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7.10.24东艺现场: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和维也纳爱乐 [复制链接]

1#






天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是怀着朝圣的心情去听的。心里默默地说天团来访,多贵的票也要买,并祈祷音乐会那天没有出差,终于得偿所愿,来到东艺欣赏安德里斯尼尔森斯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

尼尔森斯最早我是在2012年Tanglewood音乐节75周年的视频里见到他的,当时是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客座指挥,第二年就和BSO签了常任指挥一职,直到2018年。和BSO的缘分是2011年顶替抱病的James Levine在大都会歌剧院指挥BSO,时年三十三岁。看看他的简历不仅吓一跳,三十一岁在大都会指挥《图兰朵》,三十二岁在拜鲁伊特指挥《罗恩格林》。早年上Neeme Jarvi的大师班,后来因在奥斯陆爱乐担任小号手,和杨松斯结缘,成为其门徒。看他的指挥风格非常正规,点子极其清楚,处理乐曲中规中矩从不滥情,表情传递比较夸张,动作幅度大,有点神经质的紧张,一米八几的人有点驼背,因而不是那种风流倜傥的样子,而是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风格。

今天的演出曲目是贝多芬第8交响曲和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贝八一开场的声音就给惊艳到了,如此优美的弦乐音色,饱满圆润而优雅,温暖的音色沁人心肺,乐队收放自如,毫无局促之感,木管乐器比较收敛,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第一乐章堪称完美,尾部的渐慢略显突兀,第二乐章的小快板,正是维也纳爱乐这种音色的强项,高贵优雅,第三乐章,黑管和圆号的对话在弦乐的衬托下嬉戏舞蹈,栩栩如生。第四乐章,一种克制的狂喜,虽欣喜而不失风度的优雅。维也纳爱乐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乐团,一般指挥都要遵循维也纳的传统,因而很难改变她的音色,正如老卡指挥BPO和VPO的音色就完全不同。这种优雅的音色正是贝八所具有的性格,是否故意选此曲来展示维也纳的声音?

理查·斯特劳斯的《英雄生涯》是作曲技巧的典范,保罗·亨利·郎评论此作品说,“技巧发展到如此的高度就是艺术”。普遍认为《英雄生涯》这个作品的思想深度不够,理查·斯特劳斯创作此曲时年仅34岁,以34岁的年龄来总结英雄的一生,难免有局限性。个人认为其标题的文学性,在这个作品上起到了不好的作用,理查·斯特劳斯后来也认为文学性对纯音乐是危险的。作品是提献给门格尔伯格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作者认为这支乐队的素质是如此卓越,演奏这个作品一定能出来非常好的效果。《英雄生涯》的特点就是避免乐队合奏而出现的大色块,而以各声部的复调线条来表现细致的色彩,而且每个声部都能被听众清晰的听到,没有一个声部会给另外一个声部覆盖掉,这是作曲配器的超高境界。但同时对乐队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个声部既独立又是其他声部的调色部分,这就要求乐队的每个声部都非常出色,不仅要求演奏家有出色的技巧,更是要求音色方面的独立和统一,没有独立,声部将被淹没,没有统一,乐队会很凌乱,当今世界有这样素质的乐队真不是太多,维也纳爱乐在这方面就是个完美的乐队,每个声部都能立得起来,但又没有个性化太强的音色。因而我感觉这《英雄生涯》就是拿来show off的。不张扬的华丽,富有质感的圆润,让《英雄生涯》展现出金光熠熠的恢弘景色。虽然维也纳爱乐拥有如此漂亮的音色,但也不是一沉不变的,在表现纷扰繁杂的敌人时,木管乐器也可以吹出相对粗野的音色。首席小提琴的独奏也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其柔美和坚毅音色,表现英雄的伴侣恰到好处。维也纳爱乐的《英雄生涯》虽然不那么爆棚,却一点也没有削弱宏大和辉煌。

返场两首斯特劳斯家族的作品,一首Josef Strauss的 《Delirien Walzer》,一首是约翰·斯特劳斯的《雷鸣电闪波尔卡 》,返场把新年音乐会也听了,真也算是值回票价了。虽说那是最原汁原味的斯特劳斯作品,但也还是觉得无感,可能是听得太滥了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