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完一场免费的芝响马六后记 [复制链接]

1#
轮我来说说了。先说怎么免费的。

我昨晚七点到了会场外,到了售票处那里,正徘徊看有人肯让票否,就看到一老外杵在那里,笑咪咪地看着来往人群,也没人理他,我就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这先生还真有一张多的票,说希望我不要再卖给别人,是真正要去听马勒的,我说那当然绝对没问题,他打量了我一下,就把票给我了,我接过一看,是721座,标价2280合同票,我问他卖多少,他说不用,只要确定我会去就行了,以后只要捐点钱给慈善团体就好,我这下可乐坏了,今天当真中了头奖!

原来他老婆就是团员的小提琴手,他是在芝加哥制作并卖提琴的,这次就跟着团一起巡回,他多的票应该就是内部票。进场后我们也就坐一块儿了。他也会跟着团去北京。北京的乐友们,也许你们也有机会哦!

我口袋里揣着的500块预算,又放回钱包啦!

再简单说说现场所见。

其实721座虽然是最贵的位子,但我认为这不是好位子,虽然离指挥和第一小提琴手很近,但后面很多排其实都看不到,木管,铜管全见不着,有点可惜,好在能见到大槌子女。在管乐打击乐爆棚的乐段,就只觉得声音从你上方冲出去,可惜它并不属于你。离小提琴这么近,倒是听得再清楚不过了,搞了半天原来像是听了一首马勒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不过也有收获,看到光是第一小提琴声部,第一列和第二列有时还会演奏的不一样,而且常看到在演奏完这类乐段后,他们会和相邻的左右乐手眼神交流,会心一笑,有两位华裔乐手,还是一男一女,更是频频眼波流转,不在话下,看得旁人好生羡慕。

海汀克的马勒

海老八十岁了,竟然全程站立,没椅子坐,没栏杆可靠,指挥动作俐落,让人敬佩。通常老指挥速度会慢,我们果然听到了非常慢的第一和第二乐章,结构清晰,乐念表达清楚,但以马勒第六曲子本身来看,这首其实很歇斯底里的曲子这样诠释起来就正气有余,鬼气不足了。又也许海老别有深意,到了第四乐章终于找到了本曲那种诡谲的神秘宿命感,基本速度快了,乐句的自由度也大了,仍然张力十足。海老的功力这时才让人不得不佩服,加上乐团各声部卓越的表现,这乐史上少见的情绪错乱的第四乐章实在被诠释得没什么遗憾,听得全身紧张,大呼过瘾。

乐团的声音

终于听到名满天下的芝响铜管,如同先前帖子所说,他们并不哗众取宠,刻意抢风头,如果一个没听过别团铜管声音的人来听,可能还觉得稀松平常。但要是真来比比,那人家可真是侠之大者,锋芒不露,道以忘技,出来的声音顺滑无比,好像吹起来跟吃饭一样容易似的,听了这么多天下名团,现场这种声音还是第一次听到!

弦乐非常好,让人想起朱里尼同样指挥该团马勒第九名版的风采,该团弦乐本来就是有不俗的实力与潜力。声音不似德国团厚重结实,是趋向维也纳那种治艳的风格,这其实就是很适合马勒的。君不见弦乐为主的第三乐章….,什么叫作如怨如慕,什么叫作如泣如诉

现场音效

最遗憾的是现场音效了。比起92年我在台北国家音乐厅听梅塔指挥以色列爱乐的同曲音乐会,同样舞台上挤得水泄不通,但能量之惊人,动态之巨大,比起来这次上海大剧院实在有点小儿科,那时真正体会马勒交响曲在现场带给人在精神上与感官上的庞大震撼与冲击,这是听音响听不到的。我们上海大剧院的音效真是辜负人家远从芝加哥来的千军万马呀!


华裔音乐家的联想

最后,看到我们华裔音乐家在该团都站了许多关键的位子。竟然连乐团首席都拿下了,我印象里首席陈慕容是台湾出生前期在本土培养的音乐家。这其实代表什么?代表着华人已慢慢开始有实力组成一个世界一流的乐团。在音乐会当中,在我面前的第一小提琴大部分都是黄皮肤面孔,有时还真有错觉以为在听国内团呢。



最后编辑亮亮2 最后编辑于 2009-02-12 22:55:15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9/2/27 1:13: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原帖由 mitropoulos 于 2009-2-12 19:33:00 发表
这也是天意所赐  

是的,真乃天意也。但要是我自己拿到多的免费票,我也比较希望给真正想听的人,而不是转手卖他个3000大洋。
呵呵。
最后编辑亮亮2 最后编辑于 2009-02-12 23:19:27
TOP
3#

其实我觉得2280是有价无市,真正掏这个钱买的应该不多,大部分还是送票的啦。
TOP
4#

大家看!有高人来了!
--其实我对法国妞也不排斥啊。
原帖由 法国妞 于 2009-2-13 5:49:00 发表
对不起,LZ的这个免费票真的是免费啊。。。。。。。 你对音乐,mahler 。。真是一无所知。。。只是看黄皮肤的妞了。。。。。。。。。。。。。。  
最后编辑亮亮2 最后编辑于 2009-02-13 08:37:06
TOP
5#

原帖由 vadervader 于 2009-2-13 12:24:00 发表
如果老外给我这张票,我会希望抄到4000RMB转手卖给有钱人,然后把这4000RMB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到学校去做次演讲,买一些唱片免费赠送给一切学生.大家可能想听场老海的音乐会是一生中更重要的事情把.

这倒不是因为海老,我对他没什么入迷的,但一场现场的芝加哥对我来讲才是重点。
您如果现在有4000RMB,那你现在就可以行动,做你觉得有意义的事,不用还跑到在音乐会场外等个老外把票送给你。
TOP
6#

原帖由 Mark_Wang 于 2009-2-13 13:28:00 发表
没想到上海票这么贵,我在香港买的最贵的票才1480。

那真是奇了。有谁能告诉我,为啥在内地票就得这么贵?!
TOP
7#

谢谢两位,不过两位所说也都是臆测之词,不知此处有业内人士能否解此惑者也?

个人倒不觉得状况有像两位说得那么严重或不堪;来访名团虽不是个个有完全水准发挥,但也不至于落到经不起推敲的地步;就算有暴发户追捧票价,那也代表暴发户也想尝试精致演出,未尝不是好事;况且我不觉得会有那么多暴发户会去“追捧”票价。我这次坐的2280的位子,周围身旁的观众个个屏气凝神倾听,演出时连大气也没听到喘一口,我还觉得这是我听上海音乐会观众表现最好的一次呢,还在暗自惊讶。怎么说这些人都不像你们所说的“暴发户”哩。
TOP
8#

讲到这里,再谈点当天花絮吧。那天的观众中,看到一对男女,男的衣冠楚楚,头发有点染成暗红,弄得挺炫,看来是像个有钱人,女的比他还高,年轻貌美,长发飘逸,而且竟也不顾已经比他男伴高,还穿非常高的高跟鞋,这对非常引人注目。散场时又看到他们,他们一出大剧院,就只见他们的黑头车早就停在正对门口最近的位子,一会儿就钻近车里,扬长而去了。

后来又看到一台散场的车,竟然是法拉利红色跑车,车窗打开,听到里面在放歌剧哩。开车的那男的挺酷,他旁边那女的也酷的不遑多让,两人就直挺挺坐着,不发一言,然后就听到咻咻几声跑车就开走了。

这类场景台湾也很少见,倒是在美国比较会看到,现在内地倒是更加和国际接轨了。
TOP
9#

呵呵,还没哩。除了之前地震赈灾捐了一些,现在不知道有啥渠道?能否推荐?最好能和音乐相关的。
TOP
10#

今日在家听布鲁克纳7。蓦然惊觉原来海老安排曲目别有深意矣。马六,何等偏激之曲目也,辗转各地重复演绎此曲,指挥与团员能不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乎?是以必得安排另一精神高度与编制等量齐观,但能予以安定稳抚之曲作交叉演出-布7乃最适之一也。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