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震梁
- 论坛博士后
- 1954-10-15
- 2058
- 21978
- 2009-01-18
|
避震梁论坛博士后
1#
t
T
发表于 2009-01-27 10:47
|显示全部
雷明大师专栏精选 转录自 香港HiFi音响杂志) 2005 年1月最后,除了屏蔽网之外,外皮(Jacket)的物料也影响音质。因为外皮可以作为一个电容的电介质,而外皮的接触面例如一幅墙壁或一片地毯地板,在带有潮湿空气时就是一个导体,于是导线/外皮/接触面的三文治就构成一个电容器。外皮原料,便须挑选「倾倒速度」快捷和贮存能量低的物质。宜认清楚75欧「特性阻抗」的定义。 一般认为,导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Impedance)在传输声频(20Hz-20KHz)时并无重要性,但近年亦有主张把全部声频转接瑞统一为75欧的人。发烧友宜认清「特性阻抗」的定义,是讯号的受送二端都以相同的阻抗值去匹配,而非导线之阻抗值。传统的传输线理论是,当讯源,电缆,及负荷(即送端,导体及受端)的电阻值相同时,讯号传输便没有损失。这道理适用于波长短于电缆长度的无线电波传送,因此,电视天线,视频讯号线便以75欧同轴(Coaxial)传输为国际标准。特性阻抗匹配,杜绝了讯号在网络里差生反射和谐震(驻波)的情况。但由于音频讯号的波长远远超越导线的总长度,所以音频驻波不可能在音响系统内发生(声频讯号以电的速率运行时,每个2 万周声波的长度达9英里!)。[避震梁按:「特性阻抗」+「匹配阻抗」的失真是能听得出,发烧神经线厂家既相信,亦在普遍使用其理论,但是难以用仪器量度的。就如以微波转输接地理论制作所的神经线(例:MIT Shotgun、我的MagicLink),既符合理论,听起来又有效、改善亦大;但在我所接触过的专业音响测试器材中(最贵达数万美元),其测量结果都是没有分别的。一般厂线生产商为求以最低成本造出最低「特性阻抗」的线材,于是鼓吹以75欧同轴线一类概念的结构作为音响专用线材的设计。市面上就出现了许多内部接线线芯直径一般,而线身的总体直径就极粗的音响线材,包括了电源线、信号线和喇叭线;即使不一定是75欧,这做法确实可以以最简单结构、最低成本造出较低「特性阻抗」的线材。]近期有专家率先倡用以炭纤维(Carbon fibre)充当导体做讯号线。炭纤的电阻值大于铜约1,000倍,但发明人范登豪(van den Hul)则坚持,精炼炭纤凭特殊的晶体结构,其传输纯度甚至超越银线。是否属实,就要亲自体验了。[避震梁按:我喜欢炭纤维造的屏蔽网]最后,导线传声质素仍须饱受焊接,插头质料及插与座之接触情况所影响。焊锡及焊工均具极度重要性,原厂出炉的「点焊」,把导体与插头熔为一体,效能远胜「辣鸡」手焊,乃不争的事实。插与座的接触情况及电镀层之导电情况,更衍生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的后果。本篇简阐了一切有关仿真讯号传输电缆的常识,希望对发烧友有些帮助。至于光纤传送和数码传送,则又另有学问了。(全文完) 插图:我的鋼珠沙damping+经冷凍處理(Crypton)的孖線分音Magic Link(1994)
欢迎前往 避震梁 的BLOG:http://blog.sina.com.cn/alberthk
-
-
cable with steel ball sandc.jpg
(, 下载次数:180)
cable(2009/1/27 10:49:10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