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谈多声道SACD [复制链接]

1#
(刘志刚
特稿
香港Hi Fi Review主编 20092)(避震梁按:本文是刘志刚的近期杰作!谨此推荐!另:Hi-End圈现正流行SACDmulti-channel多声道音乐(我也喜欢,请参阅:Aho的「空间」交响曲 (一至 二)   Surround烧爆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skm.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sw0.html()),包括唱片商正开始推广销售的高解像音樂錄音檔案(high-resolution audio files), 例如有先天性錄音優勢的Chesky 24/192 Reference Recordings' 24/176.4, 包括多声道音乐檔案,發燒友将来必定要向multi-channelHDMI接口发展。(请参阅:我的PC HiFi组合及内部照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qxq.html)

朋友笑我是「SACD传道人」,我说,应该叫「用环绕声模式听音乐的推广者」。

对于「我的房间都有反射声啦,驶乜加后声道?!」、「人只得两只耳朵,用两只喇叭足够了」这类讲法,是秀才遇看兵,有理说不清。我明白不少人都怕烦,觉得多几只喇叭很碍地方(也许客观条件根本不允许),打从一开始便抗拒多声道。又或以为只有动作片(电影)才需要中声道后声道炮制惊人音效,听acoustic music只需要二声道。但,真是听音乐二声道足矣?

早前读《音响论坛》,其主笔林怡宏先生正正以这个问道做其文章的标题。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也不就介意被人指责为文抄公,这儿引用一些他的论点。

先生说有人以为只有多声道才能再现影片中戏剧张力十足的包围感。「但在自家调整得宜的二声道系统里,我一样可以透过二支喇叭听到清晰明确的空间感,精彩炮制的音像移动及声响细节也未曾或缺,那种置身场景音效的过瘾感受,从来不曾因『喇叭数量不足』而有所遗憾。」林先生说。连看动作片都安于二声道,林先生听音乐自然也不会考虑采用多声道了。可是有次刘汉盛先生邀林先生一同欣赏多声道音乐软件的回放效果,林先生「看到那些熟悉的唱片及熟悉的曲目,就抱看看热闹的心情坐下来聆听。结果,眼前激昂弹奏的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让我差点听到掉下巴。」

令他惊讶、感动的「已经非关声音细节、音质音色、动态解析等等,而是音像呈现方式和音场表现方式截然不同于二声道系统,那种浮跃而出的形体结像和完整包覆听者的具体空问感,更加接近我现场聆听音乐的感受。」

瑞典BIS的制作人Ingo Petry因工访台湾,他告诉林怡宏先生:「许多人喜欢用二声道听音乐说是因为声音自然,但其实大家都忽略了,对耳朵来说,多声道的呈现方式才是真正自然。」林先生反省自身经历,传统二声系统早已让他习惯那种如观赏平面照片般的景深,多声道系统播放古典音乐却像是观赏立体电影般生动超凡。亲身体验过多声道系统播放多声道音乐录音的美好感受的林先生,听了BISPetry先生如此说,不禁心动,想投入多声道音乐的怀抱了。早前Gramophone杂志赠送SA-CD sampler,之后刊登了几封读者的致谢函,说大开耳界等等。读清楚,原来只是听其DSD Stereo层甚至CD层而已,已经如获至宝,像发现新大陆般高兴。

为甚么有些发烧友们即使听过「够班」的SA-CD播音,仍不为所动呢?

这大概关乎对声音的认识,和前面提到的「早已习惯了」。对这,我是爱莫能助。当你好心提出「这种声音不真实」而对方冷冷一句「这比『真』更靓更好听」时,还有甚么好讲?

SA-CD背后是DSD技术,频率响应扩展了,definition自然提升,但这只是SA-CD好处的一小部份。多声道surround sound才提供令人「背脊的汗毛也竖起」的正斗体验。我们耳朵接收到的reference points愈多,我们的空间辨别能力便愈高。(你试试完全堵塞自己其中一个耳孔,就知我讲甚么)环绕声其中一个特色(优点)是它界定整个音响空间的能力表演台上、观众席因为拾取到聆听位置背后的反射声。一个良好的环绕声音乐制作(特别是古典的),后声道的音响的强度/响度,跟前声道是十分悬殊的;但有了它们(后声道)空间感的增进是极明显的。最易分辨是听在教堂内的灌录教堂reverb一般而言比设计优良的音乐厅多些,「声尾」长些当强音曳然而止,一个良好的环绕声录音让你听到余韵在整个音响空间回荡(有时是前后、后前的!)一个感人的演出配合一个如此有临场感的声音空间(不再是一个音响「画面」),岂不美妙!愈是大阵仗(例如满员乐队加合唱之类)就愈大机会听到上述效果,大概由于场地的选择和摆咪的位置使然。你会感到自己的听音室变得很大,四道墙壁都「退后」了;「断估」后声道的「千钧一发的delay」是魔法所在。
欢迎前往
避震梁
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

最后编辑避震梁 最后编辑于 2009-03-01 09:19:58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3/3 18:09:3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刘志刚 略谈七张较新的多声道SA-CD。不敢貼了!
如有兴趣 欢迎前往 避震梁 的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参阅:又谈多声道SACD(二 及 三)
TOP
3#

原帖由 老浦东 于 2009-3-1 10:02:00 发表
一直顶梁大师的,但这次不敢乱顶。

很多东西是好,但无法普及,现在168上的大部份大哥连如何玩好2声道都很头疼,玩多声道谈何容易???

有钱的问题,有玩的手段的问题,有房间的问题,问题太多啦。

我那台SONY的SACD机就是多声道的,从来只听2声道。


老浦东兄所言,我深信必然甚是,只是知道后觉得未能分甘同味,有点失落而已。

我一向主张影音一体化,玩多声道音响只用Philip DVP9000S DVD机的多声道输出,大摩DIY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c0lv.html),多年来原配用大摩DIY分体解 码器一台(原供主声道用),在线材升级后已闲置不用了。
线材和校声是我玩音响的兴趣所在,器材则力求简化。例如我将音箱线由1对孖线分音改成6对之后(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3002-6.aspx ),在整体效能提升之余,我减用了上述分体解 码器一台、孭仔箱之间和顶部左右各3块飞机板。

也许我辈是玩多声道SACD的少数先行者,我辈主要是一班音乐兼音响围内发烧友为主(AV只是辅助,刘志刚是「用环绕声模式听音乐的推广者」,但他家中的多声道音响系统竟然没设电视机),许多兼职音乐版、音响版主笔(本人停笔许久了)、乐团、合唱团(例如刘志刚太太)的指挥、导师等。除了雷明大师之外,没有一个是富豪级的。
先决条件是:要用各种线材、校声手段,先玩好主声道的2声道音响系统。
玩多声道器材的手段有两种:
1.主要都是将升级后剩余的器材用作后声道和中间声道;
2.将AV多声道音响系统用到尽。
例子:我和雷明大师都是用三部2声道扩音机 + 6只大小音箱 + 2只12吋超低音玩5.2多声道音响系统同时兼玩AV(我的是剩余器材)。刘志刚的系统是5.0,后声道是2声道微型音响组合。
中间声道:雷明大师是用一对书架箱挂在投影幕左右两边向内抝、我是用一对仙乐3.5书架箱,左边那只的分音器改为出超高和中低(物尽其用而已)。
我的多声道音响系统 请参阅:我的半DIY音响组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dqd.html ;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53002.aspx
我辈听2声道时,为物尽其用、及求大幅强化一般为玩Hi End HiFi所独有的丰富泛音、现场感、空气感和庞大的空间感,亦喜同时用模 拟4声道(请参阅避震梁 校声贴士(4) 之 二声道立体声 改 模拟四声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l9r.html )。
超高音:我用的是LCY 100K 铝带超高音,超高除改善音色外,同样可提升音场3D感,超高电容数值我用0.2。

我远离国内发烧圈多年,在此介绍我的各种心得和玩法,希望互相交流、分享同乐。
TOP
4#

回复 12# andyhe 的帖子

Onkyo PR-SC886 高清影音前級處理器
http://www.avland.co.uk/onkyo/prsc886/prsc886.htm
有兴趣留email我把香港Hi Fi Review  2009年3月最新评论给您参考。
不过多声道前级不是必要的,如果好像我那样,有多声道DVD/SACD兼容机已可玩多声道音响。
TOP
5#

回复 2# 不学有术 的帖子

香港灰尘很多很多
TOP
6#

回复 15# wwx2000 的帖子

由于我有意由5.2多声道升级至7.2,不限品牌和价格,只求高潜质和高效费比,众主笔向我推荐下列两款:
前级:Onkyo PR SC886(价格较高)
合并机:Onkyo TX-NR906 (价格和Pioneer 先锋SC-LX81相若)
我们和Marantz、Pioneer代理(大老板是我的多年同学)的关系比Onkyo更佳,因此应不带偏见。
不要小看家庭影院器材“兼容”音乐的潜质,只要线材和校声等做得好,好声是不难的。例如5年前我新搬房之初时,由于环境特性,“我的半DIY音响组合” (请参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dqd.html ) 中的Onkyo AV amp + 仙乐S4小座地竟然大胜我的ML6B + ML3 + 仙乐孭仔箱;后来将线材全面升级,才解决问题。
我上月连坏2台机(送修竟缺零件),刘志刚等3位友好为鼓励我加入升级行动,先后自掏腰包送来3台机做补充,最后还多了一台后备机,这班烧友真难得!

我遗失了《音响世界》杂志创刋号,您还有吗?内有梁卫星采访“幸会HiFi奇人避震梁”一文,我希望取得副本存档。
TOP
7#

回复 17# wwx2000 的帖子

如方便,用300dpi扫描內文及彩色封面后电邮给我好吗?谢谢!
我的电邮: albertpl@sinaman.com
TOP
8#

原帖由 doudad 于 2009-3-6 9:51: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wwx2000 于 2009-3-1 21:25:00 发表
当时文章看了好几遍,也没有搞懂啥叫飞机板。后来从国内音响杂志消失了。现在刚发现博客,开始好好学习!
我一直2声道,电影也是2声道。我对多声道向往已久,不希望电影为主的“家庭影院”,喜欢音乐多声道为主的“家庭音乐厅”。现在根本看不到这样的配置推荐,到处是用家庭影院“兼容”音乐,扫兴得很。 [/qu


貴友是失敗之作,平價优质器材也可以好声。请参阅15楼頁2不要小看家庭影院器材兼容音乐的潜质,只要线材和校声等做得好,好声是不难的。贵价机只保证潜质,Hi End器材不保证靓声,校声是靓声的基本需要。请参阅:Apogee + Jadis天仙配 (-)
极品器材更须悉心调校才能尽显Hi End本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bzyz.html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2a7230100c0ef.html ;
我的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有许多校声文章,欢迎分享。
TOP
9#

后话: SACD背后是DSD技术,频率响应扩展了,音质、definition自然提升,对CD具有先天技术优势。但市面上有许多制作不良的SACD碟发售,破坏了SACD的声誉!(实例:The Sound of Music、Belafonte at Carnegie Hall……) 在今天的经济危机环境下,各大公司如EMI, Warner, Universal竟然重投SACD阵营,技术优势无可置疑。总体来说,SACD由于价格偏高,加上不能覆制,聆听者的音响系统未如理想等(例如播放系统、超高音单元的配置等),在推广方面仍是失败的!

当年售价三万多SOYN SACD-1,此机我和刘志刚都用过,实非所值,今天我俩都用平价Philip DVP9000S大摩机(避震梁摩版)选DSD格式播SACD,大胜数万元的新款厂机。
TOP
10#

回复 19# 菜之鸟 的帖子

部份SACD机的光头寿命确实令人头疼,贵如Musical Fidelity胆SACD,平至我的Philip DVP9000S,声音虽佳,光头寿命都不长,而且备件欠奉。我现用的是第二台DVP9000S(好友所赠用作替补,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比利时生产的刚报销了。维修专家教路:少放DVD,加上DVP9000S对翻版DVD读碟能力不强,我唯有另购Philip读碟王以减低DVP9000S的工作量,以求达致光头延寿的目的。
TOP
11#

谢谢Eric版主!

今天才看到被选为精华帖,失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