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慕尼黑爱乐的俄罗斯作品 [复制链接]

1#
虽然今春天气不好,雾霾横天,禽流感横行,还是不断有大乐队及小乐队奔赴中国,——四、五月以大剧院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市场异常地热闹——竟也出现了不好选择的局面,老有同时开场的演出让你不好选择。

昨天的大剧院好不热闹,马泽尔率慕尼黑爱乐献演。马老可真不像是83岁的老人,那精神头,那健硕的脚步,经常一路小跑着上台——我们真心祝他健康长寿。我发现马老喜欢俄罗斯音乐,我记得十年前听他在保利剧院的开场曲目就是《荒山之夜》。这次一开场又是柴科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莉叶》序曲,下半场又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上半场还有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我向来不喜欢俄罗斯作品,这次即使是马老棒下的慕尼黑爱乐也改变不了。听下来倒真是让我觉得我是真不喜欢,这绝不是乐队的问题,乐队超棒——那只能是作品的问题。是俄罗斯的民族性问题,一切俄人的所谓艺术,整个感觉下来,其底质就是两个字——粗俗, 这在音乐中我早就体味过了,这一次更增加了我的感受——以后,我恐怕是再也不会听了。这种粗俗,让他们只适合写些场景音乐,如《春》这样的作品,这种音乐配上性感的舞蹈,可能有些意思,但单听音乐,——乏味得很。那《荒山之夜》和《图画展览会》之类不也是场景音乐么?

俄人的粗俗让他们在人文社科领域毫无建树,没有任何值得阅读的作品,这种感觉性的粗放倒是适合写小说和干革命——所以,他们很出了一些小说家和革命家;至于音乐么,就只能写些场景式的小品,那魅力,是只消三分钟就可消磨掉的。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也没起什么好作用。昨读一本杂志,一份调查表明,竟有49%的俄人认同斯大林的清洗——不可救药的愚昧,可怕的野蛮和粗俗。

刚读完茨维塔耶娃的诗集《致100年后的你》,初看意像很美,也很有些精致的味道。但细看通读下来,便会发现那内质里的本质,还是逃不掉“粗俗”二字。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嫁个脑袋进水的丈夫,本已在捷克,却要回国——因为“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有“真理”“,这位诗人也认为是这样,于是双双回国,先是丈夫被枪毙,然后是这位女诗人困生活无着,欲求一洗碗工的工作而不得,最后上吊而死,他的儿子暴毙于前线。这母子二人本来是在法国巴黎的,但这位诗人却对法国文化颇有微词,认定只有他们的俄罗斯才有”真理“和”诗歌“,但法国至少可让她生活下去,伟大的俄国”真理“和”诗歌“却要了她的命。——而我读下来,在三分钟的感动后,我发现她的诗歌,连 同一切俄罗斯的伟大艺术,其实只是些 媚俗的似是而非的含糊意思表达——那离”真理“,还远着呢,他们所认为的这种真理,着实害人不浅。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5-17 00:48:51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3/6/19 17:01:3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2# haskil 的帖子

那能不去么?——听了假声男高音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3# qsyd 的帖子

久违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大家畅所欲言,我这阵特别讨厌俄罗斯那一套。上次在莫斯科餐厅吃顿牛肉,——当然是中国人做的,到现在还恶心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俄罗斯人还有一种俄罗斯式的“霸道”,狂妄地认为自己拥有真理,——这在这位女诗人身上亦有表现,这就是她的“粗俗”的一面,其实质是没有思考能力和无理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野蛮和疯狂。《春之祭》这样的作品无非就是一些无理性的喧嚣,没有任何精神性的狂吼,本质是发泄,应和的是人性中不太光明的东西——这种发泄不解决任何问题。而听者听完,不过是产生一种“拿起刀枪,奔向前方”的错觉,当他们真正地站在队列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已了——那结果,是迎来更悲惨的命运。俄罗斯这些东西不会将人类带到光明中去,只会走进向下的泥潭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高水平的乐队使作品本身的贫乏、苍白和粗野尽显无遗,俄罗斯人绝写不出莫扎特那种纯净的快乐,也写不出海顿那种结构式的优雅;那我们就说激情,在这个领域他们就占先了么?贝多芬的激情虽不能说完全是善意的,但那总是从头到尾组织得严整有序的,他是不取得胜利绝不会罢休的,在他完胜以后,他还要加上打扫战场的环节(葬礼乐章),最后还要有一个庆祝的乐章。我们再说瓦格纳,瓦氏歌剧中的人物虽有种种人的毛病,但却一步一步踉跄挣扎着往上走,再说那豪情,是十个柴科夫斯基捆在一起也抵不上的。瓦格纳的歌剧豪情定要把人的毛孔都要唱透,他的歌剧听下来就像全身换了血一样。柴科夫斯基的激情则像一个醉汉,是刚刚勃起就已阳萎的无能和无奈表达——没有意志力控制的激情只能落得如此下场,本能式的冲撞经常会撞到死胡同里——没有一点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光凭着本能作曲永远也走不出家门口多远。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作为一种事件音乐,我们现在记得它只是因为上演时的故事,当春天的荷尔蒙又随着柳絮满天飞舞的时候,我们听到《春》起始的乐句,——野猫又开始叫春了——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15# Rossi 的帖子

这纯属我个人观点——欢迎批驳,有根据的没根据的都可以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回复 18# 莱纳 的帖子

这个评论很到位,——我喜欢,我们的生命都是一种浪废,打发时间而已,——我们还能干什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回复 21# burt5177 的帖子

我今晚去听荷兰人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

回复 21# burt5177 的帖子

不喜欢倒也谈不上,我只是找个借口发泄一下对俄罗斯人的情绪而已,-刺激我的与其说是春之祭,不如说是那本诗集,还有那个调查——几代人过去,他们竟会赞同屠杀自己的同胞——他们 就不怕屠刀会砍向自己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1#

回复 25# bbc4 的帖子

谢谢B兄的开导,——不过梅德梅杰夫已经出来说话了,不许以任何借口给斯大林翻案,什么原因也不能允许这样无辜地杀人,这让我又生些希望,向梅致敬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2#

回复 28# qsyd 的帖子

身子骨不行,踢不动啊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3#

我个人觉得,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音乐的开山鼻祖,他的才华其后人远不能及,事实上——穆的音乐是我最爱听的俄罗斯音乐,那才华和灵气,是我们现在仍能感受到的——但俄罗斯男人的命运逃不脱酒精(我不是说酒精不好),一个人才被酒精毁了。但话又说回来,他要是不喝酒,他也许就写不出好音乐了。穆不但写出了最好的场景音乐,也写出了最好的恐怖音乐。第二个才华横溢的俄罗斯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我们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音乐家也不为过。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4-27 14:43:23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4#

回复 37# rockme 的帖子

没错,这下找到合适的词了,穆真切,柴做作——就是这样的。柴最做作的作品是洛可可变奏曲,听下来真有点难为情。我有时也还听听的俄罗斯作曲家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新克里亚宾及拉赫玛尼诺夫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5#

对了,这才像的论坛,欢迎大家继续爆料,我先搬个马扎坐这儿——那些芭蕾舞的图片牛啊——继续哈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6#

说老柴'做作"确实不太合适,做作的代表是肖邦。其实老柴可能是太本色了,其表达有些过份,比如说点到为止的他却要长篇大论,比如说我们送人送到火车站,到站台口告别就相安无事,也可以送到车窗那儿,说几句道别的话就得了,到这时就恰到好处,如果非要接着说三道四,就可能掉眼泪了——掉眼泪并不好,还是忍一忍的好。又比如我们到别人家做客,他领着我们参观书房、听音室,这都没问题,但他如果领我们去参观卧室,又甚或让我们看他的内衣内裤之类就大不合适——我们就只好捏着鼻子看了。所以,问题在于均衡,在于是不是过分,在于是不是适可而止。他不做作,但他太真诚了,他的真诚有时让我们无所措手足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7#

回复 53# 蔚蓝的天空 的帖子

我恰恰非常喜欢细腻委婉的作品,但老柴这两点可都谈不上,说他女性化倒真是的。说到女性化,舒伯特有时也很女性化,——我就很喜欢这种女性化。肖邦我确实听不来,而且越来越烦——我听下来的感觉就是扭捏做态。那个被喊是不是在找那谁谁的人一副女性化的模样,而且样子十分地扭捏做态,倒是十分适合演肖邦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8#

回复 52# 莱纳 的帖子

我其实不想和任何人争论,也不想给谁扣帽子,也不想和谁辩驳,我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已——但不论是赞同的,还是反对的,甚或是批评的,那都是看得起我——我都十分热烈地欢迎。我真正的立场是——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觉得莱纳兄对布兰诗歌的评价就很有意思——这部作品我第一次听时感觉很有冲撞力,现在听着听着越觉得没啥意思了。所以,我有一个感觉,越丰富的越贫乏,越简单的越复杂,那些一上来张牙舞爪先声夺人的,没几下子它那魅力就没了,相反一些乍听枯躁简单的却越听越有味——前者的例子如斯特拉文斯基(这方面的例子我都不愿举老柴,他那点东西太有限了——他是最早被我淘汰的作曲家,现在碰都不想碰),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如巴赫。只有莫扎特是个例外,丰富的还是丰富,好听的还是好听——其魅力始终不减,始终如一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3-04-29 22:59:20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9#

瓦格纳我一开始是不喜欢的(但从一开始我也并没有不喜欢他的现场,我只是听不下他的录音),但我发现我现在有点越来越喜欢了——但我觉得瓦格纳必须得听现场,只有现场才能展示出瓦格纳戏剧的全部魅力和丰采——前几天听大剧院版的《荷兰人》,也确实精彩。还有一个例子是海顿,初听觉得平平,而且会觉得他的作品都一样,但是我发现我现在是越来越喜欢海顿了,他那味道真的是越品越有味,像是一瓶陈年老酒,但开瓶后却清新如昨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