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赞叹好的盘带音源带给我们如临现场的真实感之时,其实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这些Master recorders都至少是30-40年前的设计。更遑论50-60年代真空管设计的C37或是M10/V86/87。以技术的角度看,这些机器的确是集当时的尖端科技于一身。甚至以物料成本以及耐用度的考量来看,其"豪华"和"奢侈"的程度,也让现今许多号称"High End"的音响产品为之瞠目结舌!
EAR Yoshino's custom tape stage
但这些1970-80年代的设计,难道在今日仍然无法超越?从历史回顾,模拟磁带退出主流,是因为80年数字**的来临。也正是因为如此,模拟盘带机的相关技术与开发,美国的Ampex就在1970年尾的ATR-102,欧洲Studer也在1980年代的A820/A827达到最高峰,也画下了句点!由模拟磁带的formula来看也是如此,因为现今使用的“新"磁带,其实配方与30年前是一样的!
当然,outboard tape stage (磁放)的概念并非是现代才有的。早期德国Telefunken的Master Recorders一直是维持Tape Transport和磁放分开的概念。而当时的Ampex或是Studer虽是大西洋两边的霸主,但他们毕竟是要考虑量产的可行性,以及集团的获利。所以当时有许多唱片公司,或是最顶尖的录音室,已经开始打造最符合自己需求,更高级的Reproduce/Record的放大线路,也就是tape stage。Decca/EMI/Philips/TELDEC等皆是如此。甚至Mark Levinson就以Studer A80RC为主体,配上ML自己的Audio部分,而成为传奇的ML5。这个"传统"也延续到Cello Audio。Cello当时也配合Audio Suite, 而推出磁带放大的P6 modules。John Curl也为Wilson Audio的A80RC打造了UltraMaster的tape stage。英国的EAR,美国的Manley...等,也都有专门设计的tape stage。
Mark Levinson ML-5 Audio modules
Cello P-603
Manley Audio tube tape stage
ATR-102 head direct out to latest Doshi V3.0
而以近代最新开发的磁放前级来说,应该起自与美国The Tape Project有渊源的Bottlehead的Tube Repro以及传承自Cello Audio的King Cello。以及本文的主角Doshi Audio。
Bottlehead Tube Repro
King Cello's tape stage
ATAE's LNP-3 tape stage (Cello P603 & P301 inside)
当然,欧美还有许多的磁放前级,我就不一一点名了。不过这些新世代的磁放, 大多以播放为主,并没有提供录音的部份。因为他们主要的市场是家用Audiophiles,而非专业录音市场。以技术角度看,磁放是很接近唱头放大的。 但因为市场的有限,目前厂商对于磁放的设计开放,与唱放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Doshi V2.0 2020 latest version
为何提到"Latest" Doshi V3.0?因为这一台Doshi可能是Nick Doshi在2020年的第一台,在新历年后,第一时间寄来台湾。另外,如何引出磁头讯号,是想要外接磁放前必须克服的第一个问题。这里因为使用ATR-102的transport,所以我们先准备了ATR Service制作的Head Direct Out Boards来引出磁头讯号。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一片特制的dummy board,使用相同的接脚设定,取代原本的Audio Board,直接导出来自磁头的微弱讯号。然后接入Doshi的input。这样的方式可以完全避免对ATR-102做任何的更动。可以随时回复为ATR-102的原始状态。
ATR-100/102 head direct out card
当然这里和唱头一样,因为我们都是处理非常微弱的讯号,所以接线最好不要太长,XLR平衡的方式理论上会优于RCA,以及地回路的处理以将哼声降到最低。
声音上,第一印象是,在音乐的真实活生感,更大的音场,细节与动态的轻松度, 新世代的设计的确往前跨出一步。不过,目前仍然属于Burn in阶段,可以继续好到什么程度,以后再update。值得一提的反而是,这样的外接磁放系统,因为不同的接线,以及使用条件,频率响应必须重新做校正。我原本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偏离。因为这台Doshi在寄出前已经针对Flux Magnetics磁头的条件做过微调。没想到,标准带一上去, 还是跑掉太多,所以在类似的微弱讯号(磁头或是唱头),任何的容抗,感抗的变化都会产生匹配的问题、更改后必须重新进行校正。还好磁放都有预设的高低频调整,可以微调。可是黑胶唱放呢?有多少人会在换了唱臂线,或是调整容抗阻抗后, 甚至换唱头后,真正放上标准讯号校正片来检查频率响应是否平整?即使你发现了偏离,基本上在唱放中也无能为力,因为它们根本不开放给你调整!所以我们以前常常听到同一颗唱头,或是同一条线材,在不同系统下有不相同的"感受",或是你惊叹于某一颗唱头在你系统唱出了天籁,那时我们都说是"搭配"或是调整的高下,其实一个根本原因可能是你并没有先让彼此的条件回到一个"客观"的状态!
以整体条件来说,现代设计的磁放的确是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有更多的高手开发出更多优秀的产品,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炼金师有在起心动念中....)
New entry....Merrill Audio Master Tape Preamp
文章转载自:
http://illusionofsound.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