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实的浪漫柔情:Metronome T5/C5数字系统—作者:郭汉丞 [复制链接]

1#

法国Metronome一家专注在数字领域的Hi End厂家,他们是很标准的Hi End小厂,公司不满十人,主事者不贪多躁进,多年来只做CD唱盘、转盘与DAC。这次试听的T5转盘/C5 DAC,是Metronome旗下入门款式的CD转盘与DAC,比起其老大哥Calypso、Kalista与Nausicaa,看起来朴素许多,但其声音的魅力,却是既真实、又浪漫,是不可多得的Hi End逸品。

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为什么说不可多得?以前我和Metronome原厂没有接触过,即便在国际音响展上,也没有认识或交换过Metronome人员的名片,直到去年原厂国际营销业务交接,代理商约我和原厂见面,这才知道,想拥有Metronome还真不简单。Metronome的工厂不大,人员不到十人,生产按计划进行,产能颇为有限,创办人Dominique Giner到现在还是公司的「脑袋」,由他规划产品的设计,原厂营销经理请我不要问他数字领域的专业,因为他不懂,可是他家老板Dominique Giner简直就像是电路思考的过动儿,一天到晚想出一堆稀奇古怪的创意,听不懂的数字、模拟专业名词满天飞,把业务搞得昏头转向。可是落实到产品制作上,老板又非常挑剔,每个细节都盯得紧紧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们守在法国少量手工生产,为的就是对质量的要求。

如果从1987年创立的历史来看,Dominique Giner年纪应该和Mark Levinson、Nelson Pass或Dieter Burmester差不多,属于同一世代的音响设计者,但是其他的厂牌多已开枝散叶,从扩大机、数字讯源到喇叭,产品线齐全,可是Metronome却只有数字讯源,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原厂告诉我,Metronome不大,能够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已经很满意了,他们只在数字的领域发展,只想做出最好的声音,发挥数字讯源通透、高解析与中性的优点,把数字的好处做到极致。

专注,是成功的关键态度,不是吗?

这般专注的态度,一样摆在入门等级的T5/C5。来,我们先看看T5,这是一部上方承盘的CD转盘,设计得非常合理,结构对称,转盘位于正中央,轻推滑盖,转盘藏在里面,扁平的机身,看起来并不算庞大,但是您搬搬看,重量一点都不轻,足足12公斤。转盘为什么要重?答案很简单,君子不重则不威,越重的质量,越能降低谐振的干扰。我们回到CD转盘设计的原理来看,就更能知道Metronome设计T5,每一处都有道理。

转盘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承盘结构,这部分Metronome选用了Philips CD Pro2,只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可是接下来Metronome所做的事情,可不是很多厂商办得到的,他们大幅度改变了CD Pro2的结构。哪些地方改变了?您看T5的承盘内部,可说是铜墙铁壁,厚重的金属架构,在其他使用CD Pro2的转盘上很少看到。基本上Metronome只用了CD Pro2最重要的讯号拾取功能,其他机械强化都是Metronome自己改装。

改装不光是铜墙铁壁,还包括持续让CD片「接地」。是的,您没看错,是让CD片接地。干嘛要这么做?因为CD读取的时候转得飞快,这么一片薄薄的塑料CD片飞快地转动,表面和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所以接地是为了消除静电,这样才不会影响雷射头读取CD。讲究的地方还包括唱片镇,那是Metronome自家设计的Delrin唱片镇,原厂没有讲太多,只说其重量与形状,可以进一步提升CD转动的稳定度,降低时基差,有很重要的功能。我相信Delrin唱片镇一定有其功效,但Metronome制作的质感,让人用起来更觉得:「啊,这就是Hi End!」

壮观的内部用料

从T5开始,Metronome做了延伸性的设计,把T5的承盘「加重装甲」,就是上面的CD滑盖整体加厚,就变成了T6。如果这样还不够Hi End,再把T6改装为外接电源,用Metronome自家设计的ELEKTRA电源供应器。不过这些改装升级,并不能阶段性完成,我们可以把T5、T6、T8看做三款CD转盘,如果用家想要选购,第一次就要决定买哪一款Metronome。

转盘拾取数字讯号,下一段还需要DAC解碼,C5可就是T5的最佳搭挡。怎么说?C5一样有三段式设计,可是却非共享机箱,更高阶的C6是两件式设计,尺寸也更大,把DAC电路与电源供应分离,而C8则是可外接ELECTRA电源供应器。如果以视觉上的设计整体感,C5和T5是绝配,搭配C6会感觉T5太小了。

尺寸和T5相仿的C5,重量一样超过预期,单件就有14公斤。光靠外观打量C5,您绝对想不到内部有多壮观。真的,我看过的DAC算不少了,C5一掀开上盖,编辑部同仁看到的剎那,都不禁想说:「哇!真有料。」Metronome可不是随便塞东西进去的,这么壮观的用料,每一处都有道理。

先从电源供应讲起,因为DAC不太耗电,所以变压器尺寸不需要太大,可是C5摆了三个变压器,让模拟线与数字线路独立供电,这样就不会相互干扰。这种设计在Hi End器材上面看到不意外,算是设计的常识,可是看到C5的滤波电容,那可就壮观了,一群一群整整齐齐地排列,刻意选用小容量滤波电容,取其反应速度快的优点,容量就得靠很多电容堆出来,线路的布局与制作更困难。不怕,Metronome全都在法国手工生产,搞错了,老板可能会站在背后,用凶狠的眼光瞪着员工。是啊,这么难制作的电路板,真的要靠老练、认真又负责的员工才做得出来,也才做得好。

模拟到数字都是全平衡

C5的DAC用上4个芯片,代表他们追求全平衡,每声道都要对称加倍增加零件。数字译码规格支持到24bit/192kHz,可是内部运算实际上是32 bit,他们说这样可以提升音乐的纯净度,并获得更好的低频延伸,我并不是很理解这样的做法,因为24bit改成32bit的演算,多出来的8 bit全部都是补0,不过正确的算法确实会提升音乐的纯度,因为演算误差较小,所以数字失真跟着降低,音乐自然更纯净。

讲究的地方还包括C5的数字输入,这部DAC的数字输入齐全,包括Toslink光纤、AES/EBU、S/PDIF同轴与USB,每一种配一个,很够用了。但是一般数字输入端子做得多,实际上数字接收界面通通用同一个,Metronome可不这么随便,每一个数字输入端子,全部给一个专用的数位接收界面,各走各的路,这样就不会串在一起打架,Jitter时基差也会更低。数字接收界面直接连在DAC转换芯片的PCB板上,而DAC芯片用金属壳封装起来,不是怕您抄芯片型号,而是为了隔绝外界噪讯干扰。这两块板子是「架在」大块的PCB板上面,然后才传送到模拟放大线路,独立的DAC译码电路板,代表未来万一芯片更进步了,说不定Metronome会推出升级套件,升级就比较省钱了。

任何DAC都需要模拟放大,Metronome的模拟放大线路,您光看壮观的线路板,自然会觉得很放心,那一排排小电容,都是给模拟放大与电源用的。每一声道各有4个OP放大,加起来就是8个,您猜到了,不光数字,连模拟放大的部分也是真平衡,所以每声道要4个OP。不过,原厂说C5可以选择晶体放大,也可选择真空管放大,我拿到的C5却只有晶体,找不到真空管,所以我想这是两个型号,选购时可能要问清楚。

豁然开朗的通透感

试听T5/C5的过程都在U-Audio编辑部,扩大机用的是Linear Acoustic LA-V4 II/LA 100M后级,喇叭则是C.C. Admonitor Preference加低音柱,其实我用T5/C5搭配过不少扩大机与喇叭,可是就这一套让我最满意,所以聆听就用此定稿。编辑部平常使用的CD讯源,巧合的也是法国产品,Aduiomeca的转盘与DAC,是一套颇有年纪的数位讯源,但是质地颇为温醇,当T5/C5一换上去,那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表现出新鲜、开阔、活泼的姿态,让老Audiomeca不禁黯然失色。

T5/C5的声音走向颇为中性,刚开始听的时候,我只觉得这是一部通透开阔的数位讯源,可是越听越觉得美,而且T5/C5的好声并不是刻意修饰出来的声音。所谓刻意的修饰,讲的是让低频多一些,或是高频亮一些,这些透过线路都可以修,但是如果要走中性路线,几乎等于是说让音乐「素颜」见人,不靠化妆来营造声音的美感。这是靠让线路更安静,让线路更少渲染,呈现音乐本质的设计取向。所以我们听到的是很自然的音乐面貌,而不是加料的声音。

举例来说,Carol Kidd的「Auld Lang Syne」专辑中,「Some Where Over the Rainbow」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曲子,Carol Kidd改编翻唱,就一把吉他伴奏,Carol Kidd唱歌,T5/C5把录音当中诸多细节轻松地呈现,而且中性地呈现那丰富的细节。像是吉他的拨奏,您一听就知道是尼龙吉他,每一个拨弦的颗粒感是那么的清晰,Carol Kidd的歌声并非只有甜美与温柔婉约,T5/C5把歌声里面各种歌唱技巧都流畅鲜活地呈现,每一个拉长的吟唱,轻微地抖动着,嗓音的变化非常丰富。

越听越有味

喔,那是Carol Kidd的歌唱技巧好,而T5/C5还原了诸多录音细节,让我们听到感动的音乐。我一直在想,精选集通常录音不会比较好啊?以前我写唱片的时候,有听到这么多、这么让人感动的细节吗?我想,温习唱片却又能有新的感受,功劳应该记在T5/C5身上,一套好的数位讯源,绝对有让人能温故知新,忍不住想把以前收藏的唱片,一张张拿出来重新回味,还能越听越有味。反之,如果您在家里听唱片越听越无趣,那可以考虑来听听看T5/C5。

因为C5还具备USB输入能力,代表您如果不用T5听音乐,一部计算机连上C5照样听。C5的USB输入支持到24/192,高分辨率音乐也能播,PC用家稍微麻烦一些,要安装原厂提供的驱动程序,才能抓到C5,Mac比较轻松,直接联机就能听。我用MacBook Air连接C5,播放「莫扎特竖笛协奏曲」,选的是莎宾梅耶的版本,由Hans Vonk指挥德勒斯登管弦乐团,C5的层次感好极了,莫扎特时代的乐团规模较小,三、四十个人就能演奏,讲究的不是动态与音量,而是细部的质地。竖笛独奏之时,弦乐群宁静的荡漾着,乐团Tutti并不显得强,而是流畅地划出旋律的大圆弧。是啊,这是莫扎特生前最后一首协奏曲,挥别人世的作品,旋律画出大大的弧线,彷佛像我们招手说再见。

C5的弦乐群绵密又有光泽,竖笛的音质浓郁而清晰浮凸,让协奏曲听起来和谐且带有宁静感。还有,竖笛演奏的时候按压按键时会有细微声响的,录音里面都有,C5没放过这些细节。我当然不是叫大家特别去听那些手指上的小动作,而是要让大家知道,这些细微的声响,代表DAC有很高的解析力,可以把这些录音里面的细节完整重现,更重要的是,这些细细小小的声响,正是把我们带到现场的重要线索。

真实又富有浪漫柔情

T5/C5在U-Audio停留好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听了不少音乐,也搭配不少器材,我想说,T5/C5不光是自己好,我相信这套数字讯源在U-Audio编辑部的时候,一定帮了不少其他器材的忙,让这些器材听起来更好听。当然,T5/C5不算便宜,可是比起自家更高贵的CD转盘与DAC,T5/C5真的不算昂贵,而这般真实又富有浪漫柔情的数字讯源,在同价位带并不好找,而多年来只做数字讯源,留在法国生产,这般择善固执,只想做好一件事情的坚持,则让我们对Metronome多了一分尊敬。看来,在我打算升级自己的North Star Design之前,又多了T5/C5排在想要收藏的挑选名单当中了。

器材规格

Metronome T-5
形式:CD转盘
拾取机构:Philips CDM12 PRO 2 v 6.8
数字输出:光纤x1、同轴x1、AES/EBUx1
尺寸:450 x 85 x 435mm(WxHxD)
重量:12kg


Metronome C-5
形式:数类转换器
数字输入:光纤x1、同轴x1、AES/EBUx1、USBx1
尺寸:450 x 105 x 435(WxHxD)
重量:14kg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