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日十曲之四 [复制链接]

1#
昨日始有秋意,风从树梢上吹过来,已消歇了它夏日的酷气,而改变为一种和缓的滤过式的暖意,让人感到一种舒爽的惬意;驱车出去,周遭的远山全都一览无遗地呈现在你面前,向你展露着它毫无保留的醉人蓝色,像是邀你进入它的怀抱。该以什么样的音乐配这秋天,当然还是勃交第四,这成熟季节的成熟音乐,成熟的理智和成熟的情感——但不一定结果。想在坛子里放炮已有五月,遂赋诗一首,顿首于勃大师足下:
入坛遁形迹,忽忽五月余
近日颇寂寥,秋风送凉意
双眼迷离日,情思无措时
登高再聆曲,还是勃第四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09-08-31 09:45:25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8/29 0:27:58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回复 2# scfan 的帖子

是在上海演吗?那说啥也得过去。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3#

回复 5# scfan 的帖子

梅塔还没听过呢,上次在北京没听着.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4#

回复 7# 若飞公子 的帖子

偶听得不多,一年才听一回,就是秋天这回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5#

回复 8# nevin4315 的帖子

最后四首歌平时别听,偶们离那天还远着呢!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回复 10# shenming 的帖子

第二页又打不开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7#

回复 11# 收音机脑壳 的帖子

俺就在北京,——已经不热了,早晚颇凉。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8#

秋日十曲之二——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K626

在听过了开场的勃交四后,我们再来听单簧管名曲,也是莫扎特的生命终曲。我听的这版是伯姆指挥的那版,封面上有个单簧管的那版。有一次我回家,声音从离门最远的那个房间里传过来,房间里好像没人,那声音那么真切,像是莫扎特本人在那里演奏,又好像是空气自己发出的声音,——那声音,那极致的声音,——它表现的是生命本身的怅惘,这种怅惘一般都是在秋天发生的——经过了热烈的夏天,突然吹过来的风就是凉的了,一眼到头的天仿佛扫去了所有的幻像,“自古诗人悲寂寥”,天气不“迷惘”了,我们的精神却迷惘起来。莫扎特的这首曲子只有一瞬是迷惘的,他很快就略过了这种迷惘,又继续一如既往地向前,就如同他一直给我们的那样——莫扎特心中没有“恨”这种情感,只有无穷尽的爱与欢乐——但这终曲中的欢乐确实与以往的如此不同,让我们重聆一回吧。但这曲子不能多听——听完了难受。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9#

秋日十曲之三——赋格的艺术

大约大师们的晚期作品都有一种萧瑟之气,但那绝然不同的美也就是在这萧瑟中展开,——这点在巴赫的赋格艺术里体现得最为明显。萨义德的《晚期风格》里探讨了贝多芬、施特劳斯、莫扎特的《女人心》,巴赫只寥寥几笔,未有太多论述,——这实在是一个极有价值的论题——只可惜老萨在写这书时也已濒于自己的“晚期“,这书未写完即已辞世,让我们不能看到更多精彩的内容——一恸!巴赫的赋格艺术卷天铺地而来,那非同寻常的超美和超越一切的目光分明是在叙说秋天的”故事“——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耶稣上十字架时是不是在秋天?我不知道。但我听他老人家的马太受难曲,那合唱队发出的声音在我听来实在是从秋天的田野里,从四面八方奔涌过来,并弥散到一切的远山近水。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10#

秋日十曲之四——海尼兴的德累斯顿协奏曲

这曲子被我列入秋日之选,先是因为戈贝尔及其科隆古乐队那催枯拉朽的演奏——老戈的演奏总是那样如火如荼,风风火火——巴赫的勃兰登堡也被他们演得急如星火,那不容分说的气势分明是秋风君临天下、横扫一切的风格;再有,请看这唱片封面,那情势也分明是秋天的景色——德累斯顿的秋天我去过,那一片萧瑟之气,伴着全城的灰暗色调,颇有股子经受战火洗礼的意味——德国人重建时的作旧有点作大发劲了。我们看这封面,景色是蛮清丽的。不客气地讲,这两张一套的协奏曲可当冠盖巴洛克协奏曲之选。
hei.JPG (, 下载次数:0)

jpg(2009/8/31 9:43:31 上传)

hei.JPG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