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党】黑胶如此迷人(上) [复制链接]

1#


黑胶唱片复活了吗?


去年底英国BBC公布黑胶销量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点。

在这数字音乐当道的**,收藏不易的老黑胶,静静成为爱乐者的宠儿。


「 黑胶唱片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吴武璋兴奋地直说,这位曾经是一九九零年代知名唱片行「宇宙城」的店长,过去七年转战诚品黑胶馆担任馆长,在他推动下的黑胶复兴运动,在台湾黑胶市场有着一定的分量。「台湾是华人世界的音乐领头羊,如果我们能再现台湾本土产制黑胶的实力,让音乐人才长留台湾,我们就能持续引领华人世界的音乐。」吴武璋的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只是,在数字音乐唾手可得的**,为什么生于十九世纪的黑胶能平安无事地度过卡带、CD,甚至数位网络音乐载体的流行洪流,迄今长青不移,甚至如好酒存瓮底般地越陈越香?

小片量「复刻」 大受欢迎

《音响论坛》总编辑刘汉盛分析,随着二战之后的复甦,音乐人发展出好的曲目、好的录音效果,一九五五至七零年出现了「黑胶的黄金**」。「好的」黑胶有几个血统:出自优质录音师之手、出品自六零年代唱片工业最发达的英国、唱片评论家的公认。为了回味当年的余音绕梁,九七年有人开始找厉害的刻片师,重新手刻这些好的原始母带,压制约一千张左右的小片量,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刻」版本,没想到大受市场欢迎,黑胶再度成为乐迷的焦点。热度持续攀升到千禧年的网络世代,台湾、中国、韩国等地出现相当多的乐迷透过网络向国外竞标,标下来的增值篇幅,可以从十倍,甚至三十倍地跳,着实让许多胶友看傻了眼。

短短六十年,黑胶依旧属于小众,但是非常的精采。

谈到黑胶的迷人之处,网络上黑胶的权威媒体U-Audio总编辑郭汉丞说:「黑胶是纯粹模拟的音乐载体,足以重现那『彷彿第一次听到』的感动,因为唱针读取而磨损唱盘的缘故,每听一次就损耗一次唱盘,等于说每一次的聆听都是『独一无二』的享受,光这一点,就赋予黑胶拥有别于CD的精神意涵,更别说谁都可以随身带着几千首的数字音乐。」一位超过二十年资历的胶友感慨地说,当现在社会丧失了真实、诚信的时候,好在还有黑胶保存了一抹诚实的声音。黑胶是文化资产,真正的「胶友」也绝对不会设以增值的眼光,而是保护、传承这片黑到发亮的宝藏。


约翰蓝侬与小野洋子的《Double Fantasy》


约翰在纽约的公寓外应粉丝的要求在唱片上签名,5小时后被谋杀,那张签名的唱片在1999年售出40万美元的天价,是史上飙价最高,也是最遗憾的唱片。

让藏家为之疯狂

萧青阳眼中的黑胶珍宝

「十五、六岁开始好喜欢搜集黑胶,软壳黑胶、没有版权的黑胶,常常以为捡到宝,长大才发现,怎么都是盗版的。」萧青阳一语逗得全场大笑。

玩出国际观

他从小就喜欢夜市的录音带摊子,上高职以后,更是经常流连在永和的小唱片行,小时候眼中的小唱片行老板,个个都有自己的调调,随意一拨唱针,音乐流泻出的气势磅礡「就是好酷。」逛唱片行成为他的心灵救赎,甚至和女生约会的地点就是唱片行,逛唱片行这个习惯,直至今日也未曾改变,每当他出国,一定杀到唱片行或者二手市集,非得搬上个五张十张不罢休。「我到美国的阿米巴唱片行,看到好多人一张一张地翻动黑胶,这群集体挖宝的人好像都在发光。」

他热恋黑胶,黑胶的封面设计更影响了他的一生。尤其是外国黑胶的封面越古灵精怪、越跳脱世俗,越是他跃跃欲试的收藏品,即使根本不认识唱片中的乐手,光是不流俗的设计风格,就令他爱不释手。随手拿起「平克佛洛伊德」的《Delicate Sound of Thunder》,封面上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全身吊满灯泡、站在沙漠中,令人摸不着头绪的超现实手法。「二十五年前的设计,至今依旧很酷。这就是我着迷国外黑胶的原因,怎么做到兼具流行又富意涵?如何以艺术的角度视觉化音乐的语言?」

他大剌剌地笑语之间,细抚黑胶的手却出奇地轻柔。胶友的每一张黑胶都是宝,就像孩子一样没有疼谁较多,萧青阳也不例外,「一张作品我会买上两张,一张收藏、一张聆听。」曾经他以为只有他这么疯狂,猛然回首才发现,和他一样热恋黑胶的收藏家,都是这么做的。

历久弥新的载具

若把萧青阳的每张唱片设计看成一颗石头,三十年来的累积足以让他的作品成为可观的高塔。他是史上第一位以唱片设计获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还破天荒四次入围葛莱美唱片包装奖的华人。「三十年前的台湾还没有『设计』这个名词,人们都叫我们『美工』,那个时期,我从未做出一张令自己满意的设计。」他感慨地说。

没有计算机和数位相机的年代,年轻的萧青阳得在老板选定的冲洗照片上,压上一张描图纸,一笔一画地绘上字体,一律套用制式版型也无须过多创意,而专辑照片一定是歌手的正面大头照。「一张唱片凝聚的是音乐人多么庞大的理念,岂能被制式化地定义?」直到一九九○年代随着唱片业蓬勃,设计界才看见一丝曙光。

「我曾经以为黑胶会因为CD突起而逝去,时间证明它却是最长寿的载具,历久弥新。」多少原创的经典成就了过去的音乐人,也成就了未来的追随者,甚至后浪永远无法推覆前浪。「为什么外国的唱片设计总是历久弥新?因为他们不是追求流行,而是尊重原创,实践真我,所以永远不退流行。」以藏家的身分,脱口说出设计人长久酝酿心中的感触。


萧青阳

1966年出生,复兴商工美工科毕业,

至今设计超过1000件唱片封套,华人第一位获葛莱美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的专辑包装设计师。

黑胶收藏5钟爱

萧青阳的第一次



1986年

高胜美《声声慢》

萧青阳设计的第一张黑胶封面,是高胜美在钮大可、孙建平及叶佳修三人制作、编曲下,首度尝试中国古典曲调风格的作品。


庞克摇滚经典




2006年 我的另类罗曼史

《Welcome to the Black Parade》

庞克摇滚的经典乐团,整张画面只有一个向前进的骷髅人,以记念亡父教诲为题,表达虽死犹生的积极态度。

首张自创歌词专辑



2008年 T.I.

《Paper Trail》

T. I.将自创的歌词写在纸张上,封面以便利贴拼组出T.I.的脸孔,萧青阳说:「这就是好的设计。这样好的作品,时时刻刻提醒我要尊崇原创,切莫浮于世俗。」

粉红机器人魅力



2002年 烈火红唇合唱团

《The Flaming Lips-Yoshimi Battles the Pink Robots》

这是烈火红唇合唱团的第10张专辑,画面中的粉红色机器人,在电音世界中变得栩栩如生,发表后被美国唱片业协会选为金牌,也曾被改编为歌舞剧。

摇滚浪潮推手



2006年 音速青春

《The Destroyed Room:B-sides and Rarities》

封面艺术是取自1978年的加拿大知名艺术家Jeff Wall,是Jeff的第一件艺廊展览作品。一幅30年前的作品,竟然能充分表达歌手的内心意涵,当然以此为封面。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泽森音响 最后编辑于 2019-05-02 14:26:15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