身就是一出完整的戏剧。《埃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同名悲剧而写的序曲。描述了荷兰人民的统帅埃格蒙特为争取民族独立,率领人民反抗西班牙的统治和压迫,后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的故事。乐曲尾声的“胜利交响乐”辉煌而壮丽,真切体现了歌德悲剧表达的乐观主义思想,即“英雄们用生命给人民带来了胜利和欢乐”。
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1953年出生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毕业后,赴前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随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杨颂斯父子攻读了博士学位。1979年获得赫伯特•冯•卡拉杨国际指挥比赛第三名。1981-1988年任德国耶拿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同时作为柏林国家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指挥了近百场音乐会,并率该团赴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巡演。1998-2003年,爱华德担任德国玛哥德堡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上演近百部歌剧,尤以瓦格纳的《女武神》最为轰动。他还与该团录制多张唱片,其中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和策姆林斯基的“Lyrische Sinfonie”深受欢迎。2002年起,他担任柏林“Hanns Eisler”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及学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2003年担任韩国首届国际指挥比赛评委,2004年成功举办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指挥大师班。
在著名的柏林爱乐乐团举行百场庆典音乐会时,爱华德接受邀请指挥了巴托克的独幕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他曾作客德国多个顶级交响乐团,其中有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Dresdner Staatskapelle)、德累斯顿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den Sinfonieorchestern des Bayrischen Rundfunks)、西德广播交响乐团、中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与著名的莱比锡布店大厦交响乐团(Gewandhausorchesters Leipzig)成功合作15场音乐会。另外,他与世界各国著名乐团都有过成功合作,如圣•彼得堡爱乐乐( St.Petersburger Philharmonikern)、日本NHK交响乐团、意大利罗马RAI乐团、斯洛伐克爱乐乐团、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