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CHIFI&CAS 17楼:PCHIFI突破 势不可挡 [复制链接]

1#

打造PCHiFi最强音


       睽违了5年多,总结近几年积累的数字音频知识和PCHiFi实践经验开始我的CAS新征程。经历了PCHiFi的相识、提升和瓶颈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越来越普及数字音频流也到了成熟发展期PCHiFi进入的突破极致阶段。这个阶段是大势所趋,是目前获得高品质数字音频回放的根本**。这么多年的PCHiFi实践一条经验就是:相信科学!不管你PCHiFi发展到那个阶段要提升科学的分析和相关的知识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解数学题把已知当未知永远找不到正确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一次一次突破,把PCHiFi带入Hi-End

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烧友在不停的折腾电脑软硬件购买高级解码器,寄希望会有质的提升,但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止步于此,认为PC上不了台面,做不了Hi-End播放器。实际上没有认清PC在干什么。不管如何优化PC系统,折腾硬件电脑都未脱离存储、传输和人机交互这三项主要任务,播放时看一下任务管理器CPU占用率都非常低,再多就是解压和decode(解码)。实际上没有对数字音频进行数字处理。这些功能现在一个极低功耗的树莓派就可以解决,而且效果很好,由于开源软件支持的多,便利性要远强于PCPC在做这些实在是大材小用。PC真的无用武之地吗?其实不然。过去我的贴中进行过PC和高级CD转盘架构优劣对比,数字音频处理是改善音质最根本途径。数字音频转换为模拟音频实际上是数字处理和物理转换结合的结果,数字处理作用更为重要,数字处理越好物理转换越容易。过去数字处理都是集成在解码器或解码芯片中。数字处理就是计算,这才是PC最大的优势!

      随着数字音频文件和在线数字音频流普及,各种采样频率的不同采样格式数字音频文件同时存在,不同采样频率和不同格式文件有着不同数字量化噪声特征,显然解码器固定模式数字处理应对全部格式数字音频文件显然不科学。把数字处理从解码器中剥离出来让PC完成,解码器只负责数模转换。角色转换完才知道PC的强大和CPU的不够用。
        打造这样的配合PC使用的解码器就成重中之重。而且要求多么高的配置PC都不会给解码器带来电磁射频干扰。经过一年的反复实践研制,这样的Network AudioDAC解码器终于诞生了。

  


  

       采用纯RJ45和光纤网络接口,只保留USB接口。通过网络可以播放码率24.5MHz以下任何数字音频流。而且解码器内部做到对数字音频流进行精确的时钟同步。


       同一网络任何一台PC都可以连接。播放本地或网络音频流。手机或平板电脑遥控。极大提高了便利性。


  

        当采用网络光纤连接时可以说从物理上彻底隔绝了电脑的电磁射频干扰。折腾PC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专机不复存在!由于数字音频处理的实时性现在制约良好播放的反而是PC硬件内部带宽和CPU的运算能力。但是随着PC硬件的发展,这些制约都会迎刃而解。可以说PCHiFi才是真HiFi


后面主要介绍PCHiFi各个阶段表现,记录我的心路历程。希望对PCHiFi的烧友有些帮助。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9-01-05 10:15:4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8/1/22 12:27:57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2#

功能全面的数字音频管理软件



过去数字音频的tag信息应用有限。如前所言不同采样频率不同格式的数字音频文件有着不同的量化噪声的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数字处理调整出自己喜欢的味道。这时tag信息就大有作为。这里一个前提数字音频文件tag信息要完整,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个性化tag信息。MP3tag软件个性化tag信息非常方便。



添加数字音频存放目录,这里数字音频再不特意用按类别分目录存放。


设置我的解码器采样率输出模式。



根据不同采样频率、音乐风格选择不同的数字处理模式和输出频率。


设置完成,软件按设置条件自动分类。播放时按设置输出,再不用反复设置了。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8-01-22 07:28:52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3#

PCHiFi起步-相识阶段

PCHiFi起步-相识阶段

       PCHiFi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一般烧友由初级到高级一般也经历四个阶段。

早期的PC源于多媒体逐渐增加了音频播放功能,最早的主板是集成独立音频解码芯片的实现音频回放的。,然后逐步过渡到AC97架构。同时早期的光驱都有耳机接口可以独立播放CD。人们对音质的追求从来没有止步,集成声卡不能满足要求。慢慢的出现了独立非专业声卡。折腾PC从此开始。

       最早主要是光驱播放CD。MP3出现还是后来的事。人们渐渐接触数字音频,有了无损和有损的概念。PC的超强管理能力、可交互性和便利性吸引着一批烧友成为PCHiFi的最初践行者。这个阶段也是PC设备和传统音频回放设备开始融合的阶段。折腾播放软件、声卡和刻录CD成为主要玩法。论坛和网站充斥着声卡,多媒体音箱和刻录光盘的测评。烧友交流着无损CD文件。

       那个时候烧声卡和现在烧PC一样,独立供电、换发烧电容、屏蔽、换发烧晶振无所不用其极。刻录光盘更是另一个极端:专业刻录光驱、独立供电、蓝盘、1x速刻录、减震。

播放软件雨后春笋的出现。切换不同的播放软件也是烧友的一大乐趣。Foobar脱颖而出成为无损音乐播放的标配。

       音质的标杆就是高级CD转盘。当时的烧友经历一个相识兴奋期。但很快一个共识就是这些手段都不能接近高级CD转盘的音质回放的音质。PCHiFi不能成为主流也是从此开始。PCHiFi烧友开始分化。一路继续折腾从模拟套路改善音质。一路开始学习数字音频知识理性的分析PC播放和传统音源回放的差异,寻找科学的提升方法。

       现在的大多数PCHiFi初烧一样也是从PC的便利性开始。不过时代不同,随着技术的进步。对音质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桌面系统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不管什么操作系统软硬件都比较成熟。投资不高应该有比较不错的回放效果。

       这个阶段核心词汇就是“无损”其实也是烧友主要误区。当对数字音频基础知识了解后知道无损是相对的有损是绝对的。只要是对模拟音频进行数字量化都会有损失。但认识数字音频无损相对性对数字音频回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比试听PC播放CD和高级CD转盘播放存在很大的差距认为PC在提取、存储、传输或刻录CD时存在数据丢失造成的。这个直观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坚持这个错误的认知只能说从开始就误入歧途。数字音频存储、读取、复制、传输过程中是非常可靠的,发生误码的概率极低。即使有误码也是局部的不是全部的。表现上不是细节的丢失而是爆音。回放效果的不同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我的贴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199000.aspx可以参考。有了数字音频知识的基础和正确的认识才能为后面发展找到正确的道路。

       建议致力PCHiFi的初烧这个阶段简单了解一下数字音频知识。比如什么是数字音频、PCM是什么?掌握采样频率,位宽的概念。数字电平波形图中对应关系。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4 22:17:31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4#

PCHiFi提升 百花齐放

PCHiFi提升 百花齐放       

      

       经过一段摸索实践基本有了比较正确的共识:PC内部电磁环境复杂对数字信号干扰较大;第二是PC处理数字音频的时钟精度不高和相位抖动较大。

       这段时期不管你承认与否:PC多媒体推动了数字音频的飞速发展,声卡支持输出的采样频率越来越高。出现了母带级高采样数字音频文件。这是传统音源播放器不能回放的。必须用PC进行回放。比较有意思的是烧友也自己将黑胶制作成高采样数字音频文件(vinyl-rip)最初好像是俄罗斯开始流行的,可谓是风极一时。有的制作精良,图文、转录设备信息一应俱全。其中不乏精品,至今在数字音频文件中还是不可取代的。通过对比播放同版本CD充分体现了黑胶的风格和魅力。同时体现了高采样音频文件的优势。高采样数字音频突破了CD格式的藩篱,成为日后数字音频文件的主流。有了高采样数字音频文件同时也出现了一个载体DVD-Audio光盘,可惜只是昙花一现,大多都是兼容播放,连一个像样的播放机都没有。

       这个阶段早期主要是数字声卡spdif输出给传统解码器。虽然这个架构解决了高采样文件播放问题但由于spdif标准限制,不能很好的解决PC输出数字信号的抖动问题。同时随着数字音频文件采样频率越来越高传输带宽也不能满足要求。应运而生有了USB Audio标准。有了USB界面,逐步成熟进化为USB异步界面和USB异步解码器。USB数字接口也成为目前主流解码器的标配。USB数字界面是一个兼用老款解码器的过度产品,但被大量过多解读……。

      为了让PC进行高品质音频回放,烧友进行了软硬件各种组合,探索消除引起数字音频回放劣化各种因素。可谓是百花齐放。不管哪种方式都会有所提升。

      PC  DIY专机出现。针对PC内部电磁环境复杂,把能想到办法都用到了。开关电源改成线性供电;热管被动散热;所有电脑硬件都用电源滤波卡;机内线都换发烧线材。这种风气盛行一时。即使到现在还有烧友在这么折腾。花费很多应该大多数没有到达预期。

      操作系统简化优化。认为复杂的操作系统会引起延迟。不管是自己简化优化还是使用系统优化软件实际上就是简化掉无关的应用,关闭对音频回放没用的进程。这个时期国外已经有Linux专用内置播放软件的专用系统了。

      播放软件优化。机理不明,信众多多。

      有了内存播放软件。这种方法可能兴起于日本,现在有两款日本播放软件还采用这种方式。就是播放时把数字音频文件预先紧密读取到内存中。然后从内存输出数字音频信号。实际上是减少抖动。这个播放方式由于要把数字音频读取到内存中,有一个较长等待时间。

      使用专业录音软件或音频制作软件作为播放软件。相信专业的就是好。但播放比较麻烦,有的只能一个一个音轨加载播放。而且兼容格式单调。更有极致烧友使用专业音频制作解码器作为音源。

      Foobar等软件通过机架加载专业数字音频处理软件进行播放。这个方式是PC真正进行数字音频处理播放的雏形。由于调整比较繁琐,没有专业水平很难达到好效果。这种方式没有流行起来。不过开启了PC数字处理的正确模式。

      专用商业播放软件出现。比较有名有HQPlayer,Jriver,Amarra ,Audirvana,Jplay。由于播放软件有不同系统版本,使用上分化为苹果派和视窗派。苹果派总有盛气凌人的感觉。这些播放软件有的有了良好的数字处理模式,需要软硬件良好配合。由于对数字音频处理的误解,很多人没有开启正确的播放模式。

      这个时期诞生了专门播放数字音频文件的播放机-数播。实际上数播也是一种PC,但供电,内置操作系统和交互界面都是优化的。对播放数字音频有较大的提升。不过没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数播同质化严重,这么多年没看到质的突破。

      这个时期由于有了对数字音频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我在整个音源PC系统上没有全面开花,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出了低功耗静音PC+USB异步解码器的组合。低功耗便于改善PC电磁环境,选用单电压供电主板线性性供电,被动散热,最早选用固态硬盘作为系统硬盘。通过分析USB异步解码器架构,辨清什么是USB异步解码器和异步USB界面解码器。这种组合后实际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播放高采样数字音频文件时有了很好的效果。

      这段时期通过PC软硬件优化,选用USB异步解码器。初步解决了PC电磁干扰大和数字音频流精确时钟同步问题。整体上PCHiFi上了一个台阶。

      这段时期烧友宜通过数字音频知识的学习掌握硬件输入输出接口常识和播放软件输出设置,了解各种采样频率频谱图特征会辨别真假无损。思考有的播放软件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处理。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8-04-28 06:52:25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5#

未完待续....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6#

今天吧电脑挪到书房。解码器和电脑用光纤连接。彻底隔离电脑电磁射频影响。

所有数字音频文件用MP3tag分类编辑好。平板电脑可分类查询。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7#

PCHiFi瓶颈 积蓄能量

      技术的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这个时期出现很多新生事物,当然也有复古。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但巧妙的连接起来就是PCHiFi的希望所在。

      这个时期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sacd的破解。索尼自己的矛破了自己的盾。不论事情是非曲直,但让广大烧友认识了一个新的数字音频采样格式SD。SACD光盘收录的DSD格式音频文件。其实DSD早就存在,索尼和菲利普只是为了知识产权保护把DSD文件进行数字加密制成SACD光盘,把他实用化了。他的数字加密技术非常先进,诞生之日就定位为高端音源。也正是这个原因,市场占有率非常低。很多人认为会被淘汰。破解亦或索尼有意为之,不管怎样实际上给SACD普及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DSD的先进性毋容置疑,是最接近模拟的数字录音,所含信息量比同码率原始PCM文件至少高一个数量级。DSD既是一种采样格式又是一个容器。当然装的东西有好有坏。SACD诞生之初和CD一样由于技术限制制定标准存在缺陷,只采用了DSD64格式。很多人对他的认识也是局限于此。但DSD还有DSD128、DSD256、DSD512甚至还有更高的格式。随着采样频率的提高,DSD64表现的缺陷都逐渐减少到消失。对他的认识必须全面辩证,不能一叶障目。DSD回放是一个系统问题,不能孤立的看待。一个4K的视频、1080P的显卡、720P的显示器能看到的4K视频吗?DSD回放亦是如此。岂能把兼容播放和高品质回放等同。

       出现了比较专业的Linux播放系统。由于Linux的开源性比较容易实现播放系统的简化优化。同时功能集成上得到充分发挥。比较突出的如:Daphile、AudioLinux。他的出现大大推动了PCHiFi的发展。PCHiFi的便利性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UPnP/DLNA诞生和发展数字和网络从来是密不可分的。数字音视频的控制,传输和播放催生网络协议的诞生和发展。不同的设备通过网络相互连通,给我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家比较熟知roon,HQ NAA都应用了这个技术。有了他,未来网络在线欣赏高品质音频必将成为主流。

       树莓派类开发板成为数字音频播放的主流。烧友发现原来PC干的事情树莓派类开发板一样可以干,而且做得更好。凭借开源的系统软件和极低的功耗,树莓派类作为数播不用再折腾了,想要的功能一应俱全。PC都自愧不如,有了他很多烧友认为PCHiFi在边缘化。

       高品质数字音频官网销售逐渐成为主流。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使很多唱片公司认识到传统介质数字音频销售已经不能满足烧友的需求了。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开始直接销售数字音频文件,采样频率可自由选取。同时很多公司认识到DSD的优势开始制作和销售DSD数字音频文件。NativeDSD网站应运而生。DSD256成为目前最高采样率数字音频文件。

       在线音频流播放悄然出现。他是目前所有技术进步的集合,代表着新的潮流。Roon和Tidal合璧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新解码器不断涌现USB数字接口和支持DSD解码成为标配。

       分立电阻解码器大量出现。电阻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可以使 用原始数模转换技术的解码器获得高精度输出。同时也让烧友认识到数模转换的根本。


       这个阶段PCHiFi主要是完善原来PC+USB解码器架构的细节。技术路线不同,但都登峰造极。USB数字隔离器、USB界面独立供电,有的把原来解码器应具备的功能都独立出来,IIS、PLL都成为手段。PC到解码器的连接成为串串烧。然后就没有然后了。PCHiFi还是没成为主流。PCHiFi到了瓶颈期,好像前途很黑暗。很多烧友开始复古转黑胶或开盘带了。

      

      这段时期烧友宜继续丰富数字音频知识,了解DSD是什么,为什么优秀。思考两个关键问题:黑胶指标不高为什么迷人;解码器终极目标是什么?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8-05-06 14:22:42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8#

NAA是Network Audio Adapter,HQ官网有介绍:https://www.signalyst.com/consumer.html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9#

满意就好。音响是给自己听的。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0#

黑胶唱片为什么迷人
        话续前言,很多烧友折腾很长时间数字音频最后都放弃回到原始玩起了黑胶唱机和开盘带。那么黑胶和开盘带为什么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从声电、电声转换上讲这两种还原声音方式最直接,中间环节少。原理讲自然声波是一条连续平滑的振动曲线,经过声电转换记录的电平曲线也是连续平滑的。电平曲线和原始声波振动曲线拟合的比较完美。黑胶轨道本身刻录就是连续振动曲线。这里连续、平滑和拟合是他们还原自然声波的关键。自然的声波当然就是最好听的声音。
       数字音频是对声电转换后的模拟电平曲线进行等间距采样,记录的数据不再连续,受采样位宽量化的限制采样点不再完美落在电平曲线上,数模过程是阶梯电平经过低通滤波再还原成一条连续电平曲线,这条电平曲线经过这么多处理如何完美拟合自然的电平曲线?只有认识到这些,从技术上处理趋利避害才能找到数字音频完美还原的正确途径。
       网上有黑胶和开盘带DSD256的数字音频文件,解码器支持可以欣赏一下。会发现不仅可以听到满满的模拟味还能听到回放设备的优劣。数字音频数字处理才是正途。用模拟的方式处理数字音频大多只能是改变,事倍功半。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9-01-05 10:39:21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1#

PCHIFI突破 势不可挡

   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助力了数字音频的迅猛发展。一个10GDSD512专辑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现在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前面的贴说明获得连续、平滑和拟合电平曲线是数字音频回放的关键。录音采用DSD256以上的采样频率或是对低采样频率进行高效的数字处理,这两种方式越来越被广泛认同,同时这两种方式都离不开NOS DSD解码器。原始高DSD采样数字音频文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会很快普及,这个要比预计的快。应对目前低采样数字音频文件HQPlayerNOS DSD解码器组合是当之无愧的首选,逐渐被广大烧友认可。

   高效、节能和操控便捷是我的系统一直追求的目标。系统一直在简化。





此贴作为这个题目的结束。重新开一贴:玩转HQPlayer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2#

回复 18楼芒果冰的帖子

新帖http://www.hifi168.com/bbs/showtopic-252229.aspx 开始介绍HQPLAYER、是目前最复杂的数字处理。远比想象的复杂。当进行DSD512播放时码率达尽50M。这不是普通电脑能承受的。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