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yilinliulin 于 2010-4-26 11:30:00 发表 我应该是您的“知音”。切利在摆弄极弱音场时的确大师风范,但他的追求有时脱离了作曲家的作品,这是我要否定的。能在郎朗的演奏中,体味到演奏家如此处理的意境,足够美学水平的不一般了。但郎朗有时在处理谷峰情绪上扬抑得过度了,那就有招摇之嫌;拿他和霍洛维茨相比,就能比出个究竟来。 |
非常happy有了知音!
但我不敢苟同您对切利的评价,说他脱离了作曲家的作品,其实您如果多了解一点切利,就会知道他最爱与人较真的就是忠于原谱,这是他的核心价值。
再者,没人能代表各位作曲家,所以说某人的诠释脱离了作曲家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我想你只能说他诠释和你以往听的不太一样罢了。
至于霍洛维茨,我反而认为他就是天下第一爱招摇者。他的音色多半浮夸不实。别的不论,我怀疑他能不能像郎朗那样偶而能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