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命运的伟大录音 [复制链接]

查看: 13127|回复: 58
1#
指挥大师福特文格勒一生中曾多次录制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其中有一个现场录音的版本是非常值得纪念的。这张密纹唱片由德意志唱片公司(DG)出版,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与艾格蒙特序曲。这场于1947527在柏林巨人宫举行的音乐会是大师在二战结束之后重返舞台举行的首轮音乐会之一。

这场音乐会是当时是柏林全城关注的大事。战争后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悄然来临,德国千年帝国的迷梦早已随风消逝,只留下柏林的满目苍痍,遍地瓦砾。物资匮乏仍然十分严重,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要凭票供应。货币每天在贬值,美国烟卷成了硬通货。更令柏林人心忧的是,整个城市被英法美苏四国分区统制,苏联与其它三国的摩擦愈演愈烈,柏林眼看就要成为东西方冷战的前哨阵地。刚经过了一场残酷战争的柏林人,每天还要面对日益迫近的新的战争威胁。在这个悲惨的年代,柏林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来自贝多芬的精神鼓励。

这场音乐会对于福特文格勒博士本人更是意义重大。他在19452月匆匆逃往瑞士避难,从此之后就离开了他深爱的指挥台。战后,盟军整肃纳粹法庭指控他与法西斯政权合作,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在此期间,他被禁止参加演出。直到1947年初他才被赦免。这将是他在战后第一次登上柏林音乐会的舞台。

525战后大师在柏林的首次复出音乐会在巨人宫举行,从观众到乐手,到他本人,每人都是心情激荡。当福特文格勒出现在台口时,一多半的听众起立对大师报以长时间的掌声与热烈欢呼。有人甚至喊出:神哪!然而,福特文格勒本人的心绪应该更为复杂。这不仅仅是一场荣归。他深知,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之一,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载在音乐史上。他在战时与纳粹政权的关系,将永远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当他奏响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个音符的时候,他本人也要面对自己命运的苦涩果实。

无论有多少后人为福特文格勒辩护,我们也不得不说,自从1933年希特勒掌权之时,特别是二战爆发之后,大师还选择留在德国,是他一生中的污点。在战争中,德国法西斯的战争机器,正是在莫扎特、舒伯特的欢快进行曲的鼓励之下,横扫了从伏尔加河到北非沙漠广袤的自由土地。在德军败退之时,瓦格纳、贝多芬的音乐又成了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德国广播电台在播送斯大林格勒惨败的噩耗之后,放送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沉痛的第二乐章;就连希特勒的死讯,也是以布鲁克纳庄严的第七交响曲为前奏播出的。对于在德国法西斯铁蹄之下挣扎人的人民来说,圣洁的欢乐颂,是与屈辱、血腥、恐怖联系在一起的。我们不知道,这些音乐,有多少出于我们敬爱的福特文格勒。但是如果我们还对人性报有期望,我们就应该推测,大师的心中,无时无刻不为自己的软弱与私欲饱受煎熬。因为,能够演绎出这样崇高音乐精神的心灵,应该是富有良知的。

身为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人,我能更容易地理解大师那种复杂的心态。我们自己也有一段黑白颠倒的疯狂岁月,在那个时候,中国哲学史的大宗师发表了批孔的高论,卓越的历史学家为能成为“梁效”的一员而深感欣慰,文字清新的名士每天竭尽脑汁地为一个泼妇的艺术观点遣词造句。在强大的国家政权的威压之下,个人的意志显得那么地弱小,那么微不足道,不用说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就连被人们视为道德楷模的、位居枢纽的国家领导人不也是“说了一些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吗?在我们轻易地说出一些指责、做出一些道德评判之前,我们能不能想想,是一种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些集大成的恶,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才能使我们的后人避免重蹈我们的覆辙。

贝多芬的伟大在于他能给软弱的心灵赋予希望与力量。在1947年柏林的那个春夜,福特文格勒与许许多多衣衫褴褛、形容沮丧的柏林人一起,在贝多芬雄浑的乐声之中,体会到了心灵升华的喜悦。这是许多年以来,他们第一次感到自由的舒畅。弦乐、管乐、打击乐合成的命运的敲门声,不再是号召他们为了一句崇高的口号去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冲垮压迫樊篱的滔滔春潮。无独有偶,30年之后的中国,1977年中央电台“文革”后首次播放“命运”交响曲,一次普通的广播节目,变成了当时中国的一次赋有象征意义的政治事件。节目预告只是印在报纸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但是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在人群中越传越广。画家陈丹青这样回顾当时的情景,“届时叫来好多人,床沿板凳坐满了。结果前一个多小时节目还是革命音乐。好容易等到《命运》。指挥李德伦。毫无道理地,我忽然跳起来,关了电灯”。

陈丹青是有道理的。自由之精神不容于专制之社会,只有在私下的黑暗中,她才能在人们心里暗暗的传播。在纳粹的恐怖统治之下,人们当然还是可以听到贝多芬的,但那只能成为丧身在斯大林格勒以及许许多多其它杀戮场上白骨的哀歌,或者给像福特文格勒这样善良而软弱的心灵留下创伤。这张珍贵的历史录音见证了那个庄严的时刻,这不仅是大师重返艺术舞台的纪念,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人类历史最黑暗的一刻过去之后,自由之神露出的第一缕曙光。如果把这场演出作为序曲,那么,与它遥相呼应的是五十多年后在倒塌的柏林墙下由英法苏美四国艺术家联袂演出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歌声,那是来自九天之上的圣音,而那场昔日的敌人携起手来引吭高歌的情景,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bee5fur.jpg (, 下载次数:916)

这是此款录音的第二版封面,第一版找不到。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2008/12/5 0:15:08 上传)

bee5fur.jpg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08-12-05 00:17:05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08/12/10 17:14: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回复 6# arthur 的帖子

这话是从何而来?怎么统计出来的。
我在现在这家德国公司五年多了,每年去一到两次,没有这种感受。也许是我自己挺能让别人尊敬的。
TOP
3#

原帖由 CJ御姐控 于 2008-12-5 7:55:00 发表
想那么多音乐之外的东西,只会离音乐本身越来越远

什么是音乐之外,什么是音乐本身,这好像不太容易说得清楚。
音乐是所有艺术形式之中最为抽象的,她的美在于由听觉引起的感觉和联想。离开了这种音乐本身之外的感觉,就没有音乐了。
TOP
4#

回复 14# arthur 的帖子

不用太多考虑从整体上来说德国人或者哪国人是否尊重中国人,我们需要作到的只是让别人尊重自己就好了。
TOP
5#

回复 12# 舟子 的帖子

第三乐章的后面部分,当大提琴齐奏的时候。
TOP
6#

原帖由 arthur 于 2008-12-6 0:04:00 发表
不是关心 觉得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现在对中国心态很酸 任何人性都是两面的 感觉楼主的有感而发多少有点牵强  

请你去看看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或者季羡林的‘牛棚杂记”这样的书,你就不会觉得我牵强了。
TOP
7#

我现在正在听卡萨尔斯的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第五号第一首,钢琴是肯普夫。这是PHILIPS出的百年大提琴家系列中的一种。
甫一开声,觉得大提琴的声音有点“散”。可能是录音地点的缘故。这是在波恩的贝多芬故居录的,这地方我去过。演奏室是一楼的一个小厅,看起来普普通通,像个饭堂。墙上都是历来演绎贝多芬作品的专家的照片。--这是关于音响的联想。
再听一下,觉得卡萨尔斯拉得缓慢深沉,是老派大师的风范。相比起来,肯普夫的钢琴有点抢,两人不是很对得起来。--这是关于音乐风格的联想。
我认认真真地听完了整个演奏。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是我最喜欢的曲子之一。我总觉得,贝多芬在创作交响曲,特别是“命运”和“合唱”之时,展示的是他“入世”的豪情。但是,在他创作室内乐时,表现的则是他“出世”的智慧。这首大提琴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水乳交融,一唱一合,像清风吹入树林,把一切忧虑、踌躇都抺平了,只留下平静和欣喜。--这是音乐带给我的的愉悦。
我不清楚这些思绪是否在音乐之内。在我看来,音乐和哲学、政治密不可分,也无法可分。一切的问题都在于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怎么生活。贝多芬在试图给我们他的答案,但这要自己去体会。
至于说我原文中的那些“音乐之外“的联想,对我来说,是情不自禁之举。可能这与我对于历史的痴迷相关。中、德两个民族都曾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为什么德国人选择了纳粹,为什么中华民族遭遇了文革,这是天问,是我们这代人回避不了的。
人民音乐留声机07年12月号上介绍了我国著名钢琴家顾圣婴。这本印刷精美的小资刊物在罗列她的简历时平静地写道,1967年与母亲、弟弟逝于家中。也许有些读者会想到煤气泄露或入室抢劫吧。至于说这位才华横溢的女钢琴家是遭到了怎样的迫害,才决定以自绝于党和人民这样极端的手段来逃避的,现在是很需要考证一番了。但是,听贝多芬那样纯净的音乐,竟然产生了如此血淋淋的联想,这肯定是属于音乐之外的了。
TOP
8#

施兄有此雅兴,我也上两张片子。你贴的这个盒装我有两套,没办法,见猎心喜,多了也要买。
一张是俄国旋律公司的,不知名的演奏家,但我非常喜欢。这是柏林的一家唱片店的老板推荐的。
另一张是Gulda和Fournier, 这是一张俱乐部版,原版比较贵,我至今没见过。这种东西现在只好去网上找了。
beecellosonata_resize.jpg (, 下载次数:187)

jpg(2008/12/8 11:55:48 上传)

beecellosonata_resize.jpg

beethoven cello sonate 102 1 gulda fournier_resize.jpg (, 下载次数:184)

jpg(2008/12/8 11:55:48 上传)

beethoven cello sonate 102 1 gulda fournier_resize.jpg

TOP
9#

有的是盒子上印Hifi Stereo,而唱片标签上不是的。个人觉得PHILIPS总体出片少,但每张精品的重发量就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