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马勒 第6交响曲 乐章的次序问题 [-转-] [复制链接]

1#
经作者本人(Tragic)同意,转两篇马勒第6交响曲乐章次序问题的文章。
马勒QQ群:20652163,喜欢马勒的盆友可以加。
    
       a小调第六交响曲是马勒的一部真正意义上以传统形式写作的交响曲,从马勒的原始构思可以看出它所遵循的调性原则和乐章布局,都是非常严格而较为标准的。
      第一乐章和诙谐曲都是以脉动节奏开头,或者可以认为诙谐曲是延续了开曲的情绪,两者有一种逻辑上的联系,它们的调性和气氛都是统一的;从原始构思来看,诙谐曲作为第二乐章,顺理成章,是合乎情理的。在此,第一乐章和诙谐曲可以看成这部交响曲的第一部分,行板和终曲因为平行调性的衔接则可以看成第二部分——要知道,这种平行调性衔接在马勒的作品中是极为少见的。
      从原始版本可以看出马勒的初衷无疑是遵循传统的,但从马勒所做的乐章次序更改可见他对此产生了疑惑和不满。马勒从第五交响曲开始便很少会在两个乐章之间使用近关系的调性,马勒此般更换乐章的做法刚好让调性远关系地错开,符合了他的风格。更换乐章次序后,主要调性布局大致如下所示:
      [a小调-A大调]-降E大调-a小调-[c小调-a小调]
      这种布局类似于一种回旋结构,既让全曲保持了a小调的主调性,又不失灵活的调性变换。
      原始的调性布局则如下所示:
      [a小调-A大调]-a小调-降E大调-[c小调-a小调]
      此种布局则保守和单调了一些,作为马勒的第六部交响曲,马勒是否会甘于作此选择(或者说停留于此阶段)?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第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始于a小调,终于A大调。是典型的“黑暗→光明”的音乐戏剧性安排的例子。但接下来的诙谐曲似乎又让人回到了最初的氛围,A大调的“光明”显得有些昙花一现,a小调则显得有些阴魂不散。估计这就是马勒认为的“太过恐怖”的原因所在。倘若让行板来接第一乐章,似乎就比较说得通了,因为大调引导大调这种气氛的衔接更为合理。马勒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以不同的调性开始(从主题)和结束的例子除了第六交响曲是绝无仅有的!乐章顺序问题的一个原因就是第一乐章尾声这个大调的转变。倘若第一乐章至始至终都是a小调,再接着a小调诙谐曲,则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但给人的压力确实有些大,不得不承认有些“恐怖”了。而且,马勒几乎不会在两个乐章之间使用相同的调性。因此,转到大调,再接行板可作适当的缓解,而不是诙谐曲。倘若刚转到A大调又立刻回到a小调,则也显得过于单调和乏味,且极为矛盾。这里涉及的是音乐本身的合理性和听觉感官之间的平衡问题,马勒所作的乐章调整似乎将此问题得到了折中解决。
      不论做什么样的安排,都是有利有弊。按诙谐曲第二,行板第三,其问题就有如上所述;按行板第二,诙谐曲第三,则就使行板跟终曲的调性衔接失去了作用(也许这种调性只是一种巧合,并非刻意);再者,是降E大调行板之后出现的a小调诙谐曲,比从第一乐章之后听起来更“恐怖”,因为气氛转变非常大。就这两点而言,马勒若只是顾忌第一乐章之后那点暂时的压抑而作这样的顺序更换,确实有些得不偿失。就单纯的听感,似乎更多的听众还是愿意接受原始的乐章安排。但马勒的原因当然不会这么单纯。
      马六的这个乐章顺序问题本身就有它的矛盾所在。简单来说,原始安排重在音乐性,新的安排重在戏剧性,而且有更强的叙事效果。可见马勒更倾向于后者的表现。或者说,马六可以既是“古典”的,也是“浪漫”的。至于喜欢什么样的安排,听众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这何尝不是欣赏它的一种玩味所在?
      当诙谐曲作为第三乐章的时候,它与终曲之间并不存在接连演奏的问题,所以,诙谐曲之后,可以稍作休息和准备再开始庞大的终曲,这对演奏者和听众都是一种放松。此时,四个乐章都有一定的独立性,不用急着接下一章。而在原始的乐章次序上,第一、二乐章,第三、四乐章明显要连着演奏(或者是很短的停顿),确实有些吃不消。
      本人现在也开始倾向新的乐章安排,客观来说,新的次序更有说服力。马勒的坚持确实有他的道理,而不仅仅是出于心理原因和迷信情愫。希望诸位同好也能渐渐感受到新的乐章安排的妙处所在
最后编辑Cantelli 最后编辑于 2014-04-09 14:41:29
分享 转发
感谢上帝.
TOP
2#

        我最近所写的两篇讨论马六乐章次序的文的目的是企图分析马勒此举尽可能多的意义,并最终成为了新乐章次序的支持者。其实10年前对此问题就已经有所看法,但因先入为主,传统次序已经深入人心,以致未能真正接受。现在突然感到这种次序问题已经不再是模棱两可,而是必须认识清楚。马勒的坚持也让我们不得不严肃对待。艺术家的念头转变在创作中极为正常,只是马六来得晚了一些(已出版)。但此种情况在马勒的创作中比比皆是,想想也不足为奇。希望诸位同好能一起来维护“新马六”的地位,马勒之前的重视应该得到尊重,这也是离历史更近,离真相更近——马勒群的诸位当义不容辞。这何尝不是马勒“未来的同时代人”的体现呢?
      步入正题。
      我一直敬佩马勒是交响音乐真正的探索者,他不会让一种形式重复出现在他的交响曲中,他的十部交响曲没有一部是雷同的。马勒按四乐章写作的交响曲是第四、六、九交响曲,但它们的结构却并不一样——按马勒的逻辑也应该如此。马四、马六以及四乐章的马一的模式最为接近,而且他们的终曲都由慢乐章所引导;马六的衔接建立在平行调性上,马四则完全不变。马六最初无疑是秉承了马勒之前一贯的模式的做法,但马四的终曲是以一首歌曲结束,此时,写作一部纯器乐的大型终曲对马勒来说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是必然的。马六的终曲超越了马勒任何一首纯器乐终曲的规模,有着独特的意义。我们知道,后来的马九已经是另外的布局,可见马勒的探索精神,以及种种举动实乃他本人有意为之。
      传统四乐章交响曲的中间两个乐章的安排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开始,诙谐曲开始被放到第二乐章的位置,作为第一乐章情绪的补充和扩展,具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和更强的戏剧性。这种安排也是为了平衡庞大的终曲。马六的情况尤为典型。马四则是平衡慢乐章,马九则是平衡首尾。——又可见马勒作品的不拘一格和多样性!
     马六第一乐章尾声调性的转变导致第二乐章的归属是这个次序问题的关键。这是大小调的转变,其气氛已经大为不同——势不可挡的凯旋号角怎会迎来阴暗的局面?我想马勒不会看不到这点。“黑暗→光明”的剧情(我指音乐中戏剧性的情节)马勒从来只在整部交响曲或者末乐章里表现,在第一乐章就如此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除了马六绝无仅有。这个“胜利”导致的应该是平和而具有治愈作用的行板而不是老调重弹的诙谐曲。诙谐曲的作用应该是在行板之后再次出现让人回想起开曲那惊悚的脉动节奏,起到延续加强作品形象的作用,以及作为第一乐章那突兀的开始的一种具有倒叙效果的解释——这效果非常具有戏剧性!甚至也是新次序成功的一大因素。而第一乐章之后出现的诙谐曲,除了显得啰嗦,也让听众对这种脉动感到了乏味,更失去了在行板之后出现所产生的悲剧性的威慑效果。由此可见,诙谐曲放第三,比放第二更有意义。
     行板跟终曲开头虽然以平行调相交,但音乐并不具有真正的连接关系,行板缓缓而平静并伴以拨弦的结束显得非常完整,这种结束的模式跟诙谐曲很相似,因此诙谐曲跟行板,谁接终曲,感觉都差不多,行板并没有太多优势或者说非它不可;何况马勒也更喜欢远关系调的连接,比番更改正中下怀,何乐不为?
     马六也许只是习惯性地把诙谐曲放在了第二,如此引发的问题恰好让马勒豁然开朗,才那么坚决地进行了更改。马六诙谐曲放第三也可跟马四的结构不再重复,这也正好是马勒一贯的思维。马六不论在调性还是结构上,都不再延袭马四的路子,通过乐章的更换,马六成功获得了新生。我想这也是马勒意想不到并为之惊喜的,这也使马勒生前从未再理会原始版的存在。他是明智的。有一点值得提出,马四的异调(与主调不同的调)出现在诙谐曲,马六的异调出现在行板,可见马勒在各方面都极力避免出现作品的雷同,也可见马勒严谨的探索精神和完美主义作风。同为传统模式的四乐章交响曲,马四探寻的是结构的突破和意境的展现,马六探寻的是纯音乐戏剧性的表达,马九则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深入灵魂的探索。马勒从第三交响曲开始便不屑给作品再冠以标题,但他的构思从来都是富有“剧情”的,马勒仿佛在对我们说——你懂的!
感谢上帝.
TOP
3#

列几个我喜欢的版本...引大神补充


神演绎


贝蒂尼/东京大都会交响乐团


塞格斯坦姆/丹麦国家广播交响乐团


辛诺波里/爱乐乐团


海廷克/柏林爱乐乐团


贝蒂尼/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


法贝尔曼/伦敦交响乐团


莱茵斯多夫/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阿巴多/柏林爱乐乐团


西蒙杨/汉堡爱乐乐团
最后编辑Cantelli 最后编辑于 2014-04-09 16:59:08
感谢上帝.
TOP
4#

回复 4# keli 的帖子

我只是把有碟的贴了点出来,还有几十个下载的...萝莉的马6比较奇葩,首乐章一开始速度怪异....不过整体还是可以,大T那个简直是破烂...
感谢上帝.
TOP
5#

有些大T花了高价,但演绎不好,不得不喷...
原帖由 LiveInn_gao 于 2014-4-10 16:55:00 发表
呜呜,求轻拍大T。
感谢上帝.
TOP
6#

oh yeah~
原帖由 jahal 于 2014-4-11 19:46:00 发表
楼主也爱波尔帝尼啊
感谢上帝.
TOP
7#

原帖由 keli 于 2014-4-11 23:09:00 发表
我不喜欢开头就像冲锋打仗那么快的。还就最喜欢Barbirolli EMI版的。

其他人的速度也不快,而且第一乐章本来就有描述打仗,萝莉的开头到是慢,但慢得怪异...
感谢上帝.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