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话新说,音响线材制作的理论依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复制链接]

1#
       这几天其他论坛有一个比较火的帖子,一位“理工生”以欧姆定律及电工学理论质疑音响线材的理论依据,并以欧姆定律及容阻感三个基本物理量来衡量线材的作用,以此作为否定线材作用的依据,并引发口水战,这里把我在那个论坛的帖子转来,供大家讨论。

      下面阐述的是一些稍微专业一点的理论,部分信息是与一位国外品牌线材设计师沟通中获得的,一些技术对方也不愿意完全公开,在这里只是点到为止。

      首先,线材对声音的作用已经完全不是欧姆定律所能解释了,常规条件下的容阻感也不是线材制作所要考虑的。国外线材品牌的设计师,都是从金属的分子结构入手去设计音响线材的。很多烧友因为并不具备金属处理及金相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只能用最基础的电子学定律去分析,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以铜为例吧,音响线材使用最多的材料。但如果要完整地描述铜与音响线材的关系,非得长篇大论不可,这里我还是采用要点的方式描述吧,延伸知识留给读者自行思考。

   1:同一种金属内部的分子结构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晶体结构不同,物理特性可以有显著区别。物理特性指机械性能、电导特性。
   2:铜经过冷拉伸(冷加工)后,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加,但铜的电导率和伸长率下降,当变形量不大时,对铜的电导率影响不大,一般不超过2%,但当变形量增大时,铜的电导率下降可达6.2%。
   3:铜中的杂质对铜的电导率有很大影响。值得关注的氧的影响。当含有少量的氧时,铜的电导率略有提高,但随氧含量的增加,铜的电导率迅速下降。从这个理论上说,无氧铜并非最好,工业铜的含氧量是非常非常之高的。
   4:铜的晶体是面心立方结构,工业粗铜及电解铜都是多晶结构,如何变成电特性更好的单晶结构,有较为复杂的工艺流程,过冷处理是方式之一。
   5:机械加工的方式,加工时的温度与受力,可以极大破坏晶体结构,使机械强度及电特性产生变化。
   6:(最关键的信息)不同的合金成分、不同的晶体结构以及晶体边界完好状态,对不同的电信号频率呈现不同的电导率,具体数据掌握的人不愿意透露。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电导率测量仪,以德国某品牌为例,其测试信号的工作范围为60K~480KHZ,为啥会是一个跨度这么大的范围?理科生自行思考吧。
   7:(较为关键的信息)音频信号是成份复杂、复杂谐波丰富的信号,比如钢琴前沿很陡峭,谐波频率可达到G级,而我们使用的音频测试手段,测试信号大多为正弦波、锯齿波,即使是方波,也是固定频率的方波,无法完全模拟音频的实际波形,所以,音频测试指标只能反映器材的静态性能,部分反映动态性能。

       基础扎实一些的理科生,根据上面的描述应该能归纳出线材制作的理论依据了吧?线材制作绝非那么简单,作为一个小行业,没有太多的科技人员在这个领域投入,各个线材厂家基本都是各自为战,获得的技术及经验从不外传,这也使音响线材变成了一个神秘的产品,被带上了玄学的帽子。

      我手上有范登豪的旗舰喇叭线,铜合金材质,曾经网上买过比它更粗的“台湾万隆”散线来和它做对比试听,虽然二者在容阻感上没多大差异,但实际聆听相距甚远,“台湾万隆”连能量感都弱了一个量级,用上面7条信息,理工生能否找到原因呢?

    千万不要再用容阻感来分析音响线材了,会闹笑话的!
分享 转发
TOP
2#

       银彩就是一个从材料分子结构去探索音响线材的品牌,材料科学的研究成果使银彩成为了国际知名的音响线材品牌。


      冶金技术是Siltech的核心技术,银彩线从80年代的Generation 1(以下简称G*)到90年代的G2、FTM 4 Gold,其实就是一个冶金技术进步的过程,G1、G2是纯银线,但是纯度和结晶不同,FTM 4 Gold则加入了纯金,开始了合金制作线材,当年面世即反响热烈。据说到现在虽然停产多年,还有特制的订单。


       银彩可称金银合金线材的代表品牌,从G3到G5、G6,制作技术不断进步,银彩的高级热处理技术(Siltech Advanced Thermal Treatment,简称SATT),是在1000度以上的高温差下让金属份子重新进行无误排列,分子间紧密无比以获得最佳电导特性。


       国外的冶金技术是领先于国内的,冷热的升温和降温过程对环境有极为严格的要求,经过高级热处理的合金,一般线身都更为柔软,拉伸性也更好,电感和容抗进一步降低。好像从十年前开始,银彩的全部线材都要经过高级热处理,我几年前买的一根银彩数字平衡线(应该是当年银彩最贵的一款数字平衡线)据代理介绍就用了这个SATT技术,这根线目前仍在我的系统中服役,效果不错。
TOP
3#

如果用麦克斯韦方程组来分析是不是就有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了呢?
胡思 发表于 2017/1/17 16:03:55
音响线材应该还没必要引入场的概念吧,毕竟音响还属于宏观电子学而非微观电子学,比如喇叭线,要想让机械换能都产生变化,场恐怕是无能为力的。
以前见过有人做电源线也喜欢套个金属网,说是“屏蔽”杂波可以使声音更干净,我一直没明白有什么“杂波”能干扰220V的强电。
TOP
4#

      金属线材中的氧化物是一种准半导体,两个方向导电性是有显著区别----金属氧化物并非是“准半导体”,有半导体特性的的多为过渡金属氧化物,铜不是过渡金属。况且,即使是半导体,其自身也不会单向导电,必须要PN两种半导体才会产生单向导电特性    
  
    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算趋肤效应,可以算不同频率阻抗----首先对于音频来说,频率并不高,如果是播放1000HZ的人声不同线材都显出了差异,显然不是趋肤效应的原因。再者,现在讨论的是线材是否有作用,趋肤效应似乎和金属材质的关系不是很大,不管是高档线材还是普通纯铜,只要物理结构一样,趋肤效应应该就是一样的。所以个人认为趋肤效应与“音响线材是否有作用”这个命题无直接关系。
  
    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这话用在化工医药行业是对的,但在音响行业未必适用。对于音响来说,很多“剂量”并非靠仪器来标定,而是靠人这个最灵敏但不是最精密的仪器来标定的。就拿放大器来说吧,音频分析仪上的所有静态动态指标都给出来,你也不能根据指标来判断两台放大器哪台好听,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用家,用人这个仪器来做最后的测试是必须的手段。


    又有坛友说道盲听,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但真正公开正式的线材盲听好像没有人组织过。这么多年了,线材无用论者不管怎么劝说,相信的依旧继续相信,不相信的有部分开始相信,已经相信的肯定不会回到不相信,这就是现实。一般来说,有用论者很少去劝无用论者相信音响线材,他们只管自己独自享受,倒是无用论者想方设法要用盲听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其实,盲听实验很多有用论烧友私下都做过,如果线材档次差别不大,是有可能判断错,但如果档次差距大,稍微有点发烧经历的人还是能准确判断出来的。我公司有ART的旗舰电源线,和普通打印机电源线对比试听,几个工程师盲听能100%判断准确,但一般员工就完全没有感觉。
    
TOP
5#

最近购进的一款德国双A旗舰电源线,总结如下:
1.颜值:平平庸庸
2.体型:瘦长且软
3.声音:纯净无染
4.脾性:柔中带刚
TOP
6#

回复 44楼lbbbq7738的帖子

搭建系统,三大件优先,线材的起点是:勿要成为瓶颈。

过几天聊聊几根USB线的听感区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