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一手用家极新原版 mark 380S前级 已出,封帖 [复制链接]

查看: 1097|回复: 0
1#
想升级mark32前级,故出.此机98新,21XX号,后期版本,原版,非升级版,无维修记录,状态极佳,有原包装,遥控,电源线,包括原装泡沫海绵,运输绝对没问题,也可上海自提验货.
陆  13917161616    
明盘 32800元  
  
几年前在友人家中听了 Mark Levinson 32 (以下略 ML), 当下的感受可以以"惊讶"形容. 声音是如此柔软、却保有解析. 音像类真度极高. 人声有肉. 很难相信这是部晶体机. 事后便积极寻找 ML 380S. 心想只要 380S 保有 32 声音特质的某些共通点, 我有自信让她发出心中想要的声音. 恰巧从二手市场上买回, 就这样促成我和 380S 的这段情缘.
380S 是从 38 发展而成的. 38 采用了划时代的 DAC 方式作为音量控制, 舍弃了传统电位器. 38 系列后来提供使用 Arlon N25 机版的 38S (Arlon N25 是类似 Teflon 的材质, 有较低的介电常数 k 值, 避免讯号损失. 至于不用 Teflon 则是因 38 系列需要四层电路板, Teflon 无法制造), 这个系列后来发展成 380 和 380S, 使用更好的主、被动组件. 其中 380S 便是位于 38 系列前级的顶端. 推出当时也获得东、西音响界一致好评 (日本 Stereo Sound C.O.T.Y. 年度器材赏和美国 Stereophile "A" 级).
这部前级的制造质量, 操作接口都是 hi-end 器材中一流的. 我尤其喜欢它的金属制遥控器. 它的功能按钮排列合理, 使用几次凭感觉就可操作. 它的显示屏也是一绝. 完全颠覆当时 hi-end 器材思维. 偌大的字幕, 不仅清晰, 还可针对不同讯号源命名, 可说是科技感十足. 这样的设计也为后续诸多 hi-end 厂商所采用. 唯一不便是电源线接头位于机身下方, 寻常电源线无法使用 (除非更改接头). 好在原厂附的电源线还不算太差. 这样的设计是因为 380S 的电源位于机版正中央, 左右则为左右声道的放大电路. 它的电源变压器直接固定在机板上, 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设计,因为变压器的震动会直接传到电路板上,影响微小讯号的放大. 大部分 hi-end 前级电源都采取分离设计. 不得已作在一个机箱, 也多采取避震, 或和放大电路板分离.
一般人的认知, 或是 hi-end 界流传的说法是, ML 的声音趋之冷淡, 颇有孤高自赏之味. 但从我的这部 380S 或友人的 32 上听到的, 却完全和冰冷沾不上边. 380S 的最大特色是频率响应极其线性. 既不偏高, 也不偏低. 声音四平八稳, 不难想象这样的声音可以在日本音响界得到好评. 解析力超群, "Songs My Mother Tought Me" 那张小提琴, 我第一次清清楚楚听到录音现场的騼声, 有点类似唱片唱到圆心最里面没有曲子时, 唱头在上面转的那种声音, 分析是录音场所录音机转动的声音 (当然也曾有人绘声绘影说那是地铁...). 以 380S 作为录音后制的监听器材, 我想它也能胜任.
s_DSCF0249.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4/20 17:32:36 上传)

s_DSCF0249.jpg

s_DSCF025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4/20 17:32:36 上传)

s_DSCF0250.jpg

s_DSCF0252.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4/20 17:32:36 上传)

s_DSCF0252.jpg

最后编辑skykady18 最后编辑于 2012-05-17 09:00:20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