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钢琴王子与当红魔术师近期的一场骂战从初一吵到十五,不仅占据各大媒体娱乐版的头条,更让微博和各大论坛弥漫战火硝烟。当中除了一帮不明的网友和脑残粉,也不乏来势汹汹的“水军”。奈何,被“水军”护拥着左膀右臂的人,某经纪公司还要跳出来指责“某些人的炒作”,更有同道中人搬出一条看似颇有说服力的论据“教授用得着炒作吗?他想炒作当年早就炒啦”。
没错,当年作为首位获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中国人,教授是无可争议的天之骄子——鲜花与名利同时涌向这位年仅18岁的少年。不要说在中国扬名,在世界乐坛也成为热议话题。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13年过去,假若不是因为“钢琴王子”跟“情歌王子”的一场合作,不是因为合作之后绵延不绝的“火花”,有多少人还关注他?
而他,假若真如某些人所称颂的那般“行事低调”、“专注于音乐”,假若能像他那位在同届肖邦钢琴比赛屈居自己之下、名列第四的师妹那样致力于不断提高自身技艺,原也没必要在意普罗大众对他关不关注。本来古典乐就不同于大众娱乐。
问题是,不断有资深乐迷在论坛爆出他在国外演出遭受乐评人恶评,在国际古典音乐界节节败退的消息。在国内外的不少独奏会中多次以新曲目吸引观众购票,到演出前临时换上一套旧曲目,遭致观众强烈不满。2007年遭国际著名经纪公司哥伦比亚解约,一篇批驳其贪图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爆料博客就曾引起舆论哗然。数年过去,这种情况似乎并没改观。有知情人透露,2011年其与中国爱乐合作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原本计划收入爱乐一套由100张CD组成音乐会现场录音唱片,但在后期制作阶段,由于录音师无法修复其在演奏中不断出现的错音,最终导致这一曲目从出版目录中删除。
由于在欧美主流音乐厅登台,及与世界一流交响乐团、名指挥合作的频率不断降低,把握国内日渐红火的古典音乐市场就成了他必由的出路。毕竟此处人傻、钱多,在一个不论是正面负面,只要有炒作就会有代言、有通告、有票房的演艺圈,又有多少人能在一场演奏会中鉴别艺术的优劣、听出琴声下的真意?
文选自《 听 ·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